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要求填空。
(1)《缩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描绘了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2)《竹石》二诗中,诗人咏诵了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________的高尚情操。其中“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现了劲竹________的品质。
(3)《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诗的共同特点是表面上写物,实际上是在________。
2、将词语补充完整,并在横线上解释画线的字。
(___)飘(___)舞 (___)礼(___)拜 (___)(___)心血 (___)(___)而出
林(___)草(___) (___)心(___)修 (___)(___)泪下 (___)(___)古今
3、根据提示,写出含有“看”的意思的字或词语。
(1)抬起头向上看:(_____) (2)从高处往下看:(_____)
(3)向四周看:(_____) (3)暗中偷偷地看:(_____)
(5)聚精会神地看:(____) (6)目光迅速的向四周看:(_____)
4、妙妙想在“元宵美食”栏目补充一则“汤圆小知识”,请你在横线处填入“喜欢”的同义词,帮她完成。(语文园地知识点)
汤圆的口感丰富多样,有人________黑芝麻的浓香,有人________豆沙的细腻,还有人_____花生的香甜,但无论是什么口味,这一碗汤圆都包含着人们对“团圆美满”的期盼。
5、照样子,写词语。
潇潇洒洒(AABB):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千方百计(带有数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课外阅读。
春夜洛城①中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②暗飞声③,
散入春风满④洛城。
此夜曲中闻⑤折柳⑥,
何人不起故园情⑦。
[注]①洛城:今河南省洛阳市。②玉笛:华美的笛,五制或锻玉的笛子。③暗飞声:因笛声在夜间传来,因此这样说。④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⑤闻:听;听见。⑥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⑦故园情:怀念家乡的情感。
【1】本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暗”相照应,“飞”与“_____ ”相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_______”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_______”相呼应。
【2】“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飞”和“暗”用得好,“飞”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______, “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______
A.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B.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完成练习。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送元二使安西》是____(朝代)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__________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______诗。
【3】诗的前两句交代了送别的地点“_____”,送别的时间“______”,送别时的环境“________”,这样的环境烘托出与朋友之间的____________。
【4】诗的后两句中,一个“_____”字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之情。
8、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以“好雨”开头,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是从什么感觉来写春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 )去了,有( )的时候;( )枯了,有( )的时候;( )谢了,有( )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2】选段中画“ ”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表达了作者对已逝日子的怀念及对无法挽回流逝时光的无奈之情。
B.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迷茫与困惑。
【3】选段中画“~~~~”线句子与前面画“ ”线句子之间的联系是( )
A.解释说明时间都被人偷走了或逃走了。
B.破折号后面的部分是对前面问题的回答,又包含着诸多新的疑问。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二楼大哥(节选)
他是一个残疾人,住在二楼,楼洞里的邻居都叫他“二楼大哥”。
二楼大哥小时患过小儿麻痹症,一双拐伴他了半生。________他下肢残疾,________手臂上胸脯上却突出了一团一团的肉疙瘩。我亲眼看见他轻而易举的用一只手抓起五六十斤的东西,他的肩头厚实的像一个举重运动员。
二楼大哥为人很随和,每天早晨我赶着去上班的时候,总会在楼道里遇见他。他拄着双拐,听到我的脚步声,便很抱歉地侧一下身,好像他给我添了什么麻烦似的,谦恭地说“您先走,我这腿不灵便,别误了您上班……”我谢过之后,便噔噔噔地跑下楼梯。
二楼大哥用早些年挣得的钱,买了一辆三轮的摩托车。他总是把那辆车擦得干干净净。他说,车子干干净净才招客人。每天出车,他都不能带双拐,窄窄的车厢里若再放一双长长的拐,就显得空间更小了。________没有拐,那他一整天就只好坐在车上。________,他总是在出车前,打扫尽肚子里的废东西才敢上路。________是再热的天,________不敢喝过多的水。嘴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让人看了心里直发酸。他通常在批发市场门前等活,用车的大都是些贩鱼贩菜贩水果的小商贩。大大小小的泡沫盒子,圆圆鼓鼓的编织袋子,塞满了整整的一车厢。二楼大哥不能帮小贩拿大包拎小卷,所以一天下来也挣不上几个钱的。但二楼大哥总乐呵呵的,从没见他有过发愁的时候。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①________他下肢残疾,________手臂上胸脯上却突出了一团一团的肉疙瘩。
②________没有拐,那他一整天就只好坐在车上。________,他总是在出车前,打扫尽肚子里的废东西才敢上路。
③________是再热的天,________不敢喝过多的水。
【2】“轻而易举”的意思是________。从“我亲眼看见他轻而易举的用一只手抓起五六十斤的东西,他的肩头厚实的像一个举重运动员。”可以看出________。
【3】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的大哥。由这位二楼大哥,你一定联想到了其他一些人,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他们共同的特点是________,使人难忘。
【4】请给短文再换一个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
……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文中画“______”的句子是对父亲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描写。从这两处描写中可以感受到,法庭上的父亲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资料,完成练习。
资料 李大钊被捕后,受尽了敌人的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把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
(我知道)父亲“没戴眼镜”“头发蓬乱”是因为____________。“平静”说明父亲_________。
【3】针对文中父亲的________(动作 神态)描写——瞅了瞅,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瞅了瞅”写出了父亲随意的一看,表现了他因为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泰然自若
B.“瞅了瞅”写出了父亲随意的一看,显得不够正式,应该用意思相同的“望一望”,更能表现父亲对亲人的爱
【4】请你按照上一题正确选项那样在下面横线上批注你对画“﹏﹏”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公鸡和兔子、鸭子是邻居。
一天中午,兔子向公鸡借个盆,公鸡说:“我自己要用,不借。”
傍晚,突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公鸡的屋顶被大风吹掉了。它急的又叫又跳。兔子、鸭子听见了公鸡的叫声,都放下了手里的活,跑来帮公鸡抢修屋顶。 风停了,雨停了,屋顶修好了。
公鸡看看修好的屋顶,再看看满身泥浆的兔子、鸭子、公鸡脸红了。
【1】这个故事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用“ ”划出兔子、鸭子帮助公鸡修屋顶的句子。
【3】公鸡脸红了是因为(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
(1)公鸡很生气 ( )
(2)公鸡很着急( )
(3) 公鸡难为情了 ( )
13、阅读。
丰碑(节选)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冰坨,狂风狼似的嗥(háo)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伤员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为后继部队开辟一条通路。他们面临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儿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些迷离。
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从容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之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服那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他的御寒衣服呢?为什么没有发给他?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剧烈地抖动着,不知是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人对将军小声说:“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发火的表情突然凝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在弥天雪雾之中大步向前走去。他耳边回响着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好像是云中山在说:
【1】文中描写了军需处长冻死在枯树下的情形,运用______描写和_______描写,体现了军需处长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2】画“ ”的句子是______描写,它的作用是(多选)_____
A.渲染寒冷气氛,表现环境十分恶劣。
B.用恶劣的自然环境,烘托人物的光辉形象。
C.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军需处长冻死作铺垫。
D.说明环境恶劣,翻过这座山是不可能的。
【3】对“他怔怔地伫立了足足有一分钟”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将军由暴怒到惊愕,以至于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B.由“怒”到“怔”,表现了将军发错脾气的尴尬处境。
C.这“怔”是为了衬托前面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D.使读者体会到将军此刻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4】下列填入本文末尾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支队伍为什么不怕困难呢?”
B.“这样的队伍真是不可思议!”
C.“看来狂风可能征服不了这支队伍。”
D.“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4、能给予就不贫穷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们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
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么?上面歪歪粗粗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是十天。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意重”啊!
节日很快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孩写的一段话:“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一双很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不能穿,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正真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了一定会买一双真皮鞋给老师穿的。”这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姑娘的心愿,他的心为之一动。但是,她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穷人的标志?他想问问她。
这是一个很明净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当她站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似乎找到了答案。他看见了她正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这双布鞋显然与他脚上的布鞋不一样。于是有了后面的对话:“爸爸在哪上班?”“爸爸在家,下岗了。”“妈妈呢?”“不知道……走了。”
他再一次看了看她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他从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这时他才感受出这双鞋的分量。她问:“老师,你家里也穷吗?”他说“老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同学们都说我家里穷。”她说。他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老师很高兴,你高兴吗?”她笑了。“能和老师穿一样的鞋子,高兴吗?”她用力地点了点头。
他带着她来到了教室,问大家为什么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好看,因为自己爱漂亮的妈妈也会花很多钱买布鞋穿。有的同学说,透气,因为自己怕捂脚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健身,因为自己的爷爷打拳的爷爷都穿布鞋……很奇怪,没有人说她穷。他说:“穿布鞋是一种风俗,透气,舒适,有益健康。”他告诉同学们,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
女孩脸上的笑容很美。
【1】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意重”啊!在这句话中两个引号分别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意重’啊!”在文中找出和这句话照应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同学们不再说女孩穷了?
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老师对待女孩的做法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草生长。(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的故乡是浙江绍兴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王宇做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8)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写句子,要求不改变原意。
1.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我们多读、多想、多积累。
我们慢慢地能够顺利地阅读古文了。
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用加点的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走进快速办公室。(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难道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为“把”字句
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将下面的句子变为反问句。
电影是门伟大的综合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日积月累
元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