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精彩回放。

1.文字中赏美景。沉浸在《我们爱你啊,中国》的旋律,犹如行走在祖国山水中:我们爱你——桂林山水的__,杭州西湖的__……我们爱你——傣家竹楼前____上布达拉宫的巍峨……漫步《草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__,不用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轻轻_____

2.文字中品艺术。观《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_____,每一个舞姿都_____。每一个舞姿都是_______,每一个舞姿都使人________,使人_________  

3.文字中悟人格。《船长》一课中船长哈尔威________上,_________也没有做,________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_______。人们透过__________,凝视着这尊_______徐徐沉入大海。让我们看到了__________的哈尔威。  

4.文字中明哲理。朱熹的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不断读书使人的思维变得开阔敏锐;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摆脱主观成见全面地认识事物;陆游的诗句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古今贤文》中好曲不厌百回唱,_________告诉我们读书要精读深思。

2、填写表示“看”的意思的字,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____如故   ____死如归   面面相____   管中____

____尘莫及   ____前顾后   耳闻目____   走马____

3、《夹竹桃》一文中,作者是这样描写夹竹桃在月光下的镜像的:________。

4、看到题目“匆匆”,你想到描写时间流逝的成语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不是……就是 一边……一边 既然……就 即使……

(1)(   )山高路险,我们(  )要努力向上攀登。

(2)(   )老师让我帮助你,我(  )要负责到底。

(3)他(   )自己刻苦学习,(  )热情帮助同学。

(4)售票阿姨(  )验票,(   )扶老人、孩子下车。

(5)最近,我校课外活动很丰富,(   )搞诗歌朗诵会,(   )举办故事会。

(6)(  )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困难,(   )我们一定能够克服。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把壮阔雄浑的万里河山,形象地概括在短短的十个字中,有咫尺万里之势。请你具体说说后两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这是《浣溪沙》这首词的小序,点出了词人所观所感的地点是_______,其中的主要景物是_______,景物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这个小序为词中的“______________”这一句作了铺垫。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幕雨子规啼。

2请你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词中呈现的三幅图。

A._________图 B.__________图 C._______________

3请你想象描述其中的一幅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解释词语。

(1)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唱黄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6与下阕所表达的思想相近的一项是( )

A.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B.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C.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D.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8、古诗阅读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____________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根据自己的积累和理解,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咏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古诗,诗中劝诫人们要及早努力奋斗,莫要到年老时再后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忆你读过的诗歌,与本诗最后两句意思相近的诗句有哪些?请写出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 “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仔细读读这两段话,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共同之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带来的结果各是怎样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吴王由固执恍然 大悟,我们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哪句话,请用“_________”划出来。这句话在文中起到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科学领域的发现并不存在什么偶然的机遇。________

(2)“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在上文中出现了两次,这并不重复啰嗦。第一处着重讲有了这种能力,并解答若干问号,就能发现真理;第二处着重讲怎样的人才能具备这种能力。________

【3】课文用举例的方式说明了把“_____”拉直变成“_____”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描述为:

(选序号填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①反复实验 ②举一反三 ③得出结论 ④观察发现 ⑤产生疑问 ⑥坐等灵感

【4】为什么说“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发现真理的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句段分析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这是一个比喻句。把   比作

寻找最大的一穗就是指

(2)颗粒饱满麦穗 。那么,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是指  

 

12、阅读欣赏,回答问题。

格登少年时对虫子很感兴趣,很想成为研究它们的科学家,可是他实在太“笨”了。

那天,从伊顿公学加德姆老师手中,格登接过自己的成绩单,看了看,顿时满脸通红,羞愧不已。是的,这的确是一份令人尴尬的成绩单,分数惨不忍睹。各科成绩的总和不及人家的零头,尤其是理科,门门功课倒数,而生物学甚至在全年级250名学生中排倒数第一。加德姆老师给予的评语更加令人难堪,他说:“我相信你想成为科学家,但以你目前的学业表现,这个想法非常荒谬。你连简单的生物知识都学不会,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对于你个人以及想教导你的人来说,这根本是浪费时间。”

拿着成绩单,格登郁闷极了,含着眼泪跑到了自己的“实验室”——那是学校一间闲置的小仓库,他课余时在那里饲养了很多毛毛虫。

忽然,一只蝴蝶在他眼前飞舞了几圈,扑落在成绩单上。格登不禁眼前一亮,这才注意到,原来他所饲养的毛毛虫好多已经变成蝴蝶,在仓房里翩翩起舞。他甚至注意到,一只蝴蝶正在从蛹壳中挣脱出来,那柔软皱缩的翅片,就在空中尽力地伸展着,虽然艰难,却很执着。格登深受感染,满心郁闷烟消云散。他想,我这只笨笨的毛毛虫,难道真如加德姆老师所说,不能羽化成蝶吗?

于是,他把差评成绩单放在自己房间的书桌上,用玻璃板压着。此后,每隔一段时

间,他都会盯着它看上一会儿,明显是在与之较劲。

这样的举动,不止一次,也不止两次,是无数次;坚持了不止一年,也不止两年,而是六十四年……凭着一股倔强劲儿,格登发奋学习,刻苦钻研,一次又一次用实际成就向那份差评成绩单宣告:“你所说的不是事实!”中学毕业后,他考入牛津大学,攻读动物学;25岁那年,他成功克隆出一只青蛙而一举成名,被称为“克隆之父”;79岁时,因为巨大的专业成就,他荣获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惨不忍睹”的意思是 。在文中表现在哪些地方?用“   ”画出来。

2加德姆老师的评语是在告诉格登什么呢?此时,格登的心情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用一个词语总结就是 ,用“﹏﹏﹏”在文中画出对该词语的解释。

5格登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鲁宾逊漂流记》“节选”第一到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从前,有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有一次,鲁滨逊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船上的桅杆吹断了,船也翻了,同伴们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他又冷又饿,心里想: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

等到潮水退了,鲁滨逊看到那翻了的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离岸并不远。他就找了一些术头做成木筏,划到船边。在船舱里,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陪着他,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

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荫、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

【1】解释词语。

闻所未闻: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从船上搬下的东西有(

A.笔、墨水、纸

B.罗盘、地图

C.日晷、望远镜

D.猫、狗

E.内衣

【3】鲁滨逊用笔、墨水和纸非常节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滨逊为什么说“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鲁滨逊在没有找到墨水、笔和纸之前是怎样计算日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画线句用___________描写,体现出母亲对自己没有兑现承诺而感到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怜爱,但迫于生计只能不停地劳作的情感。朗读时,要读出_____________的语气。

【2】概括本段落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漫长而急遽”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为字句

①那位先生很快把邮票撕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把苹果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用加点的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走进快速办公室。(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难道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每天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点钟不到,我们就沿着崎岖的山路登上清凉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阳腾空而出。(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把云块向我们推来,越来越近,简直伸手可捉。(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广场。(按要求改写句子)

1.孩子们把鞭炮点燃了。(改成 “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真热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姥姥对小红说:“春节放假, 来我家住几天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京是城市。 北京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你怎么能信奉他说的话呢?

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

20、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当你得到父母疼爱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他们付出的辛苦吗?我们常常忽略了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现在,让我们把那极为珍贵的东西找回来吧!请以“爱”为主题,用一两件事写写爸爸或妈妈对你付出的爱。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表达真情实感。③用具体事例来讲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