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要求填空。
李明在读课外阅读时,不知道“貂”字怎么读,他应该用_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而张红在写作文时“谦虚”的“谦”不会写,他应该用________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挺拔——( ) 亲切——( ) 粗犷——( )
深邃——( )
3、根据“日积月累”填空。
1.穷则变,______,______。——《周易》
2.______,日日新,______。——《礼记》
3.青,取之于蓝________。——《荀子》
4.苟利于民,_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__。——《淮南子》
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________ 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再写了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然后写了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
②船的进出方式是:________。
③内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的特点。
5、游动物园。一进动物园的大门,就看到了好多的动物。可这些动物要考考你,要你说一个和它有关的成语,你不会被难倒吧?
进入大门→羊( )→蛇( )→虎( )→鱼( )→鸟( )→兔( )→狼( )→鹤( )→马( )→鹿( )→挥手拜拜
6、阅读诗文,完成练习。
(甲)七步诗
曹植①
煮豆持②作羹③,漉④菽⑤以为汁。
萁⑥在釜下燃,豆在釜⑦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乙)反七步诗
郭沫若⑧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注释)①曹植: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②持:用来。③羹:用肉或者菜做成的糊状食物。④漉:过滤。⑤菽:豆。⑥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⑦釜:锅。⑧郭沫若: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1】(甲)诗中,曹植巧妙运用比喻,用“豆”比喻曹植,用“萁”比喻______。“同根生”指__________,“相煎”指_________。(乙)诗中的“豆”成了“_________”,“萁”成了“_________”。
【2】(甲)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诗的写作角度不同,曹植写(甲)诗是希望_________;郭沫若写(乙)诗是歌颂_________。
7、课内语段赏析
默写《山行》,按要求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山行
【2】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1)坐:________________(2)红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他观察的顺序是从 到 。
【4】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迷人的______(季节)图画,诗中描绘了寒山、石径、人家、枫林、霜叶等景物,特别是那一抹红色,使秋天的山林呈现出一片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读划横线的句子,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词人游蕲水__________(填地名)时所作。
【2】对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七字既点出了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
B.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
C.“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沉郁、悲凉的羁旅之情。
D.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
【3】______________这几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词人苏轼不服老、乐观奋发的精神。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默默时,便从____________;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按照原文在横线上补充语句。
【2】联系选段想一想,选段中用“匆匆”形容的是___________。
【3】请你用“﹏﹏﹏”画出选段中最能体现“匆匆”的一句话。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4】根据提示,仿写选段中的句子。
聊天的时候,日子________;看电视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玩耍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
【5】抓住加点字分析句子的意思,然后选择一个字概括。
(1)“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日子“溜”得(______)
A.易 B.难 C.慢
(2)“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日子“闪”得(______)
A.急 B.快 C.好
【6】读了这段话,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妈妈外出买菜期间,“我”的心理有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描写“我”翻看画报后,想象画报中人物的家庭生活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
11、现代文阅读
他要感谢那只手
①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②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③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④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⑤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⑥“这是你的手,老师。”孩子小声答道。
⑦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黏糊糊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⑧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还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第⑦自然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⑧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从全文看,第⑦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_____;第⑧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
【4】这篇充满人情味的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_______________
【5】假如给你一个同样的主题——我想感谢的东西,请你画一画,你会画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空城计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司马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糜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赘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冒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垂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鳃所擒乎?”
选自《三国演义》,有改动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骇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个四字词语评价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马懿为什么退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文中诸葛亮的两次“笑”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死也不倒下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1】在文中的方框中加上标点符号。
【2】句子“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是对特务的_______、_____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务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从侧面写出了_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第一个“休息”指_________;第二个“休息”指_________。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敌人让吉鸿昌看上面写着“立刻处决”的电报,是想吓唬他,要他投降。
B.“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一句表现了吉鸿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
C.“‘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一句写出了特务的慌张和胆怯神色。
D.文章是以倒叙写法行文的。
【5】标题“死也不倒下”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吃猫的老鼠
《动物晚报》上登载了一条新闻,标题是《吃猫的老鼠》,一下子轰动了鼠界,乐得老鼠们手 足 。
老鼠怎么会不高兴呢?夜间偷粮、窃油……最大的对头就是老猫。老猫独具夜光眼,四脚长有肉垫,奔跑无声,动作迅速,而且专捕鼠类。老鼠和猫真是不共戴天。现在听说有老鼠能吃老猫,看来猫逮鼠的历史眼望可改写了。于是鼠界派出了一个五鼠代表团,由硕鼠为团长,赴吃老鼠的家乡——非洲学习考察。
老鼠取经,不远万里, 山 水,终于到达了非洲。
非洲的人特别,黑如紫檀木,又似煤块。非洲的鼠,也与众不同,个子倒不相上下,可嘴上有层硬壳,而且长得坚硬,可称为“铁嘴老鼠”。
铁嘴老鼠得到消息,有同类自远方来访问,受宠若惊,急忙出门迎接。接进洞中,寒暄几句,代表团团长硕鼠已迫不及待,直截了当地问道:“听说你们能吃老猫,不知是否当真?”铁嘴老鼠点点头道:“此话不假。”“果真如此,不虚此行。”硕鼠心里这样想,脸露喜色。代表团鼠成员个个心里一乐。“你们真行!”一位鼠代表由衷夸奖起来。
“不过,你们如何制服老猫倒要请教请教。”硕鼠接着问道。
“这方便。”铁嘴老鼠如此这般说来,话很简单,说来轻巧。
代表们一听有些怀疑。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夜晚,五鼠代表瞪眼旁观,眼看铁嘴老鼠出洞。
一只老猫走过来了。
铁嘴老鼠毫不畏惧,迎上前去,走近老猫身旁,不等老猫张口,就散发出一般浓烈的臭气。
这臭气宛如迷魂药,又似毒气弹,老猫嗅到臭味,顿时发抖,瘫软,动弹不得。铁嘴老鼠不失时机,纵身一跃,用尖利的牙齿咬断了老猫的喉管,然后拼命吮吸,吸尽猫血,再将死猫拖进洞里,让大家吞食。
鼠代表,平生第一次尝到了猫肉,着实解恨。
鼠能吃猫,它们深信不疑了。如何制服老猫,看来的确方便,鼠代表们心 神 ;就是靠那股臭气,这又有什么难呢?只要憋足一股劲。它们以为取得了真经,便兴冲冲告辞,踏上归途。
回来一汇报,老鼠们齐声欢呼。硕鼠迫不及待,决定当夜出洞试它一试,叫大家看看奇迹。硕鼠堂而皇之地出洞。
一只老猫走过来了。
“今晚要叫你尝尝我的厉害。”硕鼠心里说。它毫不畏惧地迎上前去,临近老猫,憋足劲,放了一个臭屁。
老猫既不抖,又不瘫。
“怎么搞的?”硕鼠慌了。正想转身逃跑,哪里还来得及,老猫一张嘴,一口就咬住了硕鼠的脖子。
观望的老鼠,逃的逃,溜的溜,心想:有什么屁用!还不是猫吃老鼠。
是的,屁有什么用。硕鼠闻味臆断,以为得了真经,结局只能是悲剧。唉,老鼠怎么能知道世上事物的特殊性呢?
【1】文中画横线成语的空白处填写上恰当的汉字。写在下面横线处。
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词“奇迹”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在表达内容、结构方面的作用及其语言特色。
①在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结构方面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③所体现出的语言特色:__________________
【4】硕鼠等辈从非洲取回“真经”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篇童话故事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对小强说:“明天我家有事,不能跟你一块儿上街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橘子真酸。(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仿写句子)
鲜花无语,却________;青春无语,却________。
(4)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1)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同学们推荐她。她参加普通话比赛。
______________
②老师要求大家。大家发表意见。
______________
(2)把一句话改写成两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我请妈妈给我买文具盒。
______________
②我请张晓明天到公园去玩。
______________
17、请分析下面语句的意思:
① 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②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③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④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8、用关联词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冬天就要到了。
小松鼠要贮存冬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死了。
夸父的精神永驻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的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修改。
孔子三十岁左右就从事教育事业,他时常为能培养出优秀弟子而感到安慰。他常常以谦虚严谨、知难而退的态度鼓励弟子勤奋好学。
20、按要求写句子。
1.山川、田野和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没剩些什么。(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都认为《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动画片最好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书面表达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美的行囊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渴望”“微笑”“自信”“关爱”“思念”等,也可自行填 词),然后作文。
2.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