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内阅读
回顾我们学过的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要细心哟!
(1)将相“不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相”认为“将相和”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将相不和”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将相和》)
(2)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看到的事物,都是小女孩的____________,符合小女孩的处境和心理活动,作者写这些,进一步突出了小女孩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更引起了人们对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心跳得很厉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穷人》)
2、将下列带“雨”字的古诗词补充完整。
①青箬笠,________,斜风细雨________。
②________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________。
3、按课文内容填空或补充诗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日久见人心。
(3)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松间沙路净无泥。
(5)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诗人王建将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__),就像只用绿色(_________),不用墨线(__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4、《索桥的故事》这篇课文有祥有略地记叙了“_________” 和“_________”这两个故事,以此赞美了“伟大的心”,其实这颗心代表的是_________的精神,这种精神会使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美好。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一个词语造句。
跃跃__________ 张_____结_____
__________见惯 _____而_____舍
闻所__________ __________不同
头_____ 目_____ _____知非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中庭:__________________ (2)地白:__________________
(3)月明:__________________ (4)秋思: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中的“冷”字描写了露珠的清冷,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落”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的特点。
【5】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类文阅读。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①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②帝京。
三百内人③连袖舞,一时天上著④词声。
【注释】①千门:形容宫殿群建筑宏伟、众多。②动:震动。③内人:宫中歌舞艺伎,入宜春院,称“内人”。④著:同“着”,犹“有”。
【1】这首诗描写的节日是( )
A.春节
B.元旦
C.清明节
D.元宵节
【2】诗句中“________”点明了时间,“三百”形容______________。
【3】第2句中的“动”字用得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既有鸟瞰式全景,也有特写式近景,用“ ”画出鸟瞰式全景的诗句,并结合注释,把该诗句描绘的画面写下来。
8、阅读理解。
【1】上图是一首刻在茶壶上的“循环回文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从诗中任何一个字起,顺读或逆读均可读成五言绝句,所以这是一首“循环回文诗”
B.因为此诗文字排列成首尾连接的圆环状,看不出开头在哪,所以它是“循环回文诗”
C.从“迷”字开始顺读,可得五绝一首:迷香雾流风,舞艳花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薄月
D.从“飞”字开始逆读,可得五绝一首:飞雪落花艳,舞风流雾香。迷月薄霞淡,雨红幽树芳
【2】这首诗异常绝妙,正文虽只有20个字,却能够通过不同的读法,得到正读、逆读各_____首五言绝句,共计_____首诗。横线上填的数字是( )。
A.1 2
B.10 20
C.20 40
D.40 80
【3】请任意写出一首由此诗逆读所得的五言绝句。(上述例子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首循环回文诗,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______,不用墨线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______使人惊叹。______叫人舒服,_______愿久立四望,_______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文中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________,不用墨线_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________使人惊叹。________叫人舒服,________愿久立四望,________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叹——________ 奇丽——________ 回味——________
【3】你如何理解这段话的最后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1】“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句话体现了鲁滨逊的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句子的意思是( )
A.在不幸的处境中,想到曾经美好的事物,以安慰自己失落的心情。
B.在不幸的处境中,坏事更能磨炼人的意志,能使人更坚强。
C.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4】卡耐基说:“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这正是鲁滨逊的真实写照。请你再写一句名言,用它来激励自己战胜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有一天我下班较早,看见邻居老先生正在整理花架。起初只见老先生拿着剪刀,走向一盆繁茂的花,细细转动审视之后,突然连下几刀,剪去许多看来非常漂亮的枝条。接着老先生又端来另外一盆,而且连看都没多看两眼,就把花连根拔起,除掉附带的泥土,再植入另一盆。我正不解,老先生又从里面提了一壶水出来浇灌,妙的是他不但浇那些枝叶茂盛的盆栽,而且对于一些看来只有泥土,或略见两三枯枝的花盆,更是特别照顾。
老先生浇完花,总算工作告一段落,我就趁机发问:“您刚才的这些做法,我真有点不懂,起初一盆好好的花,硬是剪几刀,不是很不尽人情吗?接下来翻泥、换土、移盆,不是多此一举吗?最后连些枯枝干土也要浇水除草,不是毫无意义吗?”
老先生慢条斯理地回答:“你们年轻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只看表面,不多思考。养花就好比养人啊!对于那些看似繁茂,却生长错乱,不合规矩的花,一定要狠狠地修剪,免得它们歪斜杂乱,将来才能发育良好。这就好比收敛年轻人的气焰,将他们导入正轨一样。接着我换土疏根,目的是使植物接触沃壤。这就好比要孩子追求上进,离开不良环境,求取更高的学问。至于浇花,我之所以特别照顾枯枝,实在是因为那些植物的枝子,看来已死,却蕴有生机;泥土中更埋有种子,等待发芽。这就好比教育,要特别照顾那些贫苦却有心向上的学生,更得悉心哺育下一代,使他们成长茁壮。你说,我刚才的做法,哪一项是没有意义的呢?”
至此,我恍然大悟地说:“怪不得柳宗元讲‘问养树,得养人术’了!”
【1】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请给文章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慢条斯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先生整理花架时是如何对待繁茂的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先生养花的做法中蕴含了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你对“问养树,得养人术”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 )
有一次,带家中的狗看医生,坐上一辆计程车。由于狗咳嗽得很厉害,吸引了司机的注意,反身问我:“狗感冒了吗?”
“是呀!从昨晚就咳个不停。”我说。
司机突然长叹一声:“唉!咳得和人一模一样呀!”
话匣子一打开,司机说了他养狗的痛苦经历:很多年前,他养了一条大狼狗,长得太大了,食量非常惊人,加上吠声奇大,吵得人不能安宁,有一天觉得负担太重,不想养了。
他把狼狗放在布袋里,载出去放生,为了怕它跑回家,特地开车走了一百多公里,放到中部的深山。
放了狗,他加速逃回家,狼狗在后面迫了几公里就消失了。
经过一个星期,一天半夜听到用力的敲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那只大狼狗回来了,形容枯槁,极为狼狈,显然是经过长时间的奔跑和寻找。
计程车司机虽然十分诧异,但是他二话不说,又从家里拿出布袋,再次带去放生,这一次,他从北宜公路狂奔到宜兰,一路听到狼狗低声号哭的声音。
到宜兰山区,把布袋打开,发现满布袋都是血,血还继续从狼狗的嘴角溢出来。他把狗嘴拉开,发现狼狗的舌头断成两截。原来,狼狗咬舌自尽了。
司机说完这个故事,车里陷入极深的静默,我从照后镜里看到司机那通红的眼睛。过了一会儿,他才说:“我每次看到别人的狗,都会想到我那一只咬舌自尽的狗,这件事会使我痛苦一辈子,我真不是人呀!我比一只狗还不如啊!”
听着司机的故事,我眼前浮现那只狼狗在原野、在高山、在城镇、在荒郊奔驰的景象。它为了回家寻找主人,奔跑百里,不知经历过多么大的痛苦,好不容易回到家门,主人不但不开门,连一句安慰的话也没有,立刻被送去抛弃,对一直有志气有感情的狗是多么大的打击呀!
与其再度被无情无义的人抛弃,不如自求解脱。司机说,他把狼狗厚葬,时常去烧香祭拜,也难以消除内心的愧悔,所以他发愿,要常对养狗的人讲这个故事,劝大家要爱家中的狗,希望这可以消去他的一些罪业。
唉!在人世间有情有意的人受到无情无义的背弃不也是这样吗?
【1】请给本文加一个小标题,写在文前的括号内。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狼狗两次被抛弃时的举动。
追了几公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回家寻找主人,那只狼狗在原野、在高山、在城镇、在荒郊不停地奔跑。”想想此时狗的内心活动,它在想什么?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何感受?请联系实际简要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司机骂自己“不是人,连一只狗都不如”是因为( )
A.司机很自责,觉得自己不该把喂养多年的狗丢掉。
B.狗都懂日久生情的道理,自己却不知道。
C.狗为了不让自己再次被主人遗弃,选择了自尽,而我作为狗的主人却没有在乎过它的感受。
D.想让“我”好好照顾我的狗。
13、阅读理解
赏梅
初春,正是赏梅的大好时节,素有“雪梅十里香”之称的超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公园大门前的小山坡上,有一片梅林。朵朵白梅绽开枝头,如片片白雪。白梅有五片花瓣,洁白无瑕,给人一种纯洁高尚的感觉。
进门不远,便是大明堂。在草坪的东北,有一株宋梅,四周用石栏围着。这株古梅,饱经风霜,树皮已成了铁黑色,树枝苍劲弯曲,枯枝已经不少,但枝头却稀稀落落地开着一些梅花,看来它并不服老,像要展示出自己生生不息的顽强意志。
穿过大明堂,在浮香阁前的庭院里,有几株红梅,开得特别艳丽。花瓣层层叠叠,非常饱满,看了使人精神振奋。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严酷的寒冬,梅花能够傲放枝头,不正是因为它有着顽强的精神吗?
【1】给下面带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饱”的字义有:①充分;②满足;③充实,充足;④吃足了。
饱经风霜(___)饱满(____)
【2】文中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梅花。其中宋梅的特点是______。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三轮车夫
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
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辆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
“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
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
“别啰唆,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这个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
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
“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容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
她还要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1】第一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表面上写街灯带来温馨,从全文看,它的含义还有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句子,写出人物的内心想法。
(1)“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把心一横:“20就20。”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你从前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至少两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
【5】如果你是文中的“她”,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会怎样想,怎么做?请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练习。
1.在句子中用上恰当的关联词。
在老师的教育下,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凝聚”和“倾注”写一句赞美老师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
(1)十五的夜晚,月光皎洁,繁星闪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雷锋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6、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我不会少你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终于把你盼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变句式。
(1)老黄鹂把小虫塞到一只小黄鹂的嘴里。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被车长全扔了出去。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修改病句。
我用了整整一年左右的时间读完了沈石溪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
(2)修改下联,使之与上联组成对偶句。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容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写句子,要求不改变原意。
1.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汤姆说,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给出的句式,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疫情中的逆行者点赞。
疫情中的逆行者,像虎一样勇猛和无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俗话说:“人无志而不立”,一个人假若没有理想,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理想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请以“长大后,我想成为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字数45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