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出下面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稻草人看见主人就要走了,急得不得了。连忙摇动扇子。________
小女孩的鞋被小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卫(________)他放羊的棍子和一个(_______),又在溪水中(________)了五块(_______)的鹅卵石,(_______)胸脯(_______)营门。
2.一儿曰:“日(________)大如车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夸父逐日》选自《(________)》,表现了跨父的(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4.未至,(______________)。弃其杖,(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俱黑。(____________________)
6.道德行为凭自律,(___________________)。
3、比一比,再组词。
腊( ) 蜡( ) 匙( ) 题( )
脏( ) 赃( ) 咽( ) 烟( )
4、填空。
《送元二使安西》的前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其中一个“______”字委婉地表达了依依离情。
5、在括号里将错别字改正过来。
店捕_____ 诗院_____ 慌岛_____ 帐缝_____ 张灯接彩_____
日厉_____ 处竟_____ 原故_____ 映用_____ 不可思意_____
念刀_____ 原晾_____ 慈详_____ 分乱_____ 翻箱到柜_____
粗爆_____ 寄拖_____ 齿抡_____ 教受_____ 司空见贯_____
6、古诗理解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用“/”为这首词画出朗读停顿
【2】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明作者送朋友离去的时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5】这首词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 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炼字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同样是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请指出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并具体谈谈你对此诗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代的_____。体裁是___,“卜算子”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
【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这句既写送_____,又送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的留恋,对_____的深情。
【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 把山比喻为____,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
9、阅读。
李广巧计退兵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奉命抵挡匈奴南进。
一天,有三名匈奴兵又来侵扰,李广大怒,亲自率领一百名骑兵前去追击,一直追了几十里地,终于追上三名匈奴兵,杀了两名,活捉一名。
李广的队伍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正向他们这边前进。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有百名骑兵,以为他们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攻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李广沉着地对部下说:“我们只有百余骑,离大营还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逃跑,匈奴部将必定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反倒疑心我们有大部队埋伏在附近,他们决不敢轻易进攻。所以我们只能进,不能退。”
部将们听了李广的话,依计而行,跟着李广继续前进。
到距离敌阵仅二里地光景的地方,李广又下令:“全体下马休息。”李广的士兵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匈奴部将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李广立即命令士兵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这个军官。然后他们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
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匈奴部将怕遭到大部队的袭击,慌慌张张地领兵逃跑了。 李广的百余骑兵安全返回大营。
【1】请仿照“津津有味”写3个“AABC”形式的词语,并用“津津有味”写一个句子。
【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填在括号里。
镇定(_________) 察看(________)
【3】你认为李广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掌声
我常常想起一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那时我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位叫英子的女孩儿,文静漂亮,但是总爱蜷缩在教师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的就来到了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后来我们才知道,她的腿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演讲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一个小故事。轮到英子讲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演讲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英子的情况,她就一直点英子的名字。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的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英子的眼圈儿红了。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在掌声中,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定了定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一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声音也十分动听。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想起了掌声。英子很礼貌的向老师鞠了一躬,又向同学们深鞠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那么忧郁了,她和同学们一块游戏、说笑,甚至有一次她还走进了学校的小舞厅,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后来,英子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尤其是数学和物理,高二那年,她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还得了奖。
三年时光,匆匆而过,三年之后,英子被北京一所大学破格录取。后来,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这才明白了英子变得开朗活泼的原因。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给人鼓掌,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其实,人都是需要掌声的。在人生的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彩?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1.选出正确读音。
蜷缩(quán juǎn )
歧视 (qí zhī )
骤然(zòu zhòu )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 )突然--( )
3.文中的主人公英子以前是一个性格( )、( )的残疾姑娘。
4.第二自然段,说说带点词语“早早”、“最后一个”写出了英子怎样的心理?
5.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分别抓住人物的( )、( )、( ),刻画了英子的内心活动。
6.用直线划出表示英子演讲前后不同变化的句子。
7.文中为什么把掌声视之为“生命的掌声”?
8.读了文章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呢?
11、阅读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能处处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的。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因此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因为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
【1】短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全文采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给文章拟上合适的题目并写在上面。
【3】读了这篇短文,联系课文《匆匆》,你有什么感想?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中的“光阴”有何特点?请分条概括。(写出三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很成功,试找出一处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诗化散文,作者以清丽飘逸的笔触,表达了对时间的哲理性思考,告诫人们应该珍惜时间。
B. 文中作者以“他”指代时间,使时间成为一个具有神秘力量的人物,从而使难以触摸的事物变得生动可感。
C. 本文最值得称道的是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使文章有了诗一般的美感。
D. 作者在本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第二人称代词“你”,而没有运用第一人称“我们”,表明作者是个珍惜时间的人。
E. 本文紧扣“时光”,以时间为序,先写“蓓蕾”,次写“枯黄的树叶”,最后写了自己对光阴的思考与感悟。
12、阅读《腊八粥》节选,完成后面练习。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立时——(______) 合拢——(____)
【2】当我读到画横线的句子时,我会想到____________(填一个成语)。
【3】本文作者沈从文先生,我还知道他的作品______________。
【4】作者笔下的腊八粥真让人难忘,我也能照着第一句的样子写写我喜爱的一种食物。
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木偶戏(节选)
①布袋木偶产生于明朝。( )布袋木偶头部连在布袋上,艺人用手伸入布袋内操纵木偶,( )称“布袋戏”。 明清至今,流传于闽南民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布袋木偶是把木偶头和木偶的衣服连接起来,衣服像一条口向下开的布袋。表演时,艺术家把手伸进这布袋型的衣服里,食指套进木偶头腔内,大拇指和另三个指头套进左右两个衣袖里,靠着灵活自如的手指掌控,把各种木偶角色表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经典传统剧目有《大名府》《雷万春打老虎》等。布袋木偶分为泉州的南路和漳州的北路两大流派。
②关于布袋木偶的起源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据说明代嘉靖年间,泉州有一秀才,姓梁名炳麟,因屡试不第,颇为灰心。这年,他再赴省城福州会试,问卜于九鲤仙公庙,当天晚上梦见仙公执其手,题上“功名在掌中”五个字。梁炳麟醒后,以为神明指示有“掌握”和“易如反掌”之意,不料再次名落孙山。梁秀才认为神明戏弄自己,遂断绝仕意,以其满腹文史知识为材料,在乡里说书为生。一天,他偶见提线傀儡戏的演出,略有所感,乃自雕木偶,以手掌代线操作,而木偶操作更见灵活。梁炳麟于是用裨官野史的记载编造戏文,演于乡里之间,以抒胸中愤懑。但读书人的脸皮薄,他又采用“隔帘表古”的形式表演,也就是隔着帘幕,做有表演性的说书。孰料就此轰动,到处争相聘演,声名鹊起。梁炳麟这才悟出神明所示“功名在掌中”之意,而俗称“布袋戏”的掌中戏也就流传了下来。
【1】在文中括号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给加点字注音。
傀儡(______) 裨官野史(______)
【3】解释下面词语。
屡试不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名鹊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填空:
布袋木偶产生于___朝;经典传统剧目有《______》《雷万春打老虎》等;分为泉州的(________)和漳州的(_______)两大流派。
【5】从文中找出布袋戏是怎样表演的,用“ ”画出来。
【6】简要说明秀才梁炳麟是怎样发明木偶布袋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2自然段引用传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短文,说说你对“功名在掌中”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国还有一种和木偶戏类似的传统戏曲表演形式,是人操纵兽皮或纸板做成的玩偶进行表演的。它的名字是(_______)。
14、阅读短文。
坚守你的高贵
三百多年前,建筑设计师莱伊恩受命设计了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他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依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一年以后,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要求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
莱伊恩自信只要一根坚固的柱子足以保证大厅安全,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险些被送上法庭。他非常苦恼;坚持自己原先的主张吧,市政官员肯定会另找人修改设计;不坚持吧,又有悖自己为人的准则。矛盾了很长一段时间,莱伊恩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未与天花板接触,只不过是装装样子。
三百多年过去了,这个秘密始终没有被人发现。直到前两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才发现莱伊恩当年的“弄虚作假”。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国的建筑专家和游客云集,当地政府对此也不加掩饰,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特意将大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旨在引导人们崇尚和相信科学。
作为一名建筑师,莱伊恩并不是最出色的。但作为一个人,他无疑非常伟大。这种伟大表现在他始终恪守着自己的原则,给高贵的心灵一个美丽的住所,哪怕是遭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想办法抵达胜利。
【1】莱伊恩为什么不愿听从政府官员多加几根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中的“弄虚作假”具体指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第4段回答,莱伊恩的伟大体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莱伊恩的“固执”以此体现了莱伊恩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会改:
(1)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碧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为我们付出来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练习。
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不是都很熟悉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任子威、范可新、武大靖、曲春雨和张雨婷组成的中国队在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赛中喜获金牌;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比赛中摘得桂冠;徐梦桃在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拔得头筹;高亭宇在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勇夺第一。
用“ ”画出上面句子中意思相同的词语。像这样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的好处是
18、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桂林的山真奇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写句子
(1)他家的房间很小。
改成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在长长的塑胶跑道上尽力奔跑的姿势吸引了许多同学赞赏的目光。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
(3)谁都承认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变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
(4)约翰对左眼失明的弟弟布朗说:“刚才我努力眯紧左眼,很吃力,所以没瞄准。你比我有优势,因为上帝替你蒙上了左眼,你可以心无旁骛,专心瞄准目标。”
变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几种句式的变化形式是你熟悉的,请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例:气候变化无常,人们怎么能不感冒呢?
气候变化无常,人们会感冒。
(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王宁说:“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2)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理想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你的理智、理想是什么,请你动笔写一写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