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将下列句子中画“ ”的部分替换成成语。

1.有了书,我们就像有了一座拿不完用不尽的知识宝库。______________

2.春天是一切事物都在恢复生机的季节。_______

3.记得一年级的时候,稚嫩的我心神极为不安地跨进校门,穿过走廊,来到教室。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1)心如刀割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摇摇晃晃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跃跃欲试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东探西寻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_____;“神瑛侍者_____

4、你知道诗中的事物都被赋予了什么样的人的品格和志向吗?请连一连,并举例说明吧!

菊花——淡雅  例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荷花   在逆境中坚持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梅花   正直,也有坚持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松柏   看似渺小,却有令人惊叹的力量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   高洁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词填空。

1.《清平乐》是一首________,作者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

2.《清平乐》的作者是_________。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和____并称为“___”清平乐”是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中描绘的是______时节的景色,由“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2“唱黄鸡”的意思是(   )

A.比喻时光流逝  B.听黄鸡鸣叫,新的一天开始了 C.黄鸡报晓

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句运用了___的手法,意思是___________

4下列诗句与本词表达的感情一致的是( )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再无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B.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

6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浣溪沙”是这首词的词题。_________

(2)“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这一句是词前的小序,简要介绍了作词的缘由。_________

(3)苏轼又名苏东坡,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下列词语。

故人:________

下:__________

尽:__________

惟:__________

2点明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地点是_______

3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中只字未提送别,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写送别的诗很多,请你再写出两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鉴赏。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中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花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瓦松则长高大建筑之上。作者却说“由来不羡瓦松高”,是用_____(填手法),其目的是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当然,他们有老师,可不是我们这样的老师。是一个真人。”

“一个真人?真人怎么可以当老师呢?”

“是这样的,他只不过给孩子们讲讲课,留些作业,提提问题。”

“真人可没那么聪明。”

“当然聪明啦!我爸爸就和我的机器人老师知道得一样多。”

冯琪不打算吵下去,便说:“我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我家里来教我功课。”

托米尖声大笑。“你不知道的事太多了,冯琪。那些老师才不到你家里来上课呢。他们有一个专门的地方,所有的孩子都到那儿去上学。”

“所有的孩子都学一样的功课吗?”

“那当然,如果他们的年龄一样的话。”

“可我妈妈说,一个老师必是需要调整的,好适合他所教的每个孩子的智力。另外,对每个孩子的教法都应该是不同的。”

“他们当时刚好不是那么做的。如果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你就干脆别读这本书。”

【1】托米描述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冯琪的学校跟汤米描述的学校有什么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本文,你是不是对现在的学校、厚厚的课本有了一点珍惜感呢?请写出下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要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一  专心  专注)的。因为你在(倾听  聆听 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也就降临在你的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奇 惊讶 惊叹)的同时拈须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出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ɡǔ)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间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了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人类去(揭示  揭破  揭露),于是我们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pì nì)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都是思索着的木乃伊,新华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也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智慧加上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⑦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1潜心读文,咬文嚼字。

(1)选择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睥睨”两个字的偏旁都是_________。联系语境,这个词与“___________”有关,是一个____义词(“褒”或“贬”),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句段,理解内容。

(1)仔细读短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读书可以使人优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读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很多地方在表达上颇有特点,比如文章开头特地写了与“读书”无关的“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的内容;再比如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呼吁人们读书。这样表达的作用是什么?请选择一处写一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前预测

第十一位

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最后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她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③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这位代课教师。

④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到村外,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于们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儿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⑤代课教师的脚步停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 … 这一留就是整整三十年。

⑥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县教育局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⑦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

⑧临走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归定,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⑨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上时,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

⑩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本文有改动)

1这篇短文是以第几人称来叙述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女大学生离开小学校这件事的直接原因及最终结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写到孩子们背诵白居易的诗句,这两次背诵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段④孩子们齐跪的一幕,可谓撼人心魄,催人泪下。请你调动积累,发挥想象,在划线句基础上,将这一场面描写得更具体。(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综合训练。

江姐(节选)

1947年夏天,江姐奉命到万县奉节与自己的丈夫彭咏梧同志联系。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已经断绝通讯联系几个月了。

江姐化了装,怀着兴奋的心情到了奉节县城,但却得知丈夫被害牺牲的消息。她强压住内心的悲愤,找到党组织做汇报,她没哭,嘴唇微微抖动,平静地吐出仿佛经过千百次考虑的话:“这算不得什么!请转告上级,我请求留在老彭工作过的地方。”党同意了她的请求。几个月后,一个叛徒出卖了她,她在万县被捕了,并被立刻解送到重庆渣滓洞集中营。

敌人从叛徒口里知道,江竹筠是地下党的地委委员。中美合作所的特务为了从她口里得到需要的东西,一个多月来,一直没有中断过对她的严刑审讯。

“说不说?说不说?”特务疯狂地吼叫着。

江姐回答说:“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但是,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不能告诉你们。”

一个特务高声叫道:“拿竹签子来!”竹签子一根根地钉进江姐的指头里,江姐大约是昏过去了。一会儿,听见一阵令人心悸的泼凉水的声音。

“说不说?说不说?”特务绝望地嘶叫起来,但是没有听到江姐的声音。

又是一阵令人心悸的泼凉水的声音。

但是没有听到江姐的一声呻吟。

两个特务拖着昏迷不醒的江姐,往女牢房走去。她熬受了一夜的折磨,流血过多,完全失去知觉了。集中营的同志们都关心江姐的身体,都为江姐的英雄行为感到骄傲。许多慰问信和诗从各个牢房秘密地传到女牢房来。

江姐醒过来后请人代笔,给同志们回了一封信。同志们记得最清楚的是,信上有这么几句话:“同志们太好了。这算不了什么!……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1本文主要写了关于江姐的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件事后,江姐说了两句意思相同的话,请你在文中用“______”画出来,并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江姐没有把这些事放在心上,是因为她遇事深沉坚强,有钢铁般的意志,这些事对她来说无足轻重。(  

2)江姐没有把这些事放在心上,是因为江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第一位,与这些相比,个人的事情无足轻重。(  

3江姐的故事多次被搬上舞台,下图是京剧《江姐》的宣传海报。设计者想在海报上增加一种植物作为背景,你觉得用哪种植物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配上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曰:“   。”舟止,从其所契者如水求之。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在横线上默写原文。

2把所填入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3楚人的糊涂体现在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让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练习。

太阳路

贾平凹

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开它,甚至花花草草也离不得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我们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阳上去,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

“奶奶,太阳是住在什么地方呀?”

“是住在金山上的吧。”

“去太阳上有路吗?”

“当然有的。”

“啊,那怎么走呀?”

奶奶笑着,想了想,拉我们走到门前的那块园地上,说:“咱们一块来种吧,你们每人种下各自喜爱的种子,以后就什么都知道了。”奶奶教了一辈子学,到处都有她的学生,后来退休了就在家耕种这块园地,她的话我们是最信的。

到了园地,我们松了松土,施了施肥,妹妹种了一溜眉豆,弟弟种了几行葵籽,我将十几枚仙桃核儿埋在篱笆边上,希望长出一片小桃林来。十天之后,果然就全发芽了,先是一个嫩黄尖儿,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肉肉的,像张开的一个小嘴儿。我们高兴地大呼小叫。奶奶就让我们五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插根标记棍儿。有趣极了,那苗儿长得飞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出一大截来;一个月后,插到六根,苗儿就相对生叶,长得老高了。

可是,太阳路的事,却没有一点迹象。我们又问起奶奶,她笑了:“苗儿不是正在路上走着吗?”这却使我们莫名其妙了。

“傻孩子!”奶奶说,“苗儿五天一测,一测一个高度,这一个高度,就是一个台阶,顺着这台阶上去,不是就可以走到太阳上去了吗?”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每一棵草呀,树呀,就是一条去太阳的路呀!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

奶奶问:“这路怎么样呢?”

妹妹说:“这路太陡了。”

弟弟说:“这路太长了。”

我说:“这路没有谁能走到头的。”

奶奶说:“是的,太阳的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世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么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或许就全要在半路上死去。但是,正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我们都静静地听着,站在暖和的太阳下,发现着每一条路和在每一条路上攀登的生命。

“那我们呢?”我说,“我们怎么走呢?”

奶奶说:“人的一辈子也是一条陡峭的台阶路,需要拼全部的力气去走……”

(选自《特区青年报》,有改动)

1在园地里,“我”种了什么种子?(   )

A.眉豆 B.葵籽 C.仙桃核儿 D.小桃林

2文中的奶奶曾经是做什么的?(   )

A.农民 B.教师 C.裁缝 D.育苗专家

3第1自然段写出了“我”童年的特点,下列描述不正确的词语是(   )

A.天真 B.充满幻想 C.好奇 D.胡思乱想

4“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这句话中的“到处”一词能删去吗?说明理由。(至少两个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一两句话,把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省略的内容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 爸爸拿出餐具放在桌上。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心广场上热闹非凡。(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敌人将长长的导火线一直延伸到外面一个院子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非常仔细地研究挂在图书馆墙壁上的世界大地图。(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说,让我放学后到她办公室去找她。(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书,能使不安的心变得宁静,能使平淡的人生变得丰富。(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①居里夫人的报告使全场的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改为字句)

______

②我对老师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肯定句)

______

③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缩句)

______

④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

⑤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修改病句)

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我不会少你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终于把你盼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晓玲对王虹说:“我要像你一样热爱集体。”(直接改间接)

_______________

2.小雪对小明说;“明天我去你家一起写作业。”(直接改间接)

_______________

3.李松说,他做作业虽然准确率高,但速度太慢。(间接改直接)

_______________

4.贝贝说,她家养的小花狗很通人性。(间接改直接)

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 ,我想对你说

要求:1.快毕业了,你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对学校、老师和同学说。请选择一个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2.想一想: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你可以回忆你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表达深切的感恩之情;可以提出中肯的建议,期许美好的未来……3.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