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回忆本册课文内容填空。

下面的人物令人印象深刻,每个人物请用一个四个字的词语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的嫦娥 ___________________的狄仁杰

___________________的哈尔威船长 ___________________的鲁迅先生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缺乏——________   亲热——________

3、古诗词诵读。

1.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3.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5.昔我往矣,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

6.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4、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练习

( )知非( )   ( )( )   ( )( )

( )( )   不可( )     无独( )

5、按要求写词语。

(1)形容气势大的:    

(2)描写声音的: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长歌行》,回答问题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理解词语。

①曦:  

②少壮:  

③朝露:  

④阳春:   布:   德泽:  

⑤焜黄:

⑥徒:白白地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这首诗借物言理,由眼前(   )想到(   ),鼓励青年人(   )。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中庭:__________________   (2)地白:__________________

(3)月明:__________________   (4)秋思: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中的“冷”字描写了露珠的清冷,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落”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的特点。

5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完成习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这首诗中,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一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教室,接受他们的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  致)的童声在教室里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轮  伦)次的故事记了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了一个“爸爸”,画了一个“妈妈”,又画了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象  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  钉)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以及“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的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如何看待这种灌输呢?

1用“/”将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划掉。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语无伦次:___________   浅显:_________

3“老师把那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句中的“书”与前面作家的书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我的老师

倪老师三十多岁,中等个儿,短短的头发黑亮黑亮的,大大的眼睛充满智慧。你相信吗,她那双温柔的大眼睛与众不同——会说话!每当我取得进步时,她那双眼睛好像在说:你真行,Good!”每当我一大早来教室打扫卫生时,她的眼睛仿佛在说:你真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如果上课走神了,她的眼睛就提醒我:快快专心听讲!”上星期,倪老师一家三口参加了新北区绿色家庭环保知识竞赛,同学们迫不及待地问老师:老师得奖了没?”“你们猜!”倪老师笑眯眯地说。一定得奖了!”“哦,何以见得?”“你的眼睛告诉了我们!”“你的眼睛里分明写着两个字——成功!”“知我者,你们也!”倪老师笑得更欢了。其实任何事,只要认真去做,都会有成功的机会!孩子们,你们说,对不对?我们心悦诚服。

倪老师上课(yú )众不同。据最新统计,在所有任课老师当中,倪老师是最受欢迎的。她给我们上课没有师生界限,几个调皮的男生到了她的课上更是如鸟投林,如鱼得水,越发(dé )意。她讲课声情并茂,且妙趣横生,一堂课下来,无人不精神抖擞、意气风发。提出一个问题时,她喊同学回答,都要带上一个修饰语:我的课代表”“我的小助手,好像交情很。如果那位同学回答得特精彩,她便会来一句“Sit down please,very good”,引得我们哈哈大笑。讲课时,她喜欢用一些有趣的手势和生动的比喻帮助我们理解。比如有一次讲到地球的形状时,她说:你们记住,地球的形状就像你们平时爱吃的橄榄,不过,它是一个变形的橄榄,一头大,一头小。说着,她用两只手在身体前比画出一个非常大的橄榄形的地球,那(fú )模样真有趣!在笑声中我们轻轻松松地记住了她讲授的知识。

期中考试前,由于学习紧张,老师们忙着给我们讲解各种试题,脸上整天紧绷绷的,除了倦意,很难找到笑意。但倪老师例外,她仍然带着一脸微笑走进课堂,让我们备感温暖。记得有一次,她进教室上晨会课,奖励一些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她拿着一个大包,很神秘。是什么呢?她微微一笑,说:这里面装的棒棒糖,是奖励你们的……”话一出口,教室里便炸开了锅,怎么把我们当做小毛头了?她接着说:这是我女儿从小最爱吃的棒棒糖。教室里一下子又静了,领奖的同学喜滋滋地上台去,手捧着棒棒糖,乐呵呵地回来;没有得奖的,东瞧西望,看一眼也幸福似的。同学们很舍不得吃,舔一下,想想自己,想想老师的孩子,甜到了心窝里。

每天放学后,倪老师很晚才回家,总是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看书。她在看什么书呢,看得那么专注?有一次,我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轻轻地敲开了办公室的门。倪老师,什么书这么好看?能借我看看吗?我拿过书一看,恍然大悟地说:是江苏自学考试的书!我看不懂。倪老师抚摸着我的头,笑了,她的眼睛告诉我:等你长大了,就能看懂了!”

看,这就是我最最崇拜的老师——倪老师。

1给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___(yú )众不同      ________(dé )意     ________(fú )模样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温柔——________

勤劳——________

专注——________

有趣——________

 

 

3仿写。

如鸟投林

如鱼得水

________

________

 

 

4其实任何事,只要认真去做,都会有成功的机会。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写了倪老师的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想对倪老师说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元(宵 霄)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zhènɡ zhēnɡ)月十五,处处张灯结(采 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pù pū)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从文中选出正确的汉字和音节。

【2】用“  ”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3】文中画浪纹线的句子(  )一个比喻句。

A.是

B.不是

【4】给选文取一个小标题: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亦不过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臌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

“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罢!”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赤饭豆害水臌肿,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不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的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晚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如在热天,总免不了又要为他妈的手掌麻烦一番罢。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的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腊八粥》节选 沈从文)

【1】文段中对八儿设定的吃粥计划描写细腻生动,概括八儿对八碗腊八粥是如何分配的,反映了八儿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分析八儿对腊八粥的猜想和后来八儿看到的真实情况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下列语句。

①晚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蜡烛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好好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高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明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离开人间。

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贡献。”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谦虚——________       黑暗——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三个描写台灯很骄傲的词语,再找出三个描写蜡烛很谦虚的词语。

台灯________

蜡烛________

3将句子写完整。

蜡烛具备的精神是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用文中具体的事例理解下面诗句的含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亲口尝一尝

红军来到一座草木茂盛的山脚下。大家采了许多灰灰菜。这是同志们在长征途中经常吃的一种野菜。

灰灰菜要下锅的时候,贺龙来到事务班。他抓起几棵灰灰菜来,仔细地看了看。

“事务长,这种野菜吃得?”贺龙问。

“吃得,吃得,吃过多少次了,没有毒。”

“还是小心一点好,先别下锅。”贺龙说着,拿起一棵灰灰菜亲口尝了尝,感到特别苦。他咽下去后,又拿起几棵灰灰菜来,仔细地观察,发现这种菜与以前吃的灰灰菜叶子虽然很像,但根部多了一些细毛毛,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贺龙怕这种野菜有毒,又吩咐道:“先别下锅!”

这种野菜果然有毒!过了半个钟头,贺龙就呕吐起来,脸色也变得很难看。“贺老总吃野菜中毒了!”同志们急忙找来了卫生员。好在贺龙吃得少,没过多久,他就渐渐地恢复正常了。

幸亏贺龙亲口尝了尝这种野菜,使部队避免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从此,事务长把检验野菜的关把得更严了,经常亲口尝一尝。

1“果然”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此,事务长把检验野菜的关把得更严了……”这句话中的“此”是指什么?为什么事务长把检验野菜的关把得更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贝常年生活在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17、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_____

19、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

(2)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仿照下面的文段写作,要明确交代你的心愿到底是什么。

李老师的敬业精神让我很佩服,我长大了也要当一个像李老师那样的好老师。这个愿望一定会督促我好好学习。我要以他为目标,努力学习,实现这个美丽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