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照样子,补全下面与主人公汤姆·索亚有关的人物图。 ( ) (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②你对书中哪个人物最感兴趣?请为他(她)制作人物卡片。 姓名:( ) 性格:( ) 故事:( ) |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然后按要求归类,填上序号。
① 舍( )为人 ② 盛气( )人 ③ 画蛇( )足 ④ 拾金不( )
⑤ 胆大( )为 ⑥ 无( )不至 ⑦ 雪中送( ) ⑧( )得无厌
褒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贬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词语补充完整。
游( )( )闲 ( )( )而逃
满( )( )乎 闻所( )( )
与世( )( ) ( )( )而入
4、形近字组词。
谜________ 泡________
迷________ 饱________
5、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1)《北京的春节》一文是按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文章详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部分。
(2)王建,唐代人,在《十五夜望月》诗中借“________”这一句诗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3)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
(4)听君一席话,_________。
6、课外阅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四时”指_______,从画“ ”的诗句可以看出描写的是_____季。
【2】此诗三、四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多选)
A. 对偶 B. 比喻 C. 拟人 D. 夸张
【3】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映日/荷花/别样红 B. 映日/荷花/别/样红
7、读古诗,完成练习。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总把新桃换旧符。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古诗第一句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节日氛围。
【3】“新桃”在诗中指___________,“旧符”指 __________。
【4】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 )的前景。
A.光明美好 B.灰暗迷茫
【5】第四句既写了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 )的意思。
A.喜新厌旧 B.除旧布新
8、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泊船瓜洲》中诗人所描绘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
人生无乞丐
①朋友从南站办事回来,给我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②那天正是中午,又下小雨,车厢里的乘客稀稀落落的,车子行驶到桥头站时,上来了两名一老一小惹人注目的乘客,从近似的容貌很容易看得出,他们两人是父子, 而且都是残疾人,中年的男子双目失明,而那大约八九岁的男孩则是一只眼紧闭着,只有另一只眼能微微睁开些,小男孩牵引着他父亲,一步一步摸索上车来,径直走到车厢中央。
③当车子缓缓继续前行时,小男孩的声音也随之响起:“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你们好,我叫王小明,我现在唱几首歌给大家听。”
④这时候,音质很一般的电子琴声响了起来,小男孩自弹自唱,孩子的歌声有天然童音的甜美。唱完了几首歌曲之后,男孩走到车厢头,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他开始“行乞”了,他没有托着盘子,也没有直接把手伸到你前面,只是轻轻地走到你身旁,叫一声“叔叔阿姨”什么的,然后默默地站立着,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但都装出不明白的样子,或干脆把头转向另一侧……
⑤当男孩空着小手走到车厢尾时,坐在我身旁的一位中年妇女很气恼地尖声大叫起来:“怎么搞的,柳州这么多乞丐,连车上都有?”
⑥顿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他俩的身上,没想到,小男孩小小的脸上竟显出与年龄不相称的冷峻,声音不大不小的不紧不慢地说:“阿姨,我不是乞丐,我是卖唱的。”
⑦霎时间,所有淡漠的目光都变得生动起来,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片刻,车厢里掌声连成一片。
⑧说到这儿,朋友的声音变得很低沉:“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却已经不屈地承受生命,他怎么可能是乞丐呢?”
⑨那一刻,我的眼睛亦漂浮一层雾水,有一天,我路过广场,一阵悠扬的琴声飘来,是一位少年在拉二胡,我一眼就看出,他就是朋友提过的那个卖唱的小男孩,当我把微薄的人民币完全没有施舍的心态郑重地放在小男孩的手心时,我相信它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
【1】第④ 段中“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中,“他的意思”是指_______________
【2】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①“惹人注目”中的“惹”字是“引起”的意思。(________)
②“盛情难却”与“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却已经不屈地承受生命”中的“却”字都是表示转折的意思。 (________)
③“坐在我身旁的一位中年妇女很气恼地尖声大叫起来”中的“我”指作者。(________)
④“我相信它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中的破折号起解释作用。 (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与第⑦自然段“所有淡漠的目光”意思相对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读文章最后一段,“那一刻,我的眼睛亦漂浮一层雾水”,说说这层雾水有什么不平常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我把微薄的人民币完全没有施舍的心态郑重地放在小男孩的手心时,我相信它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外短文《林冲棒打洪教头》,完成练习。
林冲棒打洪教头
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一天午后,两个差人押解(jiè)林冲来到了柴进庄上。柴进见了林冲,心中大喜,忙叫庄客杀鸡宰羊,厚礼款待。席间庄客来报:“洪教头来了。”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说:“这位是林教头。”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柴进说:“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洪教头见他退让,以为他真的不会枪棒,便越发要跟他交手。柴进说:“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林武师就不要推辞了。”
月亮已经上来,照得厅堂外面如同白昼。众人来到堂前空地上。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两个教头就在月光下一来一往,交起手来。
战了四五个回合,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柴进问:“还没见二位较量呢,怎么便输了?”林冲说:“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柴进连忙请两个差人开了枷,笑着说:“请两位教头使出本事,再试一棒。”洪教头提起棒来就要打。柴进说:“慢!二位教头比试,不同一般,这锭银子权且作为彩头,谁赢得就将这银子拿去。”说着将一锭二十五两重的大银丢在地上。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躬身施礼:______ 流配:______
【2】用一句话归纳第4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
【3】第4自然段中的“抡起棒一扫”中的“抡”“扫”两个动词好在哪里呢?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林冲遭陷害 ②大战四五回 ③洪教头上座
④扔银作彩头 ⑤棒扫教头腿
A.①②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短文中对林冲的刻画很细致,请分析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A退让 B谦让 C礼让 D避让
(1)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 (____)
(2)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____)
(3)战了四五个回合,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 (____)
(4)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 (____)
【6】林冲、洪教头分别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分别用两个词语概括。
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散文
那个星期天(节选)
①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②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儿,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那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③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④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儿。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写出选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
【3】读选文中的第①段,你知道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第④段详写的是:________略写的是:_____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______
【5】用直线画出第②段中,作者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6】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的环境描写,并写出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选文第③段可看出“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丑石
①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那块丑石: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说:这块丑石,多占地面呀,抽空把它搬走吧。
②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它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了。
③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离开,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都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④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啊!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泥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⑤我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细腻——( ) 嫌弃——( ) 怨恨——( )
2.认真阅读1—3自然段,写出不同的人是如何看待丑石的。
奶奶:
孩子们:
天文学家:
3.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1) “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泥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从“仰望”体会到什么?从“几百年” 又体会到什么?)
(2)“我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 (联系上下文说说,“我的无知”和“丑石的伟大”分别体现在何处?)
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13、读短文,做练习。
三个小雨点
乌云滚滚,雷声隆隆,要下雨了。
三个向地面上跑得最快的小雨点,正在进行比赛,看谁最先落在地上。
“我要落在那辆手推车的面粉袋上,再打上一个滚儿!”一个调皮的小雨点,瞅着地上那位用小车推着面粉的阿姨。
“我要落在那位小姑娘的鼻尖上,吓她一跳!”一个淘气的小雨点,盯着路上那个刚放学的一年级小学生。
“我要落在那位老爷爷的头上,看他头上是不是盖着一层雪!”一个好奇的小雨点,瞧着路上那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三个小雨点,正兴冲冲地往下跳,突然它们看见:
一个穿雨衣的红领巾哥哥放学了,看见推面粉车的阿姨,急忙跑上前去,把雨衣递了过去:“阿姨,要下雨了,请把面粉袋盖好,我帮您推车。”
一个戴草帽的红领巾姐姐放学了,看见那个一年级小同学,连忙跑上前去,把草帽让给她戴:“小妹妹,要下雨了,不要怕,我送你回家。”
一个打雨伞的红领巾弟弟放学了,看见老爷爷,赶忙跑上前去,说:“________”
嗒!嗒!嗒!三个小雨点分别落在手推车的雨衣上,小姑娘的草帽上,老爷爷打着的雨伞上。雨中三条红领巾艳得像三朵盛开的鲜花!
真想不到,红领巾的动作比三个小雨点还快呀!
【1】在文中分别找出三个与“看”意思相同的词、三个与“赶快”意思相同的词。
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赶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哪一句填在文中横线处最好?( )
A. 老爷爷,要下雨了,请您打着伞,我扶您一起走。
B. 老爷爷,要下雨了,请您快点跑呀!
C. 老爷爷,要下雨了,如果您要雨伞的话,帮我撑着。
【3】文章说:“红领巾的动作比三个小雨点还快呀!”你是具体从什么地方看出红领巾的动作比三个小雨点还快的?请把有关句子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哪种说法最能体现本文的写作目的?( )
A. 赞扬三个红领巾乐于助人的行为。
B. 批评三个小雨点恶作剧的行为。
C. 说明三个红领巾的动作比小雨点要快。
【5】“雨中三条红领巾艳得像三朵盛开的鲜花!”这个句子仅仅是夸三个小朋友所戴的红领巾吗?你认为还有其他含义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三亚落日(节选)
时光( )地溜走,暑气跟着阵阵海风( )地远离。夕阳( )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 )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地涨溢出光与彩。人们惊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1】将下列词语选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渐渐 悄悄 慢慢 徐徐
【2】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品味一下加点词“生怕”所表达的情感。
____
【3】所选片段描写了落日的变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收敛了光芒、____、顽皮地蹦跳、____。
【4】这段话作者运用了拟人、____的修辞于法,使读者有生动、形象之感,其中作者把落日比作________________ 和____。你觉得落日还像____。
15、改成间接引语
蔺相如对赵王说:“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缩句)
2.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 , ,(A.冲垮海堤 B.毁灭沿海的城镇
C.无情地掀翻船只)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将正确的序号填人横线上)
3.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
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两句合成一句)
4. 人类正面临食物匮乏的威胁。(改为被字句)
5. 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不可缺少的每日的食盐。(修改病句)
17、将两句并为一句话。
动物之间有生存竞争。动物之间有互惠互利。(用上恰当的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成反问句。
小孩掉河里,我们不能见死不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给下面句子换一换说法,句意不变。
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
21、习作。(二选一)
1.童年,记录着成长的点点滴滴。有敢于实践,取得意外收获的经历;有通过不懈努力,饱尝艰辛的快乐;有坚信“一切皆有可能”而获得成功的喜悦……请选择一件自己享受成长快乐的事,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定。
2.你一定读过不少书吧!选择一本你最喜欢的,抓住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见解。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