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2)《______》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全诗借助朝露易逝、花草易萎、百川归海等自然现象警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暮___________,轻烟____________

(4)《十五夜望月)中委婉表达诗人游子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快乐读书吧”学习活动中,我读的名著是《______》,其作者是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我喜欢这部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请尝试默写古诗《寒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换词语的方法理解下面的画线词语。

1.道听途说的消息往往是不可靠的。______

2.锅中的一切,对于八儿来说,只能猜想______

3.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______

4.不消说,这项任务是非常光荣的。______

4、读拼音,写词语,你的字一定很漂亮!

gǔ  gé jǐ  zhuī   líng  yáng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hāo  cǎo   tuǒ  yuán wǎ  lì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填空

(1)雁群的领头雁叫________

(2)小灰雁邓芬身上的伤是_______治好的。

(3)_______一路上跟踪雁群,一次次找雁群麻烦。

(4)尼尔斯看到的那个海底城市要_____年才能从海底浮上地面一次。

(5)当一群乌鸦攻击尼尔斯的时候,是______救了尼尔斯。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____________________。

君看一叶舟,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往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这个词写出了江岸上___________的景象。

【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鲈鱼的鲜美和捕鱼者的艰辛进行对比

B.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会让人联想到《悯农》中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C.本诗后两句的朗读节奏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D.本诗语言质朴,朗读时应用叙述的语气进行朗读

【4】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本诗的内容,说说你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政治抱负的理解。

资料

①创作背景:诗人在苏州、常州一带查看水情时,目睹江中的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上起伏,由此联想到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故而创作了本诗。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的幸福出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古诗,完成习题。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______秋风动客情。

___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_____

1补全诗句。

2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__代诗人_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_的思想感情。

4诗中的意思是__促织就是__。作者看到___,料想__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5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①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②闻说:听说。③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④望眼:视线。⑤缘:因为。

【1】这首诗中正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侧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登临飞来峰上的千寻高塔亲眼看到的景象。( )

②诗人登高远望,觉得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诗的后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

③本诗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人生哲理。( )

【3】“浮云遮望眼”运用了典故——“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浮云”在这里指__________。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盖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   挠)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绸   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   嚷)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1】用“/”画掉括号里错误的字。

【2】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片段中描写八儿迫切焦急心理的词语。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八儿到底饿不饿?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一段话,回答问题。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摸着门道  花草养活了  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  开花  多么有意思呀  不是乱吹  这就是知识呀  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1】给画线的句子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2】写含有数字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例:三年五载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

①置之不理:________

②自生自灭:________

【4】“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妈妈撑起的天空》回答问题。

妈妈撑起的天空

在土耳其旅途中,巴士行经1999年大地震的地方,导游讲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地震后,许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国来的救难人员不断搜寻着可能的生还者。两天后,他们在缝隙中看到一幕难以置信的画面--一位母亲,用手撑地,背上顶着不知有多重的石块,一看到救难人员便拼命哭喊着:“快点救我的女儿,我已经撑了两天,我快撑不下去了.....”她7岁的小女儿,就躺在她用手撑起的安全空间里。

   救难人员大惊,卖力地搬移在上面、周围的石块,希望尽快解救这对母女,但是石块那么多、那么重,怎么也无法快速到达她们身边。媒体拍下画面,救难人员一边哭、一边挖,辛苦的母亲苦撑等待着......

  通过电视、通过报纸,土耳其人都心酸地掉下泪来。更多的人,放下身边的工作投入救援行动。

  救援行动从白天进行到深夜,终于,一名高大的救难人员够着了小女孩,将她拉出来,但是......她已气绝多时,母亲急切地问:“我的女儿还活着吗?”

  以为女儿还活着,是她苦撑两癸的惟一理由和希望。

  这名救难人员终于受不了,放声大哭 :“对,她还活着,我们现在要把她送到医院急救,然后,也要把你送过去!”他知道,如果母亲听到女儿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意念,松手让土石压死自己,所以骗了她。

  母亲疲惫地笑了,随后,她也被救出送到医院,她的双手一度僵直无法弯曲。

  隔天,土耳其报纸头条是一幅她用手撑地的照片,标题是:“这就是母爱”。

  人高马大的导游说:“我是个不轻易动感情的人,但看到这则报道,我哭了。以后每次带团经过这儿,我都会讲这个故事。”在土耳其旅途中,巴士行经1999年大地震的地方,导游讲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地震后,许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国来的救难人员不断搜寻着可能的生还者。两天后,他们在缝隙中看到一幕难以置信的画面--一位母亲,用手撑地,背上顶着不知有多重的石块,一看到救难人员便拼命哭喊着:“快点救我的女儿,我已经撑了两天,我快撑不下去了.....”她7岁的小女儿,就躺在她用手撑起的安全空间里。

  救难人员大惊,卖力地搬移在上面、周围的石块,希望尽快解救这对母女,但是石块那么多、那么重,怎么也无法快速到达她们身边。媒体拍下画面,救难人员一边哭、一边挖,辛苦的母亲苦撑等待着......

  通过电视、通过报纸,土耳其人都心酸地掉下泪来。更多的人,放下身边的工作投入救援行动。

  救援行动从白天进行到深夜,终于,一名高大的救难人员够着了小女孩,将她拉出来,但是......她已气绝多时,母亲急切地问:“我的女儿还活着吗?”

  以为女儿还活着,是她苦撑两癸的惟一理由和希望。

  这名救难人员终于受不了,放声大哭 :“对,她还活着,我们现在要把她送到医院急救,然后,也要把你送过去!”他知道,如果母亲听到女儿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意念,松手让土石压死自己,所以骗了她。

  母亲疲惫地笑了,随后,她也被救出送到医院,她的双手一度僵直无法弯曲。

  隔天,土耳其报纸头条是一幅她用手撑地的照片,标题是:“这就是母爱”。

  人高马大的导游说:“我是个不轻易动感情的人,但看到这则报道,我哭了。以后每次带团经过这儿,我都会讲这个故事。”

其实不止他哭了,车里的我们哭了。

1用横线画出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1)他们在缝(fèng   féng)隙中看到了一幕难以置信的画面。

(2)一名高大的救难(nàn   nán)人员够着(zháo   zhe)了这位母亲的小女儿,将她拉出来。

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搜索——___________ 迅速——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主要写在1999土耳其大地震中,一位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护自己的孩子的故事。

4救难人员告诉那位母亲她的女儿还活着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对那位母亲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爸爸和书

我和姐姐有个书架,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一百来本书,有童话,有历史故事,还有关于作文的。其中有一本薄薄的童话集,叫《皇帝的悲哀》。

小伙伴常常来我们家借书,从来没有谁翻过这本《皇帝的悲哀》,因为它太破旧了。但是对我来说,这本书却比任何一本都要珍贵。只要一翻开这本书,当年买书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那时候我还小,爸爸所在的那家公司倒闭了。爸爸只好去做临时工,妈妈也要出去干零活。爸爸天天带着我,他干活,我就在一边玩。

有一天下班回家,经过一家旧书店,爸爸突然停住了脚步,对我说:“给你买本书吧!”我听了高兴极了。

“不过,给你买一本书,今天就不能乘汽车回家了。你愿意走路,就给你买。”

“好,咱们走回去!”我说。

爸爸走进旧书店,从一堆书里给我挑了这本《皇帝的悲哀》。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我跟着爸爸往回走。路真远啊!我有些走不动了,爸爸把我背了起来。过荒山大桥时,寒风呼啸,我冷得直发抖。爸爸问我:“怎么样,乘汽车比买书强吧?”

我紧紧地伏在爸爸的背上,忍受刺骨的寒冷,大声说:“不,买书比坐汽车强!”

爸爸点了点头,用他的上衣把我裹得严严实实的。

“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但是,不这样做的话,爸爸就没法给你买这本书了!”

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在说这番话的。

那时我还没上学,老缠着爸爸,让他一遍又一遍地给我念这本薄薄的童话集。大概念了好几十遍吧,听着爸爸念书,我渐渐地懂得了读书的乐趣。

后来,爸爸病了,我们的生活更苦了。可是,爸爸的精神一直很好,只要有点儿钱,就一定会给姐姐和我买书看。每次买了书回来,他总要对我们说:“从明天起,咱们又得节衣缩食啦!”说着笑了起来。

节衣缩食 省吃俭用 我们异口同声地说 和爸爸一同开心地笑起来

我和姐姐的一百来本书,全是爸爸这样省吃俭用买来的。他一心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1】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推想下列词语的意思。

异口同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吃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正确答案是(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4】爸爸省吃俭用地为子女买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品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路真远啊!我有些走不动了,爸爸把我背了起来。过荒山大桥时,寒风呼啸,我冷得直发抖。(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说这番话的。(为什么“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说这番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了这篇课文,你对书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请你写一句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熊开店

小熊开了一个食品店,他请兔子当采购员。兔子想:什么东西最受欢迎呢?对,一定是萝卜。于是,食品店里堆满了各种萝卜。这样到店里买东西的顾客全是兔子。小熊很不满意,辞退了兔子。

小熊又请松鼠当采购员。松鼠想:什么东西最受欢迎呢?对,一定是松子。于是,它到处采购松子。来买东西的顾客,除了松鼠,都摇摇头走了。其他顾客纷纷给小熊提意见,小熊只好又辞退了松鼠。

后来,聪明的猴子当上了采购员。不久,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食品。食品店办得红红火火,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1读一读,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其余——________    夸赞——________

2小熊先后辞退了兔子和松鼠,原因是(   

A. 他们只采购自己喜欢的东西   B. 他们很懒惰

3想一想,猴子的聪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找出相关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去年的树

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儿要离开树,飞到南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

春天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来找她的好朋友了。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它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座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门回答说:“他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完了,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1】请把文中划线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写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儿又何必介意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理对我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烈的听众。(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仿写句子。

(1)父爱是北斗,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也能让我辨明方向。

父爱是_______,即使_______,也能_______

(2)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攀岩前行;

选择了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

17、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你怎么能信奉他说的话呢?

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公园对外开放,谁都可以进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把句子改一下吧!

⑴他与歹徒搏斗的精神值得称赞。(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爸爸对小兰说:我背你过去。(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今天的活动我要参加。(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最近以来我们学校许多好人好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哨棒被武松赶紧丢在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天,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佳作展示。

题目:我尝到了   滋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