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形近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_________

2)你知道吗?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_________

3)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_________

4)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_________

3、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阀、庞、暇、伊”四个字的部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字的笔画数从少到多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整体认读音节的字;______是三拼音节的字。

4、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悬”字的部首是______,再查_____画;音序是______,再查音节_____

“悬”字的解释有:①挂 ②公开揭示 ③ 危险 ④无着落;无结果 ⑤距离大;差别大。

A. 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  E.______

5、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阳光míng mèi______,我在草丛里ǒu rán______发现一只xī shuài______,它发出qīng cuì______的叫声,好像在诉说自己的孤独与jì mò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石灰吟》,回答问题。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

2这是一首(  )

A.送别诗 B.山水诗 C.咏物诗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

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赞扬了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决心。

7、对比阅读。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何当”的意思是(    

A.何时将要 B.什么时候 C.当时

2诗中的“_______”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_______”象征受到了重用,“_______”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3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_______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5《竹石》赞美竹子怎样的精神品格?( )

A.无私奉献 B.坚韧顽强 C.硬骨头

8、阅读古诗《十五夜望月》,完成下面的练习。

十五夜望月

王建 〔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词语:

十五夜:__________________

尽: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诗人________,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根据古诗判断对错。

1)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律诗。___________

2)这首诗第一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词语“地白”看出月色的皎洁,写出了萧瑟苍凉之景。__________

3)“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___________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__________

【4】解释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并简单地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中秋节的古诗很多,再写两句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

(一)民间的声音

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摘自“绍兴E网”论坛,有删改)

(二)学者的言论

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

——程乃珊(著名作家)

3.“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4.“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

——敬文东(文学博士)

5.“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

——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引自互联网)

1第一则材料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是由什么现象引发的?网友们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哪些?第二则材料中的学者又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统观一、二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有人提出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有人提出工作普通话,生活绍兴话。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爱在身后二十米

①读初中时,家离学校有十几里的山路,那时又没自行车可骑,全靠一双脚板走。

②第一天上学时,我起得很早,父亲也跟着起床了。他收拾利索了,就在一旁等我。“你起来干什么?”我问他。“送送你!”父亲指着外面漆黑的夜。“不用了,我都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子,我不怕的!”况且,与我一同上学的,还有同村的小栓。

③面对我的拒绝,父亲迟疑了一会儿,“那好吧,我等你走后,把院门关一下。”我背起书包,在父亲面前昂着头走出了院门。小栓已在村口等我。我望着前面漆黑的一片,心里还真有点儿害怕。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要走这么长的一段山路。“你怕不怕?”我问小栓。“怕?有啥怕的?我们有两个人呢。”小栓的声音不大,但我听得出来,他一定和我一样,在假装勇敢。

④我们出发了。黑漆漆的夜,天边悬挂着两三颗孤星,阵阵山风吹过,让人不寒而栗。偶尔有一两声动物的嚎叫传来,尖锐而凄厉。我和小栓不禁加快了脚步。

⑤“要是有大人送我们一阵就好了!”小栓在后面低声嘀咕。是啊,现在我真的后悔刚才为什么要拒绝父亲的好意。我想象着此刻父亲就在我的身后,但我不敢回头看,只顾着埋头往前疾走。等我们走到学校,早已是大汗淋漓。

⑥这样的时光持续了三年。但每一天上学,父亲必定要跟我一同起床,他有时甚至起得比我还早。自从我拒绝他送我之后,他再也没说过要送我这类的话,只是说等我走后,关好院门,再也没有别的什么。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父亲对我撒了谎。

⑦初三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城的师范院校。有一天,在洗澡时,我发现父亲右腿上有一块长长的伤疤。随后不久,母亲和我聊天时,无意中说出了伤疤的来历。“有一天早上你爹送你去学校,让猎人的套弓夹着了,淌了不少的血,好几个星期才好呢。”“送我?爹送过我?”我惊讶地向母亲求证。“是啊,你爹不让我对你说,上初中那会儿,他一直在送你,为了不让你发现,他就远远地跟在你后面。他还说,离你二十米远,既能看到前面的你,又不会被你发现。送你三年,你爹呀,都总结出经验来了。”母亲说得自然,我的心却在流血,为自己曾经的固执和无知。

⑧那一刻,我的脑海里闪现出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

⑨一直固执地以为自己是多么勇敢,不曾想却辜负了父亲那一颗慈爱的心。这一生,只要我们还行走在人生崎岖的山路上,父亲就会一直紧紧地跟在我们身后二十米,直到他再也迈不动脚步的时候……(有删改)

【1】通读全文,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能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拒绝父亲,假装勇敢→_____________→看见伤疤,心生疑惑→________

【2】第④段中画“ ”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第⑨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深化主题,点明了文章主旨。既表现了“我”对父亲的_________之情,又体现了父亲对“我”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补全文中第⑧段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作文上的红双圈》。

1972年的5月,我正在上高二,学校里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我投了稿,是一篇很长的作文,题目叫“补考”。

一天上午,我们正在操场劳动,有同学跑过来告诉我:“获奖征文在报栏里贴出来了,有你的,上面打满了双圈。”那时候,老师批阅作文,喜欢在认为最好的词句下面画红双圈。我很兴奋,立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急待。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过去,独自站在报栏前,傻乎乎的下着,独自欣赏我的打满红双圈的作文。我的心怦怦直跳,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双圈。这是我的语文老师给我的评价。

带红双圈的作文在报栏里贴了很久,一天,县文化馆的同志路过这里,看见了报栏里的这篇作文,就揭下来带走了,不久发表在县办刊物上。县办刊物送到扬州地区,被地区刊物选中,第二次发表。几经周转,次年《补考》竟发表在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

那时,我已经下乡插队。父亲鼓励我说:既有一,何不能有二?于是,我就接着折腾,陆续发表了很多小说,成了作家。

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人生的路上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必然的,也是偶然。

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画线句子表明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画线句子中的“折腾”一词,在文中是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的路上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必然,也是偶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告示挂出后不久,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dū nanɡ)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小伙子扛起大木柱,大步流星地朝北门走去,后边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 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

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这时,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使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秦孝公的委任,负责推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说完,他便叫人把新的法令条文挂了出来。

1联系上下文,大步流星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自然段中,伙子嘟囔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联系原文想一想,商鞅南门立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两句你在生活中搜集到的有关诚信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

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越来越少,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他每天要么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要么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从船上搬来书的东西里还有一些麦子,由于被老鼠啃过了,他就随意把它们丢撒在地止,没想到不久竟长出了嫩芽,后来又结出了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1选文第一自然段围绕着“帐篷”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在孤岛上为什么会拥有成群的山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来看,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我的故乡是一个山清水秀、绿树成阴的小村庄。在故乡的山坡上、小溪旁,盛开着一簇簇火一样红、雪一样白的小野花。村里的孩子们都叫它“无名花”。

春天,我来到山坡上,那些无名花在春风中频频点头,好像向我传递春天的信息;夏天,我来到小溪旁,那些无名花舒展腰肢向我招手,仿佛对我倾诉大自然芳香的话语。每当我看到它,就坐心底涌出一股无比欢畅的爱意。我喜欢无名花,我尊敬无名花。

清晨,阵阵幽香把我吸引到无名花的身旁,只见晶莹发亮的露水像一颗颗珍珠在无名花的花叶上滚动。远远看去,那一片片无名花好像一片彩云铺在山坡上,把大地打扮得非常美丽;傍晚,我站在村口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无名花,分不清哪儿是晚霞,哪儿是无名花。朴实无华的无名花啊!色彩缤纷、万紫千红的花圊里没有它的身影,它不与各种名贵的花卉争奇斗艳,只愿与茫茫的野草作伴。它不要人们的照料,只要在泥土里、雨水中吸取一点点养料和水分,来维持自己并不太长的生命。它完完全全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人们:它的花美化环境,它的叶、茎是牲畜的好饲料,当它的生命结束时,又把自己的身躯化作肥料滋养大地……

无名花是坚强的。人们从它的身上踩过,牲畜在它的身上践踏,它不委屈、不叫苦,仍然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为绿色的山坡增添色彩,为人们的生命编织锦绣……

   朴实无华的无名花   我喜欢你   我尊敬你   因为你是无私的   坚强的花  

1读文填词。 

_________   _____ ______无华   争奇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给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3找出描写无名花坚强的词语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尊敬无名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芦苇从泥土里长出了新芽。

改成拟人句:

(2)我们中卫市的变化真大。

改成反问句:

(3)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修改病句:

(4)汹涌的洪水迅速冲走了正在河边饮水的大象。

缩句:

(5)这山中的一切,每个都是我的好朋友。

改成双重否定句:

(6)小强的妈妈对小强说:我今天要加班,你自己做饭吃。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6、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

(2)父亲对我笑着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

(3)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你干脆别读这本书。(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

(4)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

18、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1)敌人杀害了李大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做好了八宝粥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完了那本故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训练。

(1)我们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的要求。(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

(2)爸爸对小明说:“今天你跟我去奶奶家一趟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

(3)听了这话,他愤怒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

20、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既然吴王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劝阻呢?

 

 

(2)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表达。

心愿就像一颗刚刚发芽的种子 ,播种在心的土壤里 ,你有什么心愿呢?是希望生病的奶奶赶快好起来?是希望科学家能够发明新的药品?还是希望自己要努力学习 ,长大后让爸爸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选择一种适合的表达方式 ,将自己的心愿写下来吧。题目自拟 ,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