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读拼音,写汉字。

(1)一对yuān yànɡ__________在lú_________苇中自由的嬉戏,fǎnɡ fú________是一对恋人在说悄悄话。

(2)造纸shù________是由我国chuànɡ_______造并传到ōu zhōu________和ā______拉bó_______国家的,这是我们的jiāo ào________

2、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1.月出惊山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山鸟飞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见长江天际流。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4、根据语境填写内容。

(1)《长歌行》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遇到困难,我们可以用《竹石》中的“________________。”来自勉;当老年人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时,我们可以用苏轼《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来劝慰他。

(2)“____________________,通则久”说明在面临不断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是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的品性,还得多与他相处。

(3)在传统佳节来临之际,诗人触景感怀,写下不少吟咏之词。写寒食节的“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七夕节的“_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描写________节的“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

(4)《两小儿辩日》中,一个小孩从视觉角度阐明观点: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一儿曰:“____________,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用“____”画出与“聚精会神”意思相近的词语。

无(   )顾及 全神(   )注 司空见(   )

锲而不(   ) 天(   )海角 专心(   )志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①秋夕:秋天的夜晚。②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③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④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⑤流萤:飞动的萤火虫。⑥天阶:露天的石阶。⑦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

【1】这首诗描写的是( )节的场景,你是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看出来的。

A.重阳               B.中秋             C.七夕       D.元宵

【2】诗中的(       )字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

A.冷

B.秋

C.流

【3】这是一首宫怨诗,写的是失意宫女的生活。诗中写了她们的什么活动?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将古诗内容补充完整。

【2】一个“咬”字,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劲竹_________的性格。

【3】根据古诗的内容,试着画出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湖州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

【1】本诗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__

【2】从诗中,你可以读到湖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

【3】有人说,诗中的“行遍”和“只合”连用表意巧妙,请你说说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代诗人李煊的《湖州陪太守南园宴》中“怪道当年苏学士,杭州不住住湖州”,其中的“苏学士”就是宋代诗人______。他在湖州任上,因_____________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   青城天下幽

高缨

青城山与峨眉山同负盛名,人称“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

假如说峨眉山是一个俊秀的美男子,那么青城山便是一位恬淡幽静的淑女。

青城山整个儿都是绿的。苍绿的松柏,翠绿的杉,淡绿的楠木,嫩绿的枫;万千杂树,铺地遮天,更有老藤悬于峭壁,苔藓抹上怪石,幽兰垂在岩畔,池上浮萍,泉边百草。山外风来,风是绿的;林间洒过一阵雨,雨珠儿也是绿的。难怪杜甫在此留下了“缘云拟住最高峰”的名句,贾岛也形容“万岭深积翠”。自然这万绿丛中,也有花叶斑斑点点,春有山茶,夏有海棠,秋有红枫,冬有冰花,却衬得青城更加的绿。

青城山又是一个寂静的世界。这儿远离市声,一尘不染,纯然是大自然的原貌。游人踏上曲径,步入密林,行过深谷,攀上绝壁,登上高峰,处处是空灵深邃的境界。若是在“天然阁”的林荫伫立,能见白鹭翩翩起落;若是在“云巢”的崖下停步,可闻林涛的轻叹。坐在“凝翠桥”头小歇,有山泉的清音;穿过凿岩成路的“偏桥”,又传来杜鹃啼唱;立在最高峰的“呼应亭”上仰天一啸,四山答以回声;而如果在山中住宿一夜,知更鸟会伴随着一枕清梦。当然,从“上天梯”攀上绝壁的时候,会吓出点儿汗来,却大可领略一番探险者的情趣。

这山色的幽,山境的静,构成了青城的“幽”。青城的幽,青城的美,青城的古朴和文明,以及林涛、泉声、云海、日出,都属于不畏攀登的人们!

(选自中同三峡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删改)

1读短文,填空。

(1)青城山自古就有“_____”的美誉,这一旅游胜地最大的特点是_____

(2)最后一段中的第_____句概括了个文章的主要内容。

(3)就短文而言,作者使用了_____结构方式。

(4)从作者“见白鹭起落”“闻林涛轻叹”“_____”“_____”“鸟伴清梦”“攀援绝壁”等表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作为探险者的一番情趣。

2在读到“游人踏上曲径……处处是空灵深邃的境界”这句话时,我们可以联想到“曲径_____”这个成语。

3短文第三自然段写了青城山的绿,这和青城山的“幽”有什么关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四自然段既然写青城山的静,为什么还会写到各种微小的自然之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明明写的是青城山,开篇为什么还要提到峨眉山?请说一说这是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说“风是绿的”“雨珠儿也是绿的”,风和雨怎么可能是绿的呢?请说一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说说下面提供的材料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例:“苍绿的松柏,翠绿的杉,淡绿的楠木,嫩绿的枫”

“春有山茶,夏有海案,秋有红枫,冬有冰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了短文最后一句话,你得到哪些启示?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天桥

天桥,是各类天桥的总称。其实,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可划分为“人行天桥”,“车行天桥”,人车混行的立交桥和构成城市高架路系统的“立体交叉高架桥”等等。

天桥的结构,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现已有梁式结构天桥,钢架结构天桥,悬索结构天桥,斜拉结构天桥等等多种。它们有的结构简单,便于建造;有的富于变化,形式多样;有的凌空飞架,雄浑壮观……构成了城市现代交通的一幅彩虹竞渡的立体画卷。

天桥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风格各异。人行天桥一般有一字型、T字型、十字型、S型、Y型、U型等多种,皆无定型,根据地形地貌灵活设计。车行天桥基本类型有菱型、苜蓿型、环型、喇叭型等。总之,只要把使用功能、结构和外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取得良好的艺术和技术效果。

城市里的天桥,不仅是城市繁荣兴旺的标志,更主要的是它在城市交通、能源、效益诸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以上海延安东路人行天桥为例,在天桥启用后,天桥附近100米内的机动车速度较前提高了28%,而交通事故下降了80%,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明显的。我国自1964年广州建造第一座立交桥以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全国各大中城市目前所建各类立交桥已达数千座,在城市交通、能源、效益诸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天桥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的天桥将是一种立体化的综合结构,天桥将把整个地区的高层建筑在不同层次上连接起来,人们可通过天桥从这个商店走到那个商店,从家里走到医院、学校、办公楼,或者走亲访友,或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娱乐活动。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天桥,采用___________顺序,依次说明了天桥的分类、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本文除第一段外,其它各段在表意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段首用___________ 概括文段的内容?

3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说说下边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车行天桥基本类型有菱型、苜蓿型、环型、喇叭型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⑶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精兵简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 ___________。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采用“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5这一段话中的前四句话有两层意思,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语段1:在故乡的小屋里,从那扇向西的窗望去,是一带起伏的青山。从我幼时起,那山总是横漂在眼前,阴天时,山是灰蒙蒙的;晴天时,便是向西边无限延伸的浓绿。看着它,自己也像被映成青色的透明的了,还隐隐嗅到草香。在我心中,最秀的山便是窗前的西山,没有边的绿连着绿,隐隐地裹着薄雾,拥着西下的太阳,隐隐约约记得,在西山那个峰里,有一座古老的塔,离別故乡时,我探望了它。在凄婉的塔铃声中,我仰脸向上望,望着塔后汇集的金檀色的光环,心中默默地祝福我的故乡。

语段2:在故乡,最惬意的要属登八达岭的长城了。登上一阶又一阶的微带苔痕的石梯,立在烽火台上,任凭风吹乱头发,撩起衣襟。由近向远,一起一伏的青山负着长城,一直伸到天边去。此时,只感觉身边皆是绿,绿色的风吹着绿色的短笛,在山谷里悠悠地回荡。一杈杈树枝交错,抬出重重叠叠、不同深浅的绿来。城墙脚下,浓密的草铺在山坡上,一直凸凹到看不见为止,在春天,不单是一望无际的绿,还涂着大片大片的粉色、白色,零零星星点缀着红色、黄色……什么样的花都有,大的,小的,深的,浅的,聚的,散的,撒得漫山遍野。

1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两个语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顾课文,完成思维导图

13、阅读题。

海上生明月

四周都静寂了。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船像一只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这时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

看!天空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便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成了一轮皓月。这时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不消说,悬崖在天空的月轮月月依然,年年如此,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

与晚风、明月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文字描写的。可是真正能够做到与晚风、明月为友的,就只有那些以海为家的人!我虽然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了一个海上的过客,也是幸事。

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我们吃过晚餐后在舱面散步,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这红灯并不亮。后来船走了许久,这盏石壁上红灯还是在原处。难道船没有走么?但是我们明明看见船在走。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根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是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1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收敛( )   万顷烟波(

皓月( )   沧海一粟( )   闷葫芦(

2仔细读短文,从中找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似的词语。

光芒(   )   皓月(   ) 无际(   )

3按短文内容填空,体会所填词语的作用。

(1)突然间,一轮(   )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

(2)这时上面有(   )青天,下面有(   )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

(3)与晚风、(   )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   )描写的。可是(   )能够做到与晚风、明月为友的,就只有那些(   )的人!我虽然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了一个(   ),也是幸事。

4文章几处描写海上升起的明月,你最喜欢哪一处,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写出几句古今文人描写月亮的诗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独享体罚之秘密

在我们镇上住了30多年的弗洛斯特女士,差不多成了全镇老少的严师。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走进众人的心底的,至于我,那是因为一次难忘的体罚:挨板子。

那是一次数学考试。考试前,弗洛斯特女士照例从墙上把那块著名的松木板子取下来,比试着对我们说:“我们的教育以诚实为宗旨。我决不充许任何人在这里自欺欺人,虚度时日,这既浪( )你们的时间,也消( )我的时间。下面就开始考试。说着,她就在那张宽大的橡木办公桌后坐了下来,拿起一本书,径自翻了起来。

我勉强做了一半,就被卡住了,任凭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于是,我顾不得弗洛斯特女士的禁令,暗暗向好友伊丽莎白打了个招呼。伊丽莎白传达了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我慌慌张张向讲台望了一眼——还好,她正读得入神,对我们的小动作毫无察觉。我赶紧把答案抄上了试卷。

这次作弊的(代价 价值)首先是一个漫长的周末。晚上,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早就听人说过,教室里一只蚂蚁的爬动也逃不过弗洛斯特女士的眼晴,这么说,她现在只是故意(装腔作势 装聋作哑)罢了。思前想后,我拿定主意,决定和伊丽莎白一起去自首。

周一下午,我们战战兢兢地站到老师身边:“我们知道错了,我们以后永远不做这种事了……”“姑娘们,你们能主动来认错,我很高兴。这需要勇气,也表明你们的向善之心。不过,大错既然铸成,你们必须承受后果——否则,你们不会真正记住!”说着,弗洛斯特女士拿起笔,在我们的试卷上写上考试零分四个大字。然后,又看到她操起了松木板子,我们都惊恐得难以自持,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她吩咐我们分站在办公桌的两头。我们不敢怠慢。现在你们都伏在自己身边的椅背上——把眼睛闭上,那不是什么好看的戏。她说。我哆哆嗦嗦地在椅背上伏下身子。的一声,宣告了惩罚的开始,看来,老师决定先对付伊丽莎白了。我尽管没挨揍,眼泪却上来了:伊丽莎白是因为我才受苦的!接着,传来了伊丽萨白的呜咽。!"打的又是伊丽莎白,我不敢睁开眼睛,只是加入了大声哭叫的行列。

!"伊丽莎白又挨了一下——她一定受不了啦!我终于鼓起了勇气:“请您别打了,别打伊丽莎白了!您还是打我吧,是我的错!——伊丽莎白,你怎么了?”

几乎在同时,我们都睁开眼睛,越过办公桌,可怜兮兮地对望了一下。想不到伊丽莎白竟红着脸说:“你说什么?是你在挨呀!”“怎么?疑惑中,我们看到老师正用那木板狠狠地在装了垫子的座椅上抽了一板,“!”,原来知此。

——这便是我们受到的体罚”,并无肌肤之痛,却记忆至深。在弗洛斯特女士任教的几十年中,这样的体罚究竞发生了多少回?我无从得知。因为有幸受过这种板子的学生大约多半会像我们一样:在成为洛斯特女士崇拜者的同时,独享这一份秘密。

1“/”画去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汉字。

2本篇短文中四字词语很有特点。有含反义词的翻来覆去、思前想后”,请你再仿写出两个:

这有AABB式的慌慌张张、哆哆嗦嗦、战战兢兢”,请你也写出两个AABB式的词语:

3阅读③--⑥段,把下面描写的心理体验的词语按顺序写下来。(只写序号)

①思前想后  ②哆哆嗦嗦  ③惊恐  ④慌慌张张  ⑤战战兢兢

4   在文中画出与这便是我们受到的体罚’”,并无肌肤之痛,却记忆至深相照应的句子。

5这篇短文生动地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所填内容不超过35)

6独享体罚之秘密体罚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样的体罚是一种享受呢?

(至少写出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练习。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新疆小伙子在跳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估计他一定知道这件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维吾尔姑娘漂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套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四百多年的大型编钟,至今音乐性能良好。(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必须赶回家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叔叔握着小汤姆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你的。(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句子意思不能变。

例: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1)这么大的风浪,那个渔民怎么能驾着小船出海去呢?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8、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你怎么能信奉他说的话呢?

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

19、 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件事令人感动。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场。  

1)这是天地给我们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改变语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与人之间密切的关系,让我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