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古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说:人各有长处,也有短处。所以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追根求______    ______而不舍    ________

无独有______    全神______注    ________动听

______然而止    心有灵______    迫不______

______而走险    ______心长    春风______

3、歇后语你来填

歇后语

实际意义

大水淹了龙王庙,________ 

熟人之间闹矛盾

________ ,净是书

光输不赢

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________ 

老虎拉车,________ 

________ 

 

 

4、解释下列词句中带点的字词。

(1)奔流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风______________

(3)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方或长,流必向下。____________

(4)我有同龄的伙伴,只好独自玩耍。____________

(5)妈妈看中了一件衣服,无论质地、色彩还是款式,都无可挑剔,美中不足的是型号稍小,不太合身。 这句话中不足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是文学的瑰宝,普通的事物一经诗人描写,就别有一番情趣和深意,请你分别用一句古诗来表现以下事物。

石灰:__________

夕阳:__________

梅花: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突出写了一个“喜”字,表现了听闻捷报后欣喜、激动的感情。

B.“满”字描绘出了诗人喜极而泣的样子,情感真实、感人。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指春天,春天的景象是明丽的,正好与“喜”的心境相匹配

D.“下”说明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向”则表明从“洛阳”到“襄阳”走的是陆路。

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解释字词的含义:   

①涕泪:_________   ②却看:___________   ③漫:____________

4本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5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

6杜甫为什么“涕泪”满衣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7、阅读贺知章的《咏柳》(柳枝词),回答问题。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理解词语。

①柳:(   )

②碧玉:(   )

③妆成:(   )

④一树:(   )

⑤绦:(   )

2这首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 )的。全诗通过赞美( ),进而赞美( ),讴歌( )。

3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   ),说( )。用碧玉形容(   ),突出它的( )美。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诗歌所描写的节日是(       

A.除夕夜

B.中秋节

C.元宵节

D.端午节

【2】体会诗歌情感,可以从抓关键词入手。如诗中“_______________”一词,就展现了游人高涨的游玩兴致。

【3】诗歌后两句接连反问,请分析这样表达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蜜蜂

①蜜蜂是不能单独生活而必须过群体生活的昆虫。

②蜂王也叫母蜂,它的职能是产卵;工蜂负责采集花粉、花蜜,酿制蜂粮,哺育蜂儿,饲喂蜂王,修造巢房,守卫蜂巢,调节蜂群内的温度和湿度。

③在漫无边际的大自然中,蜜蜂怎么知道什么植物在哪儿开花流蜜呢?原来是有很多蜜蜂,先出巢四方侦察,回来把侦察的结果告诉它们的同伴。蜜蜂的这种交流方法,是它们特有的一种“语言”——蜜蜂的舞蹈。

④蜜蜂要酿成1千克蜜,必须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与蜂房的距离平均是15千米,那么,蜜蜂采1千克蜜,就得飞上45万千米,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11圈。

1这篇文章介绍的是______

2选文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方面介绍了蜜蜂的特点。

3第④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艰难的东北抗战历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首激荡在祖国各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日寇铁蹄践踏东

北大好河山之初,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的歌词,那 的旋律,正是当年东北义勇军转战东北大地、血染白山黑水、誓死捍卫国土家园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正是他们的英勇壮举,催动了民族的警醒和奋进。

歌中的义勇军是由救国军、自卫军、反日总队等各种抗日武装组成。由于这些抗日活动是由群众自发组织而成的,是一种义勇行动,这些武装也就因此而被称为抗日义勇军了。

作为东北抗战的主力军――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是中国人民抗日军队的组成部分,是一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

它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奋起自卫,在长达14年之久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 、不屈不挠的 ,歼灭和牵制了大量敌人,为东北和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选择合适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并解释其中任意一个词语。

浴血奋战 艰苦卓绝 雄壮威武   激越奋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画线的歌词后,你的心情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抗日义勇军这个名字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如何评价心目中的东北抗日联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在线

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们这个寻常百姓家,收入不多,住房又小,挤巴巴的,连一个书橱也放不下。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以从家里的桌上、凳上、床头枕边到处堆放着的书本看出,更能从我和妻子、儿子饭后(xiá)____1____余常常是各人手执一卷昭然可见……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亲传留下来的哩。

我父亲别无嗜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陶醉其中。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一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chōng)。这时我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医书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苦不(shì)____2____。父亲还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做针灸治疗。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奇迹终于降临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突然 居然 忽然)下床了!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做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受到古稀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儿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有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

1在文中横线处写上汉字。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

(1)陶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忧心忡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1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________关系。

(2)“书香门第书香弥漫中的书香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2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叠用是指______苦书是指_______

5读最后1个自然段,画线句子中很多很多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司空见惯________ 追根求源________

【2】选文中加点的“差不多”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选文中画“_____”的句子,回答问题。

(1)句中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血凝红叶

峡谷中,坐落着一座低矮______(简单  简朴  简陋》的小草房。门上刻着淡淡的字迹:赵一曼被俘地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永垂不朽。时令才深秋,却下了一场大雪,山野白皑皑,好一个银色世界。小草房前的一从柞(zuó)树被着厚的雪,像盛开的梨花,它的叶子并未遇零,一片火红,像燃烧的火苗那样耀眼。

一位正在着手写赵一受传记作品的作家,随手采了一片鲜红的叶,沉重地讲起一段______(悲哀  悲伤  悲壮)的历史来:

赵一曼同志在战斗中左腿被打断,跌倒在地。不幸被俘。在哈尔流,她惨遭百般折磨,受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敌人把她带送到亮珠河杀害。在赴刑场途中,赵一曼昂音挺胸,正气凛然,唱着歌向人们诀别: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验(liàn)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透了旗……”她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口号声中,她倒在了血泊里,她才三十一岁……

我们都沉默着,谁也不说话,静听着这位作家的讲述。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我们每一个人都肃然起敬,心里燃烧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火焰,情不自禁地想从酒着赵一曼的鲜血的地方捡点什么,从而带走我对英雄的思念。我采撷了一片叶,郑重地夹在我带着的笔记本里……

这一片红叶呀,不是可作为我最珍贵的书签吗?书签,凝结着赵一曼烈士的斑斑血迹,我把它珍藏在身边……

1在第一、二自然段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第三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一句表示作者联想的话。

4文中下划线的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在洒着赵一曼鲜血的地方,采摄一片红叶珍藏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守住心中的希望

试问,这世上,有谁没有过理想?又有谁没有过希望?答案当然是否定。就算是一粒种子,也会为希望破土而出,从而长成参天大树!

我是一只毛毛虫,一只又丑又讨厌的毛毛虫。白天,我深居简出,藏在树叶里,悄悄地吃,静静地啃, 我不敢鹅头露面, 怕遭人暗算,受人唾弃。

小鸟是美丽的,是人类的好朋友,虽然我向往拥有小鸟般的美丽,也垂涎它婉转的叫声,可是,我永远是一只不敢露面的毛毛虫,不敢与它相见,因为,我怕它张开血盆大口将我一口吞下。蝴蝶姐姐很漂亮,它也不会嫌弃我,不会排斥我,但我还是不敢与她相处,因为和地在一起,我的自信就烟消云散,显得是那样自卑,显得更加丑陋。

于是,我择了自闭。我用丝将自己裹起来,一圈又一圈……我害怕,害怕那种令人恐惧的目光,所以,我将自己缠绕的很紧,很紧,最后,我在硬“壳”中累得沉睡了……

直到有一天,被裹在壳中的我愤怒了:我何必作茧自缚?丑又怎么样呢?

“不——!”我大叫一声,于是,我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想试着挣脱这束缚,一天,两天……我不知疲倦地用力挣扎,挣扎,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徒劳。

这时,我心底传来一个声音:“不,那是一种欲望!那种想重见光明的欲望,十分的强烈,它告诉我:守住希望,你就有重见光明的日子!”于是,我用尽力气再次挣扎,挣扎,“啪——”的一声,一束强光照了进来,我终于挣脱了束缚,再次见到了光明,我高兴得想飞,于是,我在人们的赞叹声中翩翩起舞了……

守住心中的希望,你就会有希望!你就是胜利者!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内。

(1)常呆在家里,很少出门。______

(2)事物消失得干净净。_____

(3)轻快地跳起舞来。_____

【2】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

【3】毛毛虫“作茧自缚”的行为具体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出毛毛虫心里变化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守住心中的希望,你就会有希望!你就是胜利者!”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次活动会很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喂,我的铅笔丢了,把你的铅笔给我用一下。(改为礼貌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理解破折号的用法,仿写一个含有破折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要求填空并仿写。

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1)“这”指的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

(2)仿照“不是……而是……”的句式写一个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一位名人在谈及自己的父亲时,不无感动地说:我身上最紧要的部分,都是他亲手培养和 改善的,他把最珍贵的财富给了我。在你的理解中,什么是最珍贵的财富?请回忆你的生活, 你认为你的父母或者老师给予你的最珍贵的财富是什么?这种财富给你带来什么帮助?请 最珍贵的财富为题,进行写作。体裁:记叙文。字数: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