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课文回顾。

《匆匆》中“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把日子比作____________,把时间的流比作_____________,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__

2、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何当”的意思是______

A.何时将要   B.什么时候 C.当时

(2)这两句诗中的“______”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______”象征受到了重用,“_______”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___________

(2)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诗句赞美竹子_______的精神品格。

A.无私奉献 B.坚韧顽强 C.硬骨头

3、将下面的名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2.苟日新,___________,又日新。

3.青,___________________

4.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 ——(李贺《马诗》)

5.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6.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4、默写古诗。

长歌行

汉乐府

_______,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

5、请在句子中填入合适的词语,使句子中各有一对近义词和反义词。

1.大多数搜索的人已经放弃了_______孩子这件事,回到镇上________干他们平日的活去了。

2.镇上的人们已经为他们做了公开的祈祷,还有许许多多的人,________里为这两个孩子做了祈祷,诚心__________地保佑他们平平安安。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独坐敬亭山

,孤云独去闲。

,只有敬亭山。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被世人誉为________

3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闲:_____________

厌:___________

4读第1、2句诗,完成填空

(1)这两句诗运用了 ________ 的写法,烘托了诗人心灵的____________

(2)想象画面,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第3、4句诗,完成填空。

(1)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诗人与_______之间的深厚感情。

(2)“只有”一词突出地表现了_______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释)①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因介子推是被火烧死的,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②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③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④明朝(zhāo):明天。⑤空斋:空荡的书斋。⑥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⑦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⑧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1结合注释,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诗的前两句借___________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之情。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________,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________手法。

3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和“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都写出了寒食节禁火吃寒食的习俗。

B.《寒食》一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做文章,反而以一种幽默诙谐的自嘲,传达出一种抓住人心的悲哀。

C.《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诗中,诗的首句从远处着笔,遥想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近处落想,实写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

D.孟诗表现了诗人节日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传统节日寄托着人们的感情,请选择一个节日,写出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并标明出处。

节日: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 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 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 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2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夸张

B. 比喻

C. 拟人

D. 象征

3“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格言。(提示:《春》文中一句话)

4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诗表达式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种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 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了斗争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地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哄(hōng hǒng hòng)笑。

1   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形和读音。

2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是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是从__________读出来的。

3这种草象征着__________;“玻璃棚中的盆花指的是__________

4傲然地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哄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狐狸和猴子

河中央有一个土墩,墩上长着一株桃树,树上结满了大桃子。

狐狸想吃桃子,可是过不了河。

猴子想吃桃子,可是也过不了河。

狐狸便和猴子商量,一同想办法架桥过去,摘下桃子各分一半。

狐狸和猴子一同花了很大力气,扛来一根木头,从这边架到河中央的土墩上,成了一座独木桥。这座桥太窄了,它们不能同时过去。

让我走过去,你再过去吧!狐狸对猴子说。

狐狸走过去了。狐狸想独自吃桃子,便故意把木头推到河里去。

猴子,请你回去吧!狐狸哈哈地笑了起来,说:你没有口福吃桃子。

猴子非常生气,可是它马上也笑了起来说:哈哈!你能够吃到桃子,但是你永远回不来啦!

狐狸听了非常着急,没有办法,只好苦苦哀求猴子说:猴子大哥,我们是好朋友,请你替我想个办法让我回去吧!猴子一句话也不说,独自走了。

【1】“猴子一句话也不说,独自走了。”是因为(    

A.猴子没有吃到桃子,很生气。

B.看着狐狸吃桃子,只得无可奈何地走了。

C.它知道不能和狐狸这样的坏人交朋友。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欢短文中的狐狸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北平年景(节选)

梁实秋

祭灶过后,年关在迩。家家忙着把锡香炉,锡蜡签,锡果盘,锡茶托,从蛛网尘封的箱子里取出来,作一年一度的大擦洗。宫灯,纱灯,牛角灯,一齐出笼。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蜜供是早就在白云观订制好了的,到时候用纸糊的大筐篓一碗一碗的装着送上门来。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主妇当然更有额外负担,要给大家制备新衣新鞋新袜,尽管是布鞋布袜布大衫,总要上下一新。

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年菜是标准化了的,家家一律。人口旺的人家要进全猪,连下水带猪头,分别处理下咽。一锅炖肉,加上蘑菇是一碗,加上粉丝又是一碗,加上山药又是一碗,大盆的芥末墩儿,鱼冻儿,肉皮辣酱,成缸的大腌白菜,芥菜疙瘩——管够,初一不动刀,初五以前不开市,年菜非囤集不可,结果是年菜等于剩菜,吃倒了胃口而后已。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乡下人说的话,北平人称饺子为“煮饽饽”。城里人也把煮饽饽当作好东西,除了除夕宵夜不可少的一顿之外,从初一至少到初三,顿顿煮饽饽,直把人吃得头昏脑涨。这种疲劳填充的方法颇有道理,可以使你长期的不敢再对煮饽饽妄动食指,直等到你淡忘之后明年再说。除夕宵夜的那一顿,还有考究,其中一只要放进一块银币,谁吃到那一只主交好运。家里有老祖母的,年年是她老人家幸运的一口咬到。谁都知道其中作了手脚,谁都心里有数。

孩子们须要循规蹈矩,否则便成了野孩子,唯有到了过年时节可以沐恩解禁,任意的作孩子状。除夕之夜,院里洒满了芝麻秸儿,孩子们践踏得咯吱咯吱响,是为“踩岁”。闹得精疲力竭,睡前给大人请安,是为“辞岁”。大人摸出点什么作为赏赍,是为“压岁”。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 )

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 )

【2】短文是按照___________顺序来回忆年味的。

【3】句子“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的意思是(        

A.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就跟疯了似的。

B.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闹个不停。

C.家中的大人小孩东西拿进来,拿出去忙个不停。

【4】作者在文中回忆了过年的哪些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出现了一句北方的俗语,你还知道哪些俗语呢?写几个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朋友,你们那儿过年有什么样的年味呢?给我们说说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可种植的铅笔

这是一支可种植的铅笔,把它埋在土里,用不了多久,它摇身一变,就会华丽变身为薰衣草、太阳花,甚至青椒、西红柿……

发明这支铅笔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三个学生。他们震惊于全球每年生产150亿支铅笔,却有几十亿铅笔头或断笔被扔进垃圾箱里的状况。

这简直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为了减少这种浪费。他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在铅笔顶端加一个可降解的胶囊,里面放入植物的种子。这样在铅笔快用尽,或者发生断笔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将铅笔带胶囊那一端插入土壤里。

奇妙就此发生,废弃的铅笔有了新的生命,而且用不了多久,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一绿色、绝妙的发明,很快被在丹麦从事可持续研究工作的迈克尔盯上,我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发明,可持续很难跟消费者解释,但发芽铅笔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可持续。他当即找到三位发明者,跟他们合伙,说服他们在丹麦出售这种铅笔。

2013年春天,他们就卖出了70000支铅笔。2014年,他们在欧洲卖出了100万支,并且迈克尔买断了专利和产权,成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如今,这支可种植的铅笔卖到了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每个月售出45万支,收入超过1800万美元。

无独有偶,一个克罗地亚始娘将这种绿色、可持续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这个细心的姑娘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她身边的不少朋友都对使用铅笔写作和绘画情有独钟。而看到奶奶将剩下的咖啡渣和茶叶渣喂养植物,更是让她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她突发奇想:能不能用茶叶渣、咖啡渣和凋谢的花瓣做原材料。替代铅笔所使用的木材?在将这三种原材料压缩塑型后,她发现这种想法完全可行。更令她欣喜的是,一家咖啡店每月生产的30千克咖啡渣,可以制成3000支铅笔!而且种铅笔的步骤也完全一致。但这支铅笔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它用废渣来替代木材,而且削下的铅笔屑可以作为土壤的肥料,真正实现了从头到尾100%绿色可持续。

也难怪克罗地亚姑娘荣获世界最大型设计比赛的大奖。我知道这支铅笔并不能拯救地球,但它至少能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身边的事情,是可重复利用、可持续的。

1省略号的作用有多种,文中它摇身一变,就会华丽变身为薰衣草、太阳花,甚至青椒、西红柿……”一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 表示说活断断续续         B. 表示语意未尽        C. 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         D. 表示话未说完

2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②和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你选择其中一处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所达到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⑧段中说:“‘种铅笔的步骤也完全一致。这里的步骤具体指的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⑦段中说:一个克罗地亚姑娘将这种绿色、可持续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文中哪句话体现了克罗地亚姑娘把绿色、可持续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你意识到了什么?用你从本文中学到的知识联系我们的生活,说说我们的身边哪些事物是可以重复利用、可持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认真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1月光下的夹竹桃可以引起许多幻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把月光下的夹竹桃幻想成了三种事物,分别是_______ 、________  ___。

3这一自然段第一句夹竹桃的妙处,是指课文上一自然段讲的夹竹桃________ 的特点,作用是承接上文广还不止于此的作用是_________ 。这一段的总起句是_________ 

14、阅读

《夏》

夏天的气氛是热烈的。它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墨绿色的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和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润,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也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是否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是否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夏天是热烈的,金黄的,紧张的,我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

1看拼音写词语。

fēn   pú   fú pang bò  

(   ) ( ) ( )

2通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中指出夏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里的是指________

是指_________“生命交替________,结合上文理解,作者是运用________的写法来表现夏季这一特征的。

4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秋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②③两段文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我会改:

1)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碧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为我们付出来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写句子。

①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片竹林被那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木兰爹的年纪大了,弟弟还小。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的武艺好,一定能得胜归来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花将军英俊威武,怎么可能是女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5分)

天空挂着圆月。(扩写句子)

 

从这件事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树在风中摇摆。(改为拟人句)

 

索溪峪的美使我们流连忘返。(改为反问句)

 

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19、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修改病句。

我用了整整一年左右的时间读完了沈石溪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

(2)修改下联,使之与上联组成对偶句。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容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成反问句。

小孩掉河里,我们不能见死不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题目:一个令我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抓住特点写,用二、三件事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好品质:③语句通顺,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