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并选择合格的释义(填序号)。

“素”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除部首外还有_______画。“素”的解释有:①与“荤”相对:②本来的,原始的:③白皙:④一向,向来,从来。“素材中的“素”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1.他们俩不相识,对此问题的看法却不谋而合,可见英雄所见略同。_______

2.纤纤擢手,札札弄机杼。_______

3.我们要做名有质的公民。_______

2、写近义词。     

赞美_______         恳求_______            喜爱________             连忙_______

著名_______        熟练_______          以后_______            觉察_______

3、《石灰吟》《竹石》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咏物言志的写法,按要求摘抄诗句。

(1)暗喻保持高尚节操,清白无污:________________

(2)暗喻身处艰难环境顽强拼搏:_________________

(3)比喻历经磨难,依然坚强:________________

4、补全下列成语

1.雪上_____ 不动_____ _____而安 _____稀少

2.发人_____ 七零_____ _____四望 _____转睛

3.水滴_____ 不翼_____ _____神速 _____不舍

4.奇珍_____ 跌跌_____ _____大样 _____绝口

5.斩钉_____ 舍己_____ _____不迫 _____交加

5、我来填恰当的量词。

_________邮票    _______小孔   ______小刀

_____机器    _____树叶  _______邮筒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快乐读书吧。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欧阳修是________代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之一。

【2】这首诗写了哪几种画眉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①,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金络脑:一种贵金的鞍具,借指马受到重用。

1先解释画线字的含义,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第一、二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注:①鸡鸣:鸡叫。②相唤:互相招呼。③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④中庭:院子中间。

【1】解释古诗题目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古诗,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1)诗中“鸡鸣”的原因是______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2)诗中所写的景色是______季。

A.春 B.夏 C.秋 D.冬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______

(2)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______

(3)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______

【4】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①段中“繁衍”的“衍”读音是_____________,加点词“这里”指的是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③段中加点词“脆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4】这篇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从③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是(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6】第③段“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孩子和书(13分)

这小镇只有一家书店。这书店只有她一个卖书的。

她卖了多少书?怎样忙过来的?没有人说得清。人们只知道,书架上的书越来越丰富,进出书店的人换了一拔又一拨,她的额头和眼角也渐渐刻上细细的皱纹。可她那一双眸子却依然如 般清明。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里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正因为这样,那些赶集的老婆婆们不买书也会进店来,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  有时,她们也会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

一天,小书店里来了一位年轻人。

④“您要买书?”“不,看看,先看看……”年轻人礼貌地说,请您取一下那本书。他指向那本装帧精美、雅致的诗集——《孩子和书》。

⑤“您看过这本书吗?他抚摸着手中的诗集,问。

(   )了:没有……”真的,她卖过的书很多,但读过的书太少。实在是因为太忙了。她常常只能翻一翻新进的书:看看封面、内容提要、插图、定价。这是为了向客人介绍、推荐。让顾客买了不合适的书,她觉得对不起人家,尤其是那些农家孩子。她深知,那些孩子手中的一把把硬币是从妈妈的盐钱里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⑦“您,认识我吗?年轻人突然问道。

她愣住了,仔细地观察他,希望能记起来。可是,回忆里只是一片空白。他笑了。您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包里取出一本书,递到她面前,这是我送给您的。(   ),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为什么送我书?

见她不接,他就把那书放在柜面上,凝视着她,您还记得十五年前的一个偷书的孩子吗?她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骂他……还给了他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

年轻人的话使她渐渐记起了一件往事。十五六年前,她店里许多捆书被贴上了封条,放在了角落里。有一天,她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走过去,啊!一个孩子,蓬头垢面,一脸汗珠,正从一捆书里掏出一本匆匆往怀里塞。她咳嗽了一声。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犟的眼睛……她没有训他,送了那本书给他,好像是《牛虻》。孩子被感动了,哭着告诉说,父母都死了,他无依无靠,可是爱读书……她听了爱怜地为他擦去汗珠,又挑了几本书送给他,还给了他一点钱和食物……为了这件事,她后来也吃了点苦头……  几年过去了,她已渐渐淡忘。难道眼前的他就是当年的那个孩子?

当她回过神来,那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柜面上只有他留下的那本书。她惊讶地发现,那是同样的一本诗集:《孩子和书》。

扉页上,有几行秀气的字:

阿姨:

这本书赠给您我写的一个关于您、我、书的故事。

我,是一个诗人了。但,没有您,就只是一个偷书的孩子。

也许您早已忘记我了,那正是您的崇高。

偷书、爱书、写书的人

××

天哪,他是诗人!这诗人(   )就是当年的孩子!

我要买书。稚嫩的声音从柜面下传来,惊醒了她。她探出身子,看到一只胖胖的小手攥着硬币,另一只手指着一本小人书。噢,又是二个孩子。她急忙招呼这位小客人,  心想,兴许这个孩子将来也会成为诗人的,至少能成为有文化、有学识的人。

门外传来一阵孩子的喧闹——放学了,她又要忙起来了,可是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选文相应的括号里。(3分)

俨然  依然  竟然  茫然  当然  赧然

(2)填进第自然段中横线上最合适的喻体是:( )(1分)

a.湖水  b.泉水  c.秋月潭水

(3)第自然段中说: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里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表现。(3分)

(1)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 (2)     

(3)       (4)     

(4)如果将第自然段画线内容改为他偷了您的书,您不仅没有骂他,还给了他点心和水,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说说理由。(2分)

   

(5)联系全文,第自然段中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的原因是     。(2分)

(6)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犟的眼睛慌张的原因是   倔犟的原因是  (2分)

 

11、阅读与理解

谁赶走了鸟类

(1)我已经久没有听到鸟声了。有几次我竖着耳朵谛听,只有车辆超标的喇叭声和工地上机器的轰鸣。

(2)我还知道是谁驱赶了鸟类。我常看见一些理直气壮的人信手折下青枝嫩叶后又信手丢下,让它们绝望地挺着身子露宿街头。

(3)终于听到鸟鸣,是只引亢高歌的麻雀。可仅仅是试了嗓子,歌声便戛然而止。正疑惑着,我看到一个举着气枪的兴高采烈的男人。

(4)我的愤怒忽地涌到脸上,也只是涌到脸上而已。我想喊却没喊一声,想吼也没吼一下,想骂也没骂一句。我连盯着他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若无其事地从那个男人身边走过去,像见了猫的小老鼠。

(5)真该感激多年训练出来的“冷静”。“冷静”告诉我:别理他,他会骂你神经疯子。再做一次于事无补的神经病、疯子有什么好处?“冷静”还安慰我:骂他一个人有什么用?回头你可以写文章骂,告诉更多的人爱护鸟类。

(6)可是我无法不怀念鸟声,就像怀念因为我疏忽而远走他乡的最亲密的朋友。一处浓荫,三五只鸟,曾把我和喧闹的世界隔开。那清丽的歌声沁人心脾,一洗心上尘埃和身上的疲惫,任何人类的语言都无法代替。

(7)在喧闹的人的世界中,我重新寻找我们口口声声的“人类朋友”——鸟类。

(8)“我们的朋友”在鸟市上被明码标价。

(9)“我们的朋友”被搬上各式各样的餐桌,塞进各式各样的嘴里。

(10)我们这样待“朋友”太久了。不用多久,我们这些“好人”的后代只能到鸟市上去认识“我们的朋友”了。

(11)鸟声渐远。而渐远的又何止是鸟声呢?

1第(1)段中加点的“竖着耳朵”和“谛听”,作者想用这两个词语突出强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看到有人举着气枪打鸟,却没有阻止。选文的第(4)、(5)两段,作者表面上是在描写自己此时的行动和心理,实际上有更深的用意。你知道作者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末段说“鸟声渐远。而渐远的又何止是鸟声呢?”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渐远的”除了“鸟声”还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篇短文很快读完了,但是文中那个对准生灵的罪恶枪口,那张面对罪恶却若无其事的脸,还有戛然而止的鸟鸣,却永久地留在了我们的头脑中,挥之不去……

亲爱的同学们,快拿起手中的笔,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地球家园,尽一点微薄之力吧。请发挥你的才智,设计一个公益广告,让那些至今尚未觉醒的人们,因你的设计而受到心灵的启迪和震撼。

友情提示:要用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让我们读到你的描述,就像真的看到了画面一样。设计中要有警示性的语言。注警示性的语言要尽量简洁并展示你的文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荷花》。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_______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_______。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

1找出文中写荷花的句子。

2这段话除了写荷花还写了________,抄下句子________。你知道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从这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按照原文填空。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_________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________。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

13、阅读理解

那个星期天

①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②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   )就在那天早晨,母亲也( )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③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④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⑤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⑥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⑦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   )急遽的变化,孤独(   )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喫,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课文选自自传体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代表作有小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正确的关联词以及标点符号。

3第1段中“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中,“昏暗下去”有几层含义?

______________

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短句的形式突出了“我”一连串干净利落的动作,加上后半句的环境,衬托出“我”内心极为兴奋、偷悦的心情。

B.“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简短的语句写出了母亲内心无比烦躁,不断地搪塞“我”,拖延时间。

C.“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写出星期天随着母亲永远干不完的活马上就要过去了,“我”已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D.“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运用短句和句号,强烈地表达了“我”对“那个星期天”的刻骨铭心,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失望、委屈和痛苦之情。

5第6段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一句,联系加点部分,分析“我”的内心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第7段找出表达同样的内心感受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6段中“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运用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展示“我”______________的心理状态,

7第7段中“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中“惊慌”能否改成“慌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一次盼望”的具体内容是_____;“第一次盼望”让“我”印象深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文从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 形象,你是如何看待这位母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纵观全文,围绕等待的过程,梳理“我”记在那个星期天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1“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选文中的困难指的是______________。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情景写出了鲁滨逊面临的困难。

2作者为了突出鲁滨逊遇到的困难,使用了表示时间的词语,请你摘抄下来,并谈一谈从中你感受到了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

3对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几乎”从表面看是“差不多”的意思,但这里意在表明所用的时间比一年短

B.“花”的意思是“用掉”,这个字可引申理解为“耗费”

C.“完全”的意思是“全部”,这个词体现出鲁滨逊做事的有始有终

D.“小小的”突出了鲁滨逊住所的面积小,衬托出鲁滨逊劳作的艰难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春城无处不飞花。(仿写一个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成间接引语

蔺相如对赵王说: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①难道这一天不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难道这不是一份苦差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镇上的人们已经为他们作了公开祈祷。依然没从洞里传来好消息。(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用“不要……不要……不要……只要……”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我们留下了各种成长的足迹,每一个足迹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经历,这些经历或感动、或快乐、或悲伤、或后悔……总之,这些经历让我们懂事了、长大了。请以“足迹”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要求:

1.内容具体,通过具体事例写出自己经历与感悟,情真意切。

2.字数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