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拼音,写词语。
腊八这天,吃着nóng chóu(______)的là bā zhōu(______),嚼上几口腊八蒜,怎么吃也不nì wei(_______)。大年初一,男人们去qīn qi(_______)家拜年,小孩子们去逛庙会,看赛jiào chē(___)、赛luò tuo(___)。yuán xiāo(___)节更热闹,人们rán fàng(___)biān pào(___),看花灯,分外开心。
2、“身材高高的,非常匀称,只是背已驼了,浑身上下穿得干干净净,粽子大的小脚,拄着拐棍,一头银发。”这句话描写的是《草房子》里的哪个人物?( )
A. 纸月的外婆 B. 秦大奶奶 C. 邱二妈 D. 桑桑的妈妈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______)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______)也叫圆明三园。
②(______)地球停止旋转,(______)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③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______)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
④英勇的战士们(______)牺牲了,(______)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
4、填空题。
1.本文的作者________,原名沈岳焕,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等。
2.从课文中描写八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八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句子,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由头涔涔想到的四字词语:________ 泪潸潸想到的四字词语:_________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写出三个描写时间易逝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歌鉴赏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①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①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蜿蜒曲折。
【1】根据诗歌内容,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至少写出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军长征的胜利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首诗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联和其他几句诗的关系是什么呢?试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词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的“见”读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相同。
【3】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词上片写____________的夏夜,以鸟惊、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______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突然发现,表现_______的乐趣。本词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______,是由兰芽、溪水、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构成的。
【2】黄鸡的本意是____________,诗中是指____________。
【3】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山林寂静。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著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所积累的古诗词的名句中,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意思相反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哪一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先用“//”将这段话分两层。再说说你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 、 、 、 、 、 、 、 。
【3】文中画线句子表明作者从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几方面细腻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10、阅读下列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玉兰花的记忆
卢玮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 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摘下,他把较细的竹杆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 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坏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我又闻到花香了。”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迫。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的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质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趣味无限。
⑦而父亲赶紧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有晨曦的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⑧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的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⑨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上树坐在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文章第②③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④段中的“再三叮咛”除了表现家人怕我忘记外,还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⑥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魅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第⑦段中父亲给母亲插花这一细节,分析“我”深深感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中的“这”指代什么?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父亲带给“我”的“启示”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骡子和铃铛
一头高大健壮的骡子,脖子上系着一个铃铛。铃铛制作精巧,响声清脆,骡子每走动一步,铃铛便发出“叮当”的声响,像鸟儿唱歌一样动听。
一天,骡子撞开了篱笆,走进了菜园。白菜、韭菜一畦畦,鲜嫩又可口,骡子好不欢畅,它低头啃个不停。“叮当叮当”,一串串尖利的急响,钻进了菜园主人的耳中。他一个箭步冲出房门,挥动竹枝赶到菜园,一边抽打着骡子的屁股,一边斥责道:“混账东西,你胡嚼乱踩,把菜地弄得一团糟;要不是铃铛叫我来,菜地准被你糟蹋完。看你下次再敢闯进菜园……”
骡子疼得直叫唤,不要命地跑出了菜园,“叮当叮当”,铃铛的响声伴着骡子远远地到了山脚下。
没多久,骡子拉着一车货,长途跋涉,傍晚时返回了村里。“叮当叮当”,一阵脆响,引得一些乡亲们竖起大拇指夸奖道:“嗬,好一头结实顶用的骡子,拖这么多货物跑了一天,还那么精神抖擞的。听,配上这清脆悦耳的铃铛声,多有气魄!”
“叮当,叮当”,铃铛儿听了这番话,响得更加起劲了,像是说:“对的,对的,骡子了不起!”
骡子耸起耳朵听了这些话,满心喜悦。突然,它望见了菜园,不禁感到一阵阵隐痛,立刻不高兴地责问铃铛道:“你发出的是同一个声音,为什么一时出卖我,一时又吹捧我?”
“叮当叮当”,铃铛含笑地解释道,“你和我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你犯错误时,我发出警告,为的是挽救你,不让你越陷越深;当你做得对时,我理所当然地赞扬你,为的是激励你取得更大的成绩啊!”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声音清亮好听。________
②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________
【2】“捧”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用双手托;②量词,用于能捧的东西;③奉承人或代人吹嘘。在“吹捧”一词中,“捧”应选择第________种解释。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无论骡子做什么事情,铃铛都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让骡子满心喜悦。
B. 骡子闯进菜园,铃铛发出声音,是警告它在菜地里胡嚼乱踩的行为是不对的。
C. 骡子拉货回村,铃铛发出声音,是赞扬它吃苦耐劳,激励它取得更大的成绩。
【4】用“________”画出描写菜园主人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菜园主人________的心情。
【5】听了铃铛的解释,骡子会说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骡子的神态和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詹天佑(节选)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shēn kān)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 严密)计算。詹天佑经常(鼓励 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wěi)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sài sāi)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wù è),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jī_____jǐ)我们,而且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选择文中正确的词语。
(周密 严密)________计算 (鼓励 勉励)________工作人员
【2】找出表现詹天佑勘测路线时环境恶劣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下面打“√”。
勘(shēn kān)测 塞外(sài sāi)
恶劣(wù è) 讥笑(jī jǐ)
【4】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詹天佑________的思想感情和________的坚定决心。
13、阅读
在一个静谧的午后,下着雨。我撑开雨伞,穿过喧闹的街市,拐进长长的小巷。
雨淅淅沥沥,雨丝无声地飘洒在伞布上,又悄悄地跳落在石板路上。穿巷的微风中飘来淡淡的香味,我静静地在小巷里漫步欣赏着。
“扑通”一声,我猛然扭身一看,是一位戴斗笠的中年男子摔倒了。细密的雨雾里,他“哎”地叫唤了一声,似乎摔得有些疼。他小心翼翼地直着身子,试图站起来,腿却不听使唤地颤抖着。一次又一次,他的努力都伴随着轻微的磕碰声失败了。
我和行人反应过来,匆匆走上前去。这时我发现,原来他身旁还有一筐月饼,圆圆的月饼在石板路上滚落了一地。我们急忙围上去捡,月饼很快被拾回了筐里。那中年男子十分沮丧,几个妇女围上去亲切地询问,才知道他原来是给一家超市送货的点心店的老板。“还好,没碎多少”。“没关系,只是包装纸湿了,弄干就好了”。人们纷纷安慰他,善意伴着细雨,洒满小巷,那玫瑰仿佛更香了几许。这时,有人提议:“既然这月饼落在咱小巷,不如大家买两斤他的月饼”。“我也觉得应该这样做”。众人纷纷赞同,硬币的叮当声在小巷里格外优美而和谐。戴斗笠的男子十分感动,向众人道了谢,挑起担子,蹒跚地走了。这时,大家才发现他的腿有些残废。人群很快散去了,小巷又恢复了平静。我咬了口月饼,甜蜜流入心底。破碎的是月饼,圆满的是人心。不知过了多久,雨停了。一缕温暖的阳光从云层缝隙里穿透出来,把天空映成了蓝底金边的颜色。小巷被夕阳铺上一层碎金黄,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那沁人的香味在巷子里萦绕飘荡,形成“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意境……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短文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
【3】“人们纷纷安慰他,善意伴着细雨,洒满小巷,那玫瑰仿佛更香了几许。”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戴斗笠的中年男子的描写运用了哪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戴斗笠的中年男子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说一说你对本文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神奇的"隐身衣”
在各国的神话故事中,都有着许多关于隐身术的描写。那些神通广大的仙人们凭借着隐身术,来无影去无踪,着实令人羡慕。
其实,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这些肉体凡胎的普通人依靠某种科技手段,也能够实现“隐身”。
2003年1月,日本的一位教授就向人们展示了他研制的“隐身风衣”。人们只要穿上这件“隐身衣”,身体便会瞬间“消失”。
原来,这件风衣是用一种特殊的反光材料做成的,风衣里面安装有无数的摄像头。这些摄像头能够将穿风衣者身后的景物拍摄下来,然后投影到风衣的前面,这样就使我们的眼睛产生错觉,以为穿风衣者变成了透明人,我们能够透过他的身体看到他身后的东西。
近几年,科学家们在研究“隐身术”方面又取得了新的突破。最近,英国伦敦帝国学院教授亨利•彭德利领导的科研小组,成功研究出一种能够让物体隐形的纳米“超材料”。任何物体只要披上用这种“超材料”制成的“斗篷”,就能够从人们的眼皮底下“消失”。
这种用“超材料”制成的“隐身斗篷”效果虽然很神奇,原理却十分简单。我们都知道,物体之所以能够被人眼看见,是由于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表面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刺激视觉神经,进而在视网膜上形成影像。用“超材料”制成的“隐身斗篷”可以最大限度地阻止物体表面的光反射,光线照到物体表面,不仅不会产生反射,而且还能够绕过物体表面,然后在物体的身后重新汇合。整个过程就像水流经过一块光滑的岩石一样,当水遇到岩石时会发生分流,经过岩石后又重新汇流到一起。由于没有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人眼便看不见物体。同样,由于光线能够在物体身后重新汇合,照射到物体身后的景物上,然后又顺着原路反射到人的视神经上,于是人眼便看见了物体身后的景物。如此一来,便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物体披上“隐身斗篷”后就变成透明的了。
当然,这个“隐身斗篷”项目现在还处于研究阶段,不过彭德利教授有信心在5年内让这项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投入实际应用。到那时,建筑物的墙壁可以建成透明的,保温和隔音效果却丝毫不受影响;桥梁和摩天大楼可以看上去好像飘浮在空中……
“隐身斗篷”在军事领域也大有用武之地。它能够轻而易举地让一辆军车,甚至是一辆坦克瞬间“消失”。试想一下,如果你只能从车轮扬起的尘土来想像一支行进中的军队,你又怎能与其进行战斗呢?
【1】“隐身衣”的用途非常广泛,对它的具体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医生做手术时,戴上“隐形手套”,手术可以更方便。
B.让驾驶舱地板罩上“隐身衣”,飞行员的观察范围可以更宽广。
C.士兵们穿上“隐身衣”,期战斗力可以大大提高。
D.穿上那件灰色衣服,就可以变成透明的“隐身衣”。
【2】“隐身衣”是利用( ),让这件衣服产生了奇异的透明效果。[多选]
A.光学原理
B.小孔成像
C.隐身技术
D.摄像技术
【3】第7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用于引文的省略
B.用于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4】你认为文中哪两部分材料写得比较详细?请在括号里打“√”。
(1)发现透明的“隐身人”。( )
(2)“隐身衣”的制作原理。( )
(3)“隐身衣”的用途。( )
(4)“隐身衣”的发明者。( )
15、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我的发现竟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妖魔被森林爷爷战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条大虫被蚂蚁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缩句)
2.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 , ,(A.冲垮海堤 B.毁灭沿海的城镇
C.无情地掀翻船只)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将正确的序号填人横线上)
3.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
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两句合成一句)
4. 人类正面临食物匮乏的威胁。(改为被字句)
5. 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不可缺少的每日的食盐。(修改病句)
18、按要求完成句子。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要重。(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老师说:“看到你们的进步,我非常高兴。”(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避免不再发生交通事故,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修改病句,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老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画也跟作诗一样,最要紧的是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奥运圣火唤起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神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写句子。
例:工人提起来汽灯。
工人把汽灯提起来。
课间,马小朋擦干净了黑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它特别的形式和独特的内涵,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感受。请你以“过 节的感受”为题写一篇450字左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