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补全下列诗句、俗语或谚语。

(1)粉骨碎身全不怕,  

(2)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3)少壮不努力,  

(4)遥知兄弟登高处,  

(5)写一句抒写思念故乡、怀念亲友的诗:  

(6)写一句借月抒怀的诗:  

(7)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王强就不这么认为,每当看到他沉迷于各种游乐中的时候,你真想对他说:   。(格言警句)

(8)你认为教室里应张贴什么样的名言警句或千古佳句,请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积累。 

《如梦令》和《渔歌子》中直接写出词人流连忘返的句子分别是: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于谦用________________抒发自己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李贺用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3、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母亲)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__________

(2)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__________

4、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请用“激”字组成四个不同的词语恰当地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红军爷爷站在铁索桥上满怀________地向我们讲述了红四团为夺取泸定桥与敌人进行________战斗的经过。听完故事,同学们心情非常________。在英雄精神的________下,大家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我最棒。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咬”字说明了(  )

A.竹子生长的位置非常险恶。

B.青山上的岩石非常坚硬。

C.竹子很有劲。

D.竹子紧紧扎根在石缝里。

【2】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的生活环境之恶劣,赞美了竹子________的品质。

【3】最后一句诗中的__字,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4】本诗是一首题画诗,下列还有哪些是题画诗?用“√”标出来。

A.《墨梅》(  )     B.《惠崇春江晚景》(  )

C.《滁州西涧》(  ) D.《江南春》(  )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诗歌所描写的节日是(       

A.除夕夜

B.中秋节

C.元宵节

D.端午节

【2】体会诗歌情感,可以从抓关键词入手。如诗中“_______________”一词,就展现了游人高涨的游玩兴致。

【3】诗歌后两句接连反问,请分析这样表达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飘雨的故乡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好多诗人都喜欢借雨来写离愁别绪,而我也深爱着雨。

故乡的雨是美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清明时节,故乡的细雨,和杜牧诗中“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朦胧之美更是相同的。她就像一位娇柔美丽且又有点任性的小姑娘。她凭借着春风,一会儿飘洒如雾,一会儿轻飞似烟,一会儿又调皮地打落一地的花瓣。有时,她还会斜着打在你的窗帘上。不过,就算她再怎么调皮娇纵,她都是温柔的、细腻的、美的。

有时,整个村子上方都笼罩在一层薄薄烟雨中,远处看去,给人一种朦胧而又脱俗的美感。假如你是在这个时候,第一次到这个村子来,看那烟雨笼罩的景物,看那满树杏花都静立在飘洒的烟雨中,和那冒着细雨在井边打水的少女,那种朦胧的美,一定会把你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去。

这个季节的雨一下就是三两天,黄昏时分,人们做饭的烟雾融合到雨的烟雾中,都在空中微微酝酿着。这时,有些人家已经亮灯了,一个祥和安静的夜晚又要开始了。

和春天的雨相比较,故乡秋天的雨是比较执著凄美的。她就像一位沉默端庄且会多愁善感的女孩,又如一个调皮娇纵的小姑娘。你看,她不停地从空中往下垂落,无边无际地密密垂织着。雨打着阡花,花随着流水。但此时也并非李清照词中“花自飘零水自流”那般无情了,不过还是带着几分凄凉与伤感。

记忆中,故乡总是飘雨的天气。千丝万缕,斜斜密密,那飘洒的细雨总会勾起心中几分诗情画意。杨柳如丝,丝丝细雨。雨打梨花,人随雨意深闭门。此时你若是女孩子,准能引发出你心中许许多多的心事来。不管是早晨,还是黄昏。不管是杏花初开,那诗情画意的朦胧春雨,还是那离愁别绪,“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凄美秋雨。故乡飘起的细雨,都如一幅古色古香的烟雨画卷,永远刻在我的记忆里。

此时,身在异乡,外面正下着大雨。独坐窗前时已找不到故乡下雨时的那种心情了,却平添了一缕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啊!

【1】这篇文章抒发的情感是(  )

A.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B.对雨、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作者抒发情感的寄托物是(  )

A.春雨

B.秋雨

C.雨

【3】在作者眼中,春雨是________的,秋雨是_______的。

【4】作者主要采用的抒情方法是(  )

A.借景抒情

B.即事抒情

【5】请你也试着用上一定的方法抒发自己内心高兴、伤心或失望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匆匆》选段,回答问题。(15分)

去的尽管去了   来的时候jǐn jìn管来着 去来的中间 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 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挽 碗惋)里过去;默默时,便从ní  níng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 怜怜 冷冷)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给开头画双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分)

(2)“√”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

(3)在文中画“——”处划去不正确的字词。(2分)

(4)文中大量巧用了重叠词,请照例子仿写4个这样的词。(2分)

例:茫茫然        

(5)作者描写日子来去匆匆,写得很具体,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仿文中画 句子的写法写两句话。(2分)

 

 

(6)朗读这段话的感情基调是   。(豪迈,坚定,感慨)。(1分)

(7)你最欣赏文章的什么语句、内容,请选择一处作简要评价。(2分)

 

 

(8)由于时间是这样的来去匆匆,自古有志者都很珍惜时间,请你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送给同学。(2分)

 

 

11、课内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 来的尽管来着 去来的中jiān jiàn) 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 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 地从我身上跨过, 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 ,被微风吹sàn sǎn)了, ,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请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2】把文中的“ ”地方,补充完整。

【3】请用“√”画出文中正确的读音。

【4】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请用“ ”画出有关的句子,并仿写几句。

【5】请用“﹏﹏﹏”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写你的体会。

 

12、阅读

航空母舰

①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为海军飞机提供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舰艇。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应用。二战中后期,美国正是依靠强大的航母作战群最终赢得了制海权。

②现代航空母舰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它在许多方面有着严格、精深的技术要求。其中,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起降技术就是它的核心技术之一。

③一般情况下,舰载机从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可分为三种。

④第一种是蒸汽弹射起飞。起飞时,飞机的前轮被挂在起飞装置中,就好像激昂飞机放在拉满弦的弓箭上。飞行员在得到起飞许可后加足马力,同时用刹车防止飞机移动。在他得到起飞信号的同时要放开刹车,再借助弹射装置的启动,将飞机弹出跑道。

⑤第二种是拖索式弹射起飞。起飞时,用钢质拖索牵引飞机加速起飞。但这种弹射方式比较陈旧,使用这种方式的航母较少。

⑥第三种是斜板滑跳起飞,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采用这种方式的航空母舰甲板前端有一个“跳台”,飞机在起飞时以自己的动力经由跳台的协助“跳”上空中,升空的那一刻就好像滑板运动员冲出U形赛道的瞬间。

⑦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降落比起飞所需的技术要求更高。这不仅需要飞行员有高超的飞行技术,而且对甲板设施的技术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舰载机的降落过程通常是这样的:归航的飞机要围绕母舰飞行,以降低飞行高度和速度。在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几乎失速的程度。飞行员放下起落架、襟翼与空气减速板,并将捕捉钩伸出,同时维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甲板上的指挥员不断地告诉飞行员,飞机离最佳情况的偏差是多少;航空母舰上的灯光提示飞行员,下降时的角度是否正确。

⑧在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后部有四条拦截索。拦截索是由液压系统制动的,它可以在两秒钟和50米内使飞机停下来。飞行员必须让飞机的捕捉钩挂上其中一条,在最佳情况下捕捉钩应该挂上第三条。假如挂上前两条,那么飞机的下降角度太平;假如挂上最后一条,那么飞机的下降角度太陡。着陆时飞行员必须将飞机完全压低,这样他可以保证捕捉钩钩住其中的一条拦截索。同时他必须将发动机开到最大,这样假如飞机没有挂上拦截索,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加速离开甲板,重新回到降落航线。成功降落后,飞行员会依照甲板上地勤人员的指示将发动机的推力降低到慢挡并且离开降落区。

⑨航空母舰舰载机起降技术的解决,把舰艇与战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使得航空母舰在现代军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舰载机采用“斜板滑跳起飞”方式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⑦段中加点词语“几乎”为什么不能删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现代航空母舰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

B.使用拖索式弹射方式起飞舰载机的航空母舰较少。

C.在舰载机降落的过程中,舰上指挥员的作用不容忽视。

D.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比降落所需的技术要求更高。

【7】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降落,飞行员的操作非常重要。请根据选文内容按顺序补全飞行员的操作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放下降落装置,伸出捕捉钩,维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

③接受甲板指挥员信息,不断调整偏差,确认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按指示,将发动机的推力降低到慢挡,并离开降落区。

13、快乐读书吧。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期,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xī jí)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bǔ fǔ)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 剑声铿锵。冬去春来, 寒来暑往, 从不jiān jiàn) 断。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司空,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1】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请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用“√”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贫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辅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成就,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有所发现。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秘密、神秘)   ,真理并不(遥远、很远)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解答)   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发觉)   真理。

1请将括号中不恰当的词划掉。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顺序重新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的事例在文中指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回答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原因的句子画上横线,再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小红军对陈明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伟大、坚强的民族”这个句子。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一个包含两个以上叠词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型转换。

1)广场上那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水向前流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人笑着对我说:“30年后,我请你到海底世界喝茶。”(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要求填空并仿写。

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1)“这”指的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

(2)仿照“不是……而是……”的句式写一个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成双重否定句。

(1)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下的每一块土地都被洪水淹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应该知道这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提示:可以写实实在在的人、物之间的事。如:我和我的同桌,爸爸和电视等等;也可以以想象的形式(寓言、童话等)写两个事物之间发生的事,如:蜡烛和电灯,小溪和大海……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