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意思把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
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着我们,我常常感叹道:“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我们和同学朝夕相处,同学间的情谊不会忘记!这真是“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2、补充词语,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________无穷 ________其境 ________无悔
引人________ ____不____待 ____手____来
田老师将课上编的每一个故事都讲得______,让我们恍如_______。
3、本册语文书我们积累了有关描写节日的古诗,我最喜欢的一首:《_______》,我还能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面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何当金络脑(____________)
(2)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________)
(3)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
(4)要留清白在人间(____________)
(5)任尔东西南北风(____________)
5、看图写成语。
看着美食图,想象文中八儿全家吃腊八粥的情景,我的脑海中会禁不住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
6、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之一。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两个动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阅读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当春乃发生。 , 。
,江船火独明。 ,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题目中的“_____”字是全诗的诗眼。作者称赞春雨为“好雨”是因为“ ________”。(用原文回答)
【3】“_____,_______。”是从视觉来写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的想象。
【4】第三、四句写出了春雨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第七、八句中的个“_____”字表现了雨后花开的生机勃勃。
【5】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而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最后两句,诗人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诗没有出现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8、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马 诗
大漠沙如雪, 。
,快走踏清秋。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钩” 指 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诗中把______比作“钩”。“____________”是指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3】这是一首借______来抒发个人情怀的诗,诗人把自己比作_____,借此表达自己____的遗憾之情。
【4】这是一首边塞诗,由________等景象可看。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9、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加碘盐有必要吃吗
阮光锋
有人说,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经常吃海产品,所以不需要吃碘盐。这是真的吗?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吗?
其实,就目前我们的膳食情况来看,不论是沿海居民还是内陆居民,都需要吃碘盐。
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我们脖子上有个腺体叫甲状腺,它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具有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作用。如果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容易引发克丁病和大脖子病。
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和海鱼等。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就是食盐加碘。为什么呢?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地区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对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而且海盐本身其实也是不含碘的。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足。所以,即便生活在海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这是过于担心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1000微克这个范围内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很多人认为碘盐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都不这样做,其实,恰恰相反。食盐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的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盐中的碘添加量为20~40毫克/千克,而我国食盐的碘添加量低于这一标准,目前为20~30毫克/千克。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碘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防治碘缺乏病主要靠食用海盐。
C.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
D.甲状腺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
【2】第1自然段连续用两个问句的作用是( )
A.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强调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
C.说明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是真的。
D.说明沿海地区的人不需要吃碘盐。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食盐加碘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海盐本身不含碘。
B.食盐加碘是中国特色。
C.补碘食物对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
D.不通过碘盐补充,人们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4】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列数字、打比方
B.作比较、分类别
C.列数字、作比较。
D.分类别、打比方
【5】“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这句话中的“主要”一词能删除吗?根据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明每日碘摄入量为50微克,李强每日碘摄入量为600微克,你认为谁的碘摄入量更合理?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读课文 《天火之谜》选段回答。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 )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是富兰克林用手指( )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 ):“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1】给这段话取个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大雨倾盆— ________ 欣喜若狂—________ 骤然— ________
【3】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________ 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是富兰克林用手指________ 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________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________ :“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松树的风格(节选)
去年冬天,我从英德到连县去,沿途看到松树( ),生气勃勃,傲然屹立。虽是坐在车子上,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但它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却使人( )敬意,久久不忘。
我对松树怀有敬畏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 ),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 )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
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 ),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 )”的地步了。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鲁迅先生说的“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也正是松树风格的写照。
【1】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无忧无虑 B.炎炎烈日 C.郁郁苍苍
D.粉身碎骨 E.油然而生 F.严寒酷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夸张
【3】“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你由“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这句话想到了哪些赞美松树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
【5】由松树你想到了哪些人?他们具有松树什么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选项与短文主题无关的是( )。
A. 短文赞颂了松树顽强的生命力
B. 短文写了松树的作用,赞扬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C. 作者对松树怀有敬畏之心,是因为他害怕松树会刺人
D. 短文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松树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7】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松树和《野草》中的野草有什么相似之处?
12、课内阅读。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②“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③“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用“——”画出选文中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
【2】“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_________________,“平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法庭上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伟大的力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这段话可以看出,父亲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如此坚强,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说勤奋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古今中外,成功者手中的鲜花,哪有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从小就勤奋好(hào hǎo)学。每篇课文他都读到gǔn guā làn shú[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因而也成了流芳百世的名人。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chà chā),但他háo bù qì něi [ ],jí qǐ zhí zhuī[ ]。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已míng liè qián máo [ ]。后来,他远渡重(chóng zhòng)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wéi wèi),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1】请在短文( )里用“﹨”划去带点字读音不正确的音节。
【2】根据拼音在[ ]里填上相应的词语。
gǔn guā làn shú[ ] háo bù qì něi [ ]
jí qǐ zhí zhuī[ ] míng liè qián máo [ ]
【3】短文围绕“成功离不开勤奋”这一中心,举了哪两个事例?请你简要归纳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后,请你写两句劝勉勤学的名言警句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白杨》片段,按要求做题。(15分)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 需要它,它就在( )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在片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这些关联词语写仿写一段话。(2分+2分)
(2)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3分)
(3)本文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这类文章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是 、 。本文就是借 歌颂了 服从 , 边疆、 边疆的远大志向和 。(3分)
(4)最后一自然段,爸爸“又陷入沉思”,他可能在想什么?“突然,他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此时,他又可能想到了什么?(2分)
(5)课文最后一句话中“一棵高大的白杨”暗指 ,“几棵小树”暗指 ,“风沙”指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3分)
15、句子乐园。
【1】小守门员敏捷地把球挡回去了。(改为“被”字句)
【2】杨靖宇难道不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英雄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3】她现在听课认真。她现在精神焕发,信心十足。(用关联词连接)
【4】讨论时,同学们发言特别激烈。(修改病句)
【5】这堂课,王老师给我留下了永远不能忘记的难忘的印象。(修改病句)
16、句子乐园。
1.孙悟空把妖精打死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白骨精就甘心这样让唐僧走了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觉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是吴王坚持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没剩些什么。(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都认为《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动画片最好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川、田野和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他非常仔细地研究挂在图书馆墙壁上的世界大地图。(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说,让我放学后到她办公室去找她。(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书,能使不安的心变得宁静,能使平淡的人生变得丰富。(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小溪哗哗地流着。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姑娘捧着硬币对张丽说:“我数了两遍,请您数一下吧!”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搭石不是家乡人勤劳的象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报告这个喜讯的人把消息告诉了她的丈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分析加点词的特点,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天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突然当啷当啷地大响起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小课堂。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写一写你是如何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
要求:语句通顺,前后连贯,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