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辨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2、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这( )粥,( )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2)( )没有饺子吃,( )必须买杂拌儿。

(3)北京( )是城市,( )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4)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 )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岁,无暇顾及。

3、查字典填空。

查加点的字

音序查字法

部首查字法

在正确的字义下画“√”

音序

音节

部首

再查几画

____

____

____

____

①达到,实现;②招致,引起;③情趣;④精密。

____

____

____

____

①分成两断或几段;②断绝;③间断;④拦截。

 

 

4、把句子补充完整。

1.      ,死亦为鬼雄。 

2.,     ;,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都说人生没有     ,可即便     ,这也是她         

4.无论在哪个年代,     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5、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阅读。

九日登高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①,他席②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①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②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他乡:________________  那: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中华传统节日__________节的情景,请在诗中用波浪线画出这一天的习俗。

3对诗的三四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心中已经厌烦了客居南方的各种愁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怎么还要从北方飞来呢?

B.我已经厌倦了南方的人情,感到很困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是从北方哪里飞来的呢?

4诗人用鸿雁从北方飞来与自己北归不得形成强烈对比,把内心情感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抒发自己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5因为一个援助项目,王小明的爸爸来到非洲工作,一到过节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念祖国和亲人,每当这时就会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7、课外文言文阅读。

①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②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③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④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凿以写龙(凭借) B. 叶公见之(代“龙”)

C. 施尾于堂(对于) D. 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而且)

2描写叶公好龙的句子是第____句,描写其害怕龙的句子是第______句。(填序号)

8、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塞下曲(节选)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未曾看。

1请联系选文的内容,说说两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一种物侯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幕 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燥 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习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 想取得成功, 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房檐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然而,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须奋斗就能达到,如果成功不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藉 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 坐着羡(幕 慕)别人的“成”, 倒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用“√”标出括号中使用恰当的字。

【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成”和“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是功的______,功是成的________。成功对于懒汉来说是_____________的,对于奋斗者来说又是_______________的。

【4】关于“水滴石穿”,最恰当的解释是(        

A.水滴能穿透石头。

B.水不停地滴,石头就能被滴穿。

C.水不停地滴,石头就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信心,有恒心,不断努力,定能成功。

【5】“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鲜花的盛开”是指_______________,“花苞长期孕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列举了哪些人物的事例说明“功到自然成”?分别用一句话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水滴石穿”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老师领进门(节选)

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堤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故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十年树木,__________________,终身难忘。

1“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中“身临其境”一词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

2这几段文字选自《老师领进门》一文,其中“门”指的是___________

3“文学的种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

4田老师戛然而止,“我”仍在发呆的原因是(   )

A.“我”上课走神、发呆。

B.“我”听田老师的故事人了迷。

C.“我”看故事书入了迷。

5“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说明(   )

A.“我”是一个尊重老人的孩子。

B.田老师对“我”的帮助很大。

C.“我”深深地铭记田老师对我的教诲之恩,终身不忘。

6从田老师的话语中你能体会到的是(   )

A.田老师认为自己的做法是一个老师应该做的。

B.田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7请把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补充完整,并说说其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文回放。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

1这段话属于____  描写。

2为什么一名观众说这个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一支高昂的曲子,它的过门常常是低调的,这在音乐上叫做软起首,一开始就把调门定得老高,后面的旋律就无法进行,再美的歌也唱不出来。要想把一颗钉子钉进木板,先要把它的头削尖。低头,既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低头是我们做人的软起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把自己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A)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B)一颗钉子,后面越来越小,也同样钉不牢木板。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都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同样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头被录用,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

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1)联系短文内容,理解下列词语。(4分)

软起首:

唯唯诺诺:  

(2)给短文取个合适的题目,填在前面横线上。(2分)

(3)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中划线词语低头的含义分别是什么?(3分)

 

(4)第四自然段中的(A)、(B)两句的位置能不能互换?为什么?(3分)

 

(5)年轻人打了主考官,反而被录用了,为什么?(3分)

 

 

(6)读了本文,你有什么启发?试联系生活,谈谈你的感受?(3分)

 

 

 

13、读下面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片段,完成练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弌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神话、礼仪、习惯等。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考验。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农耕(游牧)文明的逐渐削弱乃至在部分地区的消失,外来文化的影响,给一向主要靠身口相传的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之逐渐地或部分地失去了生存与繁荣的土壤。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迫在眉睫。

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迫在眉睫的原因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下列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是(   )

A.沪剧 B.崇明山歌 C.海派杂技 D.上海豫园 E.南翔小笼制作技艺

3剪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画面内容具有丰富的寓意。

右边剪纸可用“____________”(四字成语)来命名。

14、蝙蝠的耳朵又怎能穿透黑夜,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这句话中双引号表示( )。

A、直接引用

B、着重论述的对象

C、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百花园。

1.仿照例句的句式所用的修辞手法,仍以为开头写两个句子。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前进。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 ;她

2.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改成反问句)

3.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缩句)

4.孔雀的羽毛多么漂亮啊!(改成拟人句)

5.晚霞映红了天空。(改成比喻句)

 

 

 

16、句子万花筒。

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作文的层次和语言都很通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草看起来很柔弱。小草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用关联词语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练习。

(1)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面的噪音太大了,我只好关上门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若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场比赛怎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呢?

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  

_________________

20、 按要求写句子。

(1)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东西。”(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每年都有好多节日,比如传统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有充满现代气息的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更有举国同庆的国庆节。过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方式,带给人们的感受也不一样。选择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节日,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

1.自拟题目。

2.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人们的活动以及节日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3.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