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学弈》这则文言文写了两个______不同,所以导致_________不同的两个人学下棋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中,作者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的三个事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里的生物》作者是_________,这是一篇回忆式____________,作者用小孩子的视角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的小孩形象。

(4)“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有进步。同样,我们只有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日新。”才能有真发展。

(5)通过六年的学习,你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请至少写出4条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词语的含义。

泥沙俱下:_________________

奔走相告:_________________

(7)毕业在即,请你用充满文采的语言,为你最好的朋友写一段临别赠言。

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词填空。

1.《游园不值》一诗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构思奇巧,诗的后两句为我们揭示了深刻的道理:______________

2.《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___的诗,诗人游园看花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扫兴的事情,但他从____想象出___ ,感受到____,心情由____转为___

3.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________,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读后两句诗,你想象到的情景是: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______ 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____的春风里,在____的暴雨里,在深秋的____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____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____的时候,无日不____

2.大自然多像一位____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____的胸怀,____   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____的太阳是她____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____的絮语。

3.   走进课文,我们跟着作者认识了一些伟大的人物,有被日本人民称为____的聂荣臻将军;有被称为____的莫泊桑;《夹竹桃》的作者是_____他曾被誉为学界泰斗

4. 一些古诗词在写景状物的同时,也表达作者一定的情感意志。张志和《渔歌子》中的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表达了对江南春景的赞美;《马诗》中的_____,快走踏清秋表达了诗人远大的抱负;于谦《石灰吟》中的粉身碎骨浑不怕,______表现的是诗人坚守高洁的情操;《夏日绝句》中的_____,死亦为鬼雄则让我们感受到李清照的一腔正气和爱国情怀。

4、根据提示将成语补充完整

1、________语:充满英雄气概的

2、________语:不负责任,随意乱说的话。

3、________语:为哄骗人说的动听的话。

4、________语:自己对自己说的话。

5、词语接龙

跋山涉水——(   )——(   )

异口同声——(   )——(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二则。

春夜喜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好雨知时节,                                                  剑外忽传收蓟北,

当春乃发生。                                                  初闻涕泪满衣裳。

随风潜入夜,                                                  却看妻子愁何在,

润物细无声。                                                  漫卷诗书喜欲狂。

野径云俱黑,                                                  白日放歌须纵酒,

江船火独明。                                                  青春作伴好还乡。

晓看红湿处,                                                  即从巴峡穿巫峡,

花重锦官城。                                                  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注释:

①发生:使植物萌发、生长。                      ①剑外: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

②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②蓟北: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当时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③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从。                  ③青春:指春天。

④花重: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⑤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锦官城(zhòng     chóng )                 (juàn     juǎn )

【2】理解词语意思。

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诗句的意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阅读两首诗根据相关内容填表。

诗题

(内容、体裁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不同项目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春夜喜雨

____

____

____

____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____

____

____

____

7、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请用“∕”划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2写出下列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吾:_____ 淡墨痕:_________ 

夸:_____ 满乾坤:_________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句意:__________

3诗中表现诗人王冕高尚情操的诗句是 ___________  。

4“岁寒三友”指的是_________。“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

5历代文人墨客喜欢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节操。请你默写一首课外搜集的描写梅花的古诗。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①秋丛:即丛丛的秋菊。②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③篱:篱笆。

1第一句诗中的“____”字写出了菊花满院盛开的景象。

2第二句诗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情态。

3诗人“偏爱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借菊花___的特点,寄托诗人对菊花________的赞美。

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B.第一句写景,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C.第二句叙事,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直到日头西斜。

D.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现代文阅读

十八岁的记忆

许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在一列南下的火车上,一位满脸稚气的男青年倚窗而坐。他是个农村娃,一件崭新的白色半袖衫掩盖不住黝黑的皮肤。在此之前,他连火车都没坐过,他要到南方去上(mèng mèi yǐ qiú)的大学。男青年对面的座位上,坐着一对母子。

车厢内闷热异常。男青年感到口渴难耐。

方便面、健力宝、矿泉水!乘务员大声叫卖着。

健力宝?男青年知道,这是一种极(shē chǐ)的饮料。读高中时,班里有钱的同学才喝得起。爸妈从来没给自己买过。如今,他要到外地上学了,衣兜里有了些许可以支配的零花钱。犹豫再三,他终于从衣兜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5元钱,递给乘务员。 

男青年不知如何开启这罐饮料。他把健力宝拿在手里,颠来倒去看了看。最后,他把目光定在了拉环的位置。迟疑了一会儿,他从腰间摸出了一把水果刀,企图在拉环的位置把健力宝撬开,撬了两下,发觉易拉罐的壳很坚硬,便停下了手中的水果刀,又把目光盯在了拉环处。这时,却听见对面的妇女对儿子说:童童,快把健力宝给妈妈拿过来。小男孩说:妈妈,你刚喝过水,怎么又渴了?小男孩便站在车座上,把手伸进了车窗旁边挂着的塑料袋。

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注视着男青年,只听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随之,车厢里又传出的一声响,男青年的易拉罐也打开了。妇女微微地笑了一下,喝了一口,就把自己的健力宝放在了茶几上,显然,她并不渴。

男青年望着这位素不相识的妇女,咧开嘴笑了。

许多年后,男青年参加了工作,却仍对这件事(jì yì yóu xīn)。他感激那位善良的中年妇女。她为了不使他难堪,没有直接教他易拉罐的开启方法,而是间接地完成了这一过程。妇女的举动是一种小小的善。

 男青年把这种感激化做了更多小小的善,带到了社会的角角落落……

 那位男青年就是我,那年我18岁。

1根据文中三处拼音,把汉字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素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男青年买健力宝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感到口渴难耐。

B. 因为他以前没有喝过健力宝。

C. 他现在有了自己可以支配的零花钱。

D. 他想知道易拉罐是怎样开启的。

4妇女微微地笑了一下______的笑,而男青年咧开嘴笑了_____的笑?(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A. 讥讽   B. 欣慰   C. 感激   D. 窘迫

5男青年把这种感激化做了更多小小的善,带到了社会的角角落……”

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感悟

钱被刮跑以后

1月20日,长春的北风刮得很猛。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趄,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

正在这时,只见过往的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这可怎么得了,钱要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看得出老人有点情面难却,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完,老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26张。老人抬起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不对!”老人的话还没说完□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 谁还没把钱送来□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人们不解地对视着。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这位老大爷。”说完,人群里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1】文中方框内应填写的标点符号是:______ _______ _______

【2】根据下列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1)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_______

(2)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________

【3】文章选材新颖,人物形象刻画得鲜明,多处运用神态描写。当有人喊抢钱时,老人_________;当发现钱对不上时,老人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篇记叙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请按叙述顺序填空。

掉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句子: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句中“抢钱”二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文章的最后,“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作者要表达什么中心呢?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一条蛀书虫从书里爬出来,迎面碰上了一只蜘蛛。蛀书虫向它打招呼说:“你好!"

“你是谁呀?”蜘蛛问道。

“哈哈!”蛀书虫笑着说,“你这个无知的家伙,怎么连我也不认识?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学问家!”

蜘蛛奇怪了,说:“可是我听说,只有人才配当学问家呀!"

蛀书虫又哈哈大笑起来:“人怎么能同我相比?他们拿起书,只是读一读,画一画,然后又原封不动地放回老地方。而我呢,钻进书里把每页书每个字通通吞到肚子里。年复一年,你想想,我肚子里的学问该有多少!”

“那么,请教一下,我怎样才能成为大学问家呢?”蜘蛛又问。

“当然也得学我的样子,钻进书里把书吃掉喽。”蛀书虫趾高气扬地对它说。

蜘蛛想了想,开口道:“不,按照你的理论,我有个更省事的办法一既然你是世界 上最大的学问家,我把你吃进肚里,你所有的学问不就全部进了我的肚子吗?”说完,它朝蛀书虫扑了过去。

【1】以下题目最适合做文章题目的是( )

A.“最大的学问家”一蛀书虫。

B.聪明的蛀书虫。

C.“最大的学问家”一蜘蛛。

D.懒惰的蜘蛛。

【2】下列与文中画“ ”的句子句意相同的一项是( )

A.你所有的学问就不会全部进了我的肚子。

B.你所有的学问就全部进了我的肚子吗?

C.你所有的学问就全部进了我的肚子。

D.你所有的学问怎么会全部进了我的肚子?

【3】蛀书虫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学问家?( )

A.因为它十分聪明。

B.因为它读了很多书,知识渊博。

C.因为它见多识广。

D.因为它以为把书吃了,就吃进了知识。

【4】蛀书虫关于知识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12、短文

真实的尴尬

到学校开讲座。 一个学生站起来直率地问我:你从工人当上作家,最明显的感觉是什么?我随口答道:最明显的感觉是坐在家里不用去工厂上班了, 特别是刮风或下雨的倒霉天气,我往往就情不自禁地想,哈,我终于混到不用上班了!台下的学生听到我的回答,不仅哄堂大笑,有的还为我能这样真实地回答而鼓掌。由于我很坦率,讲座一下子就掀起了高潮,有些学生就故意想方设法来难为我。他们问:你看见地上有一元钱,会捡起来揣进自己的腰包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一元钱太少了点儿吧?凭我这么个大块头,弯下腰来捡一元饯,那我也太不值钱了! 不过,要是一百元钱,我会欢天喜地地弯下腰去,问题是,还没等我弯下腰,早就有比我灵巧的人,抢在我的前面扑过去了!这下子学生们更是狂热,一个个提问得更踊跃起来,我当然也就更坦率、更真实地回答他们。讲座完后,学生们纷纷拥过来称赞我,说他们过去听报告都是套话、假话和废话。正当我被同学们表扬得乐不可支时,却有一个老师走上,表情严肃地对我说:你怎么好这样回答学生们的回答呢?你就是真的感到当作家不用上班,真的看到地上有钱弯下腰去捡,也不能这样回答呀!我问他,那应该怎样回答。他说:你应该说你握惯了锤子的手,突然开始握笔,有些不适应,但想到无论拿锤子还是拿笔,都是为国家作贡献……你应该说拾金不昧……”那个老师说了很多,也很动听,最后他说。你要是像我这样回答,才是有水平的作家,而且还有教育意义。我只得尴尬地点着头。

还有一次,我乘公共汽车,不知不觉有一个人挤到我眼前,像看珍奇动物一样地看我,我抬头一瞧,原来这个人和我很熟,便向他打招呼。谁知他竟怯生生地问了我一句:你是邓刚吗?我说你开什么玩笑,我不是邓刚还能是谁。他还是认真地看了我一阵子,才说:你是邓刚,怎么还乘公共汽车?

我说乘公共汽车便宜呀。他一听大吃一惊,忙说:你小声点儿,别让旁边人听见了笑话你。然后他就非常亲切地在我耳边开导我说:你完全可以说你是为了体验生活,或是你本来要乘出租车,但一下子来了公共汽车,偶然坐那么一次……”下车后,他还叮嘱我:你是个作家,说话得讲究点儿!我含含糊糊地点着头,感谢他的好意,心里却悲哀地想:我们这个世界虚假的时间太长了,要想真实一下还挺艰难的。

还是乘公共汽车,我听到一段母子的对话,母亲问孩子:你昨天没去参加劳动,是怎么对老师说的?孩子回答:我对老师说,昨天跟妈妈、爸爸看电影去了。母亲一下子火了:你这个傻蛋!  你怎么能这么说呢?孩子瞪着大眼睛,不解地问:你们昨天不是带我去看电影了吗?母亲气急败坏地呵斥道:说你是个傻蛋你还真是个傻蛋。因为去看电影就不去劳动,老师能高兴吗?你要对老师说你昨天生病了!孩子吓得不敢吱声。我想,如此教育下来,这个孩子将来肯定不会成为傻蛋,但会不会成为坏蛋呢?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打“√”

乐不可:①撑;②伸出,竖起;③支持;④调度,指使。

败坏:①想要马上达到某种目的而激动不安,着急;

②容易发怒,急躁;

③急迫,紧急;④对大家的事或别人的困难,赶快帮助。

2当虚假的东西弥漫着整个社会时,真实的声音反而让人听起来感到尴尬,文章共写了三件尴尬的事,第一件事是第_________自然段,第二件事是第__________自然段,第三件事是第_________自然段。

3先填空,再比较一下邓刚的回答和那位老师所认为的答案有什么不同。

1)学生问:你从工人当上作家,最明显的感觉是什么?

邓刚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位老师认为应该这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问:你看见地上有一元钱,会捡起来揣进自己的腰包吗?

邓刚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位老师认为应该这样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们为什么对的报告那么狂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套话”“假话”“废话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跨越百年的美丽(节选)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 变成   ,变成   ,变成   ,她变成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卓有成效:_____

侵蚀:_____

2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填空。

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_____对人生意义的发现指的是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短语。

14、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回答问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给选文中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

2与“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

3本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反映了父亲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魔术变变变。(按要求变句子)

(1)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姥姥对小红说:“春节放假,来我家住几天。”(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例:你这样做怎么能行呢?我不是跟你说过多次了吗?

你这样做不行,我跟你说过多次了。

1、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要求填空并仿写。

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1)“这”指的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

(2)仿照“不是……而是……”的句式写一个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拓展题。

从所给的事物中自选一个,补写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的语句。

蜡烛:它虽然不如电灯那么明亮,但它总是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带来光明。

菊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关联词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冬天就要到了。

小松鼠要贮存冬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死了。

夸父的精神永驻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不要改变句子原意。

1.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换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辅导我。我学作文。(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创新题)

是孩子们的天性,你在玩中是有了新发现,还是得到了教训?是玩出了新意,还是有了收获……

请围绕这一话题,写你经历过的一件事。要求:语言通顺,主题健康。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