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到梅花我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
2、将23个声母补充完整。
b、___、m、f、d、t、___、l、___、k、h、j、___、x
zh、___、sh、___、___、c、s、___、w
3、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专心_____志 见微知_____ _____空见惯
_____而不舍 无独有_____ 追根求_____
(1)课堂上,我__________地听老师讲课。
(2)“精卫填海”那种__________的精神值得我们颂扬。
4、在句子不同处加上标点,变成两个意思不同的句子。
我 不 接 受 他 的 批 评 是 错 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填空。
1.《马诗》一、二句展现出边疆战场的景色: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幅立体的图画,是一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____________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抒情:___________________,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
2.《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的“我哪能离开呢?”的意思是__________。我也能写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金色的鱼钩》中的“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6、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①新词②酒一杯③,去年天气旧亭台④。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⑤独徘徊。
注释:①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②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③酒一杯:一杯酒。④去年天气旧亭台: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⑤小园香径:落花散香的小径。 |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上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②词的上阕写的是词人本来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饮酒听歌,但这种情境却触发了他对“去年”类似经历的追忆,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
③下阕写出了词人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感到既似曾相识又无可奈何。( )
【2】这首词多处用到了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处,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请你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首句用“______”和两个“______”字组合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诗人的主观感受。渲染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3】“______”以下全是想象,猜想重阳佳节到来的时候,亲人们也一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这样紧扣了诗题中的“______”字,也点明了第二句中提到的“_______”的具体内容了。
【4】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妈妈的礼物
有个孩子,在他出生的那天,妈妈就离开了人世。从此,每当看到别人从妈妈那儿得到礼物,就非常伤心:“啊,我的妈妈,竟来不及给我一件礼物。”
一天,这孩子想起这件事,又伤心地哭了。他独自在街上徘徊,泪水模糊了双眼,撞在一位老人身上。老人并不生气,还关切地问:“孩子,你哭什么?”
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
老人听罢,严肃地说:“孩子,你错了!其实,你的妈妈为你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你应该珍惜才对!”“那──我怎么会不知道?”孩子惊奇地问。
老人语重心长地说:“首先,妈妈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给了你。这难道还不够吗?”
孩子听着,眼睛忽地一亮。
老人接着说:“不仅如此,妈妈还给了你 _的眼睛,让你去 _世界;给了你 _的耳朵,让你去 _世界;给了你一双腿,让你去 _世界;给了你一双手,让你去 _世界。这些,难道还不够吗?”
孩子听着,陷入了深思。
老人又说:“孩子,最重要的,妈妈还给了你一颗充满热血的心,那是为了让你珍惜生活——去热爱这个世界!”
【1】文中有许多描写神态的词语,如生气、严肃等,请写出文中的4个描写神态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语言恳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长。(___________)
(2)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___________)
【3】写出画线字的近义词。
(1)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_____________)
(2)孩子惊奇地问。(_____________)
【4】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空格内。
改造 灵敏 观察 明亮 倾听 走遍
【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第三自然段中孩子独自在街头徘徊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孩子听着,眼睛忽地一亮。”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孩子听着,陷人了深思。”他又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说妈妈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具体指哪些礼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孩子听完老人最后一席话后是怎么想的?展开丰富想象,为短文加上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完成试题。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1】读出划线句子,从中可以看出郝副营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战友指的是谁?作者看到华灯想起这位战友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威武不屈的方志敏
①方志敏烈士在1935年8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才36岁。为了共产主义,方志敏烈士奋斗了一生。
②1935年1月24日,方志敏在战斗中不幸被俘。敌人如获至宝,马上在南昌豫章公园召开“庆祝大会”。
③这一天,南昌城守卫森严,方志敏戴着脚镣手铐,威武地站在一辆囚车上。他环视四周,只见无数个枪口,正威逼着会场上的人群。
④当敌人把他推到台上示众时 他开口了 同志们 同胞们 我很高兴还能和大家见面 能和大家讲话
⑤人们眼流热泪,惊异地望着他,敌人吓呆了。
⑥“我们中国,”方志敏大声说,“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剥削,国已不国,民不聊生。要救中国,要为人民谋生存,只有实现共产主义!”
⑦“拉回去,拉回去!”敌人吓得慌了手脚。
⑧方志敏又继续大声说:“希望你们继续我未完成的事业,努力奋斗!”
⑨敌人胆战心惊地把方志敏推进囚车,“庆祝大会”就这样收场了。
【1】给第④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解释词语。
惊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胆战心惊: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文章分段,并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中国,”方志敏大声说,“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剥削,国已不国,民不聊生。要救中国,要为人民谋生存,只有实现共产主义!”
这段话是对方志敏的____________描写。这段描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面关于充电电池的资料,完成练习。
由于学习需要,李华要去买充电电池。请根据电池背面的部分信息回答问题。
【1】这种电池的容量是( )。
A.600mAh B.700mAh C.800mAh D.900mAh
【2】本电池标准的充电时限是( )。
A.6小时 B.12小时 C.16小时 D.18小时
【3】请根据“注意事项”中的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电池不能放在高温的地方。(_______)
(2)电池首次打开包装后即可直接使用。(_______)
(3)如果长期搁置,应每三个月给电池充一次电。(_______)
(4)李华的妈妈把不同型号的镍氢电池混用,李华告诉妈妈这样做是错误的。(_______)
13、课外阅读。
独享“体罚”的秘密
(1)弗洛斯特女士是全镇男女老少心中的严师。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走进大家心里的。至于我,那是因为一次难忘的体罚——挨板子。
(2)那是一次数学考试。考试前,弗洛斯特女士照例从墙上把那块著名的松木板子取下来,比划着对我们说:①“我们的教育以诚实为宗旨。我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这里自欺欺人,虚度时日。这既浪费你们的时间,也消磨我的时间,下面就开始考试。”说着,她就在那张宽大的橡木办公桌后坐了下来,拿起一本书,径自翻了起来。
(3)我勉强做了一半,就被卡住了,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于是,我顾不得弗洛斯特女士的禁令,暗暗向好友伊丽沙白打了个招呼。果然,她传来了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我慌慌张张向讲台望了一眼——还好,她正读得入神,对我们的小动作毫无察觉。我赶紧把答案抄上了试卷。
(4)这次作弊的代价首先是一个漫长的周末。晚上,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早就听人说过,教室里一只蚂蚁的爬动也逃不过弗洛斯特女士的眼睛,这么说,她现在只是故意装聋作哑罢了。思前想后,我拿定主意,决定和伊丽莎白一起去自首。
(5)周一下午,我们战战兢兢地站到老师身边:“我们知道错了,我们以后永远不做这种事了。”
(6)“姑娘们,你们能主动来认错,我很高兴。这需要勇气,也表明你们的向善之心。不过,大错既然铸成,你们必须承受后果。否则,你们不会真正记住!”说着,弗洛斯林特女士拿起笔,在我们的试卷上写上“考试零分”四个大字。“考试作零分记,而且要接受惩罚。”
(7)看到她操起了松木板子,我们都惊恐得难以自持,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8)她吩咐我们分别站在办公桌的两头。“现在你们都伏在自己身边的椅背上,把眼睛闭上,那不是什么好看的戏。”她说。
(9)我哆哆嗦嗦地在椅背上伏下身子。“啪”的一声,宣告了惩罚的开始,看来,老师决定先对付伊丽莎白了。我尽管没挨揍,眼泪却上来了:伊丽莎白是因为我才受苦的!接着,传来了伊丽莎白的呜咽。
(10)“啪!”打的又是伊丽莎白,我不敢睁开眼睛,只是加入了大声哭叫的行列。
(11)“啪!”伊丽莎白又挨了一下。她一定受不了啦!我终于鼓起了勇气:“请您别打了,别打伊丽莎白了!您还是打我吧,是我的错!……伊丽莎白,你怎么了?”
(12)几乎在同时,我们都睁开眼睛,越过办公桌,可怜兮兮地对望了一下。想不到伊丽莎白竟红着脸:“你说什么?是你在挨揍呀!”
(13)怎么?②疑惑中,我们看到老师正用那木板狠狠地在装了垫子的座椅上抽了一板——“啪!”哦,原来如此。
(14)这便是我们受到的“体罚”,并无肌肤之痛,却记忆至深。在弗洛斯特女士任教的几十年中,这样的“体罚”究竟发生了多少回?我无从得知。因为有幸受过这种板子的学生大约多半会像我们一样:在成为弗洛斯特女士崇拜者的同时,独享这一份秘密。
【1】请联系短文内容,把下面描写“我”的心理体验的词语按先后顺序写下来(只用序号)
(1)惊恐万分(2)恍然大悟(3)痛心疾首(4)战战兢兢(5)慌慌张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语言。
(1)读了①处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我知道“在这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的时候,我对这句话中的“诚实”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读②处的句子,我明白弗罗斯特老师是这样做的原因:__________
【3】读完全文,我们感受到弗罗斯特老师不仅是一位严厉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 的老师。
【4】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熟读精思》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三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提出了一个怎样的学习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还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在这里,“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为一名学生,你在读书方面有何心得或好的方法?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必须这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
17、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应该发挥广大干警的充分的作用。(修改病句)
(2)孔明说:“周瑜让我三日之内把箭造完,一点都不难。”(改为直接引语为间接引语。)
(3) 别人 退路 着 堵塞 断 自己 的 意味 生路。 (连词成句)
(4) 狼气急败坏地堵上那个小洞。(改为把字句)
19、句子训练场。
(1)这是天地给我们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改变语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与人之间密切的关系,让我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会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告诉姐姐:“我要出差了,三天后我才回家。”(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日出”为内容,分别写句子。(比喻句、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语言积累
(1)人非生而知之者, ?
(2)甜瓜苦蒂, 。
(3)种树者必培其根, 。
(4) ,观千剑而后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