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药学著作。
B.写一件事,只要把它的经过写清楚就可以了。
C.《夏日绝句》的作者是宋代女诗人李清照。
2、下列词语中,与“聚沙成塔”意思相近的词是哪个( )
A.持之以恒
B.集腋成裘
C.自强不息
D.聚精会神
3、[修辞手法]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他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B.蔡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医生也无能为力了。
C.这块地方还没有巴掌大,怎么站得了这么多人呢?
D.这块面包太小了,还不够他塞牙缝。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对所有的滋味都有兴趣,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
B.所有的钟都响起来了,传令人骑着马在街上宣布王子订婚的喜讯。
C.太阳的光芒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D.他吃饭很好,睡觉很好,唱歌游戏都很好,只不过有点儿拘束,据老师说。
5、用“——”画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咫尺(zhǐzǐ) 秘鲁(mì bì)
映衬(yìng yàng) 山脉(mòmài)
6、下面加点字的字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胤恭勤不倦(疲倦)
B.平明送客楚山孤(孤单)
C.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放弃)
D.树头新绿未成阴(阴天)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描绘(huì) 钝角(dùn) 心潮澎湃(pài)
B.塞外(sāi) 拇指(mǔ) 蜿蜒曲折(wān)
C.倔强(qiáng) 捆绑(bǎng) 供养不周(gōng)
D.琥珀(hǔ) 绣花(xiù) 引吭大叫(kēng)
8、看拼音,写词语。
zhú jiàn xuè yè jiānɡ yìnɡ kū wěi cānɡ yinɡ
( ) ( ) ( ) ( ) ( )
jià shǐ ào mì shèn zhònɡ zī rùn jìnɡ pèi
( ) ( ) ( ) ( ) ( )
9、阅读现代诗,回答问题。
林中小景
金 波
阳光透过枝叶,
染上嫩绿的颜色,
风,打着唿哨,
在叶面上轻轻滑过。
流进树林里的空气,
也变得又甜、又柔和。
因此,在每棵树上,
都挂着小鸟的歌。
【1】本首诗有____个小节。
【2】写出部首相同的词语。
例如:唿哨 、 、
【3】写出形容小鸟歌声的词语。
例如:啾啾 、 、
【4】在这片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什么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这片树林中还有什么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植物“啃”石头
①“蚂蚁啃骨头”虽然极为罕见,但是蚂蚁毕竟有嘴,骨头也很好吃,因此这事也就有可能发生了。然而植物( )无伶牙( )无俐齿,怎么会“啃”得动坚硬如铁的石头呢?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②植物到底能不能“啃”石头呢?如果你去黄山旅游,就会看到很多奇石、奇松。在那些挺拔的松树脚下,有些岩石被松树的根紧紧包围着。那坚硬的石头变得痕迹斑斑,有些已经被那些密如蛛网的大根勒得“体无完肤”了。
③有兴趣的话,不妨做个小实验。在花盆的底部放一小块磨光的石头。上面装上沙土,栽上一株植物。等到这株植物长大时,再刨出这块石头观察,你会惊奇地发现,当初很光滑的石头被植物“啃”得痕迹斑斑了。
④根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呢?它对坚硬的石头究竟是怎么个“啃”法呢?
⑤原来,植物的根在进行呼吸作用时,呼出的二氧化碳遇到土壤中的水分便形成了碳酸,碳酸有溶解矿物质的能力。此外,根部还可以分泌出柠檬酸、苹果酸、葡萄酸等有机酸。这些“厉害”的有机酸慢慢溶解那坚硬的石头,天长日久,再看那块石头,已不再光滑,而是伤痕累累了。
⑥植物的根为什么要“钻”到石头里呢?
⑦这是( )石头里还有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它才肯下功夫“啃”石头。这样看来,植物的确是能“啃”石头的。
【1】在文中括号里填关联词,最恰当的选项是( )
A.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B.既……又…… 不但……而且……
C.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D.既……又…… 因为……所以……
【2】下列选项符合短文意思的是( )
A.蚂蚁有嘴,骨头也很好吃,所以“蚂蚁啃骨头”的事经常发生。
B.植物没有伶牙俐齿,所以“啃”不动坚硬如铁的石头。
C.植物有伶牙俐齿,所以“啃”得动坚硬如铁的石头。
D.植物虽然没有伶牙俐齿,但是“啃”得动坚硬如铁的石头。
【3】植物的根能“啃”得动石头的原因是( )
A.植物的根在进行呼吸作用时形成了碳酸,碳酸有溶解矿物质的能力。
B.大根把石头勒得紧紧的,让石头无法呼吸。
C.植物的根在进行呼吸作用时形成的碳酸和根部分泌的有机酸能溶解石头。
D.石头里有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
【4】短文的第②、③自然段用两个事例回答了“植物到底能不能‘啃’石头”这个问题,说明植物是能“啃”石头的。请你概括第②自然段所写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海浪花变成的镜子 (节选)(11分)
男孩儿在海浪花变成的明镜中,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健壮了。他看见了自己黝黑的脸、宽阔的肩膀。他朝着明镜中的自己,调皮地喊了一声:“嗨!”这虽然使海浪花吓出了一圈圈的波纹,但他很高兴。
(1)用文中的词语填一填。(4分)
( )的身体 ( )的脸
( )的肩膀 ( )的孩子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3分)
黝黑(yóu yǒu) 调皮(tiáo diào) 嗨(hèi hài)
(3)课文中为什么说“这虽然使海浪花吓出了一圈圈的波纹,但他很高兴”?
(2分)
(4)仿照课文内容写一写。(2分)
在这片海浪花变成的明镜中,我发现自己 。
12、课内阅读。
到了河神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那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褂的女徒弟。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神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神娶媳妇,漳河也没有发大水。
【1】画“____”的句子中,“麻烦”的意思是_______,西门豹这样说的目的是________。
【2】这几段话主要讲:_________。
【3】文中哪句话是具体描写官绅行为表现的?请用波浪线画出来。此时官绅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你学过的词语形容下列人物。
西门豹:_______ 官绅:_______ 巫婆:_______
【5】你对西门豹的做法怎么看?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类文阅读
山谷中的谜底
这只是一条普通的山谷,终年积雪,唯一引人好奇的就是,山谷的西坡长满了寒带所有的树种,而东坡却只有雪松。这是怎么回事?人们对此研究了很多年,却一直没有结果。
一次一对夫妇出去旅游,也来到了这个山谷。这时,天空下起了密集的大雪,妻子发现,由于风向的原因,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更大、更密,因此,东坡的雪松上很快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然而,当雪松上的雪积压到了一定程度时,雪松的枝条就会慢慢弯曲下去,上面的雪也就马上掉了;然后雪松又挺直,雪又往上积……如此周而复始,雪松始终完好的立在那里。西坡的雪也压在了各种树上,虽然没有东坡的雪大,但时间一长,也就有了厚厚的一层,那些树却没有弯曲枝条的本领,于是一些小树便因承受不住雪压而纷纷折断,只有一些大树挺了过来。
妻子明白了,她指着东坡的雪松对丈夫说:“那些树都没有雪中的弯曲本领,它们怎能在雪如此大的东坡生存呢?”丈夫点点头,说:“是的,雪松告诉我们,要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必须学会退让和弯曲。”
于是一个多年未解的山谷之谜便被这对夫妇在无意中解开了。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雪松有________的本领,而其他树却没有,于是一些小树便因________而________了。
②雪中告诉我们,要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必须学会________。
【2】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更大、更密的原因是( )
A.受地势的影响
B.受风向的影响
C.受气压的影响
【3】“山谷之谜”指的是( )
A.东坡的雪总比西北的雪更大、更密。
B.山谷的东坡长满了寒带所有的树种,而西坡却只有雪松。
C.山谷的西坡长满了寒带所有的树种,而东坡却只有雪松。
【4】判断正误。
①这对夫妇专门为解开山谷之谜而来到这个山谷。___
②丈夫首先发现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更大、更密的原因。___
③山谷之谜的谜底是雪松具有弯曲枝条的本领,所以能在雪大的东坡生存。___
14、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bá)山涉(shè)水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弯弯曲曲盘绕在山间及其狭窄的羊肠小道,蜿(wān)蜒曲折,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这双忧郁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7549所希望小学。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
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1】短文题目中的“大眼睛”加上了引号,其作用是( )
A.特定称谓
B.着重指出
C.表示引用
【2】按要求完成下列内容。
(1)联系上下文解释“蜿蜒曲折”: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从短文中积累的四字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大眼睛”是这样读书的:___________________
(2)记者拍摄这张照片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是怎样描写大眼睛的?从第2~5自然段中各找出一个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我内心无限感慨。透过这双大眼睛,我们仿佛听到了千千万万濒临失学儿童在呼唤:_______________;十几年来,适龄儿童们一直享受着国家免交学杂费、政府提供免费教科书,甚至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等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了每一位爸爸妈妈的负担,体现了新中国大家庭的温暖……想到此时,我内心无比激动,暗自下定决心今后我要: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我想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15、辨字组词。
栽(______) 载(______)
筑(______) 巩(______)
柱(______) 住(______)
16、修改病句。
我想起了一件很有意思的趣事。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千年前的黄河流域,土地茂盛,森林肥沃。
________________
(2)听了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_____________
(3)广场上挤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人。
____________
(4)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近几个月来,我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人们的素质普遍全部得到了提高。城市周围的环境也得到了改变,街道更加整洁了,道路更加宽阔平坦了,树木花草增多了。上级领导到我市检查后,都给予了充足的肯定。如今,我市的面貌真是改头换面了。
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语段(4处语病)。
今年的六月一日,我校召开了“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大会。校长首先讲话。她说,在欢度“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我祝同学们节日愉快。接着,各年级代表发言。六年级代表表示,在即将快要离开母校的前夕,一定要下苦功夫学习不可,争做合格毕业生。最后,学校文艺队还表演了五颜六色的节目。
_____
19、习作方草地
生活中,同学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一定做成了许多事。不管做什么,做事的决心和信心都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下面就请你以“我能 ”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在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