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情境,补充完整诗句。(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1)天苍苍,野茫茫,________。
(2)________,万径人踪灭。
(3)欲穷千里目,________。
(4)路人借问遥招手,________。
(5)假日里,我和爸爸到杭州游玩,那里的山水真可谓是“有山皆图画,________”,俗话说:“________,下有苏杭。”杭州美景果然是名不虚传呀!
3、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短文内容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短文采用了________的方法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
4、把下面的诗句补上地名。
1.不识______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遥望______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______边野草花,______口夕阳斜。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______。
5、我会填。
名称 朝代 作者
《元日》 ______ ______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_______ ______
《七步诗》 _______ ______
《芙蓉楼送辛渐》 _______ ______
《石灰吟》 _______ ______
《竹石》 _______ ______
《江畔独自寻花》 _______ _______
《浣溪沙》 _______ _______
《已亥杂诗》 _______ _______
《鸟鸣涧》 _______ _______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_______ _______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_______ 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 。 , 。
【1】默写古诗。
【2】“江上往来人”中“往来”是因为( )
A.江上风景美 B.江上鲈鱼美 C.江上一叶舟美 D.看渔民打鱼
【3】反映了渔民劳作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歌赏析: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前两句用____、____两字点明仲春*;后两句用_____、__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____________渲染的美丽景色。
8、古诗乐园。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①花满蹊:花很多,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②压枝低:形容花开得十分茂盛,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③留连:留恋,舍不得离开。④自在:自由自在,不受拘束。⑤娇莺:美丽可爱的黄莺。⑥恰恰: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的景色。
【2】“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句诗写出了花的______,从“______”“ _____”“ _____”这几个词可以读出来。
【3】诗句( )从侧面写出了春花的鲜艳芬芳。
A.千朵万朵压枝低 B.留连戏蝶时时舞
【4】《江畔独步寻花》表达了诗人( )
A.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
B.对春天盛开的鲜花的伤感之情。
【5】读了这首诗,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注释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一写。
辨别方向
小松鼠迷路了。
松鼠妈妈把他找回家。妈妈说:“你要学会认方向。早上,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公公从西边落下;树叶密的一边是南,树叶稀的一边是北。”
小松鼠记住了妈妈的话,再也没有迷过路。
【1】这篇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松鼠妈妈对小松鼠说了几句话,找出来写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一选。
早上 西边 傍晚 东方
________,太阳从________升起。________,太阳从________落下。
10、散文阅读。
阳光
春天的阳光,像一河涨起的春水,载着桃红水绿,满山奔走。于是大地暖和了,湿漉漉的水汽从泥土里蒸发出来。睡在泥地的阳光,伸出温情蜜意的舌尖,在泥土的胸膛舔啊,舔呀,千次万次,阳光把他的爱情和生命全部奉献。冻了一冬的泥土因此长出感情的草、生命的树和爱情的花朵来回报阳光。那些花朵,本就是为爱情而来的,本就是感情泛滥四处开放的,如今有了阳光的温情和抚弄,就更是漫山遍野吐露芬芳。阳光,一个本领高强的栽花手,让我们羞愧汗颜。
阳光看农人们如何把春天浸泡成一方种子,发芽、抽苗,变成风景。等一切都满含春的情意,绿成诗的意象时,阳光站起身子,到夏天去了。
夏天的阳光,像一匹横空出世的火马,总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奔突而来,坚硬的蹄声左冲右杀,踏起一路黄尘、青烟。这时的阳光最激情澎湃,热血沸腾,通红的唇一如炭火,搁在哪儿哪儿都疼,于是女人穿了裙子,让阳光紧抱;男人穿了短裤,让阳光乱拧。《诗经》里留下的男人女人,赤脚穿过雨巷,长发湿漉,疑是戴望舒身边移动的丁香。亲切的阳光与他们并肩行走,隔世的话题越拉越长。阳光和人来到草地,草地的绿不再柔弱而很坚强。阳光和人来到河边,河边的景致不再新鲜而很老陈。夏天的阳光,是水中的阳光,只有在水中浸泡时,我们才感到阳光是那样软和、湿润与可爱。那么,就让我们做一回田田的荷叶,永居水乡,翻动棹歌。
可是秋天要来的,秋色会愈来愈重地挂在我们的窗棂与屋檐。那阳光会依旧照在一把紫砂茶壶上,照在几串沿墙挂着的红辣椒上,依旧会钻进秋天的林子里又唱又跳,把树叶染得红红、黄黄。阳光走到田里,田里的水稻就会成熟。阳光走到地头,地头的庄稼就会吐香。阳光走到树上,树上的果实就会流蜜。即便是土,阳光也会将之踩出芬芳。抚摸千年不改的芳醇,辛苦一世的人们开始唱歌,没有词,没有曲,就是那么灿烂的几吼,就有滋有味,无限情思。小桥流水,红掌清波,柴门紫烟,都如远行的乡人年年奔跑在秋色民歌。那些牛、羊、猪、狗,则永远都是一群活活泼泼的动词,在民歌下走动,民歌下成长。
当我们把秋天收进仓库以后,我们往往来不及给秋天道个好,就不知是谁从遥远的西北派出一夜寒流,让三九隆冬乘坐一地冰霜抵达民间。阳光,不再是守家的乡人每天早出晚归,而是远行的游子肩扛乡愁,留下背影。又冷又疲的日子,我们围着炭火,却总朗不起一颗心赶走冬天的阴沉,总怀念阳光曾经给予的好日子、好享受。可是阳光,你会回来么?你是否独上高台、一脸泪光地打望着我们?
阳光,我们一生一世的亲戚,我们永远需要与你把酒对歌,握手叙情,永远需要你的恩赐与抚慰。
【1】对文章第3段画线句进行赏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生动地写出了阳光酷热难耐的特点。
D.表达了作者对阳光的喜爱。
【2】文中春季阳光的特点不包括( )。
A.温情
B.奉献
C.孕育希望
D.激情澎湃
【3】文中秋季阳光的特点不包括( )。
A.生机勃勃
B.带来收获
C.热血沸腾
D.带来成熟
【4】文章对阳光的称呼在第5、6自然段中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要以“阳光”为题。
阳光是文章的线索,既指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1、轻轻地弯下腰
①住所的对面是个很大的菜市场,一向喜欢安静的我有时会过去凑凑热闹,站在路边看来来往往的人,听小商小贩们南腔北调的吆喝。
②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又溜达了出去。习惯地走到那个我经常去的地方,却忽然发现有些异样,仔细观察了一番,才发现两个摊位中间的空地上多出了一个卖黄瓜的摊子,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正从身后的三轮车上大把大把地往摊子上摆黄瓜。这肯定是从乡下赶来的,我的脑子里闪过这样的念头。不一会儿工夫,她的黄瓜就整齐地摆在简易的地摊上了,那些黄瓜顶着小花,又细又长,浑身带刺,与附近的几份相比,真算得上佼佼者了。
③“黄瓜多少钱一斤”,一个穿着时髦的年轻妇女问。
④“一块钱一斤”,中年妇女回答道。怎么和别人一个价,我有些不可思议,她明明可以多卖钱的。
⑤“那称两斤吧”
⑥年轻妇女拿起黄瓜,往地上丢了两元钱,大摇大摆地走了。这种付钱方式太不礼貌了吧,我下意识地感觉到。
⑦她的生意很好,没出半个小时,她就卖出去了四五份。那些买黄瓜的有年轻的,有年长的,个个穿着体面,但令我吃惊的是,他们付钱的方式如出一辙:从钱包里掏出钱,漫不经心地数一数,丢在黄瓜摊子上,有的甚至还丢到了摊子外面。
⑧再看看其他的摊点,他们都有高高的摊位,卖主都是从买主手中接过钱,或许是她的摊位太低了吧,他们还不习惯这种买菜方式。
⑨那个拄双拐的年轻人来了,我对他的印象很深刻,因为他只有左腿,借助双拐来走路,摇摇晃晃的。他的篮子挂在右拐上,每次里面的菜都不多,他瘦弱的身体大概实在承受不了太多的重量。
⑩走到黄瓜摊前,他停了下来,问明价格后要了两斤。“这黄瓜真嫩,好久没买到这么好的了。“他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⑪“自家种的,又吃不了,就拿来卖了。”中年妇女一边回答,一边把黄瓜给他装进右拐上的篮子里,然后低头收拾摊子。
⑫年轻人掏出两元钱,并没急着丢出去,他挪动一下右拐,用手臂夹紧,身子向右微倾,然后把左拐拿到右边,又挪动几下左脚,站稳身子。过了好一会儿,他用右手握住双拐的中间,很吃力地弯下身子,用左手把钱递了过去。中年妇女正聚精会神地在地上摆黄瓜,他的身子至少弯过90度角才轻轻地把钱放到她的手上。
⑬看到这一幕,我的眼泪快流出来了,为他的这一弯腰。这一弯腰需要费尽他多少力气呀,这一弯腰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境界呀!对于一个人的尊重,对于一个普通农民的尊重,这一弯腰,使多少豪言壮语失去了意义,让多少表面文章变得苍白无力。
⑭轻轻地弯下腰,这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平常得再也无法平常了。但有时,轻轻地弯下腰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美德。
⑮轻轻地弯下腰吧!
【1】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你仔细阅读选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买菜人 | 付钱的方式 | 对卖菜人的态度 |
身着体面的买菜人 | 1. | 2. |
3. | 4. | 礼貌(尊重) |
【2】品析划线的句子,简要说说句中“这一幕”指代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的主人公是谁?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最后一段。作者仅仅用“轻轻地弯下腰吧!一句话结束全文,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与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桥》片段,按要求做题。(18分)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号人很快排成,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到:“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分别用“ ”、“ ”画出文中课文中的三个比喻句、三个拟人句。(3分)
(2)在危急的情况下,群众的表现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词概括?( )(1分)
(3)“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2分)
(4)你从前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1分)
(5)浪头吞没老汉前,“老汉似乎要喊什么”,想一想,老汉要喊什么呢?(1分)
(6)老汉心中只有群众没有儿子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2分)
(7)课文中的老汉和小伙子是什么关系?你从哪儿看出来?这样写用什么好处?(3分)
(8)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三大特色?(3分)
(9)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2分)
13、课内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1】写出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宽慰——( ) 困境——( ) 调整——( )
【2】理解文中的句子,并填空。
(1)选文中画“﹏﹏﹏”的句子中,“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指的是_________“值得宽慰的东西”是指____________,这句话体现了鲁滨逊的____________精神。
(2)鲁滨逊从不幸的处境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是_________________
【3】读选文,说一说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对身处困境的人有什么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说一说本文以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恶劣的___ 严峻的___ 晶莹的___ 破旧的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艰苦——___ 好像——___ 带领——___ 严格——___
【3】“丰碑”原指什么?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将军后来眼睛湿润了,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我们多读、多想、多积累。
我们慢慢地能够顺利地阅读古文了。
_____________
16、他跑得很快。(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变句式。
(1)老黄鹂把小虫塞到一只小黄鹂的嘴里。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被车长全扔了出去。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每题1分,共7分)
(1)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缩句)
(2)老人又一次梦见了狮子。(扩句)
(3)天安门广场红旗翻动。(改为比喻句)
(4)小鸟在树枝上唧唧喳喳地叫。(改为拟人句)
(5)看到数十只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我们懊悔极了。(改为反问句)
(6)铁路要经过许多高山,要开凿隧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7)蔺相如对秦王说:“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改为转述句)
19、按要求完成句子
(1)是刘姥姥逗笑了大家。
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改写成反问句。
(2)在二进荣国府的时候,刘姥姥逗乐了府里上上下下的甚至包括贾母在内的所有人。(缩写句子)
20、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①难道这一天不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难道这不是一份苦差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这几年里一定有一些老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之间也一定发生了难忘的事情,请你将她(他)写出来,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形象生动。题目《难忘师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