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夸父死后扔下的拐杖,变成了一片枝繁叶茂的( )。
A.枫树林
B.桃林
C.松树林
D.苹果树林
2、读了《灰尘的旅行》,我们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随着空气的动荡而漂流。
B.所有的灰尘都是天然灰尘,对人类的生活是有危害性的。
C.灰尘有大有小,大的灰尘用肉眼可以看到,小的灰尘就是用显微镜也观察不到。
3、我会选择正确的答案,并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描写的是哪处风景名胜?( )
A.苏州沧浪亭
B.济南大明湖
C.青城山真武殿
D.颐和园月波楼
4、下列词语中“题”与“题西林壁”的“题”意思一样的是( )
A. 命题 B. 题字 C. 文不对题
5、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 )
A.京剧表演艺术家
B.电影表演艺术家
C.舞蹈表演艺术家
6、填入下面句子中最合适的关联词的选项是( )
蝙蝠夜里飞行,( )靠眼睛,( )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A.是……还是……
B.不但……而且……
C.不仅……还……
D.不是……而是……
7、下列短语搭配有误的一组是( )。
A. 明亮的月儿 柔和的月光 闪烁的星星 灰白色的鹅卵石
B. 铺满月光 布满河床 仰望星空 登上大堤
C. 宽阔的钱塘江 隆隆的响声 古老的传说 静寂的夜晚
8、用“续”组词,填在括号中。
近几天,“抗洪英模报告团”在我市(____)作了几场报告,今天(____)举行第五场。代表(____)地走进会场,报告结束时,全场掌声响起,(_____)了十多分钟。
9、课外阅读
繁星(二) 繁星(八) 繁星(一零二)
童年呵! 残花缀(zhuì)在繁枝上; 小小的花,
是梦中的真, 鸟儿飞去了, 也想抬起头来,
是真中的梦, 撒得落红满地—— 感谢春光的爱——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piē)么?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1】诗集《繁星》的作者是_______,这是一本_______诗集。
【2】读诗歌,选一选,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三首诗歌中,____抒发了儿女对慈母的眷恋之情,____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赞美,____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感慨。
A.《繁星》(八) B.《繁星》(二) C.《繁星》(一零二)
(2)从“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中的“一瞥”体会到____。
A.生命的短暂 B.不值得看 C.看的次数少
【3】《繁星》(一零二)中写到“母亲啊!你是那春光吗?”你觉得母亲到底是不是“春光”呢?为什么?母亲除了是“春光”还能是什么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性学习中你一定收集了不少像《繁星》这样的诗歌,都有哪些?(可以写题目,也可以写写其中你印象深刻的诗句)说说这首诗哪里吸引了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嗅气味呢?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仪;分析仪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风马牛不相及: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仿生学家根据__________________,仿制成一种________________。这种仪器被安装在___________,用来___________。
【3】苍蝇是怎样区别不同气味的物质的? ( )
A.气味进入鼻孔——神经把气味转化成神经电脉冲——分辨物质
B.气味进入嗅觉感受器——神经把气味转化成神经电脉冲——传给分析器——分辨物质
C.气味进入嗅觉感受器——神经把气味转化成神经电脉冲——传给大脑——分辨物质
D.气味进入鼻孔——神经把气味转化成神经电脉冲——传给大脑——分辨物质
【4】“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 D.作比较
【5】明明同学在读本文的时候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仿生学家仿制的这种仪器还能干什么?
(1)这个问题是从_______________的角度提出来的。
(2)我来解答这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天气预报是“商量”出来的》,完成练习。
天气预报是“商量”出来的
中央电视台每晚7时30分的天气预报是人们所熟悉和喜爱的节目。那么,你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首先是各种气象资料的收集。每日同一时间,各地气象站的地面常规观测提供了温、压、湿、风等气象信息,高空控测网也将对流层与平流层的变化信息传递回来,再加上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收集的资料,它们被电传到国家气象中心,作为天气预报员制作预报的“原材料”。
其次是制作天气图。人们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和符号把收到的同一时间各地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一张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
第三是分析天气图。天气预报员通过分析天气图,运用一些气象学理论和预报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再结合我国天气、气候特征对天气形势进行分析。
第四是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天气预报。根据大气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的方程组,预报未来天气,这种方法称为数值天气预报。
第五是进行天气会商。天气预报的方法很多,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这么多的方法做出来的预报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根据新资料进行“会诊”。天气“会诊”是让各种意见充分发表,互相启发,达成一致,做出最后的天气预报结论。
【1】天气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气预报的原材料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天气图”下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
【5】“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意思是:______,“会诊”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
【6】制作天气预报的五道程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快乐阅读。
这一片山水
这是一座不知名的小山,山势平缓,青翠葱茏,流水潺潺。
山中几乎没什么粗大的树木,只是一些瘦小而稀疏的小树密密地布满了山坡,树林中缠绕着各式各样的古藤,大大小小,有粗有细,盘错出了一种山中特有的气韵。轻风徐徐,一股清香的气息飘飘荡荡,不时传来几声轻快的鸟鸣,反添了几分幽静。
山路边流淌着一条不知名的小溪,山脚下溪面较宽,清水平铺,小溪边上的石缝中,生长着一些蓝色的小花,它们的倩影被流水冲刷着,似乎有些心摇意荡,但却依然顽强地屹立在石缝中,缕缕幽香,飘满了整个山林。
沿溪而上,前面的水声响了许多,溪面上分布着一块块粗糙的石头,有圆有方,形态各异,有的叠若累卵,有的直立眼前。清凌凌的一条急流,缠绕着山石,随形就势,在乱石间顽强地流着。水声汩汩作响,哗哗流淌,于是便有了金玉之声,箫管之韵。那自然的景致,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意境,沧桑得让我痴迷,又柔美得让我心痛。
人们常说:水也,来无影,去无踪,无声无息。其实流水潺潺,也有自己的语言。留心听泉,你会觉得自己是在聆听一曲富有变化的乐章。时而平坦舒展,时而曲折沧桑,时而激情澎湃。静静地聆听山水之声,我们便会不知不觉地融进这山山水水。
1.本文的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些事物?
2.在文中用“ ”画出描写溪面上的石头的句子。
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清凌凌的一条急流,缠绕着山石,随形就势,在乱石间顽强地流着。
“顽强”一词写出了小溪的什么特点?
4.作者说“流水潺潺,也有自己的语言”,你觉得怎样的人才能听懂流水的语言呢?
13、爬山虎的脚(节选)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把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巴 触 拉 贴 变 爬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__修辞手法,将___比作____,形象而生动的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3】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位置?是什么颜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能够将爬山虎的脚及其生长的过程写得这么详细是因为( )。
A.作者观察的非常仔细且持续时间久。
B.作者读过许多的书。
C.作者见过许多爬山虎的脚。
【5】模仿第一自然段,写一种你熟悉的植物花或者果实。
_______________
14、读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片段,回答问题。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 ”来形容。
【1】将选文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词语意思连线。
发现 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
发明 经过探索研究认识或找到前人没有认识或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改变 改变原来的看法。
改观 事物发生了明显的差别。
【3】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方法,我也能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15、口语交际
历经千百年仍然广为流传的历史人物故事,生动有趣,给人智慧与启迪,请你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讲一讲吧!
16、修改病句。
奶奶总是喜欢回忆过去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语段。(请修改下面这段话)
今天是儿童节,小敏穿着黄裙子和红帽子到学校参加联欢会。会上,她首先第一个上台表演,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随后,同学们表演了独唱、舞蹈、魔术……等许多精彩的歌舞。
__________________
18、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我们几个分工和作,有的洒水,有的搬桌椅和门窗。不一会儿。教室被我们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了。
19、习作
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每天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令你开心,有的令你烦恼,有的带给你欢喜,有的带给你失落……请你选择一件事,以《一件 的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写下你当时的感受;
(3)书写端正,语句通顺,字数350字左右。