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写出近义词。

议论—________       召集—________       

准备—________          执意—________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________”说明“我们这个队伍”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别的目的;“彻底”就是一直到底,也就是说,________

(2)________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________,我们________有缺点,________不怕别人批评指出。________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________行。________你说得对,我们________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①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②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讲________;第二句讲________;第三、四句讲________

③这段话告诉我们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________

(3)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①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告诉人们要________(填四字词语)。

②用上面的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意思写词语,并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①出人意料地突然来到。________

②由不得自己做主,控制不住自己。________

③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________

④不经过思考就做出反应。________

从以上词语选一个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拼音写汉字。

满分5 manfen5.com

 

 

5、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的容貌      ________的唱腔      ________的激流

________的舞姿      ________的歌声      ________的江水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外阅读。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①石灰吟:赞颂石灰。②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④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⑤人间:人世间。

1这是一首(  )。

A.送别诗 B.山水诗 C.咏物诗

2试着用“/”画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3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我体会到了石灰__________的精神;读了后两句中的“浑不怕”,我想到了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还让我想到了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古诗,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思乡诗。

B.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C.后两句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D.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

5联系本课中学习的三首古诗,你觉得这首古诗和哪首古诗的写作方法是相同的?相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古诗,完成练习。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

2“山一程,水一程”中,对“一程”的两次运用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词韵律之优美。

B.走了一路,很累。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你知道的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古诗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陶者①

[宋]梅尧臣

陶②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③。

十指不沾泥,鳞鳞④居大厦⑤。

注释:①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②陶:同“掏”,指挖土烧瓦。③无片瓦:没有一片瓦。④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⑤大厦:高大的房屋。

【1】判断下列关于古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陶者很有奉献精神,挖尽自己门前土,为别人建房,而自己房上却无片瓦。( )

②“尽”是“完”的意思,说明陶者把门前所有的泥土烧制成砖瓦,不知流了多汗,吃了多少苦,但是自己的房子却无片瓦,其命运之悲惨可想而知。( )

③“鳞鳞”二字既写出了大厦之多,也写出了剥削者比比皆是。( )

【2】这首诗中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选择一处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夜,在深沉的痛苦、担心与激动中,一刻一刻地挨过。星光黯淡了,已经是雄鸡报晓的时刻。在那血迹斑斑的墙壁上,映着的江姐的身影消失了。大概她从倒吊着的屋梁上,被松了下来……“现在愿意说了吧?”魔影狂乱地移动着。

“不!”微弱的声音传来,仍然是那样的平静。“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没有回答。

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钉!”

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水飞溅……“说不说?”没有回答。“不说?拔出来!再钉!”

江姐没有声音了。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心上……

又是一阵令人心悸的泼水的声音!“把她泼醒!再钉!”徐鹏飞绝望的咆哮,使人相信,敌人从老许身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江姐——一个女共产党员的身上,同样得不到。尽管他们从叛徒口里,知道她做过沙磁区委书记,下乡以后可能担任更重要的工作,了解许许多多他们渴望知道的地下党线索,可是毒刑拷打丝毫不能使江姐开口。

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左手,右手,两只手钉满了粗长的竹签……一阵,又一阵泼水的声音……已听不见徐鹏飞的咆哮。可是,也听不到江姐一丝丝呻吟。

【1】“‘不!’微弱的声音传来,仍然是那样的平静。”“平静”是对江姐________(A.神态 B.语气)的形容,突出了江姐__________的革命品质。

【2】“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这两句话属于__________描写,这是敌人对江姐的__________,他们试图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酷刑逼迫江姐开口。

【3】第六自然段加点词“绝望”是对敌人的__________描写,由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星光黯淡了,已经是雄鸡报晓的时刻”是说江姐充满了生的希望

B.“在那血迹斑斑的墙壁上,映着的江姐的身影消失了”一句借墙壁上的血迹反映了江姐受到了酷刑的折磨

C.“魔影狂乱地移动着”既突出了敌人的凶残本性,又突出了敌人的狂躁心虚

D.从“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心上”中可以读出江姐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5】《红岩》的第十五章这样写道:人们静坐在黑暗中,却像在阳光照耀下一样,背诵着江姐信中光芒四射的词句: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__________!请你结合选文内容或阅读原著,完成填空。(填写一个两字词)

10、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1】给词语注音。

颤抖__           琴弦___         渴望____

【2】作者把少男少女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之间的相似点是_____

【3】这首诗属于   

A.叙事诗

B.抒情诗

【4】诗歌采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5】读完这首诗后,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男少女?试写出一个,并说说两者之间的相似点。

_____

11、回答问题:

(1)文中两次出现桑娜沉思,她两次沉思分别在想些什么?

(2)课文两次出现沉默,桑娜和渔夫分别在想些什么?

(3)渔夫皱起眉  他的脸变得严肃  忧虑   嗯  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说 嗯  你看怎么办  地把他们抱来  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哦  我们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加标点。

  画出渔夫下定决心收养孤儿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听老师读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你从中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5)平静地望着我在文中几次出现?为什么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12、课外阅读。

玉兰花的记忆

卢 玮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发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大概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就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荫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了哦。”我才恍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质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情趣无限!

⑦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⑧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⑨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笔记本上画了一棵玉兰花树,每年在图画的枝干上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坐在树下,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作者借玉兰花的记忆,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乡情、友情、亲情,这些美好的情感作者是融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情的叙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

【2】短文第②③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出父亲(  )的性格特点。

A.做事认真

B.豪爽耿直

C.喜爱花木

D.慷慨热情

【3】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它的“魅力”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

【4】“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对这句话中的“美丽”一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戴上玉兰花的母亲是美丽的。

B.父母恩恩爱爱、和和美美的情景是美丽的。

C.夏天清早沾露的玉兰花是美丽的。

D.母亲在父亲心中像玉兰花一样美丽。

【5】“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中的“这”指的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来。父亲带给作者“生活上的启示”可能还有

【6】短文第⑤自然段中,作者写自己的`“小家子气”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特别的记忆”,生活中的哪件物品承载了你的“记忆”?围绕这件物品写一件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有一位青年向路边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儿!到市公安局还有多远?怎么个走法?”老大爷用拐杖在地上点了点说:“还有500拐杖。青年反问:“论理只论理,哪有论拐杖的呢?”“论理嘛你该叫我大爷。”

1上面这段话中,你认为不恰当的地方有哪些?请用“~~~~~”画出来并改正

2老大爷说的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选段,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这天天气好极了。水渠里流水潺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而他却坐在那里十分难过,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引起他的兴致。

【1】“他”指的是____________“他”坐在____________上欣赏着__________________

【2】天气这么好,风景这么美,“他”为什么十分难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模仿这段文字的写法,写一段以美好景色反衬悲伤心情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下列句子改写成“被”字句。

1.火车把各种物资运往全国各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升的太阳把平静的海面照射得波光粼粼,漂亮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鸟在树枝上鸣叫。(根据不同的情境扩写句子)

①被老师夸奖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考试失利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扩写下面的句子。

(1)竹楼藏在竹林中。

  

(2)土楼显示了魅力。

    

 

18、句子乐园。

1.我的好朋友伦捷送给我一块电子表。(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因为这些我们就退回去,退到爸爸妈妈温热的怀中,那我们还算什么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误砍了昭陵上的柏树。(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1)敌人杀害了李大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做好了八宝粥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完了那本故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语文生活实践。

小学就要毕业了,我们即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内心感慨万千。请写下一首小诗,送给自己的老师或同学,有题目,至少写八句。

题目: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