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翻箱(______)(______) 五湖(______)(______) 司空(______)(______)
截然(______)(______) 万不(______)(______) 张灯(______)(______)
不可(______)(______) 焉知(______)(______) 见微(______)(_____)
2、比一比,再组词。
曝________ 盹________ 掷________
瀑________ 炖________ 踯________
砾________ 挣________ 哄________
烁________ 睁________ 供________
3、根据诗句猜事物。
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_______)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_______)
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_______)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_______)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_______)
4、我会根据提示和要求填空。
(1)诗人____(谁)从一枝盛开的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这句诗是“春*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
(2)从古至今,人人都有远大的志向,在我们学过的《马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我做错事情的时候,妈妈总是用很难听的话责骂我,父亲却对我说:“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
(4)鲁迅曾说过,对自己的子女不疼爱、没有感情的人,不能称为真正的豪杰,他在《答客诮》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被微风吹散了,如_______,被初阳蒸融了。(选自朱自清的《匆匆》)
(6)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我想对培育我健康成长的母校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不同,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大写字母的小写朋友,再给他们排排队。
D___ G____ M___ Q___ H___ R___ N___
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中庭:__________________ (2)地白:__________________
(3)月明:__________________ (4)秋思: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中的“冷”字描写了露珠的清冷,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落”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的特点。
【5】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词人______,号______。
【2】这首词写的是______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_____之情。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鉴赏。
菊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中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花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瓦松则长高大建筑之上。作者却说“由来不羡瓦松高”,是用_____(填手法),其目的是_________。
9、阅读《匆匆》片段,完成练习。
去的尽(jǐn jìn)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zhuǎn zhuàn)。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bó báo)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选文作者_______,文章紧扣“_______”二字,细腻地刻画了_________。
【2】给文章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画出。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用_____的修辞方法描写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_______________,表示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一小节中最后两句话中反复使用了_____这个词,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_______。
【5】写一条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面句子正确的修辞方法。
(1)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______)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______)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______)
10、阅读理解
(猛然、突然),小女孩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镇静)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划去括号里使用不当的词。
【2】照样子写词。
瞧了瞧: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3】“娇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杰奎琳“娇声”对司令官说话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杰奎琳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中秋节为何吃月饼
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月饼,那么,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呢?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常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为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受百姓青睐的中秋美食。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
赵之珩表示,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都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感。
【1】根据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1)不假思索,随口说出。__________
(2)心思灵敏,手灵巧,形容人聪明能干。_________
(3)一般是指对某人或者是某事物的喜爱或重视。__________
【2】连一连。
太师饼 汉代
胡饼 宋
月饼 殷、周
宫饼、小饼 唐
【3】根据选文填空。
月饼的 “始祖”称为________,真正称为月饼是在________,逐渐流传是在________,制作工艺得到较大提高是在____________。
【4】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题。
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的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的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1】文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________,涉及面之________,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度端午节的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能否换成括号里的?为什么?
(1)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摇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语言很精练,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当时的情形。
(1)正面描写龙舟竞赛时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保尔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松林跟前,他在岔路口站了一会儿。在他的右面是阴森森的老监狱,它用高高的尖头木栅栏和松林隔开,而它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房子。
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就是在这地方,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绞架上被绞死的。他在原来竖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随后就走下陡坡,到了埋葬烈士们的公墓那里。
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用枞树编成的花圈把那一列坟墓装饰了起来,给这小小的墓地围上了一因绿色的栅栏。笔直的松树在陡坡上面高耸。绿菌似的嫩草铺遍了峡谷的斜坡。
这儿是小镇的近郊,又阴郁,又冷清,只有松树林轻轻的低语和从复苏的大地上散发出来的春天新鲜的气味。……就在这地方,他的同志们英勇就义,为了使那些生于贫贱的、那些一出生就当奴隶的人们能有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保尔缓缓地摘下了帽子。悲愤,极度的悲愤充满了他的心。
人最宝责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能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更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
【1】解释下列词语。
英勇就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碌碌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描写了监狱、松林、医院、广场、墓地,这一系列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6自然段是保尔在烈士墓前的内心独白。从表达方式上讲,内心独白就是( )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5】选文中的保尔是在什么情况下思考生命的价值的?从哪里可以看出?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表达了保尔的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关于抖音,你有什么建议?
材料一:
抖音APP,是一款可以拍短视频的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抖音的视频很短,通常不能完整地呈现一段音乐,视频也无法展现完整的故事内容。但因为人们本能有着将事情做完的驱动力,所以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多看几遍这些视频,甚至会对这些并不完整的视频记忆深刻。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是指人们对那些尚未处理完的事情会比那些已经处理完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材料二:
抖音APP自上架以来,就很受追捧。但是在该平台上,一些涉及危险、整蛊的视频也不在少数。比如,有用户分享高难度动作瞬间的视频,也有用户分享趁人不注意抽凳子整人,或者用刀背劈红酒等可能使人受伤的视频,但均未看到标注提示。
材料三:
2018年3月1日至3月31日,抖音平台累计清理27231条视频,8921个音频,89个挑战,永久封禁15234个账号。2018年4月10日,抖音正式上线“防沉迷系统”。2018年5月6日,抖音邀请社会各界、广大用户代表和专家学者面对面地研讨拟订《抖音社区公约》。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抖音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2】判断下列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
(1)抖音APP是一款可以拍短视频的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______
(2)比如,有用户分享高难度动作瞬间的视频,也有用户分享趁人不注意抽凳子整人,或者用刀背劈红酒等可能使人受伤的视频,但均未看到标注提示。______
(3)2018年3月1日至3月31日,抖音平台累计清理27231条视频,8921个音频,89个挑战,永久封禁15234个账号。______
【3】“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指的是什么现象?请在文中用“____”画出。
【4】如果《抖音社区公约》在拟定前征求你的意见,你会提什么建议?(请写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
(缩句)
2.用“生气”的不同词义造句。
(1)活力;生命力。
(2)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3.可是,对于没有亲临其境的人,这一切我是无从描绘的。(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17、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机器人能按照人的指令作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机器人被人们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1.这个问题不能不讲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起地道战,谁也不能不承认是个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不遵守交通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练习。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新疆小伙子在跳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估计他一定知道这件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维吾尔姑娘漂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把”字句.
火柴照亮了小女孩的四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展示
从小到大,你身边有过不少人:有疼爱你的爸爸妈妈,有诲人不倦的校长、老师,有朝夕相处的同学,有医生、司机……
要求:请选择一个人写一篇文章,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优秀的道德品质。要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特点。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