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克达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多音字组词。

zāng________   zàng________ 

huán ________hái________   

 jǐn  ________  jìn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_____   少壮——_____ 观书——_____ 

反义词:

——_____   活水——_____   少壮——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__________这绚丽灿烂的秋色,__________表示着成熟和繁荣,_________意味着欢乐和富强,___________我特别喜欢它。

4、查字典的知识填空3分)

鸿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___部,再查   __画;用音序查字法,音序是 ______的字义有:鸿雁;书信;大;姓。在鸿毛中应选第 ___种解释。在鸿图中应选第 _____种解释。在来鸿中应选第_________种解释。

 

5、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你们)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_______

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人王灼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一处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我最棒。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咬”字说明了(  )

A.竹子生长的位置非常险恶。

B.青山上的岩石非常坚硬。

C.竹子很有劲。

D.竹子紧紧扎根在石缝里。

【2】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的生活环境之恶劣,赞美了竹子________的品质。

【3】最后一句诗中的__字,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4】本诗是一首题画诗,下列还有哪些是题画诗?用“√”标出来。

A.《墨梅》(  )     B.《惠崇春江晚景》(  )

C.《滁州西涧》(  ) D.《江南春》(  )

8、课内阅读。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诗歌的第一、二句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看出来的。

【2】这首诗中的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A.披着威武的鞍具(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原野上吃草。

B.披着威武的鞍具(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3】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了自己热望建功立业却又不被赏识的愤懑之情。

B.希望自己像马一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必须承受的痛苦

三岁半的女儿扁桃腺(xiàn)发炎,开了十针青霉素,上午八点和下午三点,一天两针。头两天是妻子带她去。她怕打针,不肯去。妻子就骗她,说不打针,是去买酸奶喝,或骑小车车、踢皮球什么的,瞒哄着抱她下楼。当针扎进小屁股蛋,针剂的疼痛加上被欺骗的愤怒,女儿无法承受,哭闹得惊天动地,大夫直担心孩子会闭过气去。女儿哭,妻子也垂泪,她实在受不了啦,第三天死活不干了,把担子卸给了我。

我把针药和注射单揣进兜里,对病恹(yān)恹地坐在床上翻画书的女儿说:乖,咱们去打针。女儿可怜巴巴地仰望着我,嗓音沙哑地说:爸,打针很疼。我坐下来,说:疼也得打啊,要不你的病好不了,上不了幼儿园,爸爸妈妈也上不成班,得在家看着你。不上班就没有钱,怎么给你买玩具和好吃的?”“那我以后不要玩具和好吃的还不行吗?”“那咱们三个人总得吃饭吧?鸡蛋、牛奶、肉、菜……你穿的衣服,什么不要钱啊?

我停下来,给她时间思考。

在如何对待孩子上我们两口子迥(jiǒng)然不同。我认为小孩子也有足够的作出正确分析判断的能力,只要把道理讲清楚。除非她硬要抓电源或玩刀片,我绝少采取强制手段。而且,我从不骗孩子。

女儿愣了片刻,终于无可奈何地张开双臂叫我抱,说:爸爸,咱们去吧。

打针的时候她又哭了,不过不厉害,针没拔出来已哭完了。

女儿睡了个大午觉。下午两点多我去卧室门口望了一眼,她已醒了,瞪着两只大眼睛瞅着天花板聚精会神地不知在琢磨什么。我没打搅她。三点了,我用遥控器关上客厅的电视,起身去卧室。女儿睁着眼的,可她一看见我,马上说:“爸爸我困了,现在我要睡觉了。”就阖()目装睡。斜阳照在她紧张的小脸上,楚楚动人。

我一阵感动——

原来她不知动了多长时间脑筋,才想出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以逃避打针。

“不行!回来再睡。”我硬着心肠拉她起来穿外套。

抱着她慢慢往医院走,我对她说:“乖,不是爸爸不疼你。可人活着就有很多的事,很多的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的,就只有勇敢地去面对。逃避没有用,哭也没有用。”

女儿似乎懂了,因为我感到她的小脸好像刚毅了起来。

这一针,她没哭,嘴唇哆嗦着,却一滴眼泪也没掉。

第二天上午八点,我才要开口,女儿突然拿着注射单和针药盒子站在我面前,说:“爸爸,咱们打针去!”

我抱起她,紧紧搂在怀里。

【1】“当针扎进小屁股蛋,针剂的疼痛加上被欺骗的愤怒”一句话中“欺骗”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儿哭,妻子也垂泪,她实在受不了啦,第三天死活不干了,把担子卸给了我。”一句中,妻子为何死活不干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女儿愣了片刻,终于无可奈何地张开双臂叫我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已醒了,瞪着两只大眼睛瞅着天花板聚精会神地不知在琢磨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才想出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以逃避打针”一句中“这么个自以为是的办法”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写道:“我抱起她,紧紧搂在怀里。”体会一下,作者这时应是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活着就有很多的事,很多的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的,就只有勇敢地去面对。逃避没有用,哭也没有用。”你是怎样理解父亲对女儿说的这些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明亮的眼睛

小群是个双目失明的苦孩子。但是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是因为父亲就是他的眼睛①。

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群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不久,小群真的由父亲带到海边去玩,父亲还教会了小群游泳。

难度最大的是向小群解说颜色。小群生下来就面对一个黑暗的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呢?比方给他解释红色:太阳就是红色的,它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把人晒暖和。“我懂了,”小群说,“红色就是让人感到光亮和温暖!”“不全对。”父亲细致地解释,“血也是红色的,但它不会发出什么光来;人血也是温热的,鱼血却是冷的,但鱼血也是红色的。红色并不总同光和热联系在一起。”小群困惑了起来。父亲再耐心地解释:“发热发光的是太阳,而不是红色;只是太阳能发光发热,同时又是红色的。红色只不过是有视力的人看到的一种颜色。”经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小群才逐渐有所领悟。

以后,虽然父亲也这样反复地给小群讲解天空的蓝色,大地的黄色,作物的绿色,但是小群却对同光和热有点联系的红色情有独钟。

渐渐地,小群觉得世界不是陌生黑暗的,而是熟悉多彩的。有一次,小群真生父亲的气了。那次,小群让父亲买个红色的米老鼠书包,当书包买回来小群背着上学的时候,一位阿姨赞赏地对小群说:“小群这个绿色书包可真漂亮!”小群回家便对父亲喊:“爸爸,我让您给我买红书包,您怎么给我买绿色的呢?您知道我看不见便骗我!”说着,小群便哭了起来。

父亲听了,半天没吱声,过了好一会儿才为小群擦眼泪,说:“爸爸对不起你,小群……那天买书包时售货员说只剩一个米老鼠的书包,所以绿的也买下了……小群,爸爸是爱你的。”小群感到爸爸用他那慈爱的大手抚摸着自己的脸庞和头发,小群就在那一刻理解了爱!

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流过,当小群学会了按摩、能够自食其力的时候,父亲却突然去世了。父亲的匆匆离去让小群痛不欲生。小群想,今后谁还能做自己的眼睛②呢?

然而,就在给父亲开追悼会的时候,小群听到了这样一句话,一位叔叔在悼念父亲时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和奋斗,他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让我们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汲取了力量和勇气……”

就在这一刹那,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勇气仿佛一下子全贯注在了自己的身上。“父亲呀,”他默默地祈祷,“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③的,就在我的心上!”

(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震耳欲聋:______________

(2)自食其力:______________

2文章中父亲为了让小群认识世界做了哪几件事情?请分别列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三处写到“眼睛”,对它们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处“眼睛”指父亲想让小群既具有感受、了解世界的能力,又有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信念。

B.第②处“眼睛”指另一个像父亲一样能给自己帮助和鼓励的人。

C.第③处“眼睛”指坚定的生活信念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4对文中父亲买错书包这一情节,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父亲事先知道买的绿书包。二、父亲事先不知道买的是绿书包。你同意哪种说法?请根据文章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忆父亲

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又有电影或电视剧制片人员,到我家来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他们走后,我就独自静坐,回想起父亲当群众演员的几件小事。

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要群众演员拍戏的样子。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儿干什么呀?回家吃饭吧!”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我问:“为什么?”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儿了,可以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他可能还有任务。”父亲的语气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

父亲坐得很有特点。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种褐色绸质长袍。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倚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分明地,他唯恐那长袍沾了灰土或弄褶皱了。

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了,一个劲儿向我道歉。

记得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一块儿包饺子。父亲擀皮儿。忽然,父亲喟叹一声,喃喃地说:“唉,人啊,活着活着,就老了……”一句话,使我、妻、母亲面面相觑,全家怪纳闷怪伤感的。睡前,我试探地问:“爸,你今天不高兴了么?”父亲说:“不!我很高兴啊!”我说:“那你为什么在包饺子的时候叹气,还自言自语‘老了老了’的?”“那是一句台词,”父亲笑了笑说,“昨天,我们导演指示——给这老爷子一句台词!连台词都让我说了,那不真算是演员了么?我那么说你听着可以么?……”我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在背台词。

我就说:“爸,我的话,也许你又不爱听。其实你愿怎么说都行!反正到时候,不会让你自己说的,会找个人替你配音……”这下父亲真的不高兴了,便以教训的口吻说:“要是都像你这种态度,那电影能拍好么?一句台词,光是说说的事儿?脸上的模样要是不对劲,不就成嘴里说阴、脸上作晴了么?”

……

是啊,父亲所“演”的,不过就是些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群众角色。走得时间最长的,也不过就十几秒钟。然而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说起父亲来,都赞不绝口。

1从文中找出一个与“端端地坐”意思相近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对父亲这种坐姿的强调和描述,表现出父亲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情。

2联系上下文,写出第5自然段中“面面相觑”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写出父亲的两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看,第6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之间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对父亲赞不绝口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的阳光开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验,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静。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1】结合语境,解释第⑤段中加点的“忽略”一词的意思,并体会这个词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⑤至⑨自然段讲了这个特殊孩子的两件事,一件是__________,另一件是__________,其中第_______事写得很详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第6自然段划线的句子;

(1)说说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至少找出一处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前四段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的结尾写得很好,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写出你的理解。(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理想的风筝

(1)春天又到了。

(2)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3)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 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被摔到地上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4)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学系,和刘老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5)他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案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然而,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6)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放风筝。

(7)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当没有大风、而且晴朗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8)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长可丈余的蜈蚣,而最妙的便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一架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蹿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9)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10)不见到他已经近三十年了,然而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

(11)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1仔细读文章,下面这个段落插入文章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A.①②段之间

B.②③段之间

C.⑤⑥段之间

D.⑩①段之间

2下列对第②段画线语句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景物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

B.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热爱

C.侧面衬托,衬托下文刘老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D.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3作者觉得自己考入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的原因是(   )

A.作者非常尊敬刘老师,刘老师希望他考历史系

B.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他们讲课

C.刘老师上历史课时总能牵动着他们的情绪,让作者爱上了历史

D.刘老师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我”总能答得特别好

4下列关于短文谋篇布局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了首尾呼应的结构方式,使得整篇文章结构严谨

B.课文开头先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是为了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

C.文章最后回到现实,以议论的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D.文章用插叙的方式,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5本文回忆了关于刘老师的哪四件事?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倾情提问  ②放飞风筝  ③深情上课  ④笑谈腿疾

A.④③①②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14、对比阅读。

语段一

大年除夕吃饺子,立春吃春饼,正月十五吃元宵。春饼最好吃,烙小面饼或蒸小面饼均可,薄薄的,又称薄饼,切葱丝蘸甜面酱,炒菠菜粉丝,炒黄花木耳,炒豆芽蒜黄,摊鸡蛋切丝,切酱肉成丝。食时各样都夹一点儿,放在饼上合在一起,卷而食之,顿生奇效,其鲜、其美,天下没有第二种自制食品能超过它,堪称食之王。

语段二

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富的。大年初几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即是大锅菜。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里在特大号的锅、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大概历十余日不得:罄,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满缸的馒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咸疙瘩,不知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底口芥末堆儿、素面筋、十香菜比较受欢迎°除夕夜,一到子时,香悖悖端上来了。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

【1】根据语段内容填空。

(1)这两段话都写的是___________。“语段一”写了________种食品,其中详写的是____;“语段二”主要介绍的是________

(2)这两段话的不同点在于:语段一侧重写食品的________;语段二侧重写食品的________

【2】作者笔下的春饼让人垂涎欲滴。再读一读“语段一”,照样子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芳对我说:那是我的铅笔,请还给我。(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为字句

①那位先生很快把邮票撕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把苹果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日出的景象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的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老虎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这句话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

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练习。

1.鸟怎么会是恐龙变的呢?

改为陈述句:    

2.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人们以为赫胥黎发疯了。因为在人们看来,恐龙早已灭绝。

因为   ,所以  

3.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这个标本会不会就是那种由恐龙向鸟演变的过渡性生物?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春姑娘不是快活地喊着吗?

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燕子在电线上排列成了错落的音符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 

开学的一天早上,王老师在发新书。小刚发现发给自己的语文课本的封面被折,于是他趁同桌李扬不注意时,把书调换了……

要求:自拟题目。根据材料展开合理想象,把事情写完整,写具体。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