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经典放映室。

1.人们在生活中经常用一些动物来形容一些事物,比如“老黄牛”形容诚实肯干的人,你能想出这样的词语吗?请写一个,并说明它表示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人肆意破坏自然,你会用“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劝告他。

3.《刻舟求剑》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

4.童年是美好的,杨万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儿童的游戏。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腊八粥》这篇课文围绕着_________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八儿与母亲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_____________,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________,为人们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2.《那个星期天》一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待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_________________,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_____,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__________乃至“绝望”,文章细腻而深婉地表现了主人公丰富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鸿沟。

3.《学弈》一文写了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教两个_________的人下棋,结果两个人一个学得好,一个学得不好。通过这件事,说明了_________的道理。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匆匆》是著名作家_________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_________,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不能_______________的主题思想。

(2)《那个星期天》以“我”的_________为线索,叙述了“我”第一次盼望的过程。

4、把诗句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关于这四句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这四句诗的大意是:昔日从军出征时,只见杨柳随风飘摇;如今我回来了,眼前是大雪纷飞之景

B.前两句诗描绘了杨柳随风摆动的情形,说明“我”当时的心情是轻松愉悦的

C.这四句诗写出了“我”当时出征和如今归家时的景物和心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从这四句诗的景色对比中,可以看出“我”的军旅生活持续了很久

(2)这首诗中直接抒发“我”悲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儿童天真烂漫,儿童的生活充满情趣。根据提示写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这首词中,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我们还学过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________》。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描写的景象是( )

A.天气时阴时晴。

B.天气很晴朗。

C.天气很古怪,又出星星又下雨。

【4】这首词是一首( )的词。

A.咏物

B.吟咏田园风光

C.咏怀

D.吟咏生活

【5】“旧时茅店社林边”中“旧时”的意思是( )

A.陈旧的时光

B.往日

C.平时

D.暂时

【6】关于这首词,说法有误的是( )

A.文中写了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B.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春夜的山村风光

C.这首词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D.这首词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解释词语。

水光潋滟:_________________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色空蒙:___________________

相宜: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作者把西湖比作,描绘了它时候和时候各具特色的美丽景色,由衷地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后来,人们把西湖称之为“________”就是从这首诗中来的。

3与“淡妆”相照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与“浓抹”相照应的诗句是“_______”。

4苏轼人称“______”,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你知道他的诗词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最喜欢的一首是《______________》,内容是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不论平地与山尖,

采得百花成蜜后,

1把古诗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 代诗人  

2选择下面汉字的正确解释。

(1)尽_______A.完  B.都   C.全部用出

(2)占_______A.占据 B.姓 C.处于某种地位

3运用“不论……还是……都……”这几个关联词,说一说第1、2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两句诗中与“甜”字相呼应的字是“___”,与“辛苦”相呼应的词或短语是“_______”。

5这首诗借蜜蜂歌颂了________,讽刺了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读文段,完成练习。 

牛的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部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它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停了下来。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眸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倒出半盆水正好3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哗,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老牛的两次哞叫,你能听懂吗?凄厉哞叫是在________仰天长哞是在________

②与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相照应的语句是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是对老牛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试着写一句含有这两种描写方法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动物眼中的色彩

在正常人的眼中,能看到红的花,绿的树,蓝的天,白的云……,人眼中的世界是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的。那么,大自然中其他动物眼中的色彩是什么样的呢?科学家在此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如我们常见的马、牛、羊、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观看斗牛表演时,斗牛士用红色的斗篷向公牛挑战,人们会以为是红色激怒了它,而实际上是因为斗篷在公牛面前不断地摇晃,使它受到烦扰而发怒,如果换上别的颜色的斗篷,公牛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狗也不能分辨颜色, 它看景物就像一张黑白照片。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我们人类的近亲猿猴也是色盲,天天过着平淡无奇的灰色生活。田鼠、家鼠、黄鼠、花鼠、松鼠、草原犬等也不能分辨颜色。

值得一提的是斑马,虽然它也是地地道道的色盲,但它却能利用色彩来保护自己。斑马和其他动物混在一起吃草,黑白条纹可以引起注意,因此在出现危险时,只要领头马一动,所有斑马会迅速逃走。当斑马奔跑时,黑白两色条纹的晃动使得捕食动物难以快速测定距离,斑马便可以借机安全逃脱。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色盲,鹿对灰色的识别力最强。长颈鹿能分辨黄色、绿色和橘黄色。

鸟类的情况便好多了。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认色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的感觉。鸟在高空飞行,颜色会帮助它们判断距离和形状,这样它们就能够抓住在高空中飞行的虫子,并在树枝上轻轻降落。

多数水生动物都具有辨色能力。鲈鱼能感知颜色,生物学家用染成红色的幼虫喂它们,待其习惯后,改用红色羊毛喂它们,鲈鱼竟然照吃不误。龙虾、小虾以及爬行动物里的甲鱼、乌龟和蜥蜴等,也都有色的感觉。

昆虫虽然属低等动物,但是它们的辨色能力比哺乳动物高明。

据悉,蜻蜒对色的视觉感最佳,其次是蝴蝶和飞蛾。苍蝇和蚊子也能看见颜色。家蝇最讨厌蓝色,因而不愿接近蓝色的门窗、帐幔。 蚊子能够辨别黄、蓝和黑色,并且偏爱黑色。勤劳的小蜜蜂生活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却是红色盲,红色和黑色在蜜蜂眼里没有什么区别。蜜蜂能分辨青、黄、蓝三种颜色,但橙、黄、绿在它们看来是一样的,它们也搞不清蓝与紫有何不同。可是,蜜蜂能看见人所看不见的紫外线,并能把紫外线和各种深浅不同的白色和灰色准确地区别开来。

1.解释词语。

平淡无奇:

地地道道: 

2.选文的开头为什么写到人眼中多姿多彩的世界?

3.填空。

如我们常见的马、牛、羊、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

句子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我还能在文中找出相同方法写的句子:

 

4.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句中的画线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5.从文中看,某些过惯夜生活的鸟类为什么不能辨别色彩?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感受幸福

幸福不是一个无法破译的谜,但一万个人肯定有一万个谜底。

幸福有无数种,但拿别人的幸福人生做范本去实践,肯定是,谋杀自己。

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把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做到这三点,人就跨入了幸福之门。

幸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什么都有,什么都让人羡慕的人,他不一定幸福;一个一无所有,什么都不起眼的人,他不一定不幸福。人的幸福感不是清贫所能剥夺的。

大权在握的人看上去很幸福,然而,背后却隐藏着身不由己和牺牲人格。一个败下阵来的商界巨子,一个落伍的学界泰斗,一个被挤下台的政界高手未必与幸福绝缘。

幸福也不能用成功与否来衡量,成功者内心往往是孤独的。孤独难有幸福的空间。

最不幸福的人是那些终日惶惶不安,迷失在自己制造的种种需求之中的人。

幸福是一种经历,是一种悟性,是一种心境,是一种感觉,是一段偶然愉悦的时光,是一种生活的从容。它可能就在阳光灿烂的早晨,在下雪的午后,在等待孩子退烧时,在夫妻晚上相对默默静坐时,在洗衣店里取回他或她的一件衣服时。一个人如果在这种场合找不到幸福,那么走遍天涯海角也是找不到了。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悄悄地开,又悄悄地落 有如不知名的小花。

幸福有时也是痛苦的孪生兄弟,这就是为什么幸福的人用歌声裹着眼泪,不幸的人用泪水浸泡着歌声的原因。

1用文章中的话回答,幸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才算跨入了幸福之门?(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第⑧段画线句子,作者写这些是想让我们明白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是针对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什么现象而写的?它给了人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平时积累,写一句关于幸福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

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徙,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1】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出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E.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二)舍弃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第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谁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之前,不加考虑,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五十倍的波斯帝国。

一个孩子在大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馆应征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聘者的回答都不令老板满意。朋友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力让托盘倒向我自己。最后,朋友成功了。

亚历山大果断地用剑砍断绳结( )说明他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 )孩子果断地舍弃脚趾( )以短痛换取了生命( )服务员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倒向自己( )才保证了顾客的利益( )在某个特定的时候,你(   )敢于舍弃,( )有机会获得更长远的利益。( )遇到难以避免的挫折,你(   )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

成功往往蕴含于取舍之间。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因为难以舍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成功者有时仅仅在于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的机遇,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进行果敢的取舍。

(1)在文中的( )里加上标点符号。(2分)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2分)

只要………… 只有…………   即使………… 因为……所以……

(3)短文讲了哪三个小故事?请用小标题概括出来。(3分)

(4)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找出有关句子,用 画出来。(2分)

(5)亚历山大剑砍绳结,你认为他是怎样舍弃传统思维方式的?(3分)

 

(6)孩子果断地用镰刀割断中毒的脚趾,你认为是否值得?为什么?(4分)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画出写荷叶的句子________ 。这句话中________ 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________ 写出了荷叶的形态美;________ 写出了荷叶多而密。

2作者细致观察了________种荷花的姿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字用得好,因为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报告这个喜讯的人把消息告诉了她的丈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分析加点词的特点,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天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突然当啷当啷地大响起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我不会少你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终于把你盼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作业时要认真,尽量避免不出现差错。(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老师对我们说 你们要好好学习,争取考入大学,我也就欣慰了!”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否能依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列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不能重复)。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

如果你是__________,就 __________

如果你是__________ ,就 __________

(6)你积累谚语了吗?写下来三条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这件事情必须你去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什么人到了这里,都会被珠峰巍峨壮丽的景色所迷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好语文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小树随风摇摆。,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重庆南滨路观赏夜景是件赏心悦目的事。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问外公:你也回祖国去吗?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穿过嘉陵江大桥,可以走到花卉园。

改为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丢失手表的我在附近的几栋教学楼白墙上最醒目的位置贴了几张寻物启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可运用的,写一段话,描写一个活动场面

推、扔、紧张、热火朝天、你追我赶、汗流满面、有说有笑、陆续、喝彩、沸腾、同心协力、惊心动魄、挪移、哄堂大笑、能歌善舞、不但……而且…… 、有的……有的……、尽管……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