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去了,有(   )的时候,(   )枯了,有(   )的时候,桃花(   )了,有(   )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不(   )呢?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分)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分别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腊八蒜是把蒜瓣放到_______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熬煮腊八粥的主要原料有___________ ……

2.鲁滨逊在荒岛上定居下来后,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畜养的动物是____________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____________说的。在陕北时期,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________”这一条意见。

4.波义耳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____________变成红色,遇____________变成蓝色。

5.诗句“花重锦官城”中,“锦官城”指的是今天的____________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皇都”指的是今天的____________市。

4、填量词。(不要重复)

帐篷 脚印 荒岛

希望 安慰 英国船

 

5、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十五夜望月》,完成下面的练习。

十五夜望月

王建 〔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词语:

十五夜:__________________

尽: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诗人________,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根据古诗判断对错。

1)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律诗。___________

2)这首诗第一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词语“地白”看出月色的皎洁,写出了萧瑟苍凉之景。__________

3)“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___________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__________

【4】解释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并简单地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中秋节的古诗很多,再写两句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阅读

樵父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这首歌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的______既是说石灰______的颜色纯洁,又指人______的情操。现在人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描述志士仁人不畏艰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和美好名声。

2解释下列词语。

吟:__________________   浑:___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__   等闲: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千锤万凿,______烈火焚身,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5这首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某一种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在文章结构上必不可少,请分析它所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发”是全文线索,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文中母亲的优秀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白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1庐山的雾有什么特点?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判断下面描写景物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太阳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涨得通红的脸庞,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张望着大地。    ( )

(2)盛夏的一个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毫不留情地烤着大地上的一切。 ( )

(3)那轻舒慢卷的云朵,好似身穿红装的少女,正在翩翩起舞。 ( )

(4)一道闪电划破了整个天空,接着就是一声惊天动地的雷鸣,它似乎要把整个宇宙震碎了。 ( ) 

(5)夕阳像喝醉了酒的诗人,在水面上晃啊晃啊,把蓝色的海洋都染成了耀眼的醉红。 ( )

(6)漓江的水波平如镜,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漓江的水非常绿,绿得像夏天的草地。( )

11、课外阅读。

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海水的颜色主要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即海水对太阳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散射造成的。

我们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复合而成的,七色光波长长短不一,从红光到紫光,波长由长渐短,其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穿透能力强,最易被水分子所吸收。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穿透能力弱,遇到纯净的海水时,最易被散射和反射。又由于人们眼睛对紫光很不敏感,往往视而不见,而对蓝光比较敏感。于是,我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出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如果打一桶海水放在碗中,则海水和普通水一样,是无色透明的。

其实海水看上去也不全是蓝色的,而是有红、黄、白、黑等,五彩缤纷。因为海水颜色除了受以上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到海水中的悬浮物质、海水的深度、云层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我国的黄海,看上去一片黄绿,这是因为古代黄河夹带的大量泥沙将海水染黄了。虽然现在黄河改道流入渤海,但黄海北部有宽阔的渤海海峡与之相通,加之它还有淮河等河水注入,故海面仍呈浅黄色。

亚非两洲之间的红海,因其水温很高,海里生长着一种水藻,大批死亡后呈红褐色,将海水染成红色。红海由此而得名。

而黑海,由于多瑙河、顿河、第聂伯河等河水的注入,表层密度很小,深层受地中海高盐度海水影响,密度很大。这样,上层密度小,下层密度大,且差异很大,上下层水体难以交换。黑海与地中海之间也仅有一又窄又浅的土耳其海峡相通,使得它们之间海水也难以大量交换。这样,黑海下层海水长期处于缺氧环境,上层海水中生物分泌的秽物和各种动植物死亡后沉到深处腐烂发臭,大量污泥浊水,使海水变黑了。

北冰洋深入俄罗斯北部的白海,则是因为它的纬度较高,终年寒冷,冰雪茫茫,加之有机物含量少,海水呈现出一片白色,故名白海。

1从文中第47自然段中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从文中找出表示海的名称的词语。

 

 

3黄海呈 色,红海呈   色,黑海呈   色,白海呈   色,海水看上去不全是蓝色的原因是  

4黄海被染黄,而且据有关资料显示黄河多次改道,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父亲的礼让

那一年夏天,我在学校贫困生申请表上签了字。我想减轻父母的忧愁,因为学校有规定,一旦被确定为贫困生,将可免去全年的学杂费,而这些学杂费用,足够我家人一年的生活开支。

最后,只有我和嘎子被列为准贫困生,之所以被称为准贫困生,是上面只给了一个名额,所以,我和嘎子之间,只有一个会成为正式的扶助对象。

接下来,学校分别派两名老师前往我们两家作调查。我陪老师到家时,已经是中午了,父亲急忙上前迎接,说:“今天早上喜雀不停地叫,我就知道有贵客要来,欢迎老师。”

我帮忙招呼老师坐下后,把父亲和母亲拉进里屋,向他们详细说明我的申请以及准贫困生的事。最后,我一本正经的说:“只有一个名额,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

父亲低下头想了想,问我:“那嘎子家境如何?”

我说:“比我强不到那去,他父亲上山打柴    )了腿,靠母亲支撑全家。”

父亲最后对我说:“这个名额我认为归人家,你不能争,我们家境比他强,况且我和你娘还能    )钱。”

好说歹说,父亲骂了我一通,说我年纪轻轻地不学好,我觉的一肚子委屈。

父亲到外面招呼和老师说话,转回头对母亲说:“娃他娘,今天有贵客,把家里的鸡杀一只。”

接下来,他乐呵呵地笑着,对老师说:“没啥,孩子听话就行,关于学费的问题,我和娃他娘都认为不算啥,我们有能力承担,谢谢校领导的关心。”

老师吃惊地望着父亲,我站在院子里,感觉眼眶里都是泪水,我真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这样会损害我的尊严。

母亲在院子里抓鸡,几次都没抓住,父亲过来帮忙,院子里鸡飞狗跳的。抓到时,父亲对老师说:“家里没年都会养几十只鸡,足够生活开支啦。”

父亲还破例从井底取出放了几十年的老酒。那天,父亲喝的大醉。当晚我没有回学校,夜里醒来时,我听到父亲的咳嗽声和母亲的哭泣声。

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摘自《文化博览》2006年第11期)

【1】给带点的字在括号里注音。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礼让—( )     承担—( )

哭泣—( )   忽然—( )

【3】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并选择其中一个成语造句。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结尾说“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你知道当初的父亲那么做的理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此文,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语言运用。

毕业前夕,同学们会给老师写下热情洋溢的赠言,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请你照样子,给某学科老师写赠言,要表现出老师的学科特点以及对自己的影响。

例:音乐老师:您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给我们以美的熏陶。

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 ……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用“    ”在选段中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画线句子,“伟大的力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百花园。

1.仿照例句的句式所用的修辞手法,仍以为开头写两个句子。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前进。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 ;她

2.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改成反问句)

3.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缩句)

4.孔雀的羽毛多么漂亮啊!(改成拟人句)

5.晚霞映红了天空。(改成比喻句)

 

 

 

16、按要求完成下题。

那么长的头发,洗起来不是很麻烦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 你们的家庭踌躇不决地把你们奉献给国家。(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羞得无地自容,但这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成因果关系的说法

那时候,清政府腐败无能,刚一提出京张铁路的修筑计划,帝国主义就出来阻挠、要挟。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会迟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都举手赞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我爱写作。

在课堂内外,我们感受到许多惊险的、感人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如:鲁滨逊流落荒岛,张思德为了人民利益而牺牲,疫情下钟南山爷爷80岁高龄挂帅出征……它们或让你尊敬,或让你仰慕,或让你成长……选择最能打动你的事,以《________深深地打动了我》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详略得当,把打动你的原因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