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推________   脚________

________   难________   腿________

2、根据情景写诗句。

1、小明读了战争的资料,想起了以前那么艰苦的边塞生活,说道:   。”

2、毛毛读了古代清官们的故事,想到了那歌舞升平的迂腐生活,不禁吟起了《题临安邸》中的诗句:   ”。

3、到瀑布脚下,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     这句诗来。

4、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     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     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     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

5、《清平乐·村居》中的词牌名是 ,词的作者是 ,抒发了词人对乡村悠闲自得生活的向往,你知道的词牌名还有 等。

6、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     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写作文时,有时我们无从下笔,经过冥思苦想,突然间文思泉涌,真可谓    

7、“嫦娥一号的升空让我们浮想联翩:寂寞的牛郎织女,     这些诗句都是关于你们的,今天,你们是否可以坐上我们的飞船相聚呢?可是台独分子的言行又让我们气愤不已,我想对他们说:     ,即使你们想阻挡两地统一的进程,但是,大部分台湾人民还是希望回到日益强大的祖国怀抱的。

8、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3、补全词语。

千里______ 生儿______ ______无知 ______城府

双龙______ 心满______ ______差五 ______眇指

名扬______ 夺眶______ ______雪地 ______恳恳

细细______ 直截______ ______半解 ______如丝

翻来______ 长生______ ______一顾 ______华贵

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考试开始了,同学们表现得很轻松( )

(2)连续下了几天的雨,地上很潮湿( )

(3)走进繁华的大都市,他有些迷失了自己。( )

(4)我们从小要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

5、根据下面的叙述,写出它的寓意。

(1)四个儿童围着一个大儿童抢他手中的头盔,因“盔”与“魁”谐音,故称“五子夺魁”,寓意是_______________ 

(2)獾(huān)子仰头望天,喜鹊飞空俯地,两相对望的图案。寓意是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理解。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_______诗人,因此他被称为________

【2】“又疑瑶台镜”中的“疑”和“疑是地上霜”的“疑”分别是________的意思,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________》和《________》。

【3】李白的这首小诗写的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________________,十分幼稚而可爱,语言质朴,比喻有趣。

【4】诗句“________”这两对诗借助神话传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7、阅读。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将古诗内容补充完整。

【2】一个“咬”字,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劲竹_________的性格。

【3】根据古诗的内容,试着画出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参考注释,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回答下列各题。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少:指少年时代。适俗:适应世俗。韵:本性、气质。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yìn):荫蔽。罗:罗列。户庭:门庭。虚室:空室。余闲:闲暇。(fán)笼:蓄鸟工具。樊,藩篱,栅栏。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1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意蕴丰富:《关雌》中的男子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________,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长歌行》告诉我们少壮不努力,________

2关于《归园田居》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 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 暖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暖暖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 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且那么自然,那么淳朴。

3对于《归园田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 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

C. 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 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树高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4请问《归园田居》这首诗最后一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与哪一句诗相呼应?你觉

得这首诗主要表达了陶渊明什么样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理解。35%

(一)默写《杨氏之子》,比一比谁的字最漂亮。并说说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5分)

 

 

 

 

 

 

 

 

 

 

 

 

 

 

 

 

 

 

 

 

 

 

 

 

 

 

 

 

 

 

 

 

 

 

 

 

 

 

 

 

 

 

 

 

 

 

 

 

 

 

 

 

 

 

 

 

 

 

 

 

 

 

 

 

 

 

 

 

 

 

 

 

 

 

 

 

 

 

 

 

 

 

 

 

 

 

 

 

 

 

 

 

 

 

 

 

答: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

 

 

 

10、阅读短文。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阔  宽敞),足够(坚强  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  隐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用“√”画出括号内使用恰当的词语,。

2选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等方面表现了松鼠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联系全文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仿照画线句写一写下列动物的活动。蚂蚁搬家小 鸡啄米  蚕吃桑叶(任选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正太郎决定给饿着肚子的老狐狸投送食物。每逢家里做过油肉、炸豆腐什么的,他就留下一些,扔到地板下面;还每天把一杯牛奶倒在地板下面那只破碗里。过了一个月,老狐狸和正太郎熟悉了,有时家里没有别人,正太郎的屋门就会轻轻响一声,两只狐狸从门缝里挤进来,舔正太郎的手,轻松自在地在屋里慢腾腾地踱来踱去。小狐狸见到正太郎时,也会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的舌头柔和地舔他的手

老狐狸一直没有忘记救出小狐狸的事。渐渐地,木桩被啃得很细了。老狐狸用自己的力量,把小狐狸救出来的时候,该是多么欢喜呀!正太郎一想到这些,泪水就不由得涌上眼眶。

1把第一段分为两层,写出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太郎一想到这些,泪水就不由得涌上眼眶”。

这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太郎一想到这些,泪水就不由得涌上眼眶”。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到狐狸对正太郎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梗概)》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①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越来越少,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②他每天(               )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打猎。(                 )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还有一些麦子,由于被老鼠啃过了,他就随意把它们丢在围墙里,没想到不久竟长出了嫩芽,后来又结出了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1】选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孤寂——( )        随便——( )          重复——( )

【2】用小标题概括选段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②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鲁滨逊了为在荒鸟上生存下来,他做了哪些事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段文字里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高斯号脱险记

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小时候曾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他取来几块大小一样、颜色不同的碎布,放在雪地上。几小时以后,其他的碎布仍在雪地上躺着,只有黑布深深地陷进雪里。这个实验说明: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可不要小看这个实验,正是这个实验成果,使探险船高斯号死里逃生。

1903年夏天,探险船高斯号刚到南极,就遇到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被封锁在茫茫无边的冰原上。___________想尽了各种办法,累得筋疲力尽,____________船员们没能使船前进一步。船上的淡水、粮食和蔬菜在一天天减少,眼看大伙就要坐以待毙了。

一天,船长正在甲板上沉思。他抬头看看天空,暴风雪过后,烈日当空,万里无云。:他忽然想起了富兰克林小时候做过的那个实验,眼睛一亮,精神顿时振奋起来。他下令立即紧急动员,把船上所有的煤屑和锅炉烟道中的黑灰倾倒在冰上,铺成一条长二千多米、宽十多米的黑路。不久,黑灰和煤屑吸收了强烈的阳光,使得路上的坚冰全部融化了。在大家的跳跃欢呼声中,高斯号徐徐启航,走上了新的航程。

1文中横线上上应填写的关联词是________

A. 无论………… B. 因为……所以……

C. 尽管…… D. 虽然……但是……

2富兰克林所做的实验中,只有黑布深陷进雪里的原因是________

A. 大小一样 B. 颜色不同 C. 厚度不同

3富兰克林和高斯号船长所运用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

4富兰克林做过的实验挽救高斯号的前提是________

A. 有暴风雨和坚冰 B. 烈日当空,万里无云

C. 船员们的共同努力 D. 船长的聪明才智

14、课外阅读。

爱因斯坦小时候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从小就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要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爱因斯坦5岁的时候,有一天,爸爸从兜里掏出个指南针给他玩。他拿着摇来摇去,发现里面的小针总是指着一个方向。他想看看是什么东西吸着小针,打开一看,什么也没有发现。难道是小针在作怪吗?他开始对科学产生了_____兴趣 爱好。

爱因斯坦上了小学,因为他很少说话,有的同学笑他笨,老师也不太喜欢他。有一天,上手工课,大家都把自己的作业交给了老师,老师在一大堆泥鸭子、布娃娃、蜡水果等作业中,拿出了一个很不像样的小板凳,生气地问:“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糟糕的板凳吗?”孩子们都笑了起来,爱因斯坦却低下了头,他站起来小声地说:“有的。”

同学们_____惊奇 奇怪地看着爱因斯坦,只见他从书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___摆在桌子上___说___老师___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___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___老师看他这样认真___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___

1选择恰当的词语。

兴趣 爱好

他开始对科学产生了________

惊奇 奇怪

同学们________地看着爱因斯坦。

2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讨厌——________    渺小——________

3老师不太喜欢爱因斯坦,是因为________后来,老师改变了对他的态度,是因为________

4在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同学们奇怪地看着爱因斯坦,只见他从书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________摆在桌子上________说________老师________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________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________老师看他这样认真________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________

5“孩子们都笑了起来,爱因斯坦却低下了头”,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爱因斯坦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最根本的原因是_____

A. 爱因斯坦从小就喜欢做手工。

B. 爱因斯坦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动手实践。

C. 爱因斯坦从小很少说话,不喜欢与同学交往。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说:“两周前我就让人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钥匙在我这里。”(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放学的路上,一个人向家里走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江南风景如画,怎么比得上我的家乡美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①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例:你这样做怎么能行呢?我不是跟你说过多次了吗?

你这样做不行,我跟你说过多次了。

1、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为转述句。

(1)法官说:“两周前我找人用锅炉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然后又上了三道锁,钥匙在我这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指着我问父亲:“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对我笑着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班长抬起头说:“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忘不了     

六年了,我们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回首往事,那难忘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同学们,翻开记忆的画册,小学生活中,什么才是你最难以忘怀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