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这个学期的语文学习,我知道了:北京人过春节有熬là bā zhōu(________________)的习俗,鲁滨逊流落荒岛也没有奄奄dài bì(___________);李大钊备受kǔ xínɡ(___________),但始终严守党的mì mì(___________);德国气象专家wèi ɡé nà(_____________),从大量的文献中sōu jí(____________)证据,chū bǎn(_____________)了《海陆起源》一书。
2、照样子,写一写。
(1)例:风和日丽
含有“风”字的成语:___、___、___。
(2)例:狐假虎威
含有动物名的成语:___、___、___。
(3)例:风筝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风筝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小鱼游到了大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例: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善者的面具是________的,________代表________;国王的面具是________的,________代表________;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________;________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________;巫女的面具是________,象征其________的性格;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________和________;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________。面具运用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4、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学弈》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__________,一个人__________,最终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辩日》围绕“__________________”,讲述了两个______的不同观点和理由,孔子面对这个问题也无法作出科学的______,体现了两个小孩__________和孔子__________的态度。
5、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并解释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约客①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②家家雨③,青草池塘处处蛙④。
有约⑤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⑥。
(注释) ①约客:邀请客人来相会。②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④处处蛙:到处是青蛙。⑤有约:即邀约友人。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眀,灯芯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1】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时间)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
【2】诗中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D.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在诗中画出诗人巧借棋子描写等待友人的情景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吟”是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凿,_________烈火焚身,_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8、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
【2】诗句 “___________”写出了竹子的特点。
【3】这首诗作者用_______(用四字词语)写法,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诗人自己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山洞探险
过了几天,汤姆的同学贝奇过生日,家里决定在山上给她举行野餐会,让孩子们都参加。餐后,孩子们都到山上的一个山洞里去了,听说谁也不知道里面有多深,他们想进去探险。汤姆和贝奇走在最前面,他俩举着蜡烛,顺着黑乎乎的通道,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洞里的景(观 关)。当小探险家的念头开始占据(jū jù)他们的心灵,他们不顾同学们的劝阻,一直往里走去。过了一会儿,他们来到一个大洞,上面有好多蝙蝠,一大团一大团地聚集在一起。受到亮光的惊(拢 扰),蝙蝠铺(pū pù)天盖地地飞下来,尖叫着向蜡烛光猛扑过来。吓得他俩赶快跑开,拐过好几个洞才躲开了蝙蝠的追击。
突然,贝奇说:“咱们这是到哪里了?”
汤姆一愣,他发现自己也迷路了。两个人开始在里面乱走,还大声呼叫了好久。可是,既没有人答应,也没有找到回去的路。带的食物已经吃完,蜡烛也快用光了。两人又累又饿,艰难地在洞中摸索前行,希望能找到出口。有时实在困了,就躺下歇一会儿。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贝奇越来越觉得没有希望了,可汤姆知道不能泄气。他总是对贝奇说:“你放心,我们马上就会找到出口的,你很快就可以回到父母的身边了。”
【1】在括号里正确的汉字和音节下面画“√”。
【2】当小探险家的念头开始占据他们的心灵。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
【3】汤姆和贝奇进洞探险,他们遇到了什么情景才迷路的?用“ ”画出相关的语句。
【4】哪些语句的描写说明汤姆和贝奇真的迷路了?用“﹏﹏”画出相关的语句。
【5】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这篇文章展现了作者与奶奶间浓浓的亲情,请运用“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分析文章是怎样表达这一情感的。
奶奶的星星
史铁生
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像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
②“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③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④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⑤“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⑥“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⑦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
⑧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⑨“怎么呢?”
⑩“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⑪“干吗变成星星呀?”
⑫“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⑬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⑭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⑮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选文有删改)
【1】(内容概括)作者分别回忆了哪几件事来表达自身情感的?请把下面的结构图补充完整。
【2】(写作手法)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我”想表达什么?这里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阅读文章第②段和第⑬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段落 | 情感 | 景物 | 景物特点 |
第②段 | 表达“我”对奶奶怀抱的依赖和内心的舒适。 | 光影 | ①_______ |
第⑬段 | 表达“我”对夏夜庭院的喜爱和对奶奶的怀念 | ②_______ | 美丽、有趣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丧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为了走出生命途中的泥泞,作者刚跨出校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屠格涅夫更是倾注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几经周折,找到了他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很大的轰动,连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也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 喜上眉梢),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并无当作家的妄念。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 妄想)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háng xíng)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培根说 欣赏者心中有朝霞 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 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 丛山荒芜 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 欣赏是一种给予(jǐyǔ gěiyǔ),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1】用“ ”在文中括号内画出正确的读音和恰当的词语。
【2】“信”在字典里的解释有:(1)诚实、不欺骗;(2)信任,不怀疑;(3)消息;(4)书信(5)随便。文中下列词语中的“信”应选哪个解释呢?请联系上下文把最恰当的解释的序号填入后面的括号内。
姑母写信(_____) 信笔涂鸦(_____) 找到了自信(_____)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钟爱有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脱胎换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出茅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开头横线上。
【5】给最后一段下划线的部分加上标点。
【6】仔细阅读短文,把最令你感动的一个地方用横线画出来,再写一写你的感受。
12、课内阅读赏析
它们开放黄色的花,白色的花;它们开放蓝色的花,紫色的花。它们的花,有的像小酒杯,有的像小铃铛;它们的花,在草丛里谈心;它们的花,在和蝴蝶游戏;它们的花结成种子,有的落在泥土中,有的在风中飞扬。
【1】短文第一句写了野花的 ,分别写了 , , , ,四种。第二句写了野花的 。
【2】这段文章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花?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⑶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精兵简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 ___________。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采用“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5】这一段话中的前四句话有两层意思,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双手
那一天,我们见面时,先礼节性地握手。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得逞。那只大手似一条厚棉被,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我低下头去察看,翻过来看手心,调过去看手背,整个手呈木色,手的纹路又深又粗,染着黑土色。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特别粗大。一根手指似三节老甘蔗。左手大拇指没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有四条裂纹,开成上下两个“人”字形,又黑又深。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染成了泥色。
“指关节缠线做什么?”我问。“治手裂。”张迎善说。
“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石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根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我问。“1000多棵。”一天栽1000多棵!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10天、20天?……这双手幸亏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林业局工会的负责人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多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第一次变清了。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我隐约悟到:美,是以丑为代价的。
【1】文章第1、2自然段中的“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那只大手似一条厚棉被,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概括地交代了林业工人张迎善的手_____的特点。
【2】为突出张迎善手的特点,作者对他的手的_____、_____、_____、等进行了具体描写。
【3】作者详写了张迎善的一双手,其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张迎善的一双手是为了写出。写“林业局工会的负责人向我介绍”这双手,则是为了写出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内容,说说最后一段中“美”和“丑”各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保卫黄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
(2)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
______________
(3)清晨,我走在田野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报告这个喜讯的人把消息告诉了她的丈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分析加点词的特点,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天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突然当啷当啷地大响起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刑法这样没常规,岂不是让天下百姓手足无措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就是臣不敢奉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的原因,臣不能陷陛下于无道啊!(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宗生气了,板着脸说:“权善才砍了昭陵上的树,是陷我于不 孝,必须杀他!”(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
(缩句)
2.用“生气”的不同词义造句。
(1)活力;生命力。
(2)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3.可是,对于没有亲临其境的人,这一切我是无从描绘的。(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19、按要求,写句子。
(1)黄山的松树挺秀坚劲。(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瀑布挂在岩壁上。(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这株松树长在悬崖旁边,一面靠近岩壁,一面向着空中,那么它的枝条就全部向空中生长。(用带点的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该写句子。
(1)这里真安静啊!(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钢琴声传出来。(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妙笔生花
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校园生活是童年中最精彩的乐章,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关爱。在记忆深处,我们一定会发觉有许多事让自己深深感动。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具体并有条理地写下来,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