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学过的内容填空。  

1________的天空中挂着一轮________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________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________银圈,手________柄钢又,向一匹猹尽力地________去。  

2)伯牙所念,钟子期________。子期死,伯牙谓________,乃________,终身________  

3)广泛阅读博览群书オ能得到多方面的知识。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________。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________  

4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5)守信是美德,《论语》:民无信________;《礼记》________,天之道也;________,人之道也。

2、看拼音写字

zǔ zhòu liàng qiàng chān fú hán yǎng   cā shì  

( )   ( )   ( )   ( ) ( )

qǐ  dǎo   kuáng  yǔ zhì  xī   wǎn xī méng  shēng

( )   ( )   ( ) ( )   ( )

zhèn jīng áo yóu yú huī bǐ cǐ guō  zào

( )   ( ) ( ) ( )   ( )

jiǒng  jiǒng  yǒu  shén bù  kě sī  yì jīng  shì  hài  sú

(   ) (   ) (   )

3、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数九______)(______   三伏______)(______   有声______)(______

暴跳______)(______   心急______)(______   节衣______)(______

龙飞______)(______   嗷嗷______)(______   忠于____)(______

4、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

(1)兔,触株而死。(走:跑。)走马观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赴汤蹈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气(____)山河      全神(____)注      居高(____)下

斩钉(____)铁      横七(____)八      昂首(____)胸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边塞景色,可以感受到(   )

A.轻松、愉悦的环境 B.壮丽、雄伟的场面

C.紧张的战争气氛,苍凉悲壮的情感

3解释诗的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反映了戍边战士不畏艰难、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B.表达了诗人对从军战士的赞美之情。

C.全诗的基调是由低沉而转向高昂的。

D.诗的后两句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无家可归的同情

7、阅读《长歌行》,回答问题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理解词语。

①曦:  

②少壮:  

③朝露:  

④阳春:   布:   德泽:  

⑤焜黄:

⑥徒:白白地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这首诗借物言理,由眼前(   )想到(   ),鼓励青年人(   )。

8、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之一。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两个动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匆匆》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巧巧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2如“轻烟”“薄雾”等事物有什么特点?作者说这句话想借此表达什么?

____________

3“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李时珍解剖穿山甲

我国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医药学家李时珍,对科学研究态度十分严谨,不懂的问题一定要亲自观察、实践,把它解决掉。

有一次,他看到古代著名药物雪茄陶弘景的书上说:河边有一种叫穿山甲的动物,它最喜欢吃蚂蚁。便想:蚂蚁那么笑,穿山甲是怎样吃它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来到小河边,找到一只穿山甲仔细观察。原来,穿山甲身上披着一块块的鳞片,既能张开又能合拢。当它发现蚂蚁时,全身的鳞片都张开,放开一种特殊的气味,蚂蚁闻到就往鳞片下钻。等蚂蚁爬满了,它就突然把鳞片合拢,然后钻到水利,把鳞片张开,不一会,蚂蚁全浮到水面上来。穿山甲就可以饱餐一顿了。/观察后他还不放心,为了进一步证实穿山甲的确爱吃蚂蚁,他特地又到河边捉了一只穿山甲,把它的肚子切开观察,果然装了一升多的蚂蚁。

李时珍就是这样对待科学的 由于他亲自观察实践   修正补充了大量材料 才写完了完善的医药学著作 本草纲目

【1】联系上下文解词。

(1)严谨:_____________

(2)完善:_____________

(3)实践: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画出穿山甲吃蚂蚁的过程。

【3】给第3节加上标点。

【4】用/将第2节分成3层,写出层意。

第1层:________________

第2层:_________________

第3层:_________________

【5】问题。

(1)李时珍为什么要观察穿山甲吃蚂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时珍就是这样对待科学的。这样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与理解

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

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熙熙攘攘。八点三十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起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

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中间地段时,突然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下。有人大声骂司机:“真是个笨蛋!”也有人说:“养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用,简直是一群废物。”

司机解释道:“突然停电,这是一次意外事故,我马上与调度中心联系。”司机在黑暗中摸出手机,拔完号码后没有任何信号。

这是一次意外停电,波及全市。始料不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停电搞蒙了,通讯中断,交通阻塞,整座城市近乎瘫痪。地铁里的人如同无头苍蝇,纷纷掏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却都没有信号。有人用打火机照亮,得到片刻的安慰。女人哄着不断哇哇哭叫的孩子。有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的。”有人说:“我与客商约好,签一份额为三百万元的合同,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的。,”也有人说:“等出去了,一定要起诉地铁公司。”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哭声、骂声、叹息声不绝于耳。有人说:“等一等吧,地上的人不会不管我们的。”

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太阳落山了!”,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各自想着心事。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终于有人说:“我有。”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

“找到了!找到了!”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递给下一个人。没有人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地传递着。

“唉呀!”一声惊叫,药瓶不知传到谁的手里时不慎掉到地上,那人急忙俯下身在地上摸,整个车厢的人都俯下身在地上摸,仿佛药瓶会在黑暗中流窜到车厢的任何一个角落。终于有人说找到了,把药瓶又传下去。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黑暗中,不知是谁递过一瓶水,病人吃完药安静了下来。

不知又过去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立即有人大声喊:“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刹那间,光明消失了,重新又回到黑暗的深渊。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

这时,有一个大声喊道:“大家手牵手跟我走!”

话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着手排成了长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手的?”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头向下一出站口走去。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后边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

人们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领头的人衣服刮破了,脸和手都碰出了血。更让人意外的是,人们发现,领头的这个人竟然是个盲人。

1梳理故事情节,用简洁的文字填写下面的方框。

突然停电,地铁车厢里怨声四起 → 母女对话,众人情绪渐稳定 → ______________  →  有人点燃衣服照明,几人把火扑灭 →  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两个句子,想一想加点词用得是否恰当?如果用得恰当,请说说它的好处;如果不够恰当,请找出一个更好的词语替换它,并说说事由。

①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

②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突然停电时人们躁动不安的状况。仔细阅读第⑤段,感受一下母女对话后地铁车厢里的氛围,并在下列横线上写一句话,描写出当时特有的宁静。

此时,车厢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个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灾难来临时,该如何应对?本文给你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他是个标致、帅气的小伙子,四肢修长而结实,身材腰长匀称年龄约二十六岁。他面容端正,没有一点乖戾、凶残的样子,眉眼间透出一股男子汉的英气。同时,在他身上还能看到到欧洲人的温柔、 甜美的气质,特别是他微笑的时候,他的头发长而乌黑,不是那种羊毛卷,额头高而宽阔,眼睛炯炯有神,充满朝气。他的皮肤不黑,带褐色,不是巴西、弗吉尼亚等其他美洲土著人那种丑陋的黄,而是一种灿烂的橄榄色,说不出的赏心悦目。

1以上语段出自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文中的指的是_____(作品中人物),以下事件不是鲁滨逊在孤岛上生活经历的一项是____

A、搭救了西班牙人

B、种植大麦和稻子

C、做独木舟和小船

D、遭遇了狼群攻击

2简述鲁滨逊制陶器的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碰碰车。

爸爸告诉我,电脑网络如同一个(便  遍)布全球的蜘蛛网,把每个国家. 每(坐  座)城市甚至每个家庭都连在了一起。进入网络,就好像(挎  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可以迅速找到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可以用电子信箱和全世界的小朋友建立联系,还可以进行网上购物。有了网络,五湖四海的人随时可以交流,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1选择掉括号内正确的字。

(便  遍)________ 布全球   每________ (坐  座)城市    (挎  跨)________ 

2解释“五湖四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脑网络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点亮心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多云黯然的午后。

英国小说家洗雪尔-罗伯斯照例来到郊外的一个墓地,拜祭一位英年早逝的文友。就在他转身准备离去时,竟意外地看到文友的墓碑旁有一块新立的墓碑,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

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支小蜡烛失去光辉!

炭火般的语言,立刻温暖了罗伯特阴郁的心,令他既激动又振奋。罗伯特迅速地从衣兜里掏出钢笔,记下了这句话。他以为这句话一定是引用了哪位名家的名言。为了尽早查到这句话的出处,他匆匆地赶回公寓,认真德逐册逐页翻阅书籍。可是,找了很久,也未必找到这句名言的来源。

于是,第二天一早他又重回到墓地。从墓地管理员那里得知:长眠于那个墓碑之下的是一名年仅10岁的少年,前几天,德军空袭伦敦时,不幸被炸死。少年的母亲怀着悲痛,为自己的儿子做了一个墓,并立下了那块墓碑。

这个感人的故事令罗布斯久久不能释怀,一股澎湃的激情促使他提笔疾书。很快,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

几天后,文章发表了。故事转瞬便流传开来,如希望的火种,鼓舞着人们为胜利而执著前行的脚步。

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还在读大学的布雷克也读到了这篇文章,并从中读了那句话的隽永与深刻。他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几家大企业的高薪聘请,毅然决定随一个科技普及小组去非洲扶贫。

非洲那里闹传染病,怎么办,”

那里一旦发生战争,怎么办,”

面对亲友们那异口同声地劝说,他很坚定地说:“如果黑暗笼罩了我,我决不害怕,我会点亮自己的蜡烛!”

一周后,他怀揣着希望去了欧洲。在那里,经过他和伙伴们的不懈努力,用他们那点点烛光,终于照亮了一片天空,因此被联合国授予扶贫大使得称号。

蜡烛虽纤弱,却有熠熠的光芒围绕着它。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支这样的蜡烛。当一个人在气馁、失败,甚至感到有些绝望时,不妨激活自己,点亮心烛。黑暗消失了,留下来的却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然(   请( )怀 弱(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毅然——   )释怀—— )绝望——   )惊叹——

3在全文起中心作用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

4蜡烛虽纤弱,却有熠熠的光芒围绕的它。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

5接着这句话仿写:点亮心烛,黑暗就会消失,奇迹就会出现;

点亮心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给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

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玛丽号剖开了一个大口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型转换

1.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会很成功。(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

(1)是刘姥姥逗笑了大家。

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改写成反问句。

 

(2)在二进荣国府的时候,刘姥姥逗乐了府里上上下下的甚至包括贾母在内的所有人。(缩写句子)

     

 

20、   改为陈述句。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把它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