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渠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用课文中的词语填空。

______的歌声  ______的容貌 ______的舞姿  ______的唱腔

______的江水  ______的激流 ______的百姓  ______的性格

2、按要求的内容填空或默写。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______________

(2)《匆匆》文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用于说明时间过得飞快的。

(3)已得履,乃曰:“___________”反归取之。__________,遂不得履。

(4)表达爱国情怀的一句古诗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春天美景的的一句古诗________________

3、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词语)。

1 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___________

2)敬重佩服。___________

3 感到难为情。___________

4)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___________

5)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___________

4、写出近义词。

辩斗________    日中________    车盖________

5、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他_____接受了大家的批评,_____改正了错误。

(2)我们_____有缺点,_____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3)_____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_____一定会兴旺起来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外阅读。

清明

[唐]杜牧

清明①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②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③。

【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②酒家:酒店。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1】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天气是_______,作用是_______

【2】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_____________

【3】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

_____________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从诗体上看,《春夜喜雨》是一首近体诗中的______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

C.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枝头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3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它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那个词用的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南望王师又一年。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2诗中描写的“河”指________,“岳”指________

A.长江  B.黄河 C.黄山  D.华山

3诗的前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_____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   ”字则突出了山的 高峻。这一句诗表现了 

4从第三句的“__________________”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第四句的“_________南望、又一年_________”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

5诗中表达作者对苦难百姓的同情和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前两句诗展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B.一个“入”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C.诗题点明了时间是秋季的夜晚。

D.全诗表达了诗人热切盼望朝廷收复失地的心情。

7末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 春蚕

   春天是养蚕的季节。每到这时候,我常常想起母亲来。解放前,我们家很穷,母亲就靠养蚕换点儿钱,给我们姐弟俩交学费。

  我们家门口有几株桑树。春天一到,桑树刚发出新芽,母亲就照例拿出几张蚕种来。每张蚕种不过一尺见方,上面布满了比芝麻还小的褐色的蚕卵。等桑叶长到榆钱大小的时候,蚕种上便有许多极小极小的蚕在蠕动。蚕的生命就是这样开始的。

  母亲微笑着,把这些小生命抖落在小匾里。匾里已经撒了一层剪成细丝的嫩(nèn)桑叶。这是母亲带着我从桑树上摘来的,擦得干干净净,剪得又细又匀。

  蚕一天天地大起来,桑叶也一天天地剪得粗起来。等蚕长到半寸来长的时候,小匾换成大匾,就开始喂整片的桑叶了。每天清晨,姐姐把桑叶采回来,母亲吩咐我洗了手,用毛巾把一片片桑叶擦干,再轻轻地均匀地撒在匾里。

  蚕越来越大了,呆在一个匾里太挤了,就分成两个匾,再分成三个匾……匾一个又一个地增加着。母亲带着我和姐姐把隔壁的一间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当作养蚕室,把七八个匾都搬了进去。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来添桑叶。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

  推开养蚕室的门,立刻传来一片沙沙的声音,像下雨似的。那是蚕在大口大口地吃桑叶。那些日子,采桑叶的担子就落在父亲的肩上。父亲用很大的桑剪把桑叶连枝剪下来,成捆地背回来。

  蚕快上山了,母亲一夜要起来两次,累得她腰酸背痛。我和姐姐也常常起来帮忙。母亲把蚕沙大捧大捧地从匾里清出来,姐姐把桑叶大捧大捧地放进匾里。我用簸箕接蚕沙的时候,总看见母亲的额角上渗着汗。

  上山了。它们被捉到用一束束麦秆扎成的上。几天以后,上结满了白的黄的茧子。母亲一面摘茧子,一面轻轻地对我和姐姐说:孩子,上学得用功啊!这学费可来得不易呀……”

  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10、课内阅读。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一一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2】找出一个过渡句,画上“_____”。它在文中起 的作用。

【3】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仔细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完成各题。

《鸟鸣涧》赏析

①《鸟鸣涧》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品之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

②前两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这一心静之境结合起来。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娴静。这份娴静,源自盛唐时期安定和平的社会气氛。有此之闲,诗人才会在深夜之中,在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情况下,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在诵读的同时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这不仅是因为“夜静”,更因为观景的人“心静”,不仅是因为春山的空寂,更因为观景人心“空”。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这深夜的万物沉寂便更令人心中宁静闲适,也才得以感受到桂花安然离枝落地。

③后两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④“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一句古语,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而我们在低吟浅酌之时,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美妙画面之中。

1读画“___”的诗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对它的解释。

2用自己的话说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赏析的写作思路是:开篇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分述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最后总结出一个________字,作为对整首诗的评价。

4读第②段可知,作者认为“人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A.盛唐时期安定和平的社会气氛

B.山中空无一物,没有任何声音

C.夜深人静,无所事事

D.经历了春山白日的热闹之后夜晚更觉内心安宁

5判断下列对诗词的评价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竹石》的妙处就在于托物言志,咏竹子就是表白自己的心迹。________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妙处在于通篇借景抒情,表现作者喜闻捷报,惊喜欲狂的心情。________

(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精妙之处在于构思新巧,“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把无情的山水化为有情,语句新鲜不俗。________

(4)《浣溪沙》的妙处在于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看穿一切,退守避世的人生态度。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13分)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 最后一字一句地说     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jiān nán,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不去chàn dǒu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 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bāo fu,喜眉笑目的说:"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现在,这把黄油布伞( )落伍了,(   )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文中的拼音处是什么词语,仔细拼拼,把汉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沉思良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喜之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5"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6"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

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读了这篇文章,你肯定有很多感想,写下来吧。(2分)

---母亲为我们任劳任怨,我们要努力学习,来报答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去年的树

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儿要离开树,飞到南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

春天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来找她的好朋友了。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它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座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门回答说:“他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完了,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1】请把文中划线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岀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裏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晩方能完事。

(沈从文《边城》)

1阅读第一自然段前四句,我想到的成语是“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等地方可以看出来。作者这样写突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面几个画面按照时间顺序排列: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即可)

A.税关前领赏   B.划船前的准备   C.龙舟竞赛盛况

3选文重点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凭着对___________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追鸭竞赛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__________的民族精神。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写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儿又何必介意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理对我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烈的听众。(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

(1)是刘姥姥逗笑了大家。

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改写成反问句。

 

(2)在二进荣国府的时候,刘姥姥逗乐了府里上上下下的甚至包括贾母在内的所有人。(缩写句子)

     

 

17、按要求写句子。(5分)

(1)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改为陈述句)

(2)清澈的溪水流向远方。

改写成拟人句:

(3)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反让大夫取笑了。(改为转述句)

 

(4)我最不中用。   我被派到这儿来了。(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5)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肯定句)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二十四只草船的草把子上插满了曹军射过来的箭。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鲁迅先生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把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小明是学生。

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道题这样做事对的。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你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按照合理的顺序组成一个通顺的句子。

1)挫折和失败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

2)挫折和失败会给人带来痛苦。

3)挫折和失败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既然吴王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劝阻呢?

 

 

(2)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完成习作

主题:守护健康 人人有责

题目:自拟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假设你是一个充满活力、喜欢热心帮助别人的小狗飞飞,你的主人是小华一家人。家的一只猫,它的名字叫石头将军,你们与小华家族的其它动物并肩作战,经历重重困难,终于制服了病毒,让它不在做坏事,而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健康卫士,守护人类绿色安宁的世界。发挥想象,自拟题目,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好这个离奇的故事,不少于450字,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