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书香少年。(将下面的古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2.______________,山是眉峰聚。

3.若有人知春去处,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蓬门今始为君开。

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他们________赏月,________倾诉思乡情怀。

②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________清新,天空是________明朗。

________遇到什么困难,他________想办法克服。

________肯下一番苦功夫,你________能练出一手好字来。

⑤邱少云________牺牲自己,________不挪动一寸地方。

________天气很冷,________仍有许多人在翠湖公园散步。

⑦草原美丽的景色,________使人惊叹,________叫人舒服。

⑧孩子,________你走到哪里,________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

3、填空。

1   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人。

2.《四时田园杂》的作者以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和农民的甘苦哀乐为题材,写了七绝组诗六十首,描写了   之乐。

3.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眉山人,是    宋著名的       、书画家。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 的景色。

 

 

 

4、看拼音,用你最满意的字体写词语。

mó guǐ xī shuài shēng lèi jù xià

_____ _____ _______

huā ruǐ wú dú yǒu ǒu cán bào de fěi tú

_____ ______ _______

5、比一比,再组词。

拟(   ) 赴( )   躇(   ) 枕(   )

似(   ) 赵( )   著(   ) 沈(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采薇》(节选)选自________。 “薇”指________

【2】给多音字组词。

行走háng( )xíng( )

载重zǎi( )     zài( )

【3】“依依”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远征的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快乐阅读,我能行: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4将你了解的有关知识填写在提示语后的横线上。

关于毛泽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阅读。

送柴侍卿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侍御:官职名。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B. 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

C.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

2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匆匆》片段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积累词语及扩展思维

AA型:(文中) (文外)

ABB型:(文中(文外)

【2】由“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联想到的词语:无 、无 由“溜” 联想到时间匆匆的一句俗语: (八字)

【3】填空:作者运用(     )的修辞,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       )的,把(        )比喻成浩瀚的大海。表现出作者(                  )。

【4】你大概有多少日子过去了?有什么思考,有什么要对自己说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草是风的一面旗帜

她本来就是一个寡言的孩子,不爱和别人交往,春季开学以来,同学们发现她越发沉默了,像是一个闷葫芦。她原本还不算差的成绩也一落千丈,老师在课堂上毫不留情地批评她,因为,同一道题,她经常能做错三遍;许多同学开始对她敬而远之,甚至排挤她。

她也察觉了伙伴们对她的疏远,于是,她向老师要求把座位挪到了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从那天开始,她觉得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对于她来说是不相干的,她的心在窗外的世界里:A静静的泡桐花开了,穿过窗子透出丝丝香甜;南来的燕子们在树间做了窠,每天啁啾地唱和着,嬉戏着;树下几株细弱的小草在春风中微微摆动……她多想让自己变成一只鸟儿呀!一只无忧无虑的鸟儿,和群鸟在葱茏的树木间追逐,在广袤的天际里振翅。

B春走后,夏天把秋天引了过来。窗外那棵泡桐开始落叶,就连树上的鸟儿也喑哑了嗓音。不久,燕子开始南迁,只剩下树下枯黄的小草在秋风中瑟瑟地抖着。望着眼前这个黯淡的世界,她哭了。

秋天开学的时候,班级里新换了一位语文老师做班主任。老师姓徐,长得很漂亮,同学们非常喜欢她,都愿意在课间时跟她谈天说地。她也喜欢徐老师,但是她不敢上前。徐老师的目光几次落在她脸上,她都躲闪着避开了。有一天,徐老师在语文活动课上带领大家玩成语接龙游戏,用板擦作为接力棒,传到谁那里,如果接不上来,就要罚唱一支歌,同学们都跃跃欲试。随着一声清脆的巴掌,接力依次进行,很快就传到了她那里。当时,她还在望着窗外发呆,板擦落在她的桌上时,她先是一惊,接着就愣在那里。同学们欢呼着要她唱歌,她不肯唱,也唱不出来。同学们不依不饶,使劲鼓掌催促她,徐老师也走过来鼓励她。她涨红了脸,望着徐老师,眼里竟噙满泪水。徐老师就说,既然不想唱歌,就罚写一篇作文吧,明天交上来。课后,徐老师还特意对她说,只要用心写,写多少都行。

这一次,她没有令大家失望,她把自己的心情写给了自己的老师听。她是一个命苦的孩子,三岁那年,母亲就离开了人世,她一直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忙于生计,很少能够照顾到她,只有每天晚上父女间的几句简单交流能让她感到安慰。然而就在春天,父亲得了一种怪病,从此丧失了说话能力,她失去了最后一位可以沟通的对象。于是,她只有在自己的生活里选择沉默。她在作文的最后一段里说,我是一棵孤单的小草,我的生命里仿佛只有秋天……

第二天,徐老师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表扬了她,说她是个守信的好同学,按时交上了作文,而且写得很好。至于作文的内容,徐老师却只字来提。那天,徐老师把她的座位由最后一排调到了第一排,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了她一个甜甜的香吻!

从那天起,她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不但逐渐开朗起来,而且上课注意力非常集中,成绩上去了,同学们也都愿意与她交往了。学期结束时,她还做了班长呢。

几年后,她考上了省内一所名牌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她做了一名教师。她给自己的学生讲的第一堂课叫做草是风的一面旗帜,她在课上说,即使是一棵卑微到近乎渺小的小草,也要在春天来临时,摇曳它细弱的身躯,为风铺开一面绿色的旗帜,为春天增加一抹生机!

谁也不知道,草是风的一面旗帜,那是徐老师在她的那篇作文里给她的批语……

1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②③段AB两处景物描写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文活动课上,当同学们和老师让唱歌时,为什么涨红了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⑥段中加点的郑重其事一词用得恰如其分,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选文中的徐老师是一位理解并尊重学生的好老师,你同意吗?请结合选文中相关情节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徐老师给作文写的批语草是风的一面旗帜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广玉兰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广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广玉兰的叶片富有光泽,好像涂了层蜡,再配上有着铁锈色短柔毛的叶背和那微呈波状的边缘,使人觉得另有一番情趣。密集油亮的绿叶终年不败,始终透着生气,透着活泼。有了它的衬托,广玉兰花便显得格外皎洁、格外清丽了。

秋冬时节,许多树的叶子凋落了,广玉兰却披着一身绿叶,与松柏为伍,装点着自然。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甜美--_______ 纯洁--_______ 孕育--_______

衬托--_______ 光泽--_______ 凋落--_______

2选择正确答案。

1息息相关的意思是______

A.消息  B.停止  C.休息  D.呼吸

2生生不息的意思是______

A.消息  B.停止  C.休息  D.呼吸

3本文的中心句是(  )。

A. 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B.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

4作者依次描写了广玉兰花开的不同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的一项是(  )

A. 含羞待放  刚刚绽放  盛开  凋谢

B. 盛开  含羞待放  刚刚绽放  凋谢

12、 春蚕

   春天是养蚕的季节。每到这时候,我常常想起母亲来。解放前,我们家很穷,母亲就靠养蚕换点儿钱,给我们姐弟俩交学费。

  我们家门口有几株桑树。春天一到,桑树刚发出新芽,母亲就照例拿出几张蚕种来。每张蚕种不过一尺见方,上面布满了比芝麻还小的褐色的蚕卵。等桑叶长到榆钱大小的时候,蚕种上便有许多极小极小的蚕在蠕动。蚕的生命就是这样开始的。

  母亲微笑着,把这些小生命抖落在小匾里。匾里已经撒了一层剪成细丝的嫩(nèn)桑叶。这是母亲带着我从桑树上摘来的,擦得干干净净,剪得又细又匀。

  蚕一天天地大起来,桑叶也一天天地剪得粗起来。等蚕长到半寸来长的时候,小匾换成大匾,就开始喂整片的桑叶了。每天清晨,姐姐把桑叶采回来,母亲吩咐我洗了手,用毛巾把一片片桑叶擦干,再轻轻地均匀地撒在匾里。

  蚕越来越大了,呆在一个匾里太挤了,就分成两个匾,再分成三个匾……匾一个又一个地增加着。母亲带着我和姐姐把隔壁的一间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当作养蚕室,把七八个匾都搬了进去。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来添桑叶。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

  推开养蚕室的门,立刻传来一片沙沙的声音,像下雨似的。那是蚕在大口大口地吃桑叶。那些日子,采桑叶的担子就落在父亲的肩上。父亲用很大的桑剪把桑叶连枝剪下来,成捆地背回来。

  蚕快上山了,母亲一夜要起来两次,累得她腰酸背痛。我和姐姐也常常起来帮忙。母亲把蚕沙大捧大捧地从匾里清出来,姐姐把桑叶大捧大捧地放进匾里。我用簸箕接蚕沙的时候,总看见母亲的额角上渗着汗。

  上山了。它们被捉到用一束束麦秆扎成的上。几天以后,上结满了白的黄的茧子。母亲一面摘茧子,一面轻轻地对我和姐姐说:孩子,上学得用功啊!这学费可来得不易呀……”

  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13、课内阅读。

老师领进门(节选)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老师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1】选段中“__”的意思是:对尊长或宾客尊重有礼貌。这种结构的词语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至少写三个)

【2】田老师所说的“不过是无心插柳”,对作者而言是指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句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

A.引出下文

B.点明中心

C.承上启下

【4】“插柳之恩,终身难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

14、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片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我的这些想法实在大大冤枉了这个可怜的老实人。为此,我后来对他感到十分歉意。

其实,他和从前一样,既忠实,又感恩,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事情上去。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既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又是位知恩图报的朋友。

【1】“这个可怜的老实人”是指谁?结合原著概括他“感恩”我的原因及其“忠实”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逊同学整理了《鲁滨逊漂流记》的情节。请帮他找出不是该书内容的一项(       )。

A.遇到风暴触礁,漂流到孤岛上。

B.发现一群野人曾来岛上举行过人肉宴。

C.船搁浅,遇到土著人的攻击。

D.帮助船长制服叛乱的水手,夺回船只。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之窗。

1)缩句: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字句: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了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宁信度,无自信也。那个买鞋的人真是可笑。他宁可________,也________

4)巧补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________

5)面对沉迷于各种游戏、不知珍惜时间的小军,我真想用一句名言对他说:________

17、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①难道这一天不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难道这不是一份苦差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是我国的四大直辖市(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次活动会很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都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百花园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取得新成果,未来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以“未来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可以写未来的家乡、未来的学校、未来的食品、未来的电视、未来的房屋、未来的衣服,也可以写未来的“我”或别人……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要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使习作内容富有创造性, 新奇而有趣。③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