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原文填空。
1.《学弈》中两人学习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其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人虽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或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这句话选自________写的《为人民服务》。
3.《匆匆》是一篇________(体裁),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____,文章紧紧围绕“________”去写,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通过列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根据句义,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字,组成词语。
(1)很少说话:________言________语
(2)很少的几句话:________言________语
(3)豪迈雄壮的话:________言________语
(4)自己对自己说话:________言________语
(5)像蜜糖一样的话:________言________语
(6)巧妙动听骗人的话:________言________语
3、课文直通车。
1. 课文按照( ) 顺序,写出了烟台海上的景观。冬日的大海像( ) ,春天的大海究如 ( ),夏日的大海像个( ) ,秋天的大海立刻变得( ) 。先写冬天的海是因为 ( )。
2.课文还写了海边人们的生活现状。写海的同时写人们的生活,表现了( ) 。
4、课文知识百科。
(1)《别董大》中流传千古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元二使安西》中流传千古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盛唐边塞诗派中的“高岑”指的是高适和________。
(4)田园诗派中的________与王维齐名,他们被称为“王孟”。
5、在大写字母后面的括号里写出相应的小写字母。
E(_______) N(_______) Q(______) J(_____) L(_____)
Y(_______) K(_____) D (_____) T(_____) A(_____)
6、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③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署:衙门。
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
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
【2】给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声(________)
①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②憎恶,厌恨。③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2)些小吾曹州县吏(________)
①细小;微小。②稍许;略微。③少许。
【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
【5】诗人写竹的诗很多,你还能再写出几首吗?
(_______________)
7、古诗阅读。
送柴侍卿①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②,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②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B. 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
C.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
【2】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才上马齐声儿喝到,只这的便是那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
【1】解释从“才上马……心焦”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解释”要路”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度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版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权。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泰山”比喻:___________;“鸿毛”用来比喻:___________
【4】说张思德同志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是因为____________。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的死比泰山还重。
【5】这段话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方法。
10、课外阅读。
李大钊是这样教育子女的
李大钊父母早逝,由祖父李如珍一手带大。祖父管教很严,不准他外出去看赌博,更不许他骂人、打架,否则就要受到种种处罚。如此严格的家教,对李大钊的影响很深。李大钊自己做父亲后,从祖父的家教中受到启发,同样对子女进行严格的教育。扫雪就是他教子实践中的一则小故事。
一年冬天,下了很大的雪。李大钊对他的儿女们说:“雪下得多大啊,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要高兴的话,堆个大雪人也好。”孩子们的外祖母心疼孩子:“天这么冷,你还叫孩子们去扫雪,要是冻病了怎么办?”李大钊笑着说:“孩子应当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免得长
大了什么也不会做。身体经常活动,也会增强抵抗力。呆在家里不动弹,就更怕冷了。”说完,他和孩子们拿了簸箕与扫帚,走到院子里。他一面扫雪,一面对孩子说:“将来谁也不能当寄生虫,谁要是不劳动,谁就没有饭吃!”孩子们边扫雪,边听父亲讲新奇的故事,一点儿也不觉得冷,反而越扫越有劲……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处罚——______ 严格——______
新奇——______ 增强——______
【2】李大钊为什么孩子们去扫雪?而孩子们的外祖母为什么不让去呢?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
【3】从这则李大钊教子实践扫雪的小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感悟
钱被刮跑以后
1月20日,长春的北风刮得很猛。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趄,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
正在这时,只见过往的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这可怎么得了,钱要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看得出老人有点情面难却,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完,老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26张。老人抬起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不对!”老人的话还没说完□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 谁还没把钱送来□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人们不解地对视着。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这位老大爷。”说完,人群里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1】文中方框内应填写的标点符号是:______ _______ _______
【2】根据下列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1)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_______
(2)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________
【3】文章选材新颖,人物形象刻画得鲜明,多处运用神态描写。当有人喊抢钱时,老人_________;当发现钱对不上时,老人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篇记叙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请按叙述顺序填空。
掉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句子: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句中“抢钱”二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文章的最后,“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作者要表达什么中心呢?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腊八粥(节选)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外衣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整十围了锅边成一圈儿。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1】八宝粥的颜色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八儿看到如此颜色的粥,心里想到的是_______。
【2】妈妈做的八宝粥好吃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用“___”画出来。
【3】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都是绿,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练,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材料二]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 , 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宗璞《西湖漫笔》节选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苍翠欲滴:________
蜿蜒:________
【2】诗歌作为文学体裁,以抒情为主,或叙事,或说理,想象丰富。请回忆你学过的古诗,写两句带有颜色词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观察两组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________________
14、读中学法:认真读下面的一段话,领悟作者的写法再仿写。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上面这段话节选自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写她的和父亲在法庭上网页的情形,先写了见面的场所,再写她见到父亲的( )和( )。让我们感到李大钊被捕后,虽然被严刑拷打,但他的信仰没有改变。请你仿照作者的写法,定你和XX见面的情形。要写出见面的时间、地点、对方的衣着,神态,以及你看到他(她)的心理活动。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1.我只有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都喜欢王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个星期天,妈妈要带我去西湖划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缓缓到来。(仿照句子写一句表现景物变化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
(2)父亲对我笑着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
(3)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你干脆别读这本书。(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
(4)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
18、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中队委员会的决定,我们都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肯定很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乐园。
1.看了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批改作业。(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合力地治理重新泛滥的洪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扫罗王信守自己的诺言。(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①难道这一天不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难道这不是一份苦差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续写
尼尔斯被雄鹅带到了高空,之后它们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展开想象续写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