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文字提示填写内容。

⑴有句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我们不能被失败打败,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⑵很多人为了争权夺利,不惜用尽一切手段。正如曹植的遭遇一样,受到了哥哥的迫害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后来就用“”这个词语来比喻手足相残。

⑶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将他的喜悦描绘得活灵活现。

⑷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种德者必养其心。

2、解释古文《学弈》中的字词

(1)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 (2)使弈秋诲二人弈   _________

(3)弈秋之为听  ________ (4)一心以为有鸿鹄将_________

(5)思弓缴而射之________ (6)虽与之学   _________

3、理解诗意

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句中,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立意相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下面理解,写出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细雨随着那微风悄悄地在夜间洒落,无声无息滋润万物。现在人们往往用后一句来形容老师时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

4、我会写

1、写出含有人体器官名称的四字词语:例:心灵手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BAC 式词语,例:尽心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BCC 式词语,例:欣欣向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善舞    随心所______    ______无人烟

______知非福    ______一样    ______于事

______合之众    ______精会神    得意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  ①约客:邀请客人来相会。②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④处处蛙:到处是青蛙。⑤有约:即邀约友人。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眀,灯芯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1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时间)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

2诗中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D.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在诗中画出诗人巧借棋子描写等待友人的情景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词。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解释下列词语。

(1)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

(2)唱黄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部分是这首词的小序,点出了词人所观所感的地点是________,其中的主要景物是__________。小序中的“溪水西流”与词中的“______________”相照应。

【3】上阕描绘的景物有兰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规等。

【4】下列诗句所表达的思想与本词下阕相近的一项是( )

A.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B.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C.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8、阅读《长歌行》,回答问题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理解词语。

①曦:  

②少壮:  

③朝露:  

④阳春:   布:   德泽:  

⑤焜黄:

⑥徒:白白地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这首诗借物言理,由眼前(   )想到(   ),鼓励青年人(   )。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天上午,我们在牛角湾割草,狗剩突然神秘地说:“咱们到南河滩摸德顺爷爷的西瓜吧!”“行!”四虎乐得蹦起来。但是,怎么去摸呢?德顺爷爷吃睡都不离瓜田。大家都蹙(cù)起了眉头。“有了,都过来!”狗剩把我们找到一堆,头抵头说出了他的主意。 “咳(hāi)!绝啦。”四虎跳起来喊。可当他看到蹲在一旁的山菊时,便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坐在地上说:“那山菊怎么办?”“让山菊先回家,等咱们摸来西瓜再叫她……”“谁稀罕你们摸的西瓜,不是自家的,吃了会肚子疼。”没等狗剩说完,山菊就红着脸气呼呼地走了。

【1】狗剩出了什么主意?其他成员有什么反应?一个“蹦起来”说明了什么?

【2】德顺爷爷吃睡都不离瓜田,侧面反映出了什么?

 

【3】有了,都过来!”狗剩把我们找到一堆,头抵头说出了他的主意。“咳(hāi)!绝啦。”四虎跳起来喊。狗剩出了一个什么主意?为什么没有明确说出来?此处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突出了什么?

【4】可当他看到蹲在一旁的山菊时,便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坐在地上说:“那山菊怎么办?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

 

10、   忆父亲

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又有电影或电视剧制片人员,到我家来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他们走后,我就独自静坐,回想起父亲当群众演员的几件小事。

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要群众演员拍戏的样子。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儿干什么呀?回家吃饭吧!”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我问:“为什么?”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儿了,可以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他可能还有任务。”父亲的语气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

父亲坐得很有特点。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种褐色绸质长袍。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倚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分明地,他唯恐那长袍沾了灰土或弄褶皱了。

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了,一个劲儿向我道歉。

记得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一块儿包饺子。父亲擀皮儿。忽然,父亲喟叹一声,喃喃地说:“唉,人啊,活着活着,就老了……”一句话,使我、妻、母亲面面相觑,全家怪纳闷怪伤感的。睡前,我试探地问:“爸,你今天不高兴了么?”父亲说:“不!我很高兴啊!”我说:“那你为什么在包饺子的时候叹气,还自言自语‘老了老了’的?”“那是一句台词,”父亲笑了笑说,“昨天,我们导演指示——给这老爷子一句台词!连台词都让我说了,那不真算是演员了么?我那么说你听着可以么?……”我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在背台词。

我就说:“爸,我的话,也许你又不爱听。其实你愿怎么说都行!反正到时候,不会让你自己说的,会找个人替你配音……”这下父亲真的不高兴了,便以教训的口吻说:“要是都像你这种态度,那电影能拍好么?一句台词,光是说说的事儿?脸上的模样要是不对劲,不就成嘴里说阴、脸上作晴了么?”

……

是啊,父亲所“演”的,不过就是些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群众角色。走得时间最长的,也不过就十几秒钟。然而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说起父亲来,都赞不绝口。

1从文中找出一个与“端端地坐”意思相近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对父亲这种坐姿的强调和描述,表现出父亲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情。

2联系上下文,写出第5自然段中“面面相觑”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写出父亲的两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看,第6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之间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对父亲赞不绝口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风。乌云压的很低,似乎就要下雨。

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多尔先生便在车站前的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一个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顺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边不远出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乞讨。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我,我已经三天没有东西了,给我一美元也行啊。”

考虑甩不掉这个乞丐,妇女转身,怒呵道:“滚!这么点儿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了脚,满脸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人专门指使一帮小孩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也说不定这些大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规定的数量,回去还要受罚。不管怎么说,这些孩子还怪可怜的,小小年纪就应该在学堂里念书的。这个孩子和我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可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心也太狠了吧,无论如何也要送他上学啊,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黑手说:“可怜可怜我吧,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我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小乞丐是真的生活所迫,还是在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枚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了小乞丐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了。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小乞丐十分高兴地离开了。

树上的鸣蝉不停地鸣叫,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早一些去候车室,就信步地走进了一家花店,他有几次在都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您要点什么?”卖花小姐训练有素,礼貌又分寸。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个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那个小乞丐。小乞丐认真地端详着柜台是的鲜花。

“你要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不相信小乞丐会买花。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在上面再写‘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20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摸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就有多尔先生给他的。他数出了20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字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了,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起了雨,路上没有人,只剩下各式的车辆。突然,他发现了风雨中的那个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艰难前行,瘦小的身体显得很单薄。多尔先生看见他的前方是一片公墓,他手中的万寿菊迎着风雨怒放着。

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越来越快,多尔先生也感到胸膛中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睛模糊了。

(选自《意林》)

1“小乞丐认真地端详着柜台是的鲜花。”中的“端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对小乞丐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活处境?

   

3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一枚硬币都磨的亮晶晶的”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乞丐从卖花姑娘手中“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在风雨中“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这表现了小乞丐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说“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是什么强烈冲击着多尔先生?“模糊”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养花》选段,回答问题。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者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  这多么有意思呀  不劳动  连棵花也养不活  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请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如此循环在文中指的是什么吗?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两次写到腰酸腿疼,热汗直流,请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第一次作文

小学三年级,多了一门作文课。教这门课的是新班主任老师。我记得很清楚,他叫张文彬,40多岁的样子,有着浓厚的、我听不出来究竟是哪里的外地口音。他很严厉,又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站在讲台桌前,挺直的腰板,梳着一头黑黑的头发——他那头发虽然乌亮,却是蓬松着,一根根直戳戳地立着,总使我想起他给我们讲解的“怒发冲冠”这个成语——我们学生都有些怕他。

第一次上作文课,他没有让我们写作文,带我们看了一场电影,是到长安街上的儿童电影院看的。我到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看的是《上甘岭》。那时,儿童电影院刚刚建好,内外一新。我的票的位子在楼上,一层层椅子由低而高,像布在梯田上的小苗苗。电影一开演,身后放映室的小方泂射出一道白光,从我的肩头射过,像一道银色无声的瀑布。我真想伸手抓一把,也想调皮地站起来,在银幕上能露出个怪样的影子来。尤其让我感到新鲜的是,在每一排座椅下面都安着一个小灯,散发着柔和而有些幽暗的光。可以使迟到的小观众不必担心找不到位子……

张老师让我们第一次写的作文就是写这次看电影。他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我把我所感受到的一切都写了下来。没有想到,第二周作文课讲评时,张老师给全班同学朗读了我的这篇作文。他那浓重的外地口音,我听起来觉得那么亲切。那作文所写的一切,我自己听起来也觉得那么亲切。童年的一颗幼稚而骄傲的心,使我第一次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啊,原来自己写的文章还有着这样的魅力!

张老师对这篇作文提出表扬,也提出意见。这些,我统统忘记了。但我记得从这以后,我迷上了作文。作文课成了我最盼望上的一门课。而作文讲评时,张老师常常要念我的作文。张老师对我格外器重起来,他常在课下对我说:“多读些课外书!” 我觉得他那一头硬发也不再“怒发冲冠”了,变得柔和了许多。

【1】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怒发冲冠”的意思是什么?在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用到了这个成一语,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完成填空。

(1)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方面来描写了“我”的新班主任张老师。

(2)张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次作文课,并没有______,而是_________,地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

【3】说一说“我”对张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写在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

【4】张老师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想一想“我”会对张老师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新体验(18)

聪明人的眼光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一位眼光敏锐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强的智者

有一天林肯独自一人来到华盛顿的大街上那时还没有电视等先进的媒体传播他只要稍加改装就不会被人认出来忽然他发现在一家名为《智慧》的杂志社门前围了一大群人于是他也好奇地凑了上去。结果发现在华丽的墙壁上竟钻了一个小洞洞旁写了几个醒目的大字:“不许向里看!”然而好奇心还是驱使人们争先恐后地向里观望林肯也顺着小洞向里看原来里面是用五彩缤纷的霓虹灯组成的一本《智慧》杂志的广告画面

林肯总统觉得这家杂志社的广告很有创意回来就吩咐秘书为自己订了一份果然《智慧》杂志不论内容编排版式装帧封面设计还是质量都堪称一流颇受林肯的喜爱和青睐……这天林肯处理完一天的公务顺手拿起一本新到的《智慧》杂志翻起来,翻着翻着突然发现这本杂志的中间几页没有裁开林肯很扫兴顺手将杂志放在一边晚上林肯躺在床上突然想起了这本杂志:这既然是大家喜爱风行全国的杂志在管理方面应该是十分严格的按常理决不会出现这种连页的现象他由此联想到杂志社在墙壁小洞上做广告的事难道这里面又有什么新花样?

他翻身下床找到这本杂志小心翼翼地用小刀裁开了它的连页发现连页中的一页内容竟被纸糊住了林肯想被糊住的地方大概是印错了。但印错的内容又是什么呢?好奇心驱使林肯又用小刀一点点地撬起了糊纸下面竟写着这样几行字:恭喜您您用您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获得了本刊1万美元的奖金请将杂志退还本刊我们负责调换并给您寄去奖金——《智慧》杂志社编辑部

林肯对编辑部这种启发读者智慧和好奇心的做法极其欣赏便提笔写了一封信不久林肯总统便接到新调换的杂志和编辑部的一封回信:总统先生在我们这次故意印错的300本杂志中只有8个人从中获得了奖金绝大多数人都采取了寄回杂志社调换的做法,看来您的确是位真正的智者根据您来信的建议我们决定将杂志改名这本杂志就是至今仍在风靡世界的《读者文摘》

在故意印错的300本杂志中机遇就摆在300人的面前但绝大多数人熟视无睹只有8个人在“平凡”之中发现了“非凡”获得了奖金

大地回春向万物发出了请柬但并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发芽;机遇在人群中穿行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去奋力捕捉机遇的确时有时无但与其抱怨没有机遇倒不如历练发现机遇的眼光变革时代是一个机遇特别多的年代也是特别需要有一双能发现机遇的眼光的年代

1从文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内(6)

眼光(    )  风靡(    )

(    )的大字  (    )的墙壁

(    )地观望  (    )地撬开

2文章的第1自然段是讲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内容上起着_______________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来(3)

3文章第2自然段中画线句子里的“不许向里看”改成“请向里看”好不好?为什么?(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恭喜您您用您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获得了本刊1万美元的奖金一句与文中哪句相照应?用“  ”在文中画出来(2)

5面对没有剪裁开的《智慧》杂志林肯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着用“先……然后……接着……最后……”连起来说说(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杂志社编辑部认为林肯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简要说说你的看法(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列文虎克磨薄放大镜的四周。(改为字句和字句)

字句________

字句________

16、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1.这个问题不能不讲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起地道战,谁也不能不承认是个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不遵守交通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 写一条与长江有关的古诗句。

 

2.例: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仿写)

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用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修改病句)

 

 

18、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你怎么能信奉他说的话呢?

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用加点的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走进快速办公室。(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难道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我说:“我今晚加班,回家会晚一点儿,你先睡觉。”(改成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题目:我和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①在横线上补充一个词语,使题目完整。②横线上可选的词语如:爸爸、书法、朋友们、我的班集体等。③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