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时复西归?
4.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______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
6.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轻于鸿毛。
2、填空。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词人_______创作的词。题目一作《_______》。 [1] 这是一首______词,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这首词以_____喻_______,以_____喻______,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
2.《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的词作。此词描写雨中的__________,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洋溢着一种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3.《清平乐·春归何处》是____代文学家_________的词作。这是一首感叹__________________的惜春词,作者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____________,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_________________。与一般惜春之词不同,这首作品不以________描写为主,而以____________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3、根据上下文意思填写古诗句。
(1)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记忆中“_______,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绿波;是杜甫笔下似春雨般“随风潜入夜,_______”的悄无声息;是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_____”的悠闲舒适。
(2)对联是中国古代文化精粹。在小学阶段,你在课内或课外都积累了很多对联,请写出你最喜爱的一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窗好友将分别。临别之际,你最想用古诗名句“__________”送别好友。
4、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温文尔( ) 著作等( ) 远( )重洋 ( )瓜烂熟
勤能补( ) 若有所( ) ( )起直追 满腹经 ( )
(1)要想深入理解一篇课文,非得把这篇文章读得( )不可。
(2)巴金爷爷一生勤于创作,可谓是( )。
(3)生物学家童第周的事让我( ),我知道头脑思维不灵活不要紧,( ),我一定竭尽全力去努力拼搏。
5、《文言文二则》《学奕》选自(________),文章先写(______),接着写(___________),之后写(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
6、趣味语文。
唐朝大诗人杜牧写过一首题为《清明》的绝句,原诗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人认为这首诗写得不简练,你能试着把它改写得简练一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是一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苏轼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与其_____及_____并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有关“月”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诗歌所描写的节日是( )
A.除夕夜
B.中秋节
C.元宵节
D.端午节
【2】体会诗歌情感,可以从抓关键词入手。如诗中“_______________”一词,就展现了游人高涨的游玩兴致。
【3】诗歌后两句接连反问,请分析这样表达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短文,回答问题。(11分)
自己开门
那年我5岁,那晚寒风凛凛。
已经记不清到底因为什么惹父亲发脾气,只记得他一气之下把我拎到了街门外面,一句话也不说就插上了门闩(shuān)。
门外,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寒风刮到脸上,又冷又疼。站在黑暗中,所以可怕的东西一瞬间从四面八方涌来,奶奶常讲的专吃小孩的黑狸猫,爷爷见过的拐卖小孩的老疯人,还有村里我最害怕的屠夫。也就在我最害怕的那一刻,邻居家的狗不知为什么歇斯底里地叫起来,我哇地哭了出来。
以往,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遭到父亲的训斥,只要我一哭,奶奶就会护着我。我以为这次我的哭声依然能招来奶奶,让奶奶用她温暖的棉袄把我抱回去。还有亲爱的妈妈也会温柔地给我擦掉眼泪。但是,嗓子都快哭哑了,依然没有听到奶奶的脚步声。那扇门还是紧紧地闭着。我近乎绝望了,哭声也有点歇斯底里。这时,只听到父亲的吼声:“就会哭,今天没人给你开门。”
父亲的话让我明白哭已经无济于事,如果奶奶已经被父亲说服,那么家里已经没有人敢给我开门了。因为没有人敢违背父亲的意思。
想到这里,我反倒冷静下来了,我止住哭声,开始使劲推门。那时候街门是两扇对开的,使劲推能推开一个小缝,伸手就能够到门闩。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推门,并把手伸进去,够着门闩,一点一点地挪动,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门终于被我弄开了。站在院子里,我看到奶奶、父亲、母亲,还有脸上流着泪的小姑。
长大以后才知道,那晚奶奶并不是没有听到我的哭声,小姑已经走到了门后,母亲因为此事和父亲吵了起来。但父亲阻挡了所有人对我的援助,他说:“让她自己开门进来。”
也正是那晚的独自开门,让我渐渐独立起来,这件事让我明白:任何人的帮助只能是一时,而不是一世,想回家,必须自己开门,生活不都是这样的吗?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斥责( ) 违反( ) 镇静( ) 移动( )
(2)照样子写词语。(2分)
寒风凛凛 、 、 、
(3)联系文章解释词语。(2分)
无济于事:
(4)“歇斯底里”在文中出现两次,第一次是指 ,
第二次是指 。(2分)
(5)把“那晚奶奶并不是没有听到我的哭声”这句话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分)
(6)站在黑暗中,作者想到了什么?用“﹏”画出来。(1分)
(7)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分)
(8)这件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10、课内阅读
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 , 。
(1)把文中缺失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解释词语。
芒芒然: 病: 揠:
(3)这个故事说明一个 的道理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清明(节选)
此时,我的奶奶一定站在山顶的凉亭上向家里张望,眼睛不时地朝山脚下的那条水泥路上瞥去。她知道,春风一吹,她的儿孙们就要上山来看望她了。“清明正是三月春,桃红柳绿百草青;秋千荡起笑声落,黄花青果争上坟。”我的母亲早已从镇上买来了花花绿绿的纸,用刀把纸铰成一串串像铜钱状的飘钱,然后再用锡纸折成一个个亮闪闪的大元宝,准备上坟时孝敬给故去的长辈。在这上面,母亲做的很大方,给故人的钱总是备得足足的。父亲呢?则把他平时舍不得喝的好酒也拿出来,准备上坟分给他的亲人们尝尝。
我们这些小孩也掰着手指在盼着清明到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在我们的期盼中一天天走近。阳光已有些暖了,风却还有些凉,油菜花鲜艳而明亮,在山顶凉亭上张望着的奶奶,突然撩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再撩起衣袖擦了擦她的眼,终于看清,明媚的春光里,儿孙们真的来看望她了。
奶奶住的地方叫蒋山,蒋山不高,却清幽灵秀,奶奶在世的时候就相中这块风水宝地,常瘪着嘴说,“有福之人山上搁,我老了,你们就把我送到这山上去。”老了的奶奶是被唢呐吹吹打打送上山的。坐在小盒子里的奶奶喜滋滋地想,又做了回新娘子呢。她的许多老姐妹们——瘪嘴老太林生娘、卖鸡蛋的老虎婆、会做裁缝的小姨娘等等,也都早已过来了,她们的陵墓亲热地挤挨在一起,奶奶不寂寞。现在,住到了山上的奶奶就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看着她的儿孙们一步步走上山来。走在扫墓队伍前面的自然是我们这些小孩了。孩子们是骑着竹马来的,手里拿着杨柳枝做的马鞭,嘴里还得儿得儿地学着马叫,心儿早已飞上了山。山上有杜鹃花,还有画眉鸟,最主要的,父亲的挑担里那些好吃的在勾我们的心。
清明节前,母亲总会去阡陌上割一种棉茧头的草,这草用石灰和热水炝过洗净后,再和着糯米粉揉成团,包上馅,便做成了江南清明的时鲜棉茧头团子。棉茧头团子绿莹莹,甜糯糯,闻一下,香;尝一口,鲜。这吃了打巴掌也不肯放的棉茧头团子得让先人们尝过后才能归我们。先人到底吃不吃这棉茧头团子,我们不知道,就像不知母亲折的大元宝在那边能不能真当钱用?但我爹娘却相信祖宗神灵会感知他们这份虔诚的。“娘,清明了,我们来看你老了。”爹站在奶奶坟前说。奶奶坟头的青草哗哗地响,奶奶说,“孩儿们啊,我也想你们啊。”爹抖了枓手里拿着的鼓鼓囊囊的纸钱,底气十足地大声说,“娘,我来给你老送钱用了。”“呵呵,有钱喉咙都大了啊。”奶奶笑着责怪道,“要这些烂纸有啥用?你就不能实在些!”爹的脸一红,娘忙把挑担里的供食摆放出来,青团、水果、小菜、甜酒放了一祭台。“娘,我包了几个青团,你来尝尝鲜吧。”一阵微风吹过,奶奶从树梢上飘然而下,似乎又闻到了田野的花草气息,稻米的清新气息,尘俗里的甜美气息,她不禁醉了。奶奶说,“还是媳妇贴我的心。”醉了的何止是奶奶呢?
春风轻柔,太阳温暖,坟前的树枝摇曳,它们也都被这清明的浓浓亲情陶醉了吧。花花绿绿的飘钱挂在坟头,纸灰如白蝶在风中翩飞,坟头上的杂草已被清理,奶奶端坐在袅袅的青烟中看着我们微笑。爹说,大家再给老祖宗磕个头。奶奶,明年清明再来看你。青团的清香在嘴里弥漫,清明就如满野的青草一样在我们心头生长。
(选自《文苑》)
【1】阅读全文,请概括文中“我”的父母为清明上坟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棉茧头团子绿莹莹,甜糯糯,闻—下,香;尝一口,鲜。”赏析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团的清香在嘴里弥漫,清明就如满野的青草一样在我们心头生长。”在我们心头生长的到底是什么?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通过回忆和多处想象性描写来刻画已故的奶奶,结合文章的描写简析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句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回答问题。
作文上的红双圈
是在1972年的5月,我清清楚楚记得那个日子。那一次学校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我投了稿,是一篇很长的作文,题目叫“补考”。
一天上午,我们正在操场劳动,有同学跑过来告诉我:“获奖征文在报栏里贴出来了,有你的!上面打满了双圈。”我很兴奋,立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到报栏前,傻乎乎地笑着,独自欣赏我的打满了红双圈的作文。我的心怦怦跳着,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双圈。这就是语文老师给我的评价。
带着双圈的作文在报栏里贴了很久。一天,县文化馆的同志来到学校,看见了报栏里的这篇作文,就揭下来带走了。不久,我的作文刊登在了县办刊物上。县办刊物送到扬州地区,被地区刊物选中,第二次发表。几经周转,次年,《补考》竟发表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
那时,我已经下乡插队。父亲鼓励我:既有一,何不能有二?于是,我就接着“折腾”,陆续发表了很多小说,成了作家。
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人生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偶然,更是必然。
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画线句子表明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中的“折腾”一词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偶然,更是必然。”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不许乱喊!”
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给这个文段加上小标题: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父亲“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平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慈祥”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因为李大钊希望亲人能化悲痛为力量,所以不会因为亲人的呼喊而忧伤。
B.因为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所以在危险来临时能够坦然自若。
C.因为李大钊受到严刑拷打已经痛苦不堪,所以没法对亲人说一句话。
【4】“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句中“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的句子属于_______和_______的描写,面对妻女的哭喊,父亲为何能如此的安定、沉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选文的描述,你觉得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如果现在你见到了作者李星华,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假如你来到李大钊烈士墓碑前,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填空(12分)
(1)春节期间,步行街上人来人往热闹拥挤,请你写出体现人多,热闹情景的成语: 、 、 。(3分)
(2)千门万户曈曈日, 。这是描写( ) 的诗句,你还知道描写( )的诗句 、 。(4分)
(3) ,观千剑而后识器。(1分)
(4)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 ”的习惯。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民居
( )、( )。(2分)
(5)客家人在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 , 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 、勤俭持家的愿望。(2分)
15、句型练习。(4分)
(1)托德刻薄地说:“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修改病句: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16、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桂林的山真奇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二十四只草船的草把子上插满了曹军射过来的箭。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鲁迅先生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把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小明是学生。
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道题这样做事对的。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没剩些什么。(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都认为《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动画片最好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川、田野和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妙笔生花
题目:老师,再见!
在小学生活中,一定有你难以忘记的老师。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写一篇作文,向老师回忆诉说你们之间发生的一件事,借此向老师表达一定的情感。
要求:内容丰富,描写细致,感情真挚,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