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联词语的使用可以使句子的表达更有力,更有气势,更有意味,我们在语言活动中要学会使用。下面的一段话就需要加上关联词,请你动手一试。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抓紧时间读书,( )读得十分认真。( )读什么书,他( )是边读边做笔记,( )是浅显易懂的文章,他( )要边读,边圈圈点点。
2、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提到là bā zhōu( ),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găn jué( )。
(2)八儿只能cāi xiăng(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zhŏng zhàng( )了吧!
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腊八粥》一文围绕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的___________________图景。
(2)根据《迢迢牵牛星》一诗填空。
①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
②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塑造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中秋节 明朗、素洁 的月色,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思想感情
(4)《寒食》一诗中含蓄地表达了对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哪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5)《截戏》一文以___________句开头,概括地介绍了藏戏的三大特点: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人们常把不会游泳的人称作“旱鸭子”,不识一字的人叫“睁眼瞎”。下面的这些人,又被称作什么呢?
专偷东西的人( ) 没有依靠、远处投奔的人( )
表示思想很陈旧的人( ) 没有骨气的人( )
毫无主见、随声附和的人( ) 对某门知识不懂的人( )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维持—________ 辨别—________ 精湛—________
馈赠—________ 教诲—________ 拮据—________
6、课文理解。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翻译下列诗句。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首诗中,我们明白石灰的形成要经历这些考验:________;石灰的______的精神值得我们赞颂。
【3】诗中作者抒发要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的坚定志向的诗句是:______。
7、古诗鉴赏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杜牧。
【2】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读这首诗,我们既能感受到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能感受到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B.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江南特有的美景。
C.“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中,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D.“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南朝是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陈,宋、齐、梁四个政权。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诗中语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国破"句中,"国"指京城长安,"破"的意思是"沦陷"。
B. "城春"句中的"深"意思是茂盛。
C. 第二句的意思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D. "浑欲"句意为,安史之乱不平定,诗人就不整理散乱的头发。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爱国基调。
B. "家书抵万金"一句出自肺腑,情真意切,很自然地引起共鸣,因而千古传诵。
C. 诗的前四句写景,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的境况,充溢离情。
D.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9、课内阅读。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解释词语。
精兵简政: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借用李鼎铭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诸葛亮初次用兵(节选)
曹操派大将夏侯惇、于禁领兵十万,杀奔新野。诸葛亮便向刘备要了尚方宝剑,升堂调度:“博望左边有座山,叫豫山;右边有树林,叫安林。可以埋伏兵马。关羽可领一千人在豫山埋伏,敌军来就放过,他们的粮草辎(zī)重一定在后面,只等南面火起,就可驱兵出击,烧毁粮草。张飞可带一千人去安林背后埋伏。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击。关平带五百人,预备引火之物,到博望坡后两边等候,到初更天敌人到来,便可放火。樊城赵云速回,让他作先锋;交战时只要败,不要胜。主公自带一支军队作赵云后援。你们各各按计划行事,不得有误。”
且说夏侯惇、于禁率大军到达博望……赵云领兵来战,夏侯惇与之交战几个回合,赵云且战且退……
天色渐渐昏黑,夜风愈大。夏侯惇只顾催促部队赶路。行至两边都是芦苇的狭窄山路,护送粮草的于禁、李典率领后卫赶到,见此状大叫:“前面夏将军慢走。”于禁还赶到前边阻止。夏侯惇猛然省悟,正要退兵,却听背后喊杀声起,早有一派大火烧着,两边芦苇也着火,一刹那,四面八方都是火,风大火猛。曹军顿时大乱,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赵云回军赶杀,夏侯惇冒烟突围而逃。李典见势不好,往博望坡奔回,却被关羽的军队拦住厮杀。于禁见粮草车辆烧了,便从小路逃命去了。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却被张飞伏兵拦住,张飞一枪刺落夏侯兰于马下,韩浩夺路逃脱。一直杀到天明,刘备才胜利收兵,直杀得曹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夏侯惇收拾残部,狼狈返回许昌。
关羽、张飞相互惊赞道:“孔明真是英才啊!”一齐拜伏在坐于小车里前来犒军的孔明车前。
【1】“不计其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写出了曹军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读第一自然段,结合第三自然段,分析诸葛亮这样做的用意。
关羽在豫山埋伏:____________;张飞去安林背后埋伏:________;关平预备引火之物,敌人到来便放火:______;赵云作先锋,交战时只要败:_________。
【3】从关羽、张飞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诸葛亮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_____________的人,夏侯惇是个___________的人。
11、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小蚂蚁成了远近闻名的小船长。
他开着的不是铁壳大海轮,不是帆船,也不是独木舟……而是一枚落叶儿小船。
小蚂蚁划着落叶儿小船,在清清的溪流里快乐地划来划去。
他划着小船儿向小鱼儿问好,鱼儿们吐着泡泡,热情欢迎岸上来的小朋友。小蚂蚁向鱼儿讲述岸上的故事多迷人,多惊险哟!小鱼儿也向小蚂蚁讲述着水晶宫的传说多神奇,多令人向往!
小蚂蚁又划着船儿向对岸驶去。他这是赶紧去报信呢!毛毛虫请他带个信儿,等到毛毛虫变成美丽的大蝴蝶时,一定要去河对岸探望他的好朋友大青虫。
一只萤火虫受伤了,飞到小溪上空的时候往下坠。小蚂蚁见了,_________。
萤火虫好感动,激动得泪花一闪一闪。
小蚂蚁是位______的船长,他划着小船儿在清清的水面上自由自在地荡悠。
【1】给文章想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2】小蚂蚁开的船儿是________,他划着船碰到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小蚂蚁划着小船时的心情是________
A. 开心。 B. 难过。
【4】小蚂蚁看到萤火虫受伤了,他会怎样做呢?请在文中的横线上写一写。
【5】小蚂蚁是位怎样的船长?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
12、课外阅读。
①屋外,大雪纷飞。屋子里,油灯的火苗舔着夜色,像贪婪的舌头舔着糖。
②父亲坐在火桶旁读《论语》给我听,读到其中一段:“……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旋即把脸转向我,“这话意思是说啊,爱众生,亲仁者,践行‘五德’,有闲暇就可以学‘六艺’之文了。”从《论语》中寻找处世的指针,这是他的习惯,而且他也习惯将此强加于人。
③“你在不在听啊?”父亲冲我发火了。
④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山村的小院寂静无声,敲门声格外响亮。门开了,风雪卷了进来,陌生人立在门口。
⑤来人穿件军大衣,一身雪花,年龄看起来比我父亲小几岁。他手扶门框,自我介绍说,他姓闻,是地质队的,来这个山区探矿,现在迷路了。父亲听了,眼睛一亮,热情地将陌生人迎了进来。
⑥父亲与这个陌生的闻叔叔热烈地攀谈起来。(1)正说着,父亲突然一怔。他用手指着闻叔叔:“哦,你还没吃饭,你一定没吃饭!”闻叔叔点点头。父亲吩咐母亲,赶紧给闻叔叔下一碗热汤面,多放些生姜和辣椒。
⑦母亲有些迟疑,面条是有的,可是有点贵重。平时父亲患有严重的胃病,温软的面条,可以减轻他的胃疼。母亲以商量的口吻问道:“能不能炒一碗饭呢?”父亲的回答是否定的。这一刻的父亲显得威严而热情,说话一锤定音。
⑧在鸡蛋和葱花的香味中,闻叔叔狼吞虎咽,他饿坏了。他湿透的军大衣放在火桶上烤,水汽旋转着向上升腾,湿漉漉的暖意在屋子里荡漾开来。这天夜里,闻叔叔就住在我们家,和我父亲几乎说了一夜的话。
⑨第二天早晨,父亲把闻叔叔送出了山外。
⑩时间一长,这个人和这件事,渐渐在我们脑海里淡去。
⑪不想,一年之后的冬天,闻叔叔又突然来了。他专程给父亲送来一件崭新的军大衣。因为那一夜,他看出父亲畏寒,老是咳嗽。
⑫父亲大笑,继而连连摇头,调侃说:“一碗面换一件军大衣,显得我不够仗义啊!”
⑬这是父亲做人的准则,他的骨子里有“愿予之不愿取之”的一面,他身上有一种侠气。
⑭闻叔叔有点不悦,放下大衣就走。父亲让我抱上大衣,跟他去追闻叔叔。在一个山凹,父亲与闻叔叔有了一番拉扯。闻叔叔忽然停住了,指着大衣的胸口对父亲说:“你摸摸里面! "(2)父亲一摸,怔住了,半晌说:“我收下了,兄弟情意重啊!”
⑮此后的几年冬天,父亲一直穿着这件军大衣,咳嗽减轻了许多。一年秋天,父亲去世了。这年的冬天,母亲把大衣拿出来翻晒。
⑯暖阳下,大衣贴胸部分,露出一块用针线缝上去的羊皮。羊皮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洁白、晶莹的光。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锤定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体会句子含义与表达效果:
(1)文中划“____”句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父亲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2)第⑥段中“父亲突然一怔"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第⑭段中,父亲“怔住了”,是因为他摸到了______________,此时他心里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主要记叙了哪三件关于父亲的事? (概括回答)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件事中,第________件事写得简略,另两件事写得详细,做到了详略得当。
【4】结合短文内容,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5】读完短文,你懂得了哪些做人的道理?试着联系生活实际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掩盖过失的猫
有一只猫,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得,对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盖。
它捕(pǔ bǔ fǔ)捉老鼠时,不小心让老鼠逃跑了。于是,它就说:“我是看它太瘦,才放走它的,等它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脸说:“我本来就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 我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脸。”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沾满了污泥。看到伙伴们惊异的目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个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伙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吧?不,我这是在游泳……”话还没说完,就沉没(méi mò) 了。“走吧!”伙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在表演潜水了。”
【1】画掉短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声音的延续 B.解释说明 C.意思转折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意思省略 B.说话断断续续 C.话语突然停止
【4】文中的猫总是百般掩盖自己的过失,是因为( )
A.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得。
B.为了不让伙伴们看到自己的过失。
C.它的过失是它成功的体现。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有一只猫,百般掩盖自己的过失。
B.猫不肯说实话,伙伴们不愿救它。
C.骄傲、吹牛是没有好处的。
D.对自己的过失,不能掩盖,否则要吃大亏。
14、课内精彩回顾。(共10.5分)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的意思是:
。 (1分)
(2)面对浪费时间的小朋友,你会用
(填名言)来告诫他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1分)
(3)《老人与海》一课的作者是 (国家) (人名)。(1分)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诗选自 (朝代)
(诗人)的 《 》(诗题),它的意思是: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3.5分)
(5)黑龙江省抚远县乌苏镇哨所被称为我们伟大祖国的“ ”(1分)
(6)《将相和》一文中,“将”是 ,“相”是 ,“和”的意思是: 。课文一共写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
→ → 。(3分)
15、改成双重否定句。
(1)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下的每一块土地都被洪水淹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应该知道这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练习。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新疆小伙子在跳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估计他一定知道这件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维吾尔姑娘漂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吃饱了的八儿肚子已经成了一面小鼓。(用加点词语和本句修辞手法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小心地说道:“我没有开玩笑,请救救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成肯定句
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 能不能战胜自己的决心,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病句)
2. 第二天,他把这两个日本孤女送往石家庄。(改为被字句)
3. 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转换句式,意思不变。)
21、作文。
六年的学习生活会有许多令你高兴、难忘、有趣、难过……的事情,请以“这件事真让我 ”为题写一件事。
要求: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要做到不写错别字,语句通顺,不少于35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