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课文内容我知道。(10分)

(1)《夸父逐日》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 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民   的强烈愿望和 的意志。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比喻  

(2)《天上偷来的火种》让我们看到了   的普罗米修斯; 的宙斯; 的火神。

(3)《鲧禹治水》是一篇   鲧和禹治水的方法的不同之处:

  鲧和禹共同的精神是:   。不屈不挠地与大自然做斗争

 

2、写出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______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______

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_______ 

4、鹅,鹅,鹅,曲项向天歌。______

5、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________

6、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________

3、请在横线上填写诗句。

1.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2.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3.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

4.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

4、火眼金睛。(给下列词语组词)

揍(   )   恕(   )

凑(   )   怨(   )

 

虑(   )   惨(   )

虐(   )   渗(   )

5、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回望望江楼,难忘故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________

②风雨咆哮,给勇士们高唱赞歌;山上的青松挺立,向英雄敬礼。________

③桥的这头,总能看到很多红领巾帮助三轮车师傅把满车的货物运送到那头。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欣赏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描绘的是( )时候的景色。

2这首诗描绘的景致,形象鲜明,色彩鲜艳,短短28字描绘出了六种景物,这六种景物是( )( )( )( )( )( )。

3诗中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其中颜色是( ),声音是( ),动景是( ),静景是( )。

4根据诗句的内容,可以推知诗人的观察点应该是___________

7、阅读冲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明时节雨纷纷,  

,牧童遥指杏花村。

1把古诗补充完整。《清明》一诗描写的是     (节日)时的景象。

2这首诗中哪一句描写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     )的情景。

A.踏青时十分喜悦 B.扫墓时凄凉、忧伤 C.喝酒时逍遥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深入阅读《浮躁》,边读边问边思考。

花丛中,有个人在捕蝶,不!是在扑蝶。他东奔西跑,气喘吁吁,累得一头汗,但蝴蝶并不搭理他,每当他扑来,它就转身飞去,仍然在花丛中跳着舞。

另一个人却在静静地等蝶,在花丛里画着花,并把那花画得亮丽无比。果然,蝴蝶飞来了,落在他的画上了!亲吻画上的美丽了!

他也便欣然一笑,也笑成了一朵花。

于是我想起了一个词:浮躁。

浮躁是什么样子?就是上述第一个人跌跌撞撞的样子,鲁莽,急匆匆,甚至有点张牙舞爪!就算是真的捉住了蝴蝶,那蝴蝶也是非死即残,何美之有?不是吗?

既然爱美,就理应小心翼翼——小心翼翼地呵护它,小心翼翼地“锄草”“捉虫”,直到收获一个叫作“美丽”的故事。

【1】“捕”和“扑”这两个字能互换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2】“他”指谁?题目“浮躁”是什么意思?结合文章我对这些有了新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3】我能结合生活谈谈对“锄草”“捉虫”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篇短文,我对“美丽”有了新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中,边提问边思考是深入阅读的好方法之一。生活中,你常用的帮助自己深入阅读的方法有哪些?请举例向大家分享一种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列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选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除夕是人们有哪些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现代文阅读

从背后照来的灯光

世界上有各种多样的灯光,在我心里也有一道永不熄灭的灯光。

一个寒风料峭的冬夜,万籁俱寂,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我知道,虽然这么晚了,明天又没有数学课,但这个时候老师不会休息。

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

我向老师提出了疑问,老师慈母般的脸上浮现出一层淡淡的笑意:来,坐下。她虽然和蔼地笑着,可我却觉得老师在责备我,不由惭愧地低下了头。老师移开身旁一摞作业本取出纸,认认真真地给我讲解。这时候,在明亮的灯光下,我忽然发现,粉笔灰已染白了老师的头发,老师那装满智慧的额头,也被岁月碾出了道道深沟……

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儿也不放松:自己再做一遍!我连忙接过一张雪白的纸做起来,不一会儿,顺利地做完了。我抬起头来,望着老师批改作业的侧影,不禁想起那堂不平常的课。

新年后第一堂课的铃声响了,老师走上讲台,刚说了半句话突然哽住了。大家这才发现她脸上还留着泪痕,教室里顿时安静了。她似乎发现了什么,立即恢复常态,认真地讲起课来。但我们总觉得她在抑制自己,她借着黑板上写字的机会,擦起泪水,用书本挡住同学们询问的目光。下课了,我们才明白,老师的父亲在元旦之夜突然病倒,经抢救才略有好转,第二天她就从医院准时赶到课堂。老师就这样用全部心血浇灌着我们……

我向老师告别,思绪万千地走出老师的家,前面一片黑暗。忽然,背后有一道光照来。我回头一看——是老师!她擎着手电筒,倚在门口。灯光照亮了我前面的道路。我觉得有一股暖流通过全身,令我激动不已。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

从此,这道从背后照来的灯光,始终亮在我心中,时刻照耀我前进!

1读句子,解释加横线词语的意思,再填空。

①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

忐忑不安的意思是:________

忐忑不安的原因是:________

②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

第一个指的是________;第二个指的是________。这句话赞美了________。

2写了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我忽然发现,粉笔灰已染白了老师的头发,老师那装满智慧的额头,也被岁月碾出了道道深沟……________

②这道从背后照来的灯光,始终亮在我心中,时刻照耀我前进!________

3写出第五自然段的意思。________

4写出下面句子破折号的作用。

①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________

②我回头一看——是老师!________

5文章中多处写了的心理活动,读其中两处,说说每处心理描写表现了教师怎样的品德?

①我知道,虽然这么晚了,明天又没有数学课,但这个时候老师不会休息。________ 

②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儿也不放松……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阳光下的守望

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庄重)。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杂乱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下,母亲神情(漠然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选择文中括号恰当的词语。

神色________(凝重庄重)   头发________(杂乱凌乱)  神情________(漠然肃然)

【2】母亲在烈日下只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各段在刻画母亲形象时,分别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来描写的。

【4】文中医生看见“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时,为什么还在“微笑”呢?   

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

13、海伦·凯勒(节选)

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的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1画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4分)

如饥渴(   shì )   块(    

不分夜( zhòu  zòu )      zhā  zā   

2“___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2分)

3说说文中两处引号的用法有何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海伦最终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3分)

 

   

 

14、关怀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同志的指挥下,击溃拦截之敌,向陕北挺进。

一天下午,部队正在赶路,一个伤员忽然倒在路旁,起不来了。贺老总知道后,立即下马跑过去看望。

快上马吧,小鬼!贺老总说着,就把马身上的背包等东西卸下来,然后用手去扶那个伤员上马。那个伤员迷迷糊糊地听到有人叫他,吃力地睁开眼睛,一看是贺老总,就喃喃地推辞:不行……不行,这是您的马……”

不,这是革命的马,谁需要谁就可以骑。

可是……您是首长,我……”

你是战士,是英雄,是为革命流血流汗的英雄啊!

贺老总,我……可以走。伤员说着就挣扎着要起身。

别说了,我命令你上马!贺老总立刻招呼警卫员把伤员扶上马背,自己扛着背包扶着伤员,走在队伍中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击溃——( )

推辞——( ) 

【2】短文主要是用    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 

【3】为什么贺老总说这位伤员是英雄? 请在短文中找出一句话回答。

【4】   画出贺老总说的话,这些句子表现了贺老总什么品质?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5分)

天空挂着圆月。(扩写句子)

 

从这件事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树在风中摇摆。(改为拟人句)

 

索溪峪的美使我们流连忘返。(改为反问句)

 

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沿着这条小路走,能到图书馆。

改成反问句:  

2.海上日出很壮观。

 改成感叹句:  

 3.草原的景色很美。 

改成比喻句:  

 

17、按要求写句子。5分)

(1)王林的妹妹从电视上看到美国的植物人被拔插管的消息。(缩句)

(2)李老师对张兰说:“我让你帮我拿的书放到哪里去了?”(改为转述句)

(3)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改双重否定句)

(4)流水为话题写一个拟人句、一个比喻句。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成间接引语

蔺相如对赵王说: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关联词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冬天就要到了。

小松鼠要贮存冬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死了。

夸父的精神永驻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小心地说道:“我没有开玩笑,请救救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平台。

一年里,我们会度过美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你最喜欢哪一个传统节日呢?这个传统节日你是怎么度过的呢?请结合家乡的节日风俗写一写。

要求:1、题目自拟。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楚,详略得当。35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