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匆匆》是一篇__________(填体裁)。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_____,他还写过其他著名的散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章紧紧围绕“__________”两个字,借助自己的生活细腻地刻画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文章情景交融,无论是写_________、杨柳、桃花,还是写___________,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融为一体。
2、通过“梗概”可以知道本次习作要写的是作品的____,习作的重点是____。
A.读书笔记 B.概括内容
C.写一本读过的书的体会 D.用简练的语言介绍读过的一本书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聚精会神——(_____) 想方设法——(_____)
五颜六色——(_____) 得意忘形——(_____)
4、名著填空。
(1)《水浒传》第37回的回目为“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战浪里白条”其中“及时雨”指_________________,“黑旋风”指_________________,“浪里白条”指_________________。
(2)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经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他是_________________;在《水浒传》里,他英勇无畏,景阳冈打虎,血溅鸳鸯楼,他是_________________。
5、照样子用两个意思相同的字组成词语。
例:寻——找(寻找)
饥——(_______)(________) 诵——(_______)(________)
玩——(_______)(________) 广——(_______)(________)
拥——(_______)(________) 区——(_______)(_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白梅》诗中“不同桃李混芳尘”中的“混”字,说明白梅具有什么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墨梅》一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阔送青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2】“排”的意思是( )
A.排列。
B.推开窗。
C.推开门。
【3】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从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______的形象。
(2)诗歌后两句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词,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
【4】具体说一说,诗歌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二则。
春夜喜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好雨知时节, 剑外忽传收蓟北,
当春乃发生。 初闻涕泪满衣裳。
随风潜入夜, 却看妻子愁何在,
润物细无声。 漫卷诗书喜欲狂。
野径云俱黑, 白日放歌须纵酒,
江船火独明。 青春作伴好还乡。
晓看红湿处, 即从巴峡穿巫峡,
花重锦官城。 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注释:
①发生:使植物萌发、生长。 ①剑外: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
②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②蓟北: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当时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③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从。 ③青春:指春天。
④花重: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⑤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花重锦官城(zhòng chóng ) 漫卷(juàn juǎn )
【2】理解词语意思。
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诗句的意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阅读两首诗根据相关内容填表。
诗题 | (内容、体裁等)不同之处 | 相同之处 | |||
不同项目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春夜喜雨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9、徐庶走马荐诸葛
徐庶(shù),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谋士程昱(yù)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yǐng)川的徐庶。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 以救母命。
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yán)席为徐庶送行。
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
【1】选文中描写哭的词语很多,请画出来。
【2】“情节”是构成小说的要素之一,也是小说的骨架。请根据 每段的主要内容梳理相应情节。
曹操设计诳徐庶——刘备____——____——____
【3】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刘备( )的心理。
A.残暴
B.不舍
C.悲伤
D.生气
【4】请结合选文中的具体事例,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徐庶、刘备两人的特点。
徐庶:_____________
刘备:______________
【5】根据短文结尾,你推测下面的情节会是( )。
A.煮酒论英雄
B.桃园结义
C.空城计
D.三顾茅庐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 |
从前 | 只有 | 鸟窝 | 孤单 |
【2】填量词。
一________树 一________鸟窝 一________喜鹊
【3】仿写词语。
例:好多好多(ABAB式)、________、________
【4】原来只有________喜鹊的时候,它很孤单。
11、读下面这段话,说说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意思。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2、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
在非洲腹地的布隆迪共和国。我们住的一座洁白的小楼门前,有两棵翠绿的大树。它们不同于一般的树,没有枝丫,树干①tǐng bá( )而修长,只在顶上长着一簇长长的②jiān yìng( )的阔叶,整齐地排成一片,像一把展开的羽毛折扇,又像孔雀正在开屏。
在非洲别的国家里,不少华丽的住宅和别墅门前也栽着这种树。有了这种树,那些③jiàn zhù( )仿佛增添了不少幽雅的情趣。 我还以为这种树只能在阳光④míng mèi、土壤肥沃、
雨水充足的地方生长, 后来有一次在沙漠中旅行,发现这种树竟然也生长在茫茫沙海之中。在黄沙的衬托下,它越发显得翠绿,充满了生机。
我问非洲朋友:“这叫什么树?”
非洲朋友仰望着那翠绿欲滴的阔叶,回答说:“它的名字很别致,叫旅行家树。”
“为什么叫旅行家树?”
非洲朋友解释说:“这种树原生长在沙漠里。人们在沙漠里旅行,受到热沙炙烤而干渴难熬的时候,要是遇到这种树,只要用刀子在它身上划一道口子,它就会流出清香可口的汁液来让你解渴。它是沙漠旅行者的朋友,所以叫旅行家树。”
我在台头仰望这旅行家树,不尽束然起禁。
它出生于贫瘠荒凉的不毛之地,给跋涉沙漠的旅行者以甘泉般的希望。它移植于繁华富丽的通都大邑, 给观光非洲的旅游者以土色土香的情趣。它造福于人,并不以环境不同而改变性格。
离开非洲时,我曾想带回一株旅行家树的幼苗,移植到自己的庭院里。但是我没有这样做。我想:倒不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到自己的心中。
【1】给短文加一个适当的题目,你觉得最合适的是( )
A.两棵大树 B.旅行家树 C.有品质的树
【2】读文中的拼音,依次写出词语。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 (________) ④(_______)
【3】查字典,判断下列词语的注音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炙烤(zhì kǎo)(______) 跋涉(bá shè)(______) 大邑(bǎ)(______)
【4】“我在台头仰望这旅行家树,不尽束然起禁。”对这句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句话中有3个错别字,依次是:台(抬)、束(肃)、禁(敬)。
B.这句话中有4个错别字,依次是:在(再)、台(抬)、束(肃)、禁(敬)。
C.这句话中有5个错别字,依次是:在(再)、台(抬)、尽(禁)、束(肃)、禁(敬)。
【5】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是( )
A.只在顶上长着一簇长长的②jiān yìng的阔叶,整齐地排成一片,像一把展开的羽毛折扇,又像孔雀正在开屏。
B.在黄沙的衬托下,它越发显得翠绿,充满了生机。
C.我想:倒不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到自己的心中。
【6】你认为能说明旅行家树的名字的来由的句子是( )
A.后来有一次在沙漠中旅行,发现这种树竟然也生长在茫茫沙海之中。
B.人们在沙漠里旅行,受到热沙炙烤而干渴难熬的时候,要是遇到这种树,只要用刀子在它身上划一道口子,它就会流出清香可口的汁液来让你解渴。它是沙漠旅行者的朋友,所以叫旅行家树。
C.它出生于贫瘠荒凉的不毛之地,给跋涉沙漠的旅行者以甘泉般的希望。
13、 朴素的朱德
作为党和军队的主要领导人,朱德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从不铺张浪费。
有一次,朱德的军装实在太破旧了,补丁加补丁,确实需要重新做一件新衣服了。当被服厂的厂长来给他量尺寸后,又问他要用什么布料,朱总司令反问他:“你们有什么布呢?”厂长回答说:“有洋布和毛料。”朱老总又和蔼地问:“你穿的是什么布啊?”厂长随口答道:“小土布。”当时小土布是军民自己生产的,干部战士穿的都是它。朱德不假思索地说:“就要这种小土布吧。”厂长心里想:①“你是百万军队的总司令,穿体面的军服,又有什么过分的?”他还没来得及反对,朱老总早就猜透了他的心思,边笑边说:“土布很好嘛。②我穿衣服只要结实些,尺寸大些,穿着舒服方便就行了,又不要好看,要好料子干啥?”厂长拗不过他,只好给他做了土布制服,连衬衣也是土布做的。
就这样,朱老总一直保持着朴素的作风,从不铺张浪费要体面。他用的东西,能省就省,即使该换新的,也挑最实用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朴素—(_____) 铺张浪费—(______)
和蔼—(_____) 不假思索—(______)
【2】把短文中画“____”的两个句子改为陈述句,并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吧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1】请在片断中找出一个谚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谚语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2】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l.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2.维吾尔姑娘很漂亮。(写一个比喻句)
3. 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6、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垃圾填没了船与船之间的空隙。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正好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水淋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乐园。
【1】那天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仿写句子)
【2】天气太热了,小狗只好趴在地上呼哧呼哧喘粗气。(改为双重否定句)
【3】小草长出来了,原野上到处一片碧绿。(改为比喻句)
【4】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改为反问句)
18、 将下面的句子变为反问句。
电影是门伟大的综合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1.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伙伴说:“我爸爸说手表里住着很多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对我说:“今天我有事,你自己在家写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对我说:“今天晚上我要排练节目,您就别等我吃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
(缩句)
2.用“生气”的不同词义造句。
(1)活力;生命力。
(2)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3.可是,对于没有亲临其境的人,这一切我是无从描绘的。(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21、妙笔生花我分享!
童年像春天五彩缤纷,使我如痴如醉;童年像夏天满目苍翠,使我活力四射;童年像秋天硕果累累,让我收获欢乐与微笑;童年像冬天白雪皑皑,让我感到心灵的纯洁。仔细回味自己童年发生的事,用自己手中笔让它绽放永恒的光芒。
要求:题目自拟 内容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