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表格要求,在文中找到相关词句,填写下表。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位置

______

______

作用

______

______

材料

______

______

结构

______

______

 文化特征

______

______

 

 

2、填空

1.《鲁滨逊漂流记》中,身陷绝境的鲁滨逊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至少写出4点)_________

2.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你从鲁滨逊身上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_________

3、积累填空。

1.我不能光听你说,我要亲眼去看一看,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以从容的心态面对即将到来的困难吧!

4、形近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

1.__________字长吉,其诗作想象极为丰富,他也因此有“_________”的美誉。他是继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______________诗人。

2.__________字廷益,______代诗人。因为官清正,不畏强权,深受人民爱戴。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_____________的感情和___________的情操,有______________

3.郑燮,字克柔,号__________,以卖画为生,为“_______________”之一。擅写_______、工书法。其诗词多描写民间疾苦,有《____________》。

4._________字摩诘,唐代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世称“___________”。他的诗歌中带有佛教意味和宗教倾向,因此被称为“______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___诗派的代表。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语段赏析

默写《山行》,按要求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山行

2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1)坐:________________2)红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他观察的顺序是从             

4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迷人的______(季节)图画,诗中描绘了寒山、石径、人家、枫林、霜叶等景物,特别是那一抹红色,使秋天的山林呈现出一片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将晓:__________

三万里:__________

南望:__________

【2】读诗歌,谈谈“入”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2翻译后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蕴含着什么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文天祥的故事

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1】词语“危在旦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中含有一对反义词是________,像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件事,下面词语中最恰当的是(       

A.威武不屈

B.精忠报国

C.弃笔投戎

D.兢兢业业

【3】文中画线句子是对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文天祥对国家的_____________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天祥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你对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粽子

  每年端午节,妈妈总要给我包粽子。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你知道它包含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吗?

  粽子用_______的芦叶包裹着_______的糯米和酡红的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它既是驱邪消暑的开胃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粽子不但以它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君王不采纳。后来君王沦丧,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民怀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每年端午节,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老人们说吃粽子时,可要学习屈原的崇高品质和爱国精神。是的,每逢端午节,人们怎么会忘记伟大的诗人屈原呢?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粽子用_______的芦叶包裹着_______的糯米和酡红的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

2这篇短文写了粽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抄写文中打比方的句子;这个句子把____________ 比作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说说,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我一向喜欢贝壳,吵着要阿姨带我去拾贝壳,阿姨答应了。

我们来到海边,啊,这里的景色真美,浪花轻轻拍打着海岸,发出“哗哗哗“的响声;蓝色的海面上航行着小小的帆船和”突突突“的汽艇。我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心情十分舒畅。

在海滩上,我们卷起裤管,俯下身子,拾起贝壳来。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贝壳:有大的、小的、尖的、圆的、扁的、各种形状、各种色泽,真是千奇百怪。它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忽然,阿姨叫道:“小红,快来,这个贝壳多好看!“我跑过去一看,果真是一个好贝壳,它有小碗那么大,身上印着一条一条棕色花纹,和老虎身上的花纹一样。我急忙接过来,掏出手帕,小心翼翼地把它包好。

渐渐地,小篮子装满了贝壳,我们高高兴兴地准备回家。离开海滩时,我不时回过头去,啊!我爱美丽的贝壳,我爱金色的沙滩,我更爱祖国蓝色的海洋!

1照样子,写出几个表示声音的词。

哗哗哗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阅读短文后填空。 阿姨说这是一个好贝壳,是因为________

12、课外类文阅读。

祖父(节选)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和孩子似的。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儿。”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子取下藏起来,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

他说:“家雀儿叼走了你的帽啦。”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_______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_______着他的袖管,_______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子放在同一个地方,总是放在袖口和衣襟下。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袖口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了似的:“我就放在这里,你来找吧!”这样不知做过了多少次,就像老太太永久讲着“上山打老虎”这一个故事给孩子们听似的,哪怕是已经听过了五百遍,也还是在那里回回拍手,回回叫好。

每当祖父这样做一次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地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是第一次演似的。

【1】结合语境,在选文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2】选文中“笑”字出现的频率很高,从祖父的“笑”中能体会到祖父是一个________的人。

【3】“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这句话中的“这一手”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为什么“好像这戏还是第一次演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新 叶

一夜春雨。清晨,我撩开白色的帘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丁里爆 发出些淡绿、鵝黄色的嫩芽。“新叶!”我不由眼睛唰地一亮,惊喜地叫出声来。陡然觉得一阵 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脑间穿过。“啊!你好,新叶!”

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

人们总是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早 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定执着地等待着,积蓄着,一旦冰消雪化,它便急 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怯怯地朝四处窥探一眼,然后,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 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新叶一天天长大了,伴着春的脚步。转眼间,便是满目碧绿。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 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密处浓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使我敬慕的 它的德行和情操。

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飘去了。短暂的一生,却洋 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可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 身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它辛勤地工作着,日夜不停 地吸收二氧化碳,输出新鲜氧气。它用自己的身体装点河山,美化环境,为大道挡阳拦沙,为路人成荫遮雨。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 荫,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孤傲,淡妆自恃,深根自养,忘我自献。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 以一腔忠诚。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而且,大多是叶面朝下,把 最后一吻献给母亲。

也许是因为“绿肥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可是红花虽好,还需 绿叶扶持。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我赞美绿叶,尽管我也十分喜欢花朵。

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又何 乐而不为呢?人生,本该像它一样青翠、蓬勃、谦逊、勤恳。

朋友,愿你的生命之树,永远长满绿油油的新叶,四季常青。

1第一自然段描写作者内心感觉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 的心情。

2第三自然段第一句写新叶时写了燕子,这是一种______ 的写法。第五自然段是_____ 段。

3请用一句话概括第三自然段的内容:________

4第四自然段中用了四个比喻写绿叶,这四个比喻是从仰头望去”“老远看来”“密处”“稀处各个角度来写的,喻体分别是“____ ”“____ ”“_____ ”“_____ ”。

5文中赞美了新叶的诸多可贵品质,请你简要写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绿叶对人生有什么启示意义?(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又何乐而不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感悟

钱被刮跑以后

1月20日,长春的北风刮得很猛。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趄,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

正在这时,只见过往的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这可怎么得了,钱要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看得出老人有点情面难却,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完,老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26张。老人抬起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不对!”老人的话还没说完□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 谁还没把钱送来□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人们不解地对视着。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这位老大爷。”说完,人群里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1】文中方框内应填写的标点符号是:______ _______ _______

【2】根据下列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1)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_______

(2)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________

【3】文章选材新颖,人物形象刻画得鲜明,多处运用神态描写。当有人喊抢钱时,老人_________;当发现钱对不上时,老人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篇记叙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请按叙述顺序填空。

掉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句子: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句中“抢钱”二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文章的最后,“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作者要表达什么中心呢?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成反问句。

小孩掉河里,我们不能见死不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母亲把我拉进她的怀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是我能把握住得分的好机会,这次篮球比赛我们不会输了。(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迅速暗下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6分)

(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 我的心哪,留在祖国的蓝天上。

 

 

18、按要求写句子。

1)茉莉花的花蕾托着淡紫色的花苞。(缩句:保留6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我们的帮助,你不能完成这一项任务。(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________

②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   ________

20、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妖魔被森林爷爷战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条大虫被蚂蚁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温暖,它可能是下雨时有人为你撑起的一把雨伞,可能是冬日里父母为你端上的那一杯牛奶,可能是考试失利时老师向你投来的那一束鼓励的目光;可能是你获得帮助后的那份感动,也可能是你得到表扬时的那份惊喜……请以“温暖”为题材,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 400 字。③为了让老师更好地批阅你的习作, 请保持卷面整洁。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