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B.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
C.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D.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揭示的道理与成语( )所蕴含的道理相同。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沈阳 严肃 清淅
B. 震作 胸怀 称赞
C. 效仿 疑惑 租住
D. 平烦 顾客 训斤
4、下列句子语意明确,表达正确的一句是( )
A.顿时立刻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B.蟋蟀的出名虽然由于它的唱歌,但是由于它的住宅。
C.我穿上老虎皮和老虎头,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
D.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
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攀登 臀部 习惯 迷惑不解
B.泰山 馈赠 圣坛 梦寐以求
C.据说 拦住 经济 色采明丽
D.幼鸟 避开 道德 风声鹤唳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读书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查资料、请教他人、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等方法来解决。
B.老舍先生写母鸡叫声难听、欺软怕硬、居功自傲,又写它护鸡崽、带小鸡,都是为了表达他对母鸡的讨厌。
C.转述一件事情时,要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还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D.“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这句话中“小泥鳅”一词是对雨来光着身子在水里样子的形象比喻,生动地表现了雨来的机灵与淘气。
7、老师要求同学把三对近义词和反义词分成组写在一起,可是有一组写错了,错的一组是( )
A. 姿态—姿势 从容—镇静 攀谈—交谈
B. 勇猛—胆小 讨厌—喜欢 仔细—马虎
C. 凄惨—悲惨 凝视—注视 郑重—庄重
D. 反抗—顺从 淘气—调皮 茂密—稀疏
8、根据日积月累填空。
华兹华斯说“诗是_____________”,艾青说“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______________。”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正如《老子》所说:“胜人者有力,____________”,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我经常用“______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来勉励自己学习要有吃苦精神,不能偷懒溜号。
9、重点段落品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描写了两幅景象,一幅是_________;一幅是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①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②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yà)死了 , 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 惩处这个外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zhào) 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③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将文中画线句子换个说法, 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想象情境填空 。
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了那个报案的女人。听了女人的哭诉,围观的中国人只能劝慰这个女人:“_________。” 周恩来看到这种情形,心里会想:“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自然段加点的“这个问题”是指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来。文中把“这个问题”比作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文,你认为“中华不振”的意思是( )
A.中华民族贫穷落后,面对外国的侵略敢怒不敢言。
B.中国人很久都没有听到振奋人心的消息了。
C.中国人因为经济落后,生活困难,精神不振奋。
【5】联系片段,用自己的话谈一谈你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海的辽阔;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夏禹时代,十年九涝,海面却没因此增高;商汤时代,八年七旱,海岸也没因缺雨而降低。大海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不因为水增多减少而或进或退,这也可以说是生活在东海的大快乐吧。
【1】你这是______对________讲的一段话。这段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理解了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2、细品课内句段。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
【2】“应接不暇 ”中的“应”字的读音是 ,“暇”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3】这是作者第_____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群鸟欢腾的景象。
【4】这段话采用了 的写作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群鸟飞舞,百鸟争鸣的美丽画卷。(填序号)
A. 排比 B. 比喻 C. 点面结合 D. 动静结合
13、课内阅读。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什么?在文中用“ ”画出来。
【2】找出描写“我们”放风筝的动作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们”放风筝时的心情是____________的。
14、阅读
春天,在我们上学路过的这条竖河里,几乎天天能见到我们做的芦叶船。第二天放学回来时,我们就去寻找头一天做的船,因为我们的手艺不一样,所以谁做的都能认出来。有的找不到了□可能已经远航了□有的靠在岸边□我们就说它进港了□
【1】在文中的“□”里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通过“几乎天天”这个词语我们能够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句话能够体现出孩子们的童真童趣?用“________”画出来。
15、按要求写句子。
1.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吓到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摇撼着梧桐树。(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找出下面这段话中的四处语病,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改一改。
我的爸爸对我要求可严厉啦!我做对了事,他总是给予我肯定和鼓励;如果做错了事,他是决不会随随便便轻易放过我的,长长把我批评得抬不起头来,犯这样的错误让我再也不敢。
17、修改下面这段话。
清晨,我来到海边,吸一口崭新的空气,向远处跳望。那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真让人心旷神怡啊!
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这段话中的三处错误。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首都北京是座中外闻名的古城,这里明胜古迹很多,每年吸引了众多的无数游人前来观光游览。
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题目:小小“动物园”
有的同学说他的爷爷很慈祥,就像一只老山羊;有的同学说他的爸爸很严肃,像一只大老虎;有的同学说他的姐姐能说会道,就像一只小喜鹊等等,你的家人和哪些动物比较像?给家里的每个成员都写上一段吧!做到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 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