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形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剥削和压迫人民”的人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起周恩来总理,我想到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内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2.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壮心不已。
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要攀登上泰山之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一句惜时的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一句表达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A.脚踝 (_____) B.西泠印社(_____)
C.令人zé舌(_____) D.言简意ɡāi(_____)
4、加偏旁成字组词
黑 ________ ________ 垂 ________ ________ 见 ________ ________
申 ________ ________ 林 ________ ________ 帛 ________ ________
5、诗句荟萃。
(1)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3)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远近高低各不同。
(5)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菜花无处寻。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
【3】“急走”的意思是________。
【4】理解古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篱笆和小路表明这里是乡村。
B.枝头的花已经落了,枝叶繁茂。
C.“急走”“追”形象地刻画出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
D.“无处寻”表现出儿童的天真和稚气。
【5】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补充诗句。
【2】诗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①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② ,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①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②尽:消失。
【1】仔细阅读诗句,根据提示,把诗句意思补充完整。
李白的老朋友________,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________烟花如海,他去往扬州。一叶________,消失在远方;只见浩浩荡荡的________,向天际奔流。
【2】根据自己的理解选一选。
A.扬州 B.黄鹤楼 C.烟花三月 D.送别
这是一首________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二句写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孟浩然的去向是________;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
9、阅读《太阳》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太 阳
太阳在天上走的时候,常常背着一缕白云。
我小的时候,妈妈常驮着我。烧饭、下地就把我捆在她的背上,像吊一扇石磨一样,不歇地背半天。
听妈妈说,我小时候个儿小小的,却像山上捡来的石头一样重重的,铁邦邦的。我十分好动,不时的把手攥成小拳头,放进嘴里“呜呜”地唱,喷出口水;老是爱摆腿,那两根小竹筒一样的小腿一摇一摆一蹬着踢着。我姐背不动我,常常被我的摇动晃倒,两个倒在地上滚轱辘,谁比谁更疼也不清楚。有一天,妈妈妈栽秧去了。姐背着我在田棚外的坡上玩逮蚂蚱,不小心从坡上滚下来,轱辘地滚进水田。大概被吓咆了魂,第二天一早,妈妈就拿着一个鸡蛋,带着我和姐的衣服,到田棚去“请魂”。从此以后,妈不让姐背我,她像一匹马,把我捆到她的背上,驮着我做着屋里屋外的活儿。
太阳撑到山背上,妈妈就下地了。
山路细细的,像竹篾片儿一般。
妈妈用一条黑幽幽的粗布被单,把我挂在她干瘪的胸脯上,背上却背着一只箩篓,她一边走,一边用根筷子做成了带钩头的木棍搓棉线,一边搓线一边同经过的路人搭话。
山路细细的像黑线一般,但是,妈妈不会跌跤,走步平稳。
妈妈背着我,我从来不哭,手握成木锤似的小拳头,放进嘴里“呜呜”地唱个不停。妈妈不禁止我唱,她静静地走山路,静静地搓线,山路长没有我妈搓出的棉线长。
太阳在天上走,天上没有留下她的脚印。
妈妈在山路上走,山路上烙下了她的足迹。
太阳下山时,妈妈回家了。
那只竹篓高凸凸的装满了猪食叶,她背上有了重量,不得不伛着腰爬坡,所以她把我也放在猪食叶顶上,妈妈头上是猪食叶,猪食叶上驮着我,我的头上是太阳。
山路细细的像竹篾片一般。
今天,我长高了 ,长大了,而妈妈长矮了,长小了。身体佝偻着,走路也一步步,数着走一样。许多个夜晚,我细细地琢磨着一个道理,那时小的长大了,那时大的长小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后来我看着山里的太阳,明白了这个简单又不简单的道理——待到秋天,山地上的庄稼都成熟了,山饱满了,山谷也饱满了。那一轮太阳也被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头,低低的,沉沉的,从秋天山谷的沟壑之间走过去,山高了,太阳变小了。
山里的太阳,就是这样辛苦。如果没有太阳的辛劳哺育,难道会有饱满的山地吗?
【1】本文的题目“太阳”与母亲之间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路细细的,像竹篾片儿一般”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来,我看着山里的太阳,明白了这个又简单又不简单的道理”一句中“又简单又不简单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高了,太阳变小了”在文中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画线处填上下面哪一句表达效果会更好?为什么?
(1)如果没有太阳的辛勤哺育,难道会有这样饱满的山地吗?
(2)有了太阳的辛勤哺育,山地才有了这样的饱满。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历)声喝(hē hè )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è é)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焰摇(曳叶),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fó fú)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sì shì)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语,用“——”画出来。
【2】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厄运是什么意思?本文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着越来越短的蜡烛,杰克会想些什么呢?写出杰克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舌尖上的浪费
近年来,“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民意调查,下图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 ”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
【1】根据图表“打包比例”的信息,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 )
A.20岁及以下
B.21-30岁
C.31-40岁
D.41-50岁
E.51-60岁
F.60以上
【2】联系上下文,填入文中横线处合适的名言有哪两个( )
A.青,取方于蓝而青于蓝。
B.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C.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3】文本中的“必剩客”是指_______________,“光盘族”是指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历练后的飞翔
在辽阔的亚马逊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叫雕鹰的雄鹰,它有"飞行之王”的称号。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难逃脱它的捕捉。
但谁能想到那壮丽飞翔后面却蕴含着滴血的悲壮?
当一只幼鹰出生后,没享受几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经受母亲近似残酷的训练,在母鹰的帮助下,幼鹰没多久就能独自飞翔,但这只是第一步,因为这种飞翔只比爬行好一点。幼鹰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母亲口中的食物。第二步,母鹰把幼鹰带到高处,或树边或悬崖上,然后把它们摔下去,有的幼鹰因胆怯而被母亲活活摔死。但母鹰不会因此而停止对它们的训练,母鹰深知: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就不能飞上高远的蓝天,即使能,也难以捕捉到食物进而被饿死。第三步则充满着残酷和恐怖,那些被母亲推下悬崖而能胜利飞翔的幼鹰将面临着最后的,也是最关键、最艰难的考验,因为它们那正在成长的翅膀会被母鹰残忍地折断大部分骨骼,然后再次从高处推下,有很多幼鹰就是在这时成为飞翔悲壮的祭品,但母鹰同样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因为它眼中虽然有痛苦的泪水,但同时也在构筑着孩子们生命的蓝天。
有的猎人起了恻隐之心,偷偷地把一些还没来得及被母鹰折断翅膀的幼鹰带回家里喂养。但后来猎人发现那被喂养长大的雕鹰至多飞到房屋那么高便要落下来。那两米多长的翅膀已成为累赘。
原来,母鹰“残忍”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是决定幼鹰未来能否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关键所在。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着剧痛不停地展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地充血,不久便能痊愈,而痊愈后翅膀则似神话中的凤凰一样死后重生,将能长得更加强健有力。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个机会,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
没有谁能帮助雕鹰飞翔,除了它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也都拥有一双为蓝天作准备的翅膀,那就是激情、意志、勇气和希望,但我们的翅膀也同样常会被折断,也同样常会变得疲软无力,如果这样,我们能忍受剧痛拒绝怜悯,永不坠落地飞翔吗?
【1】雕鹰为什么被称为“飞行之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那“壮丽的飞翔”后面蕴含着的“滴血的悲壮”指的是: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3】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各指什么?
①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个机会 , 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也都拥有一双为蓝天作准备的翅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的观点。
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 它就大吼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泥道像_________。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_______,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_______,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1】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水泥道像________。
②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________,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③你瞧,这多像________,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 ________的水塘
________的麦苗 ________的草地
【3】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短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习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 )想取得成功,( )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房檐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最后,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取得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 )坐着羡慕别人“成”,倒( )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成功是由“成”与“功”两个字组成的,成是功的____________,功是成的___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词语解释。
水滴石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笔耕不辍: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短文,说说短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论述“成”与“功”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请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的真实体验,围绕“成功是什么”的话题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练习。
1.鸟怎么会是恐龙变的呢?
改为陈述句: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人们以为赫胥黎发疯了。因为在人们看来,恐龙早已灭绝。
因为 ,所以 。
3.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这个标本会不会就是那种由恐龙向鸟演变的过渡性生物?
17、按要求回答。
A.我们将要进入中学读书,感到新鲜和兴奋。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爸爸说:“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谷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了骨头,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
18、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在飞翔。(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么美的景色,难道不令人陶醉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花草树木能防止水土流失。(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表达
童年生活犹如万花筒,丰富多彩,一定有不少人、事或物给过你感动,促动你深思,请你选择一件事,以“我为________感动”为主要内容写篇文章,题目自拟。内容要真实、具体,语句通顺,写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