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意思填入相应括号内。

精兵______政 美不_____

张灯结___________一发

惊心______魄 截然______

(1)精简人员,缩小机构。________

(2)比喻极其危险。_________

2、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比一比,再组词。

滓( )  拟( )  跋( )  薪( ) 诺( )

宰( )  似( )  拔( )  新( ) 偌( )

 

4、认字标音

毛(  

子(  

住(  

 

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满目______ 深思______ ______解冰 ______花红

倾注______ 伤痕______ ______自拔 ______心裁

随风______ 昏天______ ______到底 ______影只

太阳______ 断垣______ ______脑胀 ______厌诈

轻笔______ 千恩______ ______承颜 ______三月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

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填空并答题。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遍插茱萸少一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带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诗的前两句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全诗抒发了他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父亲

临近中考,父亲免不了每天一遍电话嘘寒问暖,但还是不放心我,常常骑着摩托,带着吃的过来看我。

离中考还有两天,学校给我们放假回家收拾东西,父亲托人开车把我带回家。回到家里,桌子上摆满了各种我爱吃的菜,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父亲却为我准备了这么多!在家休息了两天,父亲总是问我的学习、生活,又拿出两百元塞给我,对我说:“到了县里,买点啥。”望着身形日渐消瘦的父亲,我更坚定了考试的决心。

送我走的时候,父亲站在村口的路边,我坐在舒适的车里。父亲向我摆手,我看见父亲的头发在风中飘动,那曾经乌黑的头发,现在多了点点银霜。飘动的头发像是一团黑色的火焰,只是由于燃烧,已经沉淀了许多灰烬。

长年累月的劳作,过早地衰老了父亲的身体。尽管有时候家里用钱紧张,却从来没有少我一分吃穿。这些困难,藏在父亲心里,嘴上不说,却由新添的白发让我窥见。如果有一天我考上很好的大学,用钱很多,家里会怎么供我?关于这些,父亲对我说:“儿子,你放心,哪怕砸锅卖铁,我也供你读书。”父亲的话很坚定。

在得知我考入县里最好的高中时,父亲开心地笑了,头发随着笑声开心地颤抖。在取回通知书后,父亲一遍遍地看。我想拿来看看,父亲不想给我,说:“儿啊,爸这辈子没见过,你让爸好好看看。”接着用手慢慢抚摸着。那一刻,父亲仿佛年轻了十岁,任凭岁月在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把青丝染成白发,这个坚强的农家汉子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尽管白发使他容颜更加苍老,但那是他付出的象征。

【1】作者把对父亲的情感融入到了_______________这件事当中,凸显了父亲对“我”_____________,表达了“我”对父亲___________之情。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作者抓住父亲的“头发”对父亲进行了外貌描写,将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将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写出了父亲__________

【3】文中画“﹏﹏﹏”的两个句子也是对父亲头发的描写。判断下列对这两处描写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新添的白发”写出了父亲为了“我”而进行的无休止的忙碌。________

(2)“窥”字表达了“我”对父亲默默的关心、心疼和感激。________

(3)“我”的成功抹去了父亲脸上岁月的痕迹,挽回了父亲满头的青丝。_______

【4】第五自然段除了外貌描写外,还对父亲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这样描写表达了父亲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居然——________     气魄——________

2把“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这句话中的“冒”字换成“长”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文段,你有哪些体会?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我的老师

①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②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③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④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⑤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她朋友的家里。在她的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⑥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⑦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⑧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⑨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种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⑩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就往外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有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1】第③段中的“从来不”与后一句中的“仅仅”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中的“狡猾”一词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

【3】对第⑨段画 “ ”句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那件小事曾经在“我”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象。

B.老师如慈母般的关怀温暖了“我”的心,这件事在“我”心目中占有很重的分量。

C.“我”忘不了的是当时欺负“我”的孩子们。

【4】细读短文第⑨-段,添加小标题和所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通过回忆关于老师的许多小事,表现出了蔡老师怎样的特点和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语段阅读。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轻蔑——_____        艰巨——______     著名——______

【2】帝国主义者为什么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文段想一想,在当时的情况下,詹天佑敢于接受这样艰巨的任务,并胜利完成,说明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13、阅读与理解

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

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熙熙攘攘。八点三十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起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

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中间地段时,突然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下。有人大声骂司机:“真是个笨蛋!”也有人说:“养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用,简直是一群废物。”

司机解释道:“突然停电,这是一次意外事故,我马上与调度中心联系。”司机在黑暗中摸出手机,拔完号码后没有任何信号。

这是一次意外停电,波及全市。始料不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停电搞蒙了,通讯中断,交通阻塞,整座城市近乎瘫痪。地铁里的人如同无头苍蝇,纷纷掏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却都没有信号。有人用打火机照亮,得到片刻的安慰。女人哄着不断哇哇哭叫的孩子。有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的。”有人说:“我与客商约好,签一份额为三百万元的合同,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的。,”也有人说:“等出去了,一定要起诉地铁公司。”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哭声、骂声、叹息声不绝于耳。有人说:“等一等吧,地上的人不会不管我们的。”

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太阳落山了!”,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各自想着心事。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终于有人说:“我有。”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

“找到了!找到了!”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递给下一个人。没有人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地传递着。

“唉呀!”一声惊叫,药瓶不知传到谁的手里时不慎掉到地上,那人急忙俯下身在地上摸,整个车厢的人都俯下身在地上摸,仿佛药瓶会在黑暗中流窜到车厢的任何一个角落。终于有人说找到了,把药瓶又传下去。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黑暗中,不知是谁递过一瓶水,病人吃完药安静了下来。

不知又过去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立即有人大声喊:“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刹那间,光明消失了,重新又回到黑暗的深渊。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

这时,有一个大声喊道:“大家手牵手跟我走!”

话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着手排成了长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手的?”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头向下一出站口走去。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后边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

人们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领头的人衣服刮破了,脸和手都碰出了血。更让人意外的是,人们发现,领头的这个人竟然是个盲人。

1梳理故事情节,用简洁的文字填写下面的方框。

突然停电,地铁车厢里怨声四起 → 母女对话,众人情绪渐稳定 → ______________  →  有人点燃衣服照明,几人把火扑灭 →  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两个句子,想一想加点词用得是否恰当?如果用得恰当,请说说它的好处;如果不够恰当,请找出一个更好的词语替换它,并说说事由。

①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

②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突然停电时人们躁动不安的状况。仔细阅读第⑤段,感受一下母女对话后地铁车厢里的氛围,并在下列横线上写一句话,描写出当时特有的宁静。

此时,车厢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个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灾难来临时,该如何应对?本文给你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有趣的树木

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自治州,人们称它是植物王国皇冠(guān guàn)上的绿宝石。那儿到处是绿油油的热带植物,生长着许多有趣的树木。

有一种树,叫做黑心树,不仅名字古怪,而且样子也长得高大古怪,更怪的是树干的中心,居然是乌黑色的,多么有趣啊!傣族兄弟给它取了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它挨(āi ái)刀木。原来黑心树还有一个古怪的本领,你把它的主干锯了,第二年就会从残桩上长出二三枝新主干,再锯再长,越长越多。当地居民在住宅附近种上十来棵这种树,一年到头的烧柴就不用愁了,所以,又叫它烧柴树”。

密林中另一种有趣的树,叫做轻木。这种树生长十分迅速,一年就能成材。它高大挺拔,而重量却非常轻,0.5立方米的木材一个人就能背(bēi bèi)起来。轻木是世界上最轻的木材之一,用它制造的家具搬运起来可省力啦!

与轻木相反,这儿的铁力木是世界上最重的木材之一。铁力木四季常绿,高达30米。它的木色黑沉沉的,入水即沉,真有点像铁块。一块直径40厘米、高25厘米的铁力木砧板,力气小点的人还端不起来。铁力木不但重,而且木质致密、坚硬异常,是建筑和制作名贵家具的优良用材,还能用来制作高级乐(yuè lè)器。

西双版纳生长着5000余种(zhǒng  zhòng)植物,有趣的树木还多着呢!

1短文中的多音字,请划去错误的读音。

2用波浪线“﹏﹏”画出本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3全文是按先( )再(   )后(   )的方式构篇的。

4黑心树最主要的特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出最能说明轻木轻、铁力木重的语句。轻木与铁力木除轻重大不相同以外,它们各自还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练习。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新疆小伙子在跳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估计他一定知道这件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维吾尔姑娘漂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1.我只有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都喜欢王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个星期天,妈妈要带我去西湖划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小红军对陈明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他呢?(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句子。

(1)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难忘的是毛竹。  (修改病句)

 

(3) 当年用自己的血汗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都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缩句)

 

(3) 井冈山人自豪地说:我们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改为转述句。)

 

(4)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改写成陈述句)

   

 

20、句子练练坊

1.人们爱秋天,爱它的天高气爽,爱它的云淡风轻,爱它的瓜果飘香……(仿写)

 

2.经过百劫千难,最后的成功,属于不懈的追求者。(改为反问句)

 

3.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转述句)

 

4.城市之间如此相像。(改写成比喻句)

 

5.天空中洒满了星星(改写成拟人句)

 

6.发生什么样的危险。诺贝尔毫不动摇研究炸药的决心。(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7.他想:“是的,这样的事情不能长久做下去,非停止不可。”(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8.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撕破了的湿淋淋的渔网。(缩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从下列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习作。

题目1: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的图画。右面这幅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从中你能不能体会到画家的用意呢?请你把这幅漫画的图意以及你的想法写下来,题目自拟。

题目2:天地之间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泉水的叮咚声,悠扬的乐曲声,朋友的问候鼓励声,厨房传来的炒菜声……美妙的声音传递出美好的情感。你觉得哪种声音是美妙的?这美妙的声音又传递出怎样美好的情感呢?请以“美妙的声音”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