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改正下列句子中用错或漏用的标点。

1. 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立刻,我的脑际浮现出刘大爷的形象:五十多岁的年纪;额前有几道皱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这里,他愤怒得浑身热血直往上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她暗下决心,一旦成婚,就把支持丈夫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今生今世最大的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毫无疑问对这种人我们只能诉诸法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我知道你找我一定有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他说得到做得到,”拿侬嚷道: “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真傻,真的,”她说。 “我单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中华民族,他们成了“盗火的普罗米修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余时间我读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三中之春》音乐会将在五月举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_____广益 各_____己见   触类旁_____  独出心_____

张灯结__________图强   见微知_____  同心_____

(1)对于“开卷是否有益”这个问题大家______,讨论得十分激烈。

(2)在这次比赛中,同学们_______,取得了胜利。

3、看拼音,写词语。

là bā zhōu______那甜nì______的滋味还未从唇边散去,热闹的春节就到了,那胖胖的jiǎo zi______,翡翠一般的suàn______瓣儿,火红的春联,一张张笑yíng yíng______的脸和小fàn______热情的叫卖声,交织出了春节特有的欢快。

4、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事情没有办成,几个人______(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地回来了。

2.两千多年前,秦兵马俑就达到了那么高的艺术水平,真让人感到________(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3.李老师______(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地对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4.在法律面前,一切头衔都______(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5、《名人传》指哪三位名人?作者?并简要说出这三位名人在各自领域有何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__的诗,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扫兴的事情,但他从“__”想象出“__”,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发,心情由___转为___

2对“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正确理解是(  )

A.也许是园主可怜他爱惜的青苔,怕我的木屐把它踩坏。

B.也许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

3读后两句诗,你想象到的情景是: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后两句说明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下面也能反映此哲理的诗句是(  )

A.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古诗赏析《白云泉》。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由“云自无心水自闲”中的“闲”字看不出泉水具有怎样的特点(       

A.从容奔流

B.自由奔泻

C.清澈见底

【2】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的画面不可以用下列哪一个词形容(       

A.娴静雅致

B.逍遥惬意

C.从容自得

D.大气磅礴

【3】这首诗写于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此时白居易政务十分繁忙,很不自由,面对白云泉水,不禁产生羡慕之意。由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A.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的思想。

B.反映了诗人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

C.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思想。

D.表达了诗人对能够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的渴望。

【4】下列对本诗内容分析错误的是哪一项(        

A.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达坦荡淡泊的情怀。

B.此诗描绘了一幅线条明快简洁且充满生机活力的淡墨山水图。

C.句中连用两个“自”字,只为了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得其乐。

D.诗人十分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其中重点摹画了白云与泉水的神态。

【5】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罗裙:

②乱入:

③始觉:

【2】怎样理解“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两句诗的含义?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理解

独享体罚之秘密

在我们镇上住了30多年的弗洛斯特女士,差不多成了全镇老少的严师。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走进众人的心底的,至于我,那是因为一次难忘的体罚:挨板子。

那是一次数学考试。考试前,弗洛斯特女士照例从墙上把那块著名的松木板子取下来,比试着对我们说:“我们的教育以诚实为宗旨。我决不充许任何人在这里自欺欺人,虚度时日,这既浪( )你们的时间,也消( )我的时间。下面就开始考试。说着,她就在那张宽大的橡木办公桌后坐了下来,拿起一本书,径自翻了起来。

我勉强做了一半,就被卡住了,任凭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于是,我顾不得弗洛斯特女士的禁令,暗暗向好友伊丽莎白打了个招呼。伊丽莎白传达了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我慌慌张张向讲台望了一眼——还好,她正读得入神,对我们的小动作毫无察觉。我赶紧把答案抄上了试卷。

这次作弊的(代价 价值)首先是一个漫长的周末。晚上,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早就听人说过,教室里一只蚂蚁的爬动也逃不过弗洛斯特女士的眼晴,这么说,她现在只是故意(装腔作势 装聋作哑)罢了。思前想后,我拿定主意,决定和伊丽莎白一起去自首。

周一下午,我们战战兢兢地站到老师身边:“我们知道错了,我们以后永远不做这种事了……”“姑娘们,你们能主动来认错,我很高兴。这需要勇气,也表明你们的向善之心。不过,大错既然铸成,你们必须承受后果——否则,你们不会真正记住!”说着,弗洛斯特女士拿起笔,在我们的试卷上写上考试零分四个大字。然后,又看到她操起了松木板子,我们都惊恐得难以自持,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她吩咐我们分站在办公桌的两头。我们不敢怠慢。现在你们都伏在自己身边的椅背上——把眼睛闭上,那不是什么好看的戏。她说。我哆哆嗦嗦地在椅背上伏下身子。的一声,宣告了惩罚的开始,看来,老师决定先对付伊丽莎白了。我尽管没挨揍,眼泪却上来了:伊丽莎白是因为我才受苦的!接着,传来了伊丽萨白的呜咽。!"打的又是伊丽莎白,我不敢睁开眼睛,只是加入了大声哭叫的行列。

!"伊丽莎白又挨了一下——她一定受不了啦!我终于鼓起了勇气:“请您别打了,别打伊丽莎白了!您还是打我吧,是我的错!——伊丽莎白,你怎么了?”

几乎在同时,我们都睁开眼睛,越过办公桌,可怜兮兮地对望了一下。想不到伊丽莎白竟红着脸说:“你说什么?是你在挨呀!”“怎么?疑惑中,我们看到老师正用那木板狠狠地在装了垫子的座椅上抽了一板,“!”,原来知此。

——这便是我们受到的体罚”,并无肌肤之痛,却记忆至深。在弗洛斯特女士任教的几十年中,这样的体罚究竞发生了多少回?我无从得知。因为有幸受过这种板子的学生大约多半会像我们一样:在成为洛斯特女士崇拜者的同时,独享这一份秘密。

1“/”画去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汉字。

2本篇短文中四字词语很有特点。有含反义词的翻来覆去、思前想后”,请你再仿写出两个:

这有AABB式的慌慌张张、哆哆嗦嗦、战战兢兢”,请你也写出两个AABB式的词语:

3阅读③--⑥段,把下面描写的心理体验的词语按顺序写下来。(只写序号)

①思前想后  ②哆哆嗦嗦  ③惊恐  ④慌慌张张  ⑤战战兢兢

4   在文中画出与这便是我们受到的体罚’”,并无肌肤之痛,却记忆至深相照应的句子。

5这篇短文生动地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所填内容不超过35)

6独享体罚之秘密体罚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样的体罚是一种享受呢?

(至少写出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据初步统计,2019年上半年,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为全国1400多家公募慈善组织发布募捐信息1.7万余条,累计获得52.6亿人次的点击、关注和参与,募集善款总额超过18亿元,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爱文表示,互联网慈善已经成为慈善事业新的重要增长点。

【材料二】

 

图1不同年龄段人数和捐款占比图2某公益平台捐款人数占比排名(2008年至今)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回答问题。

(1)从图1中可以看出,捐款占比最高的年龄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数占比最高的年龄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2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任意写出一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慈善事业的趋势是( )(多选)

A.捐款人群年轻化

B.捐款平台正规化

C.捐款方式网络化

【4】今年的新冠疫情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面对疫情,国人凝心聚力纷纷捐款捐物。对此你怎样看?身为小学生的我们能为公益事业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阅读课文《井冈翠竹》片段,回答问题

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 多么坚韧, 多么结实, 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

①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一根写着“朱德的”三个字的扁担。他们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正是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把这一副关系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城。

毛委员和朱军长下山去了,红军下山去了,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人民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②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1读文填空。

本文作者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朗读时语气要铿锵有力、饱含深情,语速要______________

2不改变原意,将第一自然段句①换个说法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标注序号的句子,写出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线句子,写出这句话蕴含的两层意思。  

一是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__的诗句,用在这里突出了井冈翠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父亲的自行车

有人说,十岁的小孩子崇拜父亲,二十岁的青年人鄙视父亲,四十岁的中年人怜悯父亲。然而,对我来主,这个世界上父亲是惟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

父亲是建筑师,工地上所有的工作都怕他,沙子与水泥的比例有一点差错也会招来父亲的痛斥。然而,父亲在家里永远是慈爱的,他的好脾气甚至超过了母亲。在县城里,父亲的自行车众人皆知,每天早晚,他风雨无阻地骑着吱吱嘎嘎的破车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学。那时,我和弟弟总手拉着手跑出校门,一眼就看见站在破自行车旁,穿着旧蓝色中山服焦急地张望着的父亲。一路上,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而父亲一直能一心两用,一边乐滋滋地听着,一边小心翼翼地避过路上数不清的坑坑洼洼。等到我上了初中,父亲的车上便少了一个孩子;等到弟弟也上了初中,父亲便省去了一天两趟的奔波。可父亲似乎有些怅然若失,儿子毕竟一天天长大了。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半夜里听见客厅里有动静,起床看,原来是父亲,他正在台灯下翻看一本发黄的相片簿。看见我,父亲微微一笑,指着一张打蓝球的照片说:这是我刚上大学时照的!照片上,父亲生龙活虎,眼睛炯炯有神,好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此刻,站在父亲身后的我却蓦然发现,父亲的脑后已有好些白发了。父亲一出世便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惨痛的经历使他深刻地意识到父亲对儿子的重要性。因此,在创新的生活里,除了工作便是妻儿,他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在办公室与家的两点一线间,生活得有滋有味。辅导儿子的学习是他最大的乐趣,每天的家庭作业父亲都要一道道地检查,认认真真地签上家长意见,每次家长会上他都被老师称赞为最称职的家长。母亲还告诉我一件往事:我刚一岁的时候,一次急病差点夺去了我的小命。远在千里之外矿区工作的父亲把已经转危为安的我抱在怀里,几滴泪水落到我的脸上,我哇哇地器了。那些山路,全是悬崖绝壁,想起来也有些后怕。许多年后,父亲这样淡淡地提了一句。

父亲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与父亲在一起,沉默的时候居多,我却能感觉出自己那与父亲息息相通的心跳。离家后收到父亲的第一封信,信里有一句似乎很伤感话:还刻那辆破自行车吗?你走了以后,我到后院杂物堆里去托,却锈成一堆废铁了。我想了许久,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给父亲回信:爸,别担心,那辆车每天晚上都在我的梦里出现呢。我坐在后面,弟弟坐在前面,您把车轮蹬得飞快……”

1父亲的自行车这个文题,引起了我们哪些思考?

从写作内容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文章体裁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行文的作用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写出全文表现父亲称职且体现父爱的几件具体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语境,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那些山路,全是悬崖峭壁,想起来也有些后怕。许多年后,父亲这样淡淡地提了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文字所用材料都没围绕父亲的自行车来写,这是否脱离了全文中心?请探究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处写到收到父亲的来信后,想了许久才回信,此时想了些什么?请续写回信的一部分内容。(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在龙舟节这天,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都吃鱼吃肉。全茶峒人吃过饭后,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平常木船大不相同。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便派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下列不属于茶峒人端午过节习俗的是(          

A.用雄黄酒画了一个王字。

B.出城看划船。

C.插艾蒿。

【2】第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哪三个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凭着对____________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赶鸭竞赛的欢快场面,展现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精神。

14、课外阅读。

怀疑与学问(节选)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章句》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章句》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如果后来的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了,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下列是对选文中心论点的把握,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2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为了证明中心论点选择了哪个事例作为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哪些是正面说理?哪些是反面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两句中的两个“这样”指代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邓稼先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群偌大的蝶蛾闯进孩子的房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笑得用手指着风姐儿,却说不出话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不得不另选一个职业,学上了驾驶飞机。(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食指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比大拇指复杂。(用划线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过几天的奋战,大火被我们扑灭了。(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幅壁画是现存的最早印证张骞出使西域这段历史的绘画作品。(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脸上显现出神色。(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我们依恋长江。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懒狮子说:我爸爸妈妈是森林里的大王。靠他们,我就能生活得很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张老师对吴明说,请吴明明天陪他去一趟图书馆。(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难道肚子不会长虫子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乐园。

1.看了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批改作业。(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合力地治理重新泛滥的洪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扫罗王信守自己的诺言。(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句意不变。

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变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变成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变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型转换

1.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会很成功。(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用加点的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走进快速办公室。(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难道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2020年的新学期,因为疫情防控,我们没能如期开学,只能在家通过网络进行线上学习。面对新的学习形式,你在线上学习有过什么样的感受呢?盼望、激动、欣喜、沮丧、难过……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感受,通过一件事表达出来。注意写清楚事情的经过,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真情实感写清楚。

题目自拟,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学校名、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