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专心_____志 追根求_____ 见微知_____

_____万分 赴_____蹈火 _____然而止

_____而不舍 身临其_____ 司空见_____

(1)她在书房里___________地写作文,所以没有听到电话铃响。

(2)我听得入迷,恍如___________

2、先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选序号填空。

 1)补充:①喜笑_____ _____而不舍 _____然醒悟

_____尽脑汁 _____然大悟 _____然大怒

2)填空:第_____和第_____个词语是描写人物神态的;第_____个词语与第_____个词语在意义上是相近的。

3、看图形,写汉字。

(1)这个汉字是________

(2)这个汉字是_________

4、下面是六(1)班的师生围绕读书时如何做读书笔记展开的讨论,请你帮助他们把对话补充完整,并说说你是如何做读书笔记的。

老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如果能做一些读书笔记,收获就更大了。对于做读书笔记,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平平:我们可以在页面的空白处随时写下__________

红红:读到特别喜欢的段落,可以___________,并把页码标注出来。

乐乐:如果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____________,以便阅读时随时查阅。

强强:读完整本书以后,还可以写出___________,以及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一些想法。

5、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做出有点像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1】下面对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终日不成——章:文章

B.泣涕如雨——零:零散

C.相复几许——去:距离

D.脉脉不语——得:得到

【2】这首诗中用了很多叠词,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诗中的叠词有:迢迢、________________、札札、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只有“________”是属于拟声词,其他几个都是状态词。

【3】这首诗中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意在表现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描写的情景,有虚实之分,眼之所见为实,心之所想为虚。哪些诗句描写的是眼前所见的“实景”?请用“﹏﹏”画出来。

【5】从“泣涕零如雨”和“脉脉不得语”中,你能体会到织女心中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2】诗句 “___________”写出了竹子的特点。

【3】这首诗作者用_______(用四字词语)写法,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诗人自己________

8、课外阅读。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是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 名,词人夜行在   岭的山间小道上。

2.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景物:      

3.词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想起来了,这是在班主任滕老师家。

妈妈到东北看望爸爸去了。我病了,两个姐姐照顾不了我。老师把我接到她家调养,一日三餐,给我做好吃的,每一次,都提醒我准时吃药。①我看着她那和蔼的面庞,镜片后布满血丝的眼睛。啊!滕老师,您为了让我吃药,不顾一天的劳累,还在深夜来叫醒我。②我慢慢地坐起来,接过药一仰头吃下去。滕老师又把一块糖放进我的嘴里,顿时,一股暖流从心底涌出,我的眼睛湿润了。老师扶我躺下后,又从衣柜里拿出一件厚厚的棉衣,盖在我的被子上面,给我塞了塞被角,把我裹得严严的。接着,滕老师轻轻摸摸我的头,小声说:“好了,烧退了。”又对我说:“不早了,睡吧。”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老师把脸紧紧 地贴在我头上,轻轻地问:③“怎么?药太苦吗?”“不!不!药是 甜的……”透过泪花,我看见老师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头上出现了一根根白发。

“当,当……”墙上的钟响了十二下。④窗外的月光射进屋里,显 得格外清幽。劳累了一天的老师也睡了。啊!静悄悄的夜,你再长一点吧!让老师多睡一会儿,她太累了。

我渐渐睡去了。这一次,好像妈妈真的来到我的床前。我高兴地扑进妈妈的怀里,告诉她,我吃的药,是甜的。

1给下列带点的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打“√”

养(diào tiáo)   和ǎi āi) 面páng chǒng) 脸jiá jiā

2写出短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哪种描写。

句①是_______描写。句②是 _______描写。

句③是 ______描写。句④是_______ 描写。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高兴地扑进妈妈怀里,告诉她,我吃的药,是甜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个题目:《________

10、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中国孩子,行!

想当年,面对内外压迫和侵略,革命前辈是何等的(英雄  英勇)无畏。他们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英雄气概,同敌人血战到底,换来了新中国的艳阳天。不过,当今也有些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仿佛是小皇帝。这些孩子生活是舒服了,但生存能力却退化了。当今时代,社会在竞争,全球在竞争,这些孩子还能不(梦醒  猛醒)吗?

中国孩子面对世纪的挑战,一定要经常想到: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孩子当然有志气,为中华民族争光!

去年暑假,四十多名少先队员代表大陆儿童去香港参加了少年大使交流营活动。那是对每个参加者的一次磨练。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晚上十点多钟回来,人很疲乏,但还要爬七八百级台阶,登上山峰才能回到营地。每个人都大汗淋漓,但营地没有热水洗澡。三四十人睡一间房子,不少人还睡在地板上,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博得了广泛的赞扬,为大陆儿童争了光!

是啊,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民族自尊心,有坚强的毅力和较强的生存能力,我们就可以说:中国孩子,行!中国孩子一定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  合适)建设者和接班人!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英雄  英勇)________

(梦醒  猛醒)________

(合格  合适)________

2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意思是________。和它意思相近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等。

3画线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请给它换个说法,意思不变:________

4本文重点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对此是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

5作为一个中国孩子,你想对自己的同龄人提出哪些呼吁呢?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那个星期天(节选)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用“﹏﹏﹏”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我”在这段时间所做的事情有:① _______;②________;③用树枝拨弄蚁穴;④ ______

【3】选段中画“ ”的句子中,“我”“焦急”是因为__________,“兴奋”是因为_________

【4】对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出了“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

B.写出了“我”一直在无聊中耐心等待。

C.写出了等待的过程漫长而又孤独。

D.“我”选择了放弃,因为母亲不会带“我”出去。

【5】这段文字是通过(       )来表达“我”耐心等待时的情感的。

A.直接抒情

B.融情于景

C.内心独白

D.融情于事

12、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回答问题。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       )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       )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       )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        )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根据原文内容,在横线上一次填入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A.慈爱   耐心     含糊     容易

B.慈爱   细心     含糊     容易

C.慈祥   耐心     含糊     轻易

D.慈祥   耐心     模糊     轻易

【2】选段主要写谁(       )。

A.父亲

B.我

C.母亲

【3】用“﹏﹏”画出与文中画线句子相互照应的句子。

【4】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来的“______”回答和平日“______”讲解形成了鲜明的_______,表现出他对亲人的______和对工作的_______

【5】“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句话的意思是(     

A.母亲应该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

B.母亲应该知道现在的局势与父亲工作的重要性。

C.母亲应该知道现在父亲的职责。

【6】选段的第六自然段主要是从( )来描写父亲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是( )句,改成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3、阅读理解

《冬阳  童年  骆驼》

爸爸已经和他讲好价钱了。人在(xiè  méi),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 那样丑的脸 那样长的牙 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了胡须。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不由得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你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

骆驼(duì wǔ)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líng dāng),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1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划上“√”

磨(mó mò)来磨去 沾(nián  zhān)在   慢慢地嚼(jué jiáo)

系(jì   xì)着

2在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______”画出描写骆驼外貌和咀嚼时样子的句子 “~~~~~”画出说明骆驼能沉得住气的句子。

4为什么我的牙齿也动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骆驼的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  通俗)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  声音)在空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  象)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  钉)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本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

1画横线的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词用“/”划掉。

3根据提示以及第②~第⑥自然段的内容,概括“人生第一课”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进行的。

提示:(1)上课开始了,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问在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灌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例句,不改变句子的原意。

例句: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 变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变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变成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变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写前训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把下列句子写得更生动、形象。

我的脸红了。我觉得很惭愧。

雨下得很大,她打着伞在路上艰难地走着。

______

(2)将下列文段补充完整。

那年我______岁。有一天,老师对我说:“我们学校要举行_______,你可以____。”我听了以后,心想______,我一定要________,不能_____,于是我_______

17、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缓缓到来。(仿照句子写一句表现景物变化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调换顺序,给下面句子换个说法(可适当增减个别字词)。

1、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画线句子仿写句子,另选三个人物和三种品质。

我喜欢鲁滨逊,是因为他不畏艰难。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

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公园对外开放,谁都可以进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在即将过去的小学阶段学习生活中,学校老师、同学或校园保安、清洁阿姨。谁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请选择一个人,用具体事例来写清楚,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要求书写工整、规范,不少于 500 字。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