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你的理解和体会填空。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树上鸣,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这句话在写法上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骑鹅旅行记(节选)》旅途中,尼尔斯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大雁阿卡、雄鹅莫顿、老鹰高尔果、狐狸斯密尔……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两个词概括一下,并和伙伴们聊一聊。

大雁阿卡          雄鹅莫顿   __________                 __________

正义、善良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基础运用。

看拼音,写字词。

zhǎ yǎn( )间,又到了áo( )là bā zhōu( )的时候,妈妈准备了栗子、枣、葡萄干、小米等八种食材。我一直在厨房外pái huái( ),不肯nuó yí( )一步。锅里的东西在妈妈的jiǎo huo( )下变得越来越浓chóu( ),一个个冒起的气泡慢慢地zhàn kāi( )。我再也忍不住了,yī wēi( )在妈妈身旁,不停niàn dɑo地 ( ):“妈妈,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吃呀?”妈妈笑着说:“小馋猫,等你摆好了碗筷就可以吃了。”

4、填空

1.朱自清在《匆匆》中写道:“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滴在大海里……”

2.于谦在《石灰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异曲同工之妙。

3.《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对太阳离我们远近的观点不同,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儿曰:“我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阳春布德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万和春住。

7.苟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学期第二单元我们接触了外国文学名著中的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其中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我还阅读了其他整本的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分为 三类。从古至今我国涌现出   等伟大诗人。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诗歌所描写的节日是(       

A.除夕夜

B.中秋节

C.元宵节

D.端午节

【2】体会诗歌情感,可以从抓关键词入手。如诗中“_______________”一词,就展现了游人高涨的游玩兴致。

【3】诗歌后两句接连反问,请分析这样表达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再按要求答题。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应屐齿印苍苔: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扣柴扉久不开:__________________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

B.这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格的记游诗。

C.这首诗写诗人兴致很高地去拜访园的主人。却吃了个闭门羹,所以情绪低落。

【3】说一说:“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给了你什么样的哲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释)①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②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③临:逼近,到,临近。④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⑤玉龙:宝剑的代称。

【1】解释加点字。

(1)黑云压城城欲。(_____

(2)甲光日金鳞开。(_____

(3)霜重鼓寒声不。(_____

【2】用原句填空。

(1)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_

(2)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______________的《易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

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凡卡呵了一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凡卡称老板的孩子为小崽子带有的感情。(    

A. 亲热 B. 蔑视 C. 仇视 D. 喜爱

2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字意思是。(    

A. 从水里取东西                     B. 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C. 顺手拿或拉                     D. 得到机会

3文中打发的意思是。(    

A. 派(出去)                        B. 使离去                        C. 消磨(时间、日子)                        D. 安排、照料

4把第二段分成两层,第一层应到。(    

A. 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B. 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C. 只好摇那个摇篮。 D. 我再也受不住了。

5节选部分是从哪几方面写出凡卡当学徒的痛苦生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北京的春节》选段,回答问题。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

(jiān  jiàn)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pū  pù)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 ”标出,并用其另外的读音组词语,

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  _________

2这三段话是按照_____顺序记叙的,主要写__________两天发生的事

3用曲线画出起过渡作用的语句。

41自然段围绕____一词来写,第1句话与后面几句是____关系。

5用简练的语言写出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选段内容从三个方面写出小孩们爱逛庙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自然段第三句话中体现人们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的两个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思考:对朔方的雪的形象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如粉,如沙,决不粘连。                                       B. 羞涩美艳,平和恬静。

C. 坚硬孤独,奋力抗争。                                          D. 蓬勃纷飞,旋转升腾。

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 人生就像一支蜡烛,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B. 太阳一出来,地上就像着了火。

C. 如往常一样,他径直走向了那家餐馆。

D. 小秧苗整整齐齐地排着队,向春风老师点点头,鞠个躬。

12、课内阅读。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画线句用___________描写,体现出母亲对自己没有兑现承诺而感到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怜爱,但迫于生计只能不停地劳作的情感。朗读时,要读出_____________的语气。

【2】概括本段落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漫长而急遽”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 来的尽管来着 去来的中jiān jiàn) 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 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 地从我身上跨过, 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 ,被微风吹sàn sǎn)了, ,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请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2】把文中的“ ”地方,补充完整。

【3】请用“√”画出文中正确的读音。

【4】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请用“ ”画出有关的句子,并仿写几句。

【5】请用“﹏﹏﹏”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写你的体会。

 

14、北京时间不到点

儿子放假了,天天日上三竿才起。每天上午十点之前,我俩跑到附近的“德克士”快餐店,要上两个汉堡两杯可乐,早饭就算打发了。“德克士”这段时间搞活动:早上十点以前、晚上八点以后,汉堡买一送一。在儿子看来,这就是他的“幸福生活”。

这天,我们进去刚坐定,从门外急匆匆进来两个人,看样子也是父子俩。父子俩在柜台前站定,气喘如牛。父亲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孩子则跟我儿子不相上下。他们身上的装束,显然是农村集贸市场上的流行款,与时尚明亮的大厅显得格格不入。这对父子的到来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我注意到有些食客像我一样,一边大口嚼饮,一边余光旁观。我的位置刚好正对柜台,父子俩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视线里。

乡下父亲一边急急地掏钱,一边喊口令似的对服务员说:“同志,要两个汉堡。”服务员似乎不大习惯他这种称呼,用手掩了下嘴,笑着说:“先生要什么样的汉堡?”乡下父亲有点犹豫,显得拿不定主意,但仅仅一瞬,他便坚定地指着墙上一幅宣传画说“要那个,十块钱的。”服务员微笑着说:“两个超级鸡腿堡,20元。”乡下父亲愣了,说:“你们不是‘买一送一’吗?”服务员微笑着解释:“对不起先生,我们的活动规定,早上十点之前或晚上8点以后购买可享受“买一送一”的优惠。”说着用手一指墙上的报时钟,“您看,现在已经十点过三分了。”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他的儿子在旁边似乎也明白了,很丧气地垂下了头。乡下父亲不安起来,局促地对儿子说: “勇,要不,咱明天再来?”叫勇的小孩说:“明天还要看我妈哩!”乡下父亲搓着手不吭声了,脸上的表情更加尴尬。他转而试探地问服务员:“同志,能不能,宽限几分钟?我们一大早就往这儿赶,结果还是给耽误了!”服务员依旧微笑着,不紧不慢地说:“对不起先生,这是我们公司的规定,我也做不了主。”乡下父亲又失望地转向儿子:“勇,要不晚上过来,8点咱们再来?”勇说:“爸,十几里地,天黑咋走呀?”乡下父亲说:“你不用来,我来!”勇说:“算了,我不吃了,就当我没有考‘双百’。”说着又低下了头。

乡下父亲咬了咬牙,枯皱的手在衣袋里摸索,似乎做出来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不经意地看了眼手机,显示十点零五分。儿子正往嘴里海塞,见我看手机,顺口问几点了,我刚要回答,一个念头突然在脑海里出现,让我既紧张又兴奋,心理怦怦直跳。我答道:“十点。”事不宜迟,我还要将错误进行到底!硬了硬头皮,我朝柜台方向高声喊道:“服务员,你们的表快了!快了整整5分钟!”意想不到的是,旁边竟然有人附和:“对,对!快了5分钟!”还有人迅速地调着手机,然后高高举起:“看,现在刚十点!”我看到,尽管这时用餐的人不多,但几乎所有人都发出了一致的声音。

一时间,柜台里的服务员全愣了,你看我,我看你,有些不知所措。刚才几个正忙不迭地说着:“先生欢迎光临”“先生请慢走”的服务员也马上噤了声,纷纷朝这边张望。乡下父亲和儿子也转过头来,一脸感激地寻找,寻找帮他们说话的人。他们的眼睛逐一扫过去,找不到定格的地方。顿时,整个大厅安静下来了,只有反复播放的轻音乐在低回萦绕。

刚才一直为父子俩“服务”的那个服务员掏出手机,狐疑地看着。一边看,一边模仿着电台播音员报时的腔调:“现在是北京时间——”她故意顿了一下,而后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不——到——点!”说完扬起脸,冲其他姐妹诡秘地一笑。接着,我听到,整个柜台内响起一片银铃般的“报时声”:“北京时间——不到点!”“北京时间——不到点”…… 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悄悄揩了下眼睛。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说说“北京时间不到点”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下列句子(从用词的角度)

(1)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悄悄揩了下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段对乡下父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是乡下儿子,吃到这来之不易的汉堡时,最想说些什么?(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百花园。

1.仿照例句的句式所用的修辞手法,仍以为开头写两个句子。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前进。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 ;她

2.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改成反问句)

3.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缩句)

4.孔雀的羽毛多么漂亮啊!(改成拟人句)

5.晚霞映红了天空。(改成比喻句)

 

 

 

16、将下列句子换种说法,不改变原意。

1.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晚上加班,你和爸爸吃饭别等我。”(间接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在我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敌人投降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改为第三人称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我们多读、多想、多积累。

我们慢慢地能够顺利地阅读古文了。

_____________

20、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贝常年生活在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练习。

你身边有没有给过你帮助的人呢?请你仔细地想一想,把他写下来。

要求:(1)题目自拟

(2)语言流畅

(3)字数不少于3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