博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背诵练习

在(   )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   ),想起( ),而且每每想起,总会(   )。这位(   ),当时年龄( )。我想,他现在一定早已是( )。

我相信( )。他是(   )。当我(   )、(   ),觉得( )的时候,那( )的声音,便会( )。

 

2、补充词语,并根据提示答题。

空空( )( )       念念( )( )

冷冷( )( )                 马马( )( )

1.奶奶一天到晚( ),说的尽是些老生常谈的话。

2.因为我做事总是( ),所以每次被老师提醒时,我都羞愧难当。

3、古诗文积累。  

1)①爱春花,苏轼漫步江畔,勾勒出________________的优美意境。《惠崇春江晚景》 

②爱绿水,白居易思绪万千,赞美那________________的旖旎江南。《忆江南》

③爱烟雨,翁卷轻叩柴门,沉醉于________________的乡村四月。《乡村四月》

④爱秋月,月下刘禹锡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秋叶静美。《望洞庭》

2)《论语》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怎样对待别人的优缺点呢?孔子是这样说的:________。那么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又是这样安慰我们的:________

4、《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著名长篇章回体小说《_________》中的一个故事,请你再写出这部小说中其他英雄及其故事的名称,(例:武松打虎)___________

5、古诗、名言、原文填空。

(1)我们常用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表明要真正领悟书中的知识,必须亲身实践的道理。

(2)宋代大教育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借池水清澈缘于不断有活水注入,来说明不断读书学习才能变聪明的道理。

(3)唐代大诗人韩愈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名言来说明勤奋和思考在人成长中的作用。

(4)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______________;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才上马齐声儿喝到,只这的便是那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

1解释从才上马……心焦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解释要路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参考注释,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回答下列各题。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少:指少年时代。适俗:适应世俗。韵:本性、气质。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yìn):荫蔽。罗:罗列。户庭:门庭。虚室:空室。余闲:闲暇。(fán)笼:蓄鸟工具。樊,藩篱,栅栏。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1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意蕴丰富:《关雌》中的男子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________,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长歌行》告诉我们少壮不努力,________

2关于《归园田居》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 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 暖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暖暖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 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且那么自然,那么淳朴。

3对于《归园田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 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

C. 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 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树高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4请问《归园田居》这首诗最后一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与哪一句诗相呼应?你觉

得这首诗主要表达了陶渊明什么样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

8、阅读。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将古诗内容补充完整。

【2】一个“咬”字,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劲竹_________的性格。

【3】根据古诗的内容,试着画出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专项训练。

亲情是一碗浓香的粥(节选)

①母亲在厨房忙碌了好一阵子,厨房里渐渐飘出粳米的特有香气。香气一点点浓郁起来,粥香如蝶,满室翩跹,锅内深红浅绿,脂稠玉浓,伴着气泡上下翻飞,飞珠溅玉,美如流花。我的眼睛竟然随着那馥郁的香气而慢慢湿润了。

②这哪里是一碗粥啊,这分明是母亲心底对我那份至浓至醇的爱啊!

③母亲端来一碗看似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粥,我先用嘴唇轻轻碰触,感知它的温度,再用牙齿撞进它绵香软糯的怀内,用舌输送着它清爽嫩滑的躯体,然后我的味蕾一点点地通泰舒展,我的身体一段段地褪尽疲惫,我的心灵一寸寸地扫去凡尘喧嚣。

④伴着袅袅的粥香,我与父母闲话家常,碗边的话,像是投进岁月长河的石子,淡淡然了无回声,清朗得如同天上人间。清代文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自拟了煮粥的标准:“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急躁之人理解不了粥的妙处,父母的一切平凡而琐碎的爱,就如同不疾不徐的火,持久平和,才能熬出这一锅好粥。

【1】画“_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详细描写了粥的美味诱人。

【2】画“﹏﹏”的部分详细描写了“我”喝粥的过程和感受。仔细品读,补全思维导图。

【3】选文中作者对粥的美味诱人和吃粥的过程与感受描写得极为详细,但对与父母闲话家常的描写却一笔带过。对作者这样安排详略的原因,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

A.与那碗粥相比,同父母闲话家常显得很平常

B.“我”喜欢喝母亲熬的粥

C.那碗粥融入了父母对“我”至浓至醇的爱

D.“我”忘了同父母聊天的内容了

10、课外阅读。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kuí)像,迎鬼船,躲午,贴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lǐ),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仍流传于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比武、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在民俗文化领域,人们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人们心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1)端午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端午节的习俗内容。

(3)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主要是为了纪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11、阅读

从爱开始

①他是一名教师,却曾经并不喜欢这个太阳底下最辉煌的事业,因为当初是实在无路可走才来这所中学教初中的。在灰暗的心境中,他觉得领导对他歧视,同事对他嘲讽,学生对他不尊重。于是,他独来独往,整日阴沉着脸,学生们都怕他,同事们也有意回避他。他苦恼至极,觉得世界欠他的太多。

②一天,他又憋了一肚子气回家,因为他的优秀教师称号又没被评上。生过闷气,他随手拿起一本书看,忽然,书中的一个故事吸引了他:一条鱼每天都不停地在大海中找寻着,疲累至极,于是它去问鱼王:“人们说的大海究竟在哪里呢?” 鱼王说:“我的孩子,海既在你身外,又在你身内,你无时不在海中啊!”那条鱼又问:“那么,尊敬的鱼王,为什么我感觉不到海的美丽呢?”鱼王说:“我的孩子,那是因次你高海太远了,反而感觉不到它的恩惠。从现在无始,你心里装上对海的热爱吧!你就会感受到它的美丽了。”那条鱼大悟,于是每日在海中畅游,快乐无比。看完这个故事,他的心中如同下了一场迅猛的流星雨,那份震撼是无法言喻的。

③第二天去学校,他破例地和每一个同事打招呼,他发现原来每个同事脸上的笑容都很真诚。上课时,他一改往日的严肃冷漠,谈笑自如,妙语连珠,学生们都听呆了。下课时,教室里忽然响起了一片掌声,一个女生说:“老师,看到你的笑容,我们心里感觉真温暖,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的!”那一刻,他感动得直想落泪。回到办公室,他写了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和一份决心书,然后交给校长,校长看罢,连连说好,他备受鼓赛。他的世界仿佛变了个样,一年过后,他所教的班级以全市平均分第一名的成绩升入高中,他也被评上了省级优秀教师。

④他时常慨叹,一颗冷漠抱怨之心把自己和世界隔膜得太久了。心中充满冷漠,世界只会给你一堵冰冷的墙;心中装上热爱,生活便会给你一片温暖的阳光!

1阅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展现“他”心理变化的过程。

___________——震撼无比——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③自然段写道:“一年过后,他所教的班级以全市平均分第一名的成绩升入高中,他也被评上了省级优秀教师。”请分析他有此成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对第②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短文后,你的内心一定有所感触,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瓦特发明蒸汽机(节选)

瓦特是一个智慧非凡的孩子。他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对发明创造最感兴趣。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前来做客,正好看到小瓦特坐在炉子旁边发呆,手里拿着笔和纸,地上有许多画过的图。他好心地说:“小瓦特应该上学了,别光在家用玩耍来打发宝贵的时光了。”父亲莞尔一笑,说:“谢谢你,我的朋友。不过,你还是看看我的儿子在玩什么吧……”原来,小瓦特在设计各种各样的玩具,还画了许多图样,这年小瓦特才刚好6岁整,客人吃惊地说:“这孩子真了不起!”

又有一次,家里人全出去了,只留下瓦特一个看门。他呆呆地看着炉子上烧水的茶壶。水快烧开了,壶盖被蒸汽顶起来,一上一下地掀动着……他想:这蒸汽的力量好大啊。如果能制造一个更大的炉子,再用大锅炉烧开水,那产生的水蒸汽肯定会比这个大几十倍、几百倍。用它来做各种机械的动力,不是可以代替许多人力吗?

为了搞发明创造,小瓦特发愤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13岁开始学习几何学,15岁读完了《物理学原理》,17岁开始当学徒工。此后,他真正投入了蒸汽机的研制和发明,一发而不可收。

1757年,瓦特到格拉斯哥大学当教学仪器修理工。那里既有完备的实验设施和各种仪器,又有许多著名学者和专家,还专门为他创办了实验车间。这些都给瓦特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1769年,瓦特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经过了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制成了一台单动式蒸汽机,并且获得了第一台蒸汽机的专利权。

1从父亲的“莞尔一笑”中,可以体会到他的心情可能是____________

2“一发而不可收”的意思是(   )

A.指事情一旦发生,就发展得非常迅猛,已经不是凭借人力能够结束的了。

B.指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局面无法收拾。

C.指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

3文章讲述了瓦特小时候的两个故事,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表现了瓦特_________的品质。

4读了这篇文章,瓦特的成长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文阅读。

玛琪叹了口气,去上课了。她脑子里还在想着当她爷爷的爷爷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们上的那种老式学校。附近所有的孩子都到一处去上学,他们在校园里笑啊、喊啊,他们一起坐在课堂里上课;上完一天的课,就一块儿回家。他们学的功课都一样,这样,在做作业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互相帮助,有问题还可以互相讨论。

1“玛琪叹了口气,去上课了。”可以看出玛琪_________________

2新式学校孩子们______够到一处去上学,只能在家里面_____,他们面对的老师是______,做作业______互相帮助,有问题_____互相讨论。

3对选段表达的情感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要表达了玛琪对爷爷的思念之情。

B.主要表达了玛琪对老式学校生活的向往之情。

C.主要表达了玛琪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4托米他们的上学方式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在括号里打“√”。

A.孩子们都集中一个地方学习。(  )

B.孩子们在不同的地方学习。(  )

C.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智力,学习不同的课程。(  )

D.老师是机器人。(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找寻桑梓的味道(节选)

关于故乡,我有诸多的记忆;关于故乡,我有太多的情感。找寻故乡,思绪翻滚着,沸腾着,如潮水一样……

野菜——永远的佳肴

烂漫的春天,暖暖的阳光洒遍大地,姐姐经常带着我到故乡的田野、地头倒腾出一些新鲜的野菜来,让它们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常客。

一盘散发着清香的枸杞头炒鸡蛋,色泽碧绿,清香宜人。枸杞头有多种功效。因为我近视,每每吃时,母亲总喜欢过分强调它的明目功效,说:“多吃点,这东西吃了眼清目亮。”

荠菜馅的饺子鲜美可口,让人觉得这才是天下至味。母亲包出的荠菜饺子皮薄如纸,映出馅儿心,色如翡翠。母亲把饺子往锅里下的时候,我总喜欢站在锅边,看着一只只小白鹅样的饺子在滚开的水里翻腾,伸着脖子直咽口水,恨不得喉咙里都伸出手来。

永远的佳肴,如今只能在菜场上见到这些野菜了,每每见到,总嘴角含笑地想起儿时挖野菜的快乐。

槐花——最美的记忆

记忆中我家东边的京浦铁路旁有许多株老态龙钟的槐树,粗裂的皮儿,满身的刺儿,却偏是生了秀气的叶、纯真的花。暮春初夏,槐花儿便争相开放,沁人心脾。姐姐拿来长长的竹竿,绑上钩子,带着挎着篮子的我,追着花香,找到一棵花繁叶稀的槐树,把那些或盛开或含苞的槐花捋(luō)下来,放到篮子里。我们把采来的槐花大把地塞入嘴里,嚼出一段童年的别样欢乐。

母亲总会在彩霞满天的时候,系上花围裙,把我们采的槐花清洗一番,然后在火热的油锅里翻个身儿,接着把它们和着八分熟的大米下锅,文火至熟。掀开锅盖,厨房里便弥漫了浓郁的清香。那团而不粘的槐花米饭,从此在记忆里有了一席之地。

……

记忆里的画面总是很清晰,穿着的()确良的年轻母亲,流着长长鼻涕的童年伙伴,在荷花池塘边洗衣服的姐姐,站在铁皮船上沧桑的摆渡人……那首熟悉的纳兰词总在我耳边萦绕: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桑梓之味令人回味,我的故乡,我的情之归处……

【注释】①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有删改)

【1】写出三个形容花香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______

(2)指极小的一块地方或一定的位置。_______

【3】作者记忆里的故乡有哪些清晰的画面?用“   ”画出来。

【4】野菜成了“我”永远的佳肴,也使春天充满了美丽迷人的气息。请你写一句有关春天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写了两件事来找寻故乡的味道,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老师提醒同学们在考场上一定要认真审题,用心答题。(把转述句改成直接叙述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一个包含两个以上叠词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直述句与转述句转换练习。

(1)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你和爸爸先吃饭。”(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玲在中队会上说,她负责帮助肖兵补习生病时落下的功课。(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刚对我说,他帮我把自行车送到楼上。(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不改变句意,把直接引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 

①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娘用手拢了拢头发说:俺去西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要求改写句子。

(1) 王华说:明天妈妈带我去图书馆借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在水边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展示厅。

1.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改变顺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孙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鲁滨孙一点儿也不畏惧。(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孙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读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选段,试着进行仿写。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