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______

(2)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 ______

(3)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______

(4)虽然很好,很有缺陷。 _____

2、根据意思写含有“言”和“语”的成语。

1.很少的几句话。( )( )

2.说了很多的话。( )( )

3.自己对自己说的话。( )( )

4.豪迈雄壮的话。( )( )

5.像蜜糖似的话。( )( )

3、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①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zàn shí______duǒ bì______在一间pì jìng______的小屋里。

②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miào______会,小fàn______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guàng______庙会。

4、关于万里长城的谚语、俗语、歇后语、传说很多,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划线内容,写出适当的成语。

①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要和同学私底下小声交谈________

②马克思生活处于极端困窘的时候,恩格斯用尽全部力量给他帮助。________

③有时爸爸忘记了吃饭和休息  就只为了赶一份报告。________

30年后,爷爷终于回到了故乡,结束了生活艰难、四处流浪的生活。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默写《泊船瓜洲》,再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

【3】根据句意,把“钟山”“瓜洲”和“京口”填到相应的位置上。

【4】作者当时的船停泊在________________是作者的家乡,山水相隔,可谓路途遥远,但是在作者心里很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这种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更加凸显出诗人强烈的________之情。

7、宁宁在朗通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她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1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 暗  的  松  林 失 去 喧   响。

 

2朗通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8、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找出诗中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龚自珍在诗中希望得到的“人才”主要是指(   )

A.学习程朱理学的读书人 B.能够“经世致用”的知识分子

C.主张学西方的中国人 D.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3如何理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   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

A. 看电影 B. 斗风筝比赛 C. 诗歌比赛 D. 玩扑克

10、完成阅读训练。

_____________

①儿童福利院里,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正带着十几个小孩子做游戏,孩子们似乎在向她报告着什么,这个说昨天阿姨亲她了,那个说收到了一位小朋友送她的画。

②我疑惑,走过去问她:“你们在玩什么?”她微笑着说:“我在教孩子们积攒温暖。”

③“积攒温暖?”我很奇怪。

④女孩说:“这些孩子,不是被父母抛弃,就是小小年纪成了孤儿,生活对他们的而言就像冬天一样,他们能够得到的温暖太少了,所以我想教会他们积攒温暖。只要将平时人们给予的一点一滴的温暖积攒起来,积攒多了,心里就会有一轮太阳,然后就不会觉得冷了。

⑤女孩的话让我颇为感动,慢慢地,我知道了女孩自己的故事。

⑥她是个私生女,没有人知道她的父亲是谁,母亲在一次意外中丧生,把她留给年迈的外公外婆抚养。她在“野种”“私生子”的唾弃和白眼中慢慢地长大,然后上学。男孩子欺负她,女孩子孤立她,她的亲人们,言语之间总是嫌她累赘,嫌她是整个家族的耻辱。

⑦但是,女孩说的更多的,却是那些曾经温暖了她的人和事。

⑧她说,有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几个调皮的男孩追着她喊“野种”,她无助地哭着。这时,一个陌生的中年女子厉声呵斥走了那几个男孩。那位中年女子的目光非常温柔,和她想象中妈妈的目光一模一样。同桌那个老是揪她辫子的男孩,有一次竟然在她衣兜里放了两颗大白兔奶糖,那是她第一次吃到那么好吃的糖。总是拿她当出气筒的舅舅去上海出差,带回来两条一模一样的漂亮裙子,一条是给表姐的,而另一条,竟然是给她的。她的外公,那个爱面子的老人,一看到她就会黑下脸来,临终的时候殷殷嘱托家人的却是,一定要供她念大学……

⑨说到动情处,她哽咽了。她说,她真的很感激生命里的这些温暖,让她慢慢感到了生活的美好。

⑩我沉默了。其实,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她懂得过滤伤害,积攒温暖。从幼年时同桌的大白兔奶糖,到最近房东大姐的关照,她积攒了一路上所有细小的温暖。而这些细小的温暖,在她心里攒成了一轮太阳,不仅温暖了她自己,还温暖了别人。

看到她教孩子们积攒温暖,我的眼睛湿润了。积攒温暖,我想,这应该是我听到最美好的一句话。

1“我”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用原文词语填空。

听说孩子们在积攒温暖,“我”感到奇怪,女孩的回答让“我”_____________了,当听完女孩的经历后,“我”_________________了,看到她教孩子们积攒温暖,“我”的眼睛湿润了。

2通读全文,说说文中女孩具有哪些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⑥自然段的内容,并说说它在全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给本文拟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甘露的秘密

蚂蚁和蚜虫的关系简直可以说是亲密无间的,有时候,你会看到一群蚂蚁背着蚜虫(            )地跑来跑去,那是蚂蚁在给蚜虫搬家。当蚜虫在一片植物上大肆蚕食,只剩下残茎败叶之后,蚂蚁就把这群祸害转移到另一处食物充足的地方去,使蚜虫能够(             ),好排泄出更多的蚜蜜来。在蚂蚁搬家的时候,也不会丢下为它提供美餐的好朋友不管。确定了新居之后,小蚂蚁就会把蚜虫一个一个搬到附近的植物上去。蚂蚁不仅是蚜虫的“卫士”还是蚜虫的“保姆”。冬天临近了,雌蚜排出了一个个越冬卵,蚂蚁很担心这些卵会被冻坏,便(             )地把它们一个个搬到外面晾晒,晒完后再搬回巢去。到了次年早春,蚜卵孵化了,这下又忙坏了小蚂蚁,它又主动承担了喂养小蚜虫的任务。直到春暖花开,蚂蚁又把小蚜虫一个个搬出洞来,放到植物上,让它去啃食鲜嫩的茎叶,以便自己从它的屁股后面捞取一点蚜蜜。

【1】选择“A.不辞劳苦   B.川流不息   C.饱食终日”中恰当的序号填入上文的括号中。

【2】文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蚂蚁是蚜虫的“保姆”,谈谈蚂蚁作为“保姆”要为蚜虫做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捞取”一词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体现了作者对蚂蚁怎么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多彩的阅读园地

阅读文段《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完成各题。

到星期四晚上,①天气有起色,汤姆提着姨妈那只洋铁旧灯笼,拿了一条遮灯光的大毛巾,乘机溜出去。他把灯笼藏在哈克的糖桶里,开始望风。午夜前一小时,客栈关了门,连那仅有的灯光也熄灭了。西班牙人没露面,巷子里也没人走动,一切平安无事。

夜色深深,万籁俱寂,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汤姆拿起灯笼,在糖桶里点亮后用毛巾将它紧紧围住。夜幕中两个探险者蹑手蹑脚朝客栈走去。哈克放哨,汤姆摸着进了巷子。②好一阵工夫,哈克焦急地等待着,心头好像压着座大山那样沉重。他希望能看到灯笼闪一下光,这虽然让他害怕,但它至少说明他还活着。

汤姆好像走了有好几个小时似的。他一定是昏过去了,要么就是死了,或许因害怕和兴奋,心脏炸裂了。③不安中,哈克已不知不觉地接近那条小巷,心里诚惶诚恐,时刻准备着意外不测的降临,一下子把他吓得憋过气去。事实上他已没有多少气了,他现在只能一点一点呼吸。这样下去不久就会心力衰竭。突然灯光一闪,只见汤姆狂奔着从他身边跑过。

“快逃!”他说,“快逃命!”

他不必再重说,一遍就够了,还没等汤姆再说下去,哈克的速度已达到每小时三四十里,他俩一口气跑到村头旧屠宰场的空木棚那里才停下来。他们刚到屋檐下,风暴就来了,接着大雨倾盆而下。

【1】结合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万籁俱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惶诚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夜色深深,万籁俱寂,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属于______________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句①是动作描写,表现了汤姆的细心和聪明机灵。______

B.句②运用了心理描写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哈克的紧张不安。______

C.句③是心理描写,既表现了哈可的惊慌,也表现出他对汤姆的关心。______

【4】根据选段内容,给文章拟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

【5】学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我们认识了三位著名作家的作品,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塞尔玛·拉格洛夫的《骑鹅旅行记》的故事梗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训练

朋友

据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那天到公园游春,这公园里恰巧有动物园,顺路就去拜访一次朋友。逛了一圈发觉我们的动物朋友虽然个个安居无忧,但骨子里却并不快乐。

鸵鸟眼窝深黑,像纹过眼线涂过眼影的时髦女人,只是少了在沙漠乡下时的那份活气,心事重重,是乡愁吗?蓝孔雀昂首踱步,依然美丽依然骄傲也依然虚荣,囚禁中也不忘争艳之能事,笼外有亮丽的衣物闪动,它立即打开金碧辉煌的屏。可惜缺少了奇花异草的热带风光的烘托,雀屏很暗淡,好像从箱底翻出的一段陈年织锦。

说暗淡,梅花鹿最暗淡。鹿之美,是动态的美:大大的温柔的双眸,警觉的耳,细瘦有力的腿,一盘丫丫杈杈的角像一丛漂亮的灌木,稍有风吹草动便四蹄生风绝尘而去,真神仙中物,我们的寿星和老外的圣诞老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它。而如今梅花鹿有些恹恹的,望望天嗅嗅地,有什么值得再奔跑一回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梅花鹿的神采飞扬之美是死于安乐了。

狮笼前人声喧哗,一对慵怠的狮子对人们的热情呼唤置若罔闻,谁也别想听到它们振聋发聩的吼声。到了受制于人的田地,英雄懒寻旧梦。狮子的紧邻是东北虎,山大王失去了山林也就失去了王位的威严。铁栅外的人们敲击叫喊扔果皮扔瓶盖扔随手捡起的东西。笼中有一方小水池,杂物漂在水中,人们在自身绝对安全的条件下想欣赏山大王之怒。山大王终于被惹怒了,它奋身而起迈着虎步围着小池不停地兜圈子,同时甩出有力的虎尾一遍一遍横扫水面,水花泼溅开来溅湿了人们的头脸衣衫,人们更加兴奋地扔更多的杂物。山大王想跳涧,想过崖,想纵身一跃,想一扑一剪,但是,这小小的铁笼不是苍莽的大山,它只好潜伏爪牙忍受,只有更激烈地甩尾巴兜圈子。虎落平阳”“困兽犹斗这两条人类辞典中的成语,此时令我感同身受。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居高临下把朋友弄来园中关着供养,磨灭它们的个性,供我们收藏观赏甚而戏耍,动物们的骨子里真的很不快乐呢。

1二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段说鸵鸟心事重重,它的心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孔雀的雀屏好像从箱底翻出的一段陈年织锦,作者用这样的比喻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段写梅花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直述句与转述句转换练习。

(1)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你和爸爸先吃饭。”(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玲在中队会上说,她负责帮助肖兵补习生病时落下的功课。(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刚对我说,他帮我把自行车送到楼上。(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伟大、坚强的民族”这个句子。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1.这个问题不能不讲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起地道战,谁也不能不承认是个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不遵守交通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公园对外开放,谁都可以进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缩句:过草地的时候,战士们随身带的干粮都快吃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双重否定句:我只有用劳动来解决饥饿的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拟人句:高粱红了,稻子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你怎么能说这都是他的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以此时此刻教室里真安静啊!为开头写3—5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悄悄话。

我们即将成为中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给小学的老师听,请你给某一位老师写一两句赠言,最好能体现老师所教学科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