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里。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______

2.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______

3.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______

4.当春风刚刚吹走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鲁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   )家。我还知道他原名叫( )( )人。他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

2、《最后一头战象》作者叫(          ),他还有很多动物小说,比如《      》和《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字绘: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意,潇潇洒洒地从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大海上_______________。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字抒:我们赞美长江,______________;我们依恋长江,_____________

3)通过半学期的学习,我对________________被日本人称为活菩萨聂荣臻将军啧啧称赞;我被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在德国军官面前_______________的战斗品质折服;我为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_________________科学品质叫好。当然,我也知晓《古今贤文》(真理篇)中的好多真理:兼听则明,__________________,嫉恶如仇;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等;当然,我也深深的知道,作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学会与别人________

4、不管是_______民百姓,还是将shì______吏卒,都热爱祖国的锦xiù______河山。这有zòng_______横万里的长城,也有杨柳拂_____的江南。

5、写出带有一下文字的古诗

带“山”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水”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花”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月”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鸟”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按要求填空

戏为六绝句 (唐)杜甫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shěn)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首诗里涉及到了初唐四杰,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半亩方塘一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鉴:

②徘徊:

③渠:

④清如许:    

⑤源头:

⑥活水: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3】怎样理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8、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

2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 显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zháo zhuó)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定 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词语画“√”。

【2】选文中“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

【3】“我哪能离开呢?”反映了父亲的什么品质( )

A.反映了父亲忠于革命事业的高贵品质。

B.反映了父亲关心家庭的高贵品质。

C.反映了父亲以为自己很了不起。

D.反映了父亲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4】用“ ”画出最能概括这两个自然段意思的一句话。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选择

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微了,花工们说。

不多日子,油黑的蔷薇叶子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竟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领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原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般清凉清凉的水酒洗过一般舒坦。

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格,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回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画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坚硬是指:________

柔软是指:________

2阅读短文,说说第⑥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分别能概括玫瑰花和白玉簪花色彩特点的词语,再写出这两种花各自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思考:文中的白玉簪花究竟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读第⑩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普通劳动者(节选)

王愿坚

林部长走下公共汽车,解下脖子上的毛巾,把脸上的汗擦了擦,便急急忙忙的扛起行李往工地上走。

走在后面的刘处长紧走了几步赶上来,把手里的零碎东西往将军面前一递,喘吁吁的说“部长,把背包换给我。”

“算了吧,你也不是小伙子。”将军看了刘处长一眼,笑了笑说,“咱两彼此彼此。”

他们刚走过牌楼,一片喧闹的人声混合着机器声、喇叭声就迎面扑来,整个坝后工地展现在面前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场面:一条高大整齐的“山岭”把两个山头连在一起,一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沙土、石块像长了腿,自动的流到坝顶上。坝上坝下到处是人,汽车、推土机在匆忙中奔跑……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被这劳动场景深深的激动了。对于这个地方,他并不陌生。这里是作为军事重地留在他的记忆里的。九年前,他曾经为了攻取这一带山岭,又要保全这里的古陵(就是十三陵)而焦虑过他不止一次的在作战地图上审视过它,在望远镜里观察过这里的每一个山头,至今,对面那几个山头的标高他还依稀记得。但是,现在变了,作为战场的一切特点都变了,当年敌军构筑的防御工事是已被山洪冲采,那依山筑成的小长城也只成了一条白的痕迹,连那座小山头也被削下了半截填到大坝上了。几年来,他每次看到过去战头、驻扎过的地方在建设,总是抑制不住的涌起一种胜利和幸福的激情;而现在,他又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来到这里,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所有的疲劳、酷热全都忘记了。

他俩找到了要去的单位的劳动地点。人们正在紧张的劳动着。在一道一米多深的土洼下面,平躺着一列斗车,战士们把砂土挑到崖边,在由另一部分人把它倒进车里去。他俩悄悄的把行李放好,走向前去。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他俩便每人抓起一只,用手提起土来。

将军刚提了几筐,就听见一个尖细的声音在喊他:“喂,老同志,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

将军被这个友好的玩笑逗笑了,抬头一看,原来说话的是个年轻的战士。他不过有20岁,一张圆脸,厚厚的嘴唇上抹着一层淡淡的茸毛,一绺头发从软胎的帽舌底下露出来,被汗水牢牢的贴在前额上,显出一股调皮劲。他正挑了担砂土颤悠颤悠的走过将军的身边,调皮的笑了笑,露出一对白白的小虎牙。将军笑了笑回答:“我是个新兵嘛!”

“那……你等等。”青年战士连忙把筐里的土倒下,然后拔腿跑到滤沙架子底下拖来了一只大抬筐,往将军身边一搁,说道:“来,咱俩组织个互动组好不好?”

“好。”将军高兴的回答,说着就连忙蹲下帮他整理抬筐的绳子。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气喘吁(xū yǔ) 一(liǔ lǚ)

【2】劳动者”指的是_____。文中的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句子,用“_____”画出来。

【3】选文描写了一个巨大的_____场面。用“﹏﹏”画出相关的语句。在这个巨大的场面描写中,作者又抓住了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人物的描写。

【4】画“______”的句子对年轻的战士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林将军的形象是我国老一辈革命者的代表人物,他们不以功臣自居,时刻严于律己。

B.这些老革命者,即使在和平建设下年代依然挺身而出,继续带领群众一同前进,争取新的胜利。

C.林将军代表的是千千万万的老一辈革命者,他们“普通”中含着不普通、平凡中包含着伟大,正表现了这个时代的美。

12、课内阅读。

①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

②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③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联系全文,再结合选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失约未能带孩子出去玩,你是怎么理解的?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完成练习。

骑鹅旅行记(节选)

[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

在他朝桌子走去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异的情况。房子比原来大了吗? 这不可能。可是为什么现在走到桌子那里比平时要多走好多步呢?椅子是怎么啦?看上去并不比刚才大。可是他首先得爬到椅子腿的横档上,然后才能爬到座位上去。桌子也一样,他不爬到椅子扶手上就看不见桌面。

“天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男孩说。“我想是小狐仙对椅子、桌子以发整个屋子都施过妖术了。”

讲道集放在桌子上,显然和原来完全一样,但是似乎也有不对的地方,因为他不站到书上去就一个字也看不到。

他念了两三行,无意间抬头一看,他的目光正好落在镜子上。他立刻大叫起来:“看,那里又一个!”因为他在镜子里清楚地看到一个头戴尖顶帽、穿着皮裤子的小人儿。

“他的穿戴和我一模一样啊!”男孩说着,惊奇地把两手扣在了一起。当时他看见镜子里的小人儿也做了一个同样的动作。

男孩又揪一揪头发,捏一捏胳膊,扭动下身子,镜子里的小人儿也立刻照样做了。

男孩绕着镜子跑了几圈,想看看后面是不是藏着一个小人儿。可是他什么也没有找到。当时他吓得浑身发抖,因为他现在明白,小狐仙已在他身上施了妖术,他在镜子里看到的那个小人儿就是他自己。

【1】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标题的是( )

A.变成了小人儿

B.在教堂附近

C.一座小庄园

D.白鹤之舞

【2】文中的男孩指的是_____,他被______施了妖术,变成了______

【3】男孩被施了妖术后,发现了哪些奇异的情况?( )

A.走到桌子那里比平时要多走好多步。

B.首先得爬到椅子腿的横档上,然后才能爬到座位上去。

C.不爬到椅子扶手上就看不见桌面。

D.不站到书上,就一个字也看不到。

E.以上都是

【4】男孩是怎样断定自己被施了妖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镜子里的“小人儿”就是文中的男孩。______

(2)不仅男孩被施了妖术,椅子、桌子以及整个屋子都被施过妖术。______

(3)男孩发现自己被施了妖术后,心情非常激动。______

14、阅读专项训练。

夏明翰烈士

1928年3月18日,夏明翰同志被捕了。

审讯室内,敌人的审问开始了。一个杀气腾腾的反动军官问夏明翰:“你多大年岁?”夏明翰白了他一眼,回答说:“我是共产党,共产党万万岁!”那个反动军官又问:“你的家在哪里?”夏明翰提高了声音,说:“革命者四海为家,我的家在全世界!”“我再问你,你们的人都在哪里?”夏明翰听了,狠狠地盯了那个反动军官一眼,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们的人都在我心里。”说完,把嘴一闭,再也不说一个字。敌人企图从夏明翰口里得到一点儿情报的梦想破灭了。

敌人用各种手段都没能使夏明翰屈服,最后决定杀害他。

3月20日清晨,白色恐怖笼罩着江城,夏明翰同志告别狱中的难友,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刑场上,夏明翰昂首挺立,深情地望着祖国大地,望着他熟悉的、印满他战斗足迹的武汉三镇。执刑官走过来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讲。夏明翰大声说:“有!给我纸和笔!”他用戴着手铐的手,饱蘸着浓墨,不,饱蘸着自己的满腔热血,在雪白的纸上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写完,他将笔一甩,厉声喝道“开枪吧!”

枪声响了。党的好战士,人民的好儿子夏明翰同志为革命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短文选取了两个时间点来记叙夏明翰烈士的事件,一是___________(时间)夏明翰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时间)夏明翰___________。在记叙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___________(言行  神态)的描写来体现人物品质的。

2第二自然段中,面对敌人的审讯,夏明翰回答的语言反映了他( )(多选)

A.对革命充满信心 B.博大的胸怀 C.坚信共产党永远存在 D.在和敌人斗智

3结合短文内容,阅读下面的资料,想一想,夏明翰想借这首就义诗表达自己怎样的志向?将你的理解批注在文中的对话框里。

资料  著名诗人萧三回忆说:“夏明翰同志党性很纯洁,没有一点花招,扎扎实实,不说假话。要说他的性格、脾气,就义诗完全可以代表,是真心话,没有做作,很难得的就是他这言行一致。”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练练坊

1.人们爱秋天,爱它的天高气爽,爱它的云淡风轻,爱它的瓜果飘香……(仿写)

 

2.经过百劫千难,最后的成功,属于不懈的追求者。(改为反问句)

 

3.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转述句)

 

4.城市之间如此相像。(改写成比喻句)

 

5.天空中洒满了星星(改写成拟人句)

 

6.发生什么样的危险。诺贝尔毫不动摇研究炸药的决心。(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7.他想:“是的,这样的事情不能长久做下去,非停止不可。”(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8.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撕破了的湿淋淋的渔网。(缩句)

 

16、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每题1分,共7分)

1)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缩句)

 

2)老人又一次梦见了狮子。(扩句)

 

3)天安门广场红旗翻动。(改为比喻句)

 

4)小鸟在树枝上唧唧喳喳地叫。(改为拟人句)

 

5)看到数十只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我们懊悔极了。(改为反问句)

 

6)铁路要经过许多高山,要开凿隧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7)蔺相如对秦王说: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改为转述句)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二十四只草船的草把子上插满了曹军射过来的箭。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鲁迅先生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把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王小明是学生。

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道题这样做事对的。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转换句子。 

例:父亲说: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父亲说,他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他经常说:还不如我闺女呢,太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丢失手表的我在附近的几栋教学楼白墙上最醒目的位置贴了几张寻物启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2)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语言积累

(1)人非生而知之者,

(2)甜瓜苦蒂,

(3)种树者必培其根,

(4) ,观千剑而后识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