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古诗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所谓《诗经》“六义”,按体例分类,分为_________;按表现手法分类,分为_________。其中指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的是:_____;直接陈述事物指的是:_____

2、填字使下列词语更完整。

兴趣    名其           不可言

温文                绎不绝。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

(1)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题,晚上,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这真是“_______________”。于是,我迅速解出了这道难题。

(2)逢年过节,远离家乡的游子给家中的亲友发微信消息,常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4、背诵与积累。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1.____________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____________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____________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忽如一夜____________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____________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

6.____________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5、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词”,如“宽带、期房、追星族、写字楼…”请仿照例句,在括号里写出画线部分表示的“新词”。

例:美国航空母舰在黄海进行军事演习,在中国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的用户中引起强烈反响。(网民)

(1)每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许多拥有较多钱财的人便慷慨解囊。( )

(2)张老师白天上课,晚上还要学习,他对我们说:“不及时加强学习,补充专业知识,怎么行呢?” (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诗中语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国破"句中,""指京城长安,""的意思是"沦陷"

B. "城春"句中的""意思是茂盛。

C. 第二句的意思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D. "浑欲"句意为,安史之乱不平定,诗人就不整理散乱的头发。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句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爱国基调。

B. "家书抵万金"一句出自肺腑,情真意切,很自然地引起共鸣,因而千古传诵。

C. 诗的前四句写景,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的境况,充溢离情。

D.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解释词语。

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房兵曹胡马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1解释词语:

锋棱:_______ 堪:_______

2诗的前四句写马的_______,后四句写马的______

A.精神   B.形态

3分析画线诗句,完成练习。

这两句诗描写了胡马的______________。其中“____”一词写出了马的疾驰。在这两句中,________是静态描写,________是动态描写。

4诗的后四句与李贺的《马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表现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5这首诗和李贺的《马诗》在表达方法上的相同点是( )

A.比喻的手法 B.托物言志 C.以景写情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敦煌壁画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壁画大体可分为佛像画、神怪画、故事画、山水画等七种。其中,故事画又分为五种,画面生活气息浓郁  情节动人有趣,反映了古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莫高窟第二百九十窟中,有按顺序绘制的八十七幅壁画,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从出生到出家的全部情节。这样的长篇巨制连环画,在我国佛教故事画中是罕见的。另外,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就绘制在莫高窟第三百二十三窟的北壁西端上。这幅壁画是现存的最早印证张骞出使西域这段历史的绘画作品。

1写出选段中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浓郁——________    罕见——________    印证——________

2选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事画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两个故事画?  

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选段,回答问题。

客家民居

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

1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工客家民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写作时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家乡的民居有哪些特点?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也可以画一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从我脚边 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过了。

【1】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2】文中的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时间的___________特点。

【3】“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对“茫茫然”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表现出不知道如何面对匆匆而去的时光。

B.时光匆匆而去,令人眼花缭乱。

C.与时代背景有关,说明在匆匆而去的时光中,看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4】读了选文,你有什么感受?请用名言或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5】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过了,这个句中的“闪”字能换成“溜”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2、语段阅读

除夕真闹热。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片段的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勾画的画面反映了_____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3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____、穿___、贴________、放____、吃___,还要_____

4文中说“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_____;“截然不同”的意思是_____

6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___(详写   略写),这种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7文段中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_____的特点。

1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自己的事自己拿主意

美国前总统里根小时候曾到一家制鞋店做一双鞋。鞋匠问年幼的里根:“你是想要方头鞋还是圆头鞋?”里根不知道哪种鞋适合自己,一时回答不上来。于是,鞋匠叫他回去考虑清楚后再来告诉他。过了几天,这位鞋匠在街上碰见里根,又问起鞋子的事情。里根仍然举棋不定,最后鞋匠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两天后你来取新鞋。”

去店里取鞋的时候,里根发现鞋匠给自己做的鞋子一只是方头的,另一只是圆头的。“怎么会这样?”他感到纳闷。“等了你几天,你都拿不出主意,当然就由我这个做鞋的来决定啦。这是给你一个教训,不要让人家来替你作决定。”鞋匠回答。里根后来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从那以后,我认识到一点:自己的事自己拿主意。如果自己遇事犹豫不决,就等于把决定权拱手让给了别人。一旦别人作出糟糕的决定,到时后悔的是自己。”

【1】请把文中划线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qióng  jīng)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cáng  zàng)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了雪域高原。

1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文中画线句子是______,起______的作用。

3西藏第一个藏戏班子是由什么人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藏第一个藏戏班子用什么样的形式?表演什么故事、传说?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___”画出文中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变换下列句子的句式:

(1)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很不喜欢体育锻炼,算不上好学生。(用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每题1分,共7分)

1)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缩句)

 

2)老人又一次梦见了狮子。(扩句)

 

3)天安门广场红旗翻动。(改为比喻句)

 

4)小鸟在树枝上唧唧喳喳地叫。(改为拟人句)

 

5)看到数十只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我们懊悔极了。(改为反问句)

 

6)铁路要经过许多高山,要开凿隧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7)蔺相如对秦王说: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改为转述句)

 

 

17、把下列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对我说:“我想看看你洗的衣服干净不干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其原来的意思。  

1)天游峰的景色是那么美丽,空气是那么清爽,我真舍不得走了。 

改为反问句:________

2)这次比赛的结果,同学们都很满意。(用上无不或者…………”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

3)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劳动是一种乐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句子)

19、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垃圾填没了船与船之间的空隙。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正好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水淋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读一读,用黑体词语写话。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2)用例句表达手法写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3)我们学校是全区人数最多的学校。(改为双重否定句)

 

(4)尽管天气不好,我们总是按时到校。(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

今天是小波12岁生日。下午一放学,小波背着书包兴冲冲赶回家。一开门,小波惊呆了……

小波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请自拟题目并以这段文字为开头,展开合理想像,完成这个故事。字数不少于3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